本发明涉及治疗腹泻制剂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药肚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自然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湿热型腹泻以及寒湿型腹泻,寒湿型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寒邪侵袭肠胃,导致寒湿困脾,脾胃运化失司。寒湿为阴邪,不耗损津液,所以小儿口淡不渴;湿阻导致气滞,故小儿面色无华;寒湿困阻脾阳,故阳气不宣,不能温化水湿,所以小儿会出现轻微肢体浮肿的症状;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因此小儿会出现小便短少的症状;脾被寒湿所困,胆汁外溢,所以小儿面目肌肤呈黄色;脾主运化,运化不利故小儿脘腹胀痛,食少纳呆;湿注肠中,则小儿出现便溏;寒湿内盛则小儿舌淡,苔白腻,脉象濡缓。
肚脐,又称为神阙穴,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神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中医认为,神阙是五脏六腑之根、元神归藏之本,能联系人体所有的脏腑经脉。现代医学证明,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把药物敷在肚脐上,药物通过皮肤,能很好地渗透到全身,而且,药效持续时间更长,作用直接,使用方便。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安全见效快的中药肚脐贴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肚脐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肚脐贴制备简单、安全有效,便于携带,理气逐寒、调理脾胃和气血,适合治疗小儿寒湿型腹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5-15份、五倍子5-12份、苍术4-10份、制附子8-16份、丁香2-5份、肉桂2-6份、车前子2-6份、炒白术2-8份、艾叶5-10份、柴胡3-6份、陈皮2-5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2份、五倍子8份、苍术6份、制附子14份、丁香3份、肉桂4份、车前子4份、炒白术6份、艾叶9份、柴胡6份、陈皮4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苍术4份、制附子9份、丁香2份、肉桂2份、车前子2份、炒白术2份、艾叶7份、柴胡3份、陈皮2份。
一种中药肚脐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称取原料吴茱萸、五倍子、苍术、制附子、丁香、肉桂、车前子、炒白术、艾叶、柴胡、陈皮,抽真空除去原料中的水分,真空度为0.1mpa,升温温度为50-60℃,干燥后原料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比为3-10%,研磨成粉末,过10-20目筛,将粉末置入4-5cm见方的纱布袋中,缝合贴上保护膜储存。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公开的原料是通过科学的依据进行筛选,有机结合,并根据合理配伍,而不是根据单一原料的功效进行的简单叠加,各原料的具体功效如下: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散寒止痛,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用于胃寒呕吐,吴茱萸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能够治疗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反酸,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而解痉、止吐,并有镇痛、抗胃溃疡、降血压、兴奋子宫、抗血栓形成、杀虫、抗菌、升高体温、保肝利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抗血栓、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五倍子: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固肾涩精、止泻、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肺虚久咳、盗汗、腹泻、脱肛、遗精者、肠痈肿痛者。五倍子性酸涩、入大肠,有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肠炎、脱肛、子宫下垂等,还可敛肺止汗,用于自汗、盗汗等症。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肿痛、便血、痔血、崩漏之症;其中含有的五倍子鞣酸具有解毒的功效,五倍子鞣酸能和很多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还能用于治疗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等症;五倍子含有的鞣酸及其抗菌成分对于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属化湿药。抗胃炎、抗胃溃疡;调节胃肠运动;抗肝损伤;抗缺氧;对烟碱受体有阻断作用。水煎剂可抗实验性胃炎及胃溃疡作用,对胃液量、胃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清性溃疡系因胃粘膜缺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苍术对此有明显效果。还有护肝利胆、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制附子:性热,味辛、甘,有大毒。归心经、肾经、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属温里药。强心;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局部麻醉;增强体液免疫;兴奋肠管自发性收缩,抑制胃排空;平喘、松弛气管;具有对抗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本品为加工品,将“泥附子”经过盐渍、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降低毒性,称“制附子”。可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
丁香:味辛,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丁香含有丁香油,对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作外用,对体癣及足癣都有很好的疗效。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肉桂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经行腹痛等症。肉桂能温中散寒而止痛,肉桂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车前子:性甘、寒。归入肝、肾、小肠、肺经。利水渗湿,清热明目,化痰止咳。淋病尿闭,暑湿泄泻,目赤昏花,痰热咳嗽。治疗肾炎水肿。入小便不利并有肾虚症状者。
炒白术: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麸是小麦外科上的那层皮屑,具有健脾益胃消食的功效。所以麸炒白术健脾之力更强且可益胃消食。炒白术善于燥湿,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艾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用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柴胡:柴胡疏表、黄芩达里,上通下达,合而和解少阳,分则无此功,此不可不知。柴胡功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用于气虚下陷之证。据脾升胃降、肝升肺降的生理,针对补中益气汤多益气之品,
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陈皮有助于消化,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此外,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制备的中药肚脐贴制备简单、安全有效,便于携带,理气逐寒、调理脾胃和气血,适合治疗小儿寒湿型腹泻,制成贴剂,覆于肚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通过皮肤,能很好地渗透到全身,药效持续时间更长,作用直接,使用方便,对于小儿寒湿型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止泻,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中药肚脐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苍术4份、制附子9份、丁香2份、肉桂2份、车前子2份、炒白术2份、艾叶7份、柴胡3份、陈皮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中药肚脐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2份、五倍子8份、苍术6份、制附子14份、丁香3份、肉桂4份、车前子4份、炒白术6份、艾叶9份、柴胡6份、陈皮4份。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中药肚脐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5份、五倍子12份、苍术10份、制附子16份、丁香5份、肉桂6份、车前子6份、炒白术8份、艾叶10份、柴胡6份、陈皮5份。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中药肚脐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0份、五倍子6份、苍术8份、制附子8份、丁香4份、肉桂5份、车前子5份、炒白术4份、艾叶5份、柴胡4份、陈皮3份。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中药肚脐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肚脐贴,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3份、五倍子10份、苍术7份、制附子12份、丁香5份、肉桂3份、车前子3份、炒白术7份、艾叶8份、柴胡5份、陈皮5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中药肚脐贴,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5-15份、五倍子5-12份、苍术4-10份、制附子8-16份、丁香2-5份、肉桂2-6份、车前子2-6份、炒白术2-8份、艾叶5-10份、柴胡3-6份、陈皮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肚脐贴,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12份、五倍子8份、苍术6份、制附子14份、丁香3份、肉桂4份、车前子4份、炒白术6份、艾叶9份、柴胡6份、陈皮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肚脐贴,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苍术4份、制附子9份、丁香2份、肉桂2份、车前子2份、炒白术2份、艾叶7份、柴胡3份、陈皮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药肚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称取原料吴茱萸、五倍子、苍术、制附子、丁香、肉桂、车前子、炒白术、艾叶、柴胡、陈皮,抽真空除去原料中的水分,真空度为0.1mpa,升温温度为50-60℃,干燥后原料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比为3-10%,研磨成粉末,过10-20目筛,将粉末置入4-5cm见方的纱布袋中,缝合贴上保护膜储存。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