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水箱及将汲取液压油的油压泵浦安排在水箱中的油压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设备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温度通常控制在30-55度之间,此时油液的粘度、润滑性和耐磨性均处于最佳状态,系统传递效率最高,当油液温度超过65度时,油液粘度就会明显下降,泄漏增加,各滑动部位油膜被破坏,使液压元件磨损加剧,从而加快油温上升的速度。当油液温度达到80度以上时,由于液压元件热膨胀系数不同,相对运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和运行状态将发生异常变化。间隙变大,油液泄漏加重;间隙变小,元件间可能会发生「卡死」现象,使之无法运动,还会引起机器的热变形,破坏原有的精度;再者,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油温每升高10度,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将降低一半,且当油温高于180℉(82℃)时,将会破坏油封并且加速液压油劣化,所以在日常设备运行中,一定要注意油温的变化,如果出现液压油温过高的情况,则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才能使系统在最佳状态运行。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一种习知的油压装置10,其主要是包括一个驱动油压泵浦13的油压马达12,油压泵浦13及油压马达12固定于油箱11的上面,其借油压泵浦13将油箱11中的液压油汲取再输送至工业设备或所需的设备使用,而为了降低液压油的温度,自油压泵浦13处设有一输出管线14连通至一油冷却器15,在油冷却器15中降温的液压油,再由另一连通于油冷却器15与油箱11间的输入管线16而回流至油箱11中,该习知油压装置10虽然以油冷却器15予以降温,然而,在加工的现场,往往是有数十台至数百台的加工设备在同时加工,加工现场的室温都是偏高的,且目前的加工方式都是采自动化生产居多,油压泵浦13必须长时间的运作,也会造成液压油极大的升温,因此,该习知油压装置仍存在着无法有效降温的问题,而有待加以。
有鉴于此,为改善先前技术中,习知技术有着无法有效降温的问题,本发明创作人乃潜心研究,不断的设计改良,终有本发明诞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水箱的油压装置,并使泵送液压油的油压泵浦及输送管线直接浸在水箱的冷却水中,而以冷却水将油压泵浦及输送管线的液压油予以降温。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可将经水箱冷却的液压油输送至一油冷却器中及将水箱中的冷却水输送至一水冷却器中,并将水冷却器安排在油冷却器的上方,及将一吸风扇安排在油冷却器的下方,借此,吸风扇可将气流自水冷却器吸入,并经过油冷却器后排出,而达到二次降低液压油温度的效果。
基于此,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箱、一水箱、一受油压马达驱动的油压泵浦、一油输入管线、一油输出管线;该水箱相邻于油箱,该油压泵浦位于水箱中,该油压马达固定于水箱上,该油输入管线连通于油箱及水箱中的油压泵浦间,该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及水箱外侧的一出口间,该出口与一输送管线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汲水泵浦、一水冷却器、一水输出管线、一水回流管线、一油冷却器、一油回流管线,油输出管线包括一第一油输出管线、一第二油输出管线;其中,
该水箱,用于贮盛冷却水,并该水箱具有一水箱上盖,以将水箱予以封盖;
该汲水泵浦,固定于水箱上盖上,并该汲水泵浦泵送水箱中的冷却水至水冷却器;
该水冷却器,具有数封闭的流道而使进入的冷却水可自入口端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流道间布设有散热片,且各散热片间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水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汲水泵浦间连通一水输出管线,该水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水箱间连通一水回流管线;
该水输出管线,用于将冷却水自汲水泵浦处输送至水冷却器的入口端处;
该水回流管线,用于将经水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水回流至水箱中使用;
该油箱,用于贮盛液压油,并具有一油箱上盖,以将油箱封盖;
该油压泵浦,位于水箱中而浸于冷却水中,该油压泵浦吸取油箱中的液压油,并将所吸取的液压油泵送至输送管线及油冷却器;
该油压马达,采用直立的方式固定于水箱的水箱上盖上,用于驱使油压泵浦动作而吸取及泵送液压油;
该第一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一侧边与水箱外的出口间,该出口与一输送管线连接;
该第二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一侧边与水箱外的一油冷却器之间,用以将液压油输出到油冷却器冷却;
该油冷却器,具有数封闭的流道而使进入的液压油可自入口端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流道间布设有散热片,且各散热片间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油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油压泵浦间连通一第二油输出管线,该油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油箱间连通一油回流管线;该油冷却器的下方设有一吸风扇;
该油回流管线,用于将经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中继续使用。
进一步,该油输入管线位于油箱中的一端与一油过滤器结合。
进一步,该油输入管线包括了在油箱中的部分管线、在水箱中的部分管线、在油箱外的部分管线、在水箱外的部分管线。
进一步,该汲水泵浦的汲取端结合一水过滤器而位于水箱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油箱、一水箱、一受油压马达驱动的油压泵浦、一油输入管线、一油输出管线;该水箱相邻于油箱,该油压泵浦位于水箱中,该油压马达固定于水箱上,该油输入管线连通于油箱及水箱中的油压泵浦间,该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油压泵浦及水箱外侧的一出口间,该出口与一输送管线连接。
借上述的结构设计,油箱中的高温液压油被水箱中的油压泵浦汲取而进入水箱中受到水箱中冷却水的降温,才输出供相关设备的使用,且因该油压泵浦恒保持位于水箱中,油压泵浦动作所产生的热度可被冷却水迅速的降低温度,而不会让液压油的温度升高太多,可确保提供给相关设备使用的液压油保持在比较低的温度,借此,以防止相对运动元件间发生「卡死」、液压油提早劣化、油封被破坏而泄漏、机器热变形而破坏原有的加工精度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油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水管路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油管路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油管路系统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油压装置11油箱
12油压马达13油压泵浦
14输出管线15油冷却器
16输入管线20油压装置
21油压马达22油压泵浦
23油输入管线24油过滤器
25第一油输出管线251出口
26第二油输出管线27油冷却器
271入口端272出口端
273风扇274流道
275散热片28油回流管线
29油箱291油箱上盖
31汲水泵浦32水过滤器
33水输出管线34水冷却器
341入口端342出口端
343流道344散热片
35水回流管线36水箱
361水箱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对本发明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压装置20包括一水箱36、一汲水泵浦31、一水冷却器34、一水输出管线33、一水回流管线35、一油箱29、一油压泵浦22、一油压马达21、一油输入管线23、一第一油输出管线25、一第二油输出管线26、一油冷却器27、一油回流管线28;其中,
该水箱36,用于贮盛冷却水,该水箱36具有一水箱上盖361,以将水箱予以封盖;
该汲水泵浦31,其固定于水箱上盖361上,该汲水泵浦31汲取端结合一水过滤器32而位于水箱36中,并泵送水箱36中的冷却水至水冷却器34;
该水冷却器34,其具有数封闭的流道343而使进入的冷却水自入口端341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342,流道343间布设有散热片344,且各散热片344间可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水冷却器34的入口端341与汲水泵浦31间连通一水输出管线33,该水冷却器34的出口端342与水箱间36连通一水回流管线35;该水冷却器34为一习知的产品;
该水输出管线33,其用于将冷却水自汲水泵浦31处输送至水冷却器34的入口端341处;
该水回流管线35,其用于将经水冷却器34冷却后的冷却水回流至水箱36中使用;
该油箱29,其用于贮盛液压油;该油箱29具有一油箱上盖291,以将油箱封盖;
该油压泵浦22,位于水箱36中而浸于冷却水中,该油压泵浦22可吸取油箱29中的液压油,并将所吸取的液压油泵送至相关设备使用及油冷却器27;
该油压马达21,采用直立的方式固定于水箱36的水箱上盖361上,该油压马达21用于驱使油压泵浦22动作而吸取及泵送液压油;
该油输入管线23,连通于油箱29与水箱36中的油压泵浦22之间,该油输入管线23位于油箱29中的一端与一油过滤器24结合,而可以油过滤器24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油输入管线23包括了在油箱29中的部分管线、在水箱36中的部分管线、在油箱29外的部分管线、水箱36外的部分管线;
该第一油输出管线25,其连通于水箱36中的油压泵浦22一侧边与水箱36外的出口251间,该出口251可再与一输送管线连接(图未示),用以将液压油输出给相关设备使用;
该第二油输出管线26,其连通于水箱36中的油压泵浦22一侧边与水箱36外的一油冷却器34之间,用以将液压油输出到油冷却器34冷却;
该油冷却器27,其具有数封闭流道274而使进入的液压油可自入口端271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272,流道间布设有散热片275,且各散热片275间可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油冷却器27的入口端271与油压泵浦22间连通一第二油输出管线26,该油冷却器27的出口端272与油箱29间连通一油回流管线28;该油冷却器27的下方设有一吸风扇273(如图5所示);该油冷却器27为一习知的产品;
该油回流管线28,其用于将经油冷却器27冷却后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29中继续使用;
所以,上述即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油压装置20的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请参阅图4所示,该油压泵浦22恒保持位于水箱36中,并浸泡在较低温的冷却水中,油压泵浦22动作所产生的热度可被冷却水迅速的降低温度,而不会让液压油的温度升高太多,可确保提供给相关设备使用的液压油保持在比较低的温度。
请再参阅图2、图5所示,该水冷却器34安排于油冷却器27的上方,该吸风扇273安排于油冷却器27的下方,吸风扇273可将水冷却器34上方的气流吸入,并依序经过水冷却器34、油冷却器27后自下方排出,而可借水冷却器34中的较低温的冷却水所产生的低温气流将油冷却器27中较高温的液压油予以进行二次冷却,因此可确保提供给相关设备使用的液压油保持在比较低的温度,借此,以防止相对运动元件间发生「卡死」、液压油提早劣化、油封被破坏而泄漏、机器热变形而破坏原有的加工精度等问题。
以上所揭,仅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本技术领域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为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箱、一水箱、一受油压马达驱动的油压泵浦、一油输入管线、一油输出管线;该水箱相邻于油箱,该油压泵浦位于水箱中,该油压马达固定于水箱上,该油输入管线连通于油箱及水箱中的油压泵浦间,该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及水箱外侧的一出口间,该出口与一输送管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汲水泵浦、一水冷却器、一水输出管线、一水回流管线、一油冷却器、一油回流管线,油输出管线包括一第一油输出管线、一第二油输出管线;其中,
该水箱,用于贮盛冷却水,并该水箱具有一水箱上盖,以将水箱予以封盖;
该汲水泵浦,固定于水箱上盖上,并该汲水泵浦泵送水箱中的冷却水至水冷却器;
该水冷却器,具有数封闭的流道而使进入的冷却水可自入口端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流道间布设有散热片,且各散热片间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水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汲水泵浦间连通一水输出管线,该水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水箱间连通一水回流管线;
该水输出管线,用于将冷却水自汲水泵浦处输送至水冷却器的入口端处;
该水回流管线,用于将经水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水回流至水箱中使用;
该油箱,用于贮盛液压油,并具有一油箱上盖,以将油箱封盖;
该油压泵浦,位于水箱中而浸于冷却水中,该油压泵浦吸取油箱中的液压油,并将所吸取的液压油泵送至输送管线及油冷却器;
该油压马达,采用直立的方式固定于水箱的水箱上盖上,用于驱使油压泵浦动作而吸取及泵送液压油;
该第一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一侧边与水箱外的出口间,该出口与一输送管线连接;
该第二油输出管线,连通于水箱中的油压泵浦一侧边与水箱外的一油冷却器之间,用以将液压油输出到油冷却器冷却;
该油冷却器,具有数封闭的流道而使进入的液压油可自入口端流至另一端的出口端,流道间布设有散热片,且各散热片间供气流上下流通,该油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油压泵浦间连通一第二油输出管线,该油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油箱间连通一油回流管线;该油冷却器的下方设有一吸风扇;
该油回流管线,用于将经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中继续使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输入管线位于油箱中的一端与一油过滤器结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输入管线包括了在油箱中的部分管线、在水箱中的部分管线、在油箱外的部分管线、在水箱外的部分管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汲水泵浦的汲取端结合一水过滤器而位于水箱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