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缠绕实壁管在排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施工不严格或者由于腐蚀导致管段断裂,需要采用替换管来对该污水管网的损坏段进行替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缠绕实壁管往往为单层实心条带缠绕形成,导致其抗振动以及缓冲功能较差,容易受到外部挤压、振动导致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可以提高其抗振以及抗挤压的性能,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实心条带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实心条带之间部分重叠,相邻两圈实心条带的重叠的部分通过热熔融方式连接;
所述实心条带包括第一实心条带层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重叠且熔融连接,所述实心条带的第一实心条带层带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所述实心条带的第二实心条带层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的柔性大于所述第二实心条带层的柔性,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为柔性条带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部设置有承插管部;
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排列的第一类环状凸起,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用于与供所述插接管部待插接的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第二类环状凸起适配,当一所述插接管部插接到所述第一目标管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状凸起形成自锁。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卸力槽,所述多条第一卸力槽将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第一卸力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延伸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用于与所述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限位槽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插接管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所述插接管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交界处形成环状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区域开设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部设置有承接管部;
所述承接管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排列的第二类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用于与待插接到所述承插管部中的第二目标管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类环状凸起适配,当所述第二目标管插接到所述承接管部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状形成自锁。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承插管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卸力槽,所述多条第二卸力槽将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中,所述第二卸力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通过采用第一实心条带层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重叠熔融形成的实心条带,然后采用该实心条带缠绕形成替换管,通过第二实心条带层的支撑作用以及该第一实心条带层的缓冲以及减振作用,可以提高其抗振以及抗挤压的性能,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包括:第一管体10,第一管体10包括第一管层11,所述第一管层由实心条带11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实心条带11之间部分重叠,相邻两圈实心条带11的重叠的部分通过热熔融方式连接;实心条带11包括第一实心条带层111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112,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111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112重叠且熔融连接,所述实心条带11的第一实心条带层111带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0的外侧,所述实心条带11的第二实心条带层112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0的内侧。第一实心条带层的柔性大于所述第二实心条带层的柔性,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为柔性条带层。第一实心条带层111的硬度小于该第二实心条带层112的硬度,也即是相对较软,以便于形成形成保护,具有减震以及缓冲的作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10的一端部设置有插接管部20,插接管部2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第一管体10的轴向排列的第一类环状凸起21,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21用于与供所述插接管部20待插接的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第二类环状凸起适配,当一所述插接管部20插接到所述第一目标管后,第一类环状凸起21与第二类环状形成自锁。第一类环状凸起21的数量为2条或2条以上。
其中,该插接管部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卸力槽22,所述多条第一卸力槽22将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21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211。
请同时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卸力槽2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10的轴向倾斜延伸。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卸力槽22中每两个第一卸力槽22构成一组并呈v字型连接分布。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管部20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延伸的限位肋,限位肋用于与所述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限位槽适配。
其中,插接管部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10的直径,所述插接管部20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交界处形成环状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图未示),该第一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圈或者膨胀胶圈。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管部20的外侧壁的靠近该第一管体10的区域开设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23,所述第二安装槽23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圈或者膨胀胶圈。
其中,该插接管部20上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安装槽以及第四安装槽,第三安装槽以及第四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山型专用密封圈232和o形密封圈231。
可以理解地,该插接管部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该两个插接管部20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管体10的两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10的一端部设置有承接管部;承接管部1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管体10的轴向排列的第二类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用于与待插接到所述承插管部中的第二目标管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类环状凸起适配,当所述第二目标管插接到所述承接管部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凸起状形成自锁。承插管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卸力槽,所述多条第二卸力槽将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第二卸力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倾斜延伸。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的一端设置的是插接管部20,另一端设置的是承接管部。当然,对应的与其连接的目标管的端部结构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
本实用新型通过复片式软硬互熔结构管材性能更好,外软的第一实心条带层111成型为插口的基础,内硬的第二实心条带层112成型为承口的包裹。采用的卸力槽可以提高抗、震减、以及抗共震能力。卸力结构槽将第一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独立的迷宫式锁密平台,可以提高减震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实心条带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实心条带之间部分重叠,相邻两圈实心条带的重叠的部分通过热熔融方式连接;
所述实心条带包括第一实心条带层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以及第二实心条带层重叠且熔融连接,所述实心条带的第一实心条带层带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所述实心条带的第二实心条带层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的柔性大于所述第二实心条带层的柔性,所述第一实心条带层为柔性条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部设置有插接管部;
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排列的第一类环状凸起,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用于与供所述插接管部待插接的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第二类环状凸起适配,当一所述插接管部插接到所述第一目标管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状形成自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卸力槽,所述多条第一卸力槽将所述第一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力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延伸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用于与所述第一目标管的内侧壁上的限位槽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所述插接管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交界处形成环状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部的外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区域开设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部设置有承插管部;
所述承插管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排列的第二类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用于与待插接到所述承插管部中的第二目标管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类环状凸起适配,当所述第二目标管插接到所述承插管部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状凸起形成自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管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卸力槽,所述多条第二卸力槽将所述第二类环状凸起分割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状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密封自锁承插缠绕实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卸力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倾斜延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