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加筋缠绕波纹管,是一种地埋管材,广泛应用于各种排水管道铺设。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市政管道的大量需求,出现了许多塑料管道,如pvc管、直通输水管、钢带增强型缠绕结构壁管,具有中空凸肋的螺旋波纹管等。
中国专利号为:201110121186.2,名称为内肋增强外波纹型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肋增强波纹型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该管材是由两侧具有内含中空腔的管状凸起的塑料异型带材以螺旋方式缠绕并经熔胶熔合形成管材本体,以螺旋方式缠绕的相邻的塑料异型带材之间互相靠近的两个中空腔经熔合后形成中空加强筋,并在中空加强筋中部熔合部位形成直立的增强内肋,所述管材本体包括圆柱形管壁、螺旋环绕在其上的中空加强筋以及位于中空加强筋内的垂直于管壁的增强内肋,该增强内肋将所述中空加强筋分成两个并列的中空腔,熔合的结合面位于该增强内肋处。该管材是由两侧具有内含中空腔的管状凸起的塑料异型带材以螺旋方式缠绕并经熔胶熔合形成,以螺旋方式缠绕的相邻的塑料异型带材之间互相靠近的两个中空腔经熔合后形成中空加强筋,并在中空加强筋中部熔合部位形成直立的增强内肋。上述内肋增强外波纹型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及其制造方法具备以下缺陷:
1、其熔接面为环向的整个切面,导致结构壁管材的环刚度降低,一旦工艺控制不当,则很容易造成管材拉伸强度不够,很容易断裂,波纹呈弹簧状。
2、其所采用的熔胶的材料和管材的材料存在差异,两种材料的拉伸强度的不同,会导致热熔强度降低,影响结构壁管材的环柔度。
3、其增强内肋由熔胶熔合形成,导致增强内肋的宽度不能统一,即整个结构壁管材的环刚度不能得到保证,管材的米重增加。
4、当该缠绕结构壁管被埋入到地下后,在中空加强筋的位置处会受到来自土层的径向压力、横向压力以及其他各个方向的压力,因而,容易造成该缠绕结构壁管的变形,即环刚度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环刚度和抗压能力的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包括管材底带和塑料型材,塑料型材螺旋缠绕在管材底带的外侧,形成外波纹形状,所述塑料型材包括中空的本体、立筋和支撑筋,所述本体、立筋和支撑筋之间为共挤复合成型,所述立筋中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立筋位于本体中且将本体内部的空腔一分为二形成左空腔和右空腔,所述支撑筋分别设置在左空腔和右空腔中,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为等腰梯形体、等腰三角形体、方形体或多边形体。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上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底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上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顶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下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下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筋为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空腔和右空腔中分别设置有两条支撑筋。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材底带为实心带体或空心带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其通过设置支撑筋,在加强筋的两侧壁受到土层的压力时,支撑柱在受压时能对加强筋的两侧壁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了缠绕波纹管的环刚度。
2、其立筋首先成型,从而能根据波纹管所需的环刚度来确定立筋的高度与宽度,从而保证波纹管的环刚度,立筋与本体相共挤复合成型,不仅利于热量的散发,还能大大提高挤出生产速度。
3、其立筋中设置有纵向的通孔,从而减小了波纹管的米重,并且能使生产时的线速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材底带,2、本体,3、立筋,4、通孔,5、左空腔,6、右空腔,7、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包括管材底带1和塑料型材,塑料型材螺旋缠绕在管材底带1的外侧,形成外波纹形状,所述塑料型材包括中空的本体2、立筋3和支撑筋7,所述本体2、立筋3和支撑筋7之间为共挤复合成型,所述立筋3中设置有纵向的通孔4,所述立筋3位于本体2中且将本体2内部的空腔一分为二形成左空腔5和右空腔6,在左空腔5和右空腔6中分别设置有支撑筋7,支撑筋7的一端与立筋3相连接,支撑筋7的另一端与本体2相连接。
针对本体2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如图2所示,本体2为等腰梯形体、如图3所示,本体2为方形体,如图4所示,本体2为等腰三角形体,本体2也可以为多边形体。
针对管材底带1的结构,常规的管材底带1为实心带体,如图5所示,管材底带1也可以为空心带体。
针对支撑筋7的结构有如下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筋7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7的一端与立筋3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7的另一端与本体2的上部相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筋7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7的一端与立筋3的底部相连接,支撑筋7的另一端与本体2的上部相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筋7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7的一端与立筋3的顶部相连接,支撑筋7的另一端与本体2的下部相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筋7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7的一端与立筋3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7的另一端与本体2的下部相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支撑筋7为水平设置。
如图10所示,所述左空腔5和右空腔6中分别设置有两条支撑筋7。支撑筋7的数量可以为多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在生产制造时,其立筋3首先成型,从而能根据波纹管所需的环刚度来确定立筋3的宽度和高度,从而保证波纹管的环刚度,立筋3与本体2及支撑筋7相共挤复合成型形成塑料型材,不仅利于热量的散发,还能大大提高挤出生产速度。塑料型材制造完成后,由长条形的基带缠绕并熔接形成管材底带1,并且同时将塑料型材底部的中间部位与基带连接处相热态熔合缠绕复合,所述塑料型材在管材底带1的外侧形成外波纹形状,并在管材底带1的两端分别设置承口和插口,从而形成波纹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其立筋3首先成型,从而能根据波纹管所需的环刚度来确定立筋3的高度与宽度,从而保证波纹管的环刚度,立筋3与本体2相共挤复合成型,不仅利于热量的散发,还能大大提高挤出生产速度。
2、其立筋3中设置有纵向的通孔4,从而减小了波纹管的米重,并且能使生产时的线速度得到提高。
3、其通过设置支撑筋7,在加强筋的两侧壁受到土层的压力时,支撑柱在受压时能对加强筋的两侧壁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了缠绕波纹管的环刚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包括管材底带和塑料型材,塑料型材螺旋缠绕在管材底带的外侧,形成外波纹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型材包括中空的本体、立筋和支撑筋,所述本体、立筋和支撑筋之间为共挤复合成型,所述立筋中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立筋位于本体中且将本体内部的空腔一分为二形成左空腔和右空腔,所述支撑筋分别设置在左空腔和右空腔中,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等腰梯形体、等腰三角形体、方形体或多边形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上部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底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上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顶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下部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倾斜向下设置,支撑筋的一端与立筋的中部相连接,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下部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水平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空腔和右空腔中分别设置有两条支撑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支撑筋的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底带为实心带体或空心带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