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通常需要在交通枢纽点等位置部署诸如视频监控器、电子显示牌等负载。而如何向这些负载供电成为目前许多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提高供电设备向负载进行供电的灵活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包括: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所述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以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在本申请中,供电设备通过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然后通过通信端口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供电设备既是负载的电源,也是负载的控制器。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减小了系统的复杂度。并且,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供电过程和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通信过程物理上相互隔离,提高了供电设备向负载进行供电的灵活性。
可选地,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本申请提供的供电方法还包括:供电设备测量多个供电端口中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供电设备基于用通信端口与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供电设备查找输出功率增大了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以得到并记录连接负载的供电端口和连接负载的通信端口间的对应关系;供电设备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包括:供电设备基于对应关系根据连接负载的通信端口与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管理负载从连接负载的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
当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时,供电设备可以通过“功率变化”来建立与单个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和通信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通过该对应关系管理该负载从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从而准确管理负载的取电行为。
可选地,供电设备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供电设备基于第一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功率指示,功率指示携带第二功率阈值,第二功率阈值小于第一功率阈值,功率指示用于指示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功率受到第二功率阈值的限制;供电设备基于第二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当供电设备能够提供的功率不足以满足所有负载的需求时,供电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现降低其中一个或一些负载取电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了供电设备向负载供电的灵活性。
可选地,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包括:当负载初始连接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时,供电设备基于初始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相应地,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以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供电设备根据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间的通信内容得到第三功率阈值,第三功率阈值大于初始功率阈值;供电设备基于第三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在负载初始连接供电设备时,供电设备暂时提供一个小功率让负载得到足以和供电设备通信的能量,以便后续可以通过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来确定正式的功率阈值。如此,可以按照负载的实际需求提高供电端口的功率阈值,避免了不必要的电量浪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供电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供电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供电端口,处理器和至少一个通信端口;至少一个供电端口中的一个供电端口用于向负载供电,一个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处理器用至少一个通信端口中的一个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以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一个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目前,随着平安城市需求的提升,智能交通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其中,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的各个交通枢纽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路口电子显示牌、交通路口补光灯等负载,由智能交通服务器对这些负载统一进行管理,以实现对城市的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其中,由供电设备向这些负载供电,以保证这些负载的正常运行。由通信设备提供负载和服务器的通信连接。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将通信设备整合到供电设备中向负载供电并提供通信服务。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供电系统100包括供电设备101和至少一个负载102。供电设备101与每个负载102连接,对每个负载102供电并和每个负载102通信。
下面以一个负载102举例说明供电设备101和负载10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供电设备101上包括一个通信端口1011和一个供电端口1012。通信端口1011和供电端口1012是不同的物理端口。负载102上包括一个通信端口1021和一个受电端口1022。通信端口1021和受电端口1022是不同的物理端口。通信端口1011与通信端口1021通过通信电缆连接,供电端口1012和受电端口1022通过供电电缆连接。通信端口1011和通信端口1021可以为电接口或光接口,例如为以太网接口。例如,通信端口1011和通信端口1021为8位8触点(8p8c)模块化接口,又被称为rj-45接口。相应地,通信电缆为以太网双绞线。又如,通信端口1011和通信端口1021为光模块,如小封装可插拔(sfp)收发器,10吉比特小封装可插拔(xfp)收发器等。相应地,通信电缆为光纤。供电端口1012和受电端口1022可以为电源输出端,例如为插拔式接线端子。
由图2所示的连接关系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1通过供电端口向负载102供电,然后通过通信端口与负载102通信。供电设备101与负载102之间的供电过程和供电设备与负载102之间的通信过程物理隔离,提高了供电设备101向负载102供电的灵活性。
其中,图1所示的各个负载102与供电设备101之间的详细连接关系均可参考图2,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供电设备101可以仅包括一个供电端口,相应地,供电系统100中可以仅包括一个负载102。供电设备101可以包括多个供电端口,相应地,供电系统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102。其中,图1仅仅是以三个负载102为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供电系统中包括的负载的数量的限制。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方法流程图。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供电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负载的受电端口连接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之后,负载即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功率从供电设备处取电。例如,当负载的需求功率为5瓦(w)时,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取电功率即为5w。
在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过程中,供电设备可以通过下述步骤302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以提高供电设备向负载供电的灵活性,具体实现方式详见步骤302中的解释说明。
当负载初始连接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时,供电设备可以基于初始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在负载第一次连接供电设备时,供电设备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最大供电功率为初始功率阈值。初始功率阈值可以为供电设备能够通过单个供电端口提供的最大功率,即单个供电端口的额定功率。初始功率阈值也可以小于单个供电端口的额定功率。供电设备也可以不设置初始功率阈值。
其中,初始功率阈值可以是厂家预先设置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厂家可以预先根据即将连接供电设备的各个负载的启动功率来设置该初始功率阈值,以确保各个负载在初始连接供电设备之后可以取到能够使自身系统启动的电。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负载第一次连接供电设备时,负载通过受电端口取电以使自身系统启动,在负载的系统启动之后,供电设备才能与负载通信,以通过下述步骤302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
例如,初始功率阈值可以为15w,该初始功率阈值基本可以确保高清视频监控、路口电子显示牌、交通路口补光灯等负载的启动。
另外,在负载的系统启动之后,供电设备与负载可以基于参考协议通信。例如,该参考协议可以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layerdiscoveryprotocol,lldp),也可以为其他协议。其中,供电设备和负载基于参考协议进行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步骤302,在此不再展开阐述。另外,当参考协议为lldp协议时,供电设备与负载通信之后,两者的通信内容可以以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格式的数据发送,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301和步骤302之间没有顺序限制,供电设备通常是对负载进行供电的同时,还与负载进行通信。
步骤302: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以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其中,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通信,以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可以是指:供电设备与负载通过通信端口上的通信内容来协商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阈值。在完成对功率阈值的协商后,供电设备按照协商之后的功率阈值对与负载的取电行为进行管理。例如,协商之后的功率阈值为50w,如果负载的取电功率超过50w,供电设备将关闭与该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供电,如果负载的取电功率没有超过50w,供电设备将不执行任何操作。
如果供电设备只有一个供电端口,相应地,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中可以仅包括一个负载,此时,供电设备可以直接按照协商之后的功率阈值对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执行诸如断电等操作,以实现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
如果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对于连接到通信端口的一个负载,由于供电设备并不能明确与该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是多个供电端口中的哪一个。因此,当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时,供电设备还可以建立与单个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和通信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基于该对应关系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
其中,对于连接到多个供电端口中某个供电端口的一个负载,供电设备基于上述对应关系管理该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是指:供电设备基于对应关系,根据连接该负载的通信端口与该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管理该负载从连接该负载的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例如,当供电设备根据连接该负载的通信端口与该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确定该负载的功率阈值,供电设备根据上述对应关系找到与该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并用该负载的功率阈值管理该供电端口。如果该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超过该功率阈值,供电设备关闭对该供电端口的供电。
对于连接到多个供电端口中某个供电端口的一个负载,供电设备建立与该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和通信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实现方式可以为:供电设备测量多个供电端口中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供电设备基于用通信端口与该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该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供电设备查找输出功率增大了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以得到并记录连接该负载的供电端口和连接该负载的通信端口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基于用通信端口与该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该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具体可以为:负载执行一个要耗费的额外的功率的动作。负载确定执行该动作需要耗费的额外的功率,并将该功率的值作为目标数值。负载可以基于通信端口向供电设备发送该目标数值。负载可以在发送目标数值之前,发送目标数值之后或者在发送目标数值同时执行上述动作。供电设备接收该目标数值。供电设备检查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如果在供电设备接收到该目标数值之前负载已执行该动作,供电设备检查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历史数据。如果在供电设备接收到该目标数值之后负载执行该动作,供电设备检查各供电端口的实时输出功率变化。供电设备记录其找到的输出功率增大了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与收到上述目标数值的通信端口的对应关系。
比如,负载为补充灯时,负载执行的动作可以为闪光。该补光灯将闪光需要额外耗费的功率的数值发送给供电设备,以使供电设备建立与该补充灯连接的供电端口和与该补光灯连接的通信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又如,负载为如视频监控器时,负载执行的动作可以为转动摄像头。由于转动摄像头需要启动电机,因此要耗费额外的功率。视频监控器将转动摄像头需要额外耗费的功率的数值发送给供电设备,以使供电设备建立与该转动摄像头连接的供电端口和与该转动摄像头连接的通信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设备与负载通过通信端口上的通信内容来协商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阈值,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载通过通信端口向供电设备发送功率协商参数,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负载后续希望从供电端口中取电的功率阈值。当供电设备接收到该功率协商参数时,确定是否同意负载按照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取电。如果同意,则供电设备按照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来管理负载取电的行为。如果不同意,则通过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拒绝消息,供电设备仍按照之前的功率阈值管理负载取电的行为。比如,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当前功率阈值为20w,负载向供电设备发送的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为30w,如果供电设备同意,那么后续当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为30w时,供电设备将不执行任何操作断开向负载的供电。如果供电设备不同意,那么后续当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为30w时,供电设备将断开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供电。此时,待协商的功率阈值虽然由负载提供,但是负载能否按照该待协商的功率阈值从供电端口处取电取决于供电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通过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功率协商参数,此时功率协商参数携带的是供电设备允许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阈值。在供电设备发送功率协商参数之后,如果负载的取电功率大于该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供电设备将断开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供电。如果负载的取电功率不大于该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供电设备将不执行任何操作。比如,供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的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为30w,后续如果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超过30w时,供电设备将断开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供电。如果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没有超过30w,那么供电设备将不执行任何操作。此时,待协商的功率阈值完全由供电设备配置,与负载没有任何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可以直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供电设备处取电,此时只需通过通信端口向供电设备发送功率协商参数即可,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负载后续从供电端口中取电的功率阈值。在负载向供电设备发送功率协商参数之后,负载可以按照功率协商参数中的携带的功率阈值从供电端口处取电。例如,负载向供电设备发送的功率协商参数中携带的功率阈值为30w,则表明后续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的上限为30w。
例如,在负载第一次连接到供电设备之后,供电设备向负载供电的功率阈值为初始功率阈值,如果后续供电设备或负载需要上调该功率阈值,二者可以按照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基于通信端口对该功率阈值进行协商,比如,协商将供电端口的功率阈值上调为比初始功率阈值大的功率阈值,以使供电设备按照协商之后的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又例如,在供电设备按照协商之后的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之后,供电设备可以降低与负载连接的供电端口的功率阈值,以重新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比如,供电设备基于第一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功率指示,该功率指示携带第二功率阈值,第二功率阈值小于第一功率阈值,功率指示用于指示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功率受到第二功率阈值的限制;供电设备基于第二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其中,这种情况下,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功率指示有如下应用场景:供电设备为预先连接的各个负载配置优先级,比如有4个负载,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命名为负载0、负载1、负载2和负载3。假设供电设备的全部供电功率为90w,当前只有负载1、负载2和负载3与供电设备连接,且负载1、负载2与负载3的全部取电功率达到90w,如果当前负载0与供电设备连接,且负载0的取电功率可能只有10w,那么此时需要对负载3执行上述操作,以减小负载3从供电设备中取电的功率,进而保证负载0能够成功从供电设备处取电。
另外,对于连接到供电设备的某个负载,供电设备与负载协商负载从供电端口处取电的功率阈值的过程可以为1次,也可以为多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供电设备可以与负载多次协商负载取电的功率阈值,以提高供电设备向负载进行供电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中,供电设备通过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然后通过通信端口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供电过程和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通信过程为物理上相互隔离的过程,提高了供电设备向负载进行供电的灵活性。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如图4所示,该供电设备400包括:
供电模块401,被配置执行图3实施例中的步骤301。
通信模块402,被配置为执行图3实施例中的步骤302。
可选地,供电设备400包括多个供电端口;
供电设备400还包括:
测量模块403,被配置为测量多个供电端口中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404,被配置为基于用通信端口与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
记录模块405,被配置为查找输出功率增大了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以得到并记录连接负载的供电端口和连接负载的通信端口间的对应关系;
供电设备400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包括:供电设备基于对应关系根据连接负载的通信端口与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管理负载从连接负载的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
可选地,供电设备400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供电设备400基于第一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供电设备400用通信端口向负载发送功率指示,功率指示携带第二功率阈值,第二功率阈值小于第一功率阈值,功率指示用于指示负载从供电设备400处取电的功率受到第二功率阈值的限制;
供电设备400基于第二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可选地,供电模块401,具体被配置为:
当负载初始连接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时,基于初始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相应地,供电设备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根据用通信端口与负载间的通信内容得到第三功率阈值,第三功率阈值大于初始功率阈值;
基于第三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在本申请中,供电设备通过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然后通过通信端口管理负载从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供电过程和供电设备与负载之间的通信过程为物理上相互隔离的过程,提高了供电设备向负载进行供电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在向负载进行供电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与供电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供电设备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结构实现。如图5所示,该供电设备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通信总线502、存储器5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端口504、电源505和至少一个供电端口506。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供电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通信总线5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光盘、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存储器5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502与处理器501相连接。存储器503也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
通信端口504,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等。其中,其他设备可以为图1所提供的供电系统中的负载,通信端口可以为图2所示的通信端口。
电源505用于向供电设备整个系统和与供电设备连接的负载进行供电。其中,至少一个供电端口506连接在电源505上,每个供电端口506用于和负载的受电端口连接,以实现向负载供电。另外,如图5所示,电源505中还可以集成有功率测量电路,功率测量电路用于检测每个供电端口506的供电功率,并将检测结果上报给处理器501,由处理器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管理负载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处理器可以指示电源505是否向一个或多个供电端口506供电。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或者其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sd))等。
1.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所述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所述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
所述供电设备用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通信,以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所述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所述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测量所述多个供电端口中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用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所述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
所述供电设备查找输出功率增大了所述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以得到并记录连接所述负载的供电端口和连接所述负载的通信端口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包括: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对应关系根据连接所述负载的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管理所述负载从连接所述负载的所述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第一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所述供电设备用所述通信端口向所述负载发送功率指示,所述功率指示携带第二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所述功率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处取电的功率受到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限制;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包括:
当所述负载初始连接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时,所述供电设备基于初始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根据用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间的通信内容得到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初始功率阈值;供电设备基于第三功率阈值限制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的功率。
5.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
供电模块,被配置为用供电端口向负载供电,所述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所述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
通信模块,被配置为用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通信,以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所述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所述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供电端口;
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被配置为测量所述多个供电端口中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用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的通信的内容确定所述负载的取电功率增加目标数值;
记录模块,被配置为查找输出功率增大了所述目标数值的供电端口,以得到并记录连接所述负载的供电端口和连接所述负载的通信端口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处取电的行为包括: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对应关系根据连接所述负载的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间的通信内容管理所述负载从连接所述负载的所述供电端口取电的行为。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第一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所述供电设备用所述通信端口向所述负载发送功率指示,所述功率指示携带第二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所述功率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处取电的功率受到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限制;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当所述负载初始连接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时,基于初始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相应地,所述供电设备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包括:
根据用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间的通信内容得到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初始功率阈值;
基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限制所述供电端口向所述负载供电的功率。
9.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供电端口,处理器和至少一个通信端口;
所述至少一个供电端口中的一个供电端口用于向负载供电,所述一个供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和所述负载的受电端口相连;
所述处理器用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端口中的一个通信端口与所述负载通信,以管理所述负载从所述供电设备取电的行为,所述一个通信端口经由通信线缆和所述负载的通信端口相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