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
背景技术:
现有导丝器为在导丝板上开设导丝孔,导丝孔内嵌设瓷眼,此导丝器对丝线仅起到导向、整理作用,而穿过导丝器的丝束松散。由于纺织加工过程中,布机对布架上丝线施加相同张力,但是因布架的摆放位置不同,对不同位置布架上的丝束施加的张力不同,进而造成纺织出的布匹出现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基于纺织过程中张力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对现有导丝器进行改造设计,使导丝器在具有导向、整理丝束作用的基础上具有平均张力作用,减少产品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对丝束上施加一定的夹持力,从而调整和均衡各丝束上的张力,保障张力均匀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用于调整丝束的张力,包括:
导丝棒,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
张力片组,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以及
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丝棒上,在相邻两所述张力片组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弹簧;以及
端头侧挡,其设置在所述导丝棒的两端;
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贴合设置、或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之间设置有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所述端头侧挡为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上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导丝棒两端还设置有防脱孔,在所述防脱孔内设置有防脱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张力片的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
位于中部的平面部;以及
位于外缘的锥面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中的两锥面部呈v型设置,且所述丝束夹持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的两平面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张力片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
位于中部的内锥面部;
位于外缘的外锥面部;以及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内锥面部与外锥面部之间,所述夹持部的截面为圆弧或者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张力片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的截面呈s型,所述张力片与所述丝束之间的接触点至少为四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导丝眼中设置有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衬套为陶瓷衬套或尼龙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衬套的两端呈喇叭口状,且所述衬套的各端角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优选地,所述导丝棒上设置有两相对平行的进出线端面,所述导丝眼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进出线端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具有平衡调整张力作用,以克服生产过程中丝束张力不均匀的缺陷,从而保障引入织机的丝束平展且具有相同的预张力,提高产品质量;本申请通过张力片组的设置,能够使得各丝束上均获取一定的夹持力,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保障导丝棒上的丝束所获得夹持力一致,从而能够使得丝束的张力得到整合调整,使得其能够不受布架的影响。
本申请对于衬套的设置和张力片的结构设计,能够保障丝束顺畅通过,避免受到导丝眼和张力片的刮磨,保障丝束在通过衬套和张力片后质量不受影响。
本申请端头侧挡和防脱螺栓的设置,能够便于进行夹持力的调整,便于实现快速有效地操作,同时还能够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端头侧挡滑脱,避免因为张力片组与导丝眼错位过大导致丝束断裂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丝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丝棒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张力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张力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张力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张力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序号:
100为导丝棒、101为导丝眼、102为衬套、103为进出线端面;
200为张力片、201为平面部、202为锥面部、203为内锥面部、204为外锥面部、205为夹持部、206为圆弧部;
300为弹簧;
400为端头侧挡、401为锁紧螺栓、402为防脱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参见图1-图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用于调整丝束的张力,其包括导丝棒100、张力片组和调节单元,在导丝棒100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101;多组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导丝棒100上,且张力片组和导丝眼101一一对应设置,各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200;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
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单元包括弹簧300和端头侧挡400,多个弹簧300套设在导丝棒100上,在相邻两张力片组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弹簧300;端头侧挡400设置在导丝棒100的两端;端头侧挡400与对应的张力片200贴合设置、或端头侧挡400与对应的张力片200之间设置有弹簧300。
端头侧挡400为滑动设置在导丝棒100上的套环,套环上设置有锁孔,锁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401。
导丝棒100两端还设置有防脱孔,在防脱孔内设置有防脱螺栓402,防脱螺栓一方面可以起到在安装初期限位的作用,或者在没有装配到布机设备上时进行操作时防脱,另一方面在装配到布机设备上时,作为防脱孔作为连接孔,防脱螺栓作为连接螺栓进行与机架连接固定。
张力片的结构形式为多种,本申请公开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形式一为:在张力片200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用于套设在导丝棒100上,张力片200包括位于中部的平面部201和位于外缘的锥面部202,每组张力片组中的两锥面部202呈v型设置,且丝束夹持在每组张力片组的两平面部201之间。
形式二为:张力片中部为通孔,张力片包括位于中部的内锥面部203、位于外缘的外锥面部204和夹持部205,夹持部205设置在内锥面部与外锥面部204之间,夹持部205的截面为圆弧或者平面。
形式三:为了避免张力片与丝束之间是点接触、避免丝束与张力片的侧楞发生刮磨现象,本申请在上述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将对应的平面部或夹持部的截面设计呈s型,即设置为多个圆弧,实现多点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单个张力片的夹持部与丝束之间的接触点至少为四个,从而使得丝束分隔为至少三段,保障丝束受到的夹持力稳定,也能够使得丝束在多个点位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实现分段调整、均化张力,也能够避免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上述三种形式中,通孔位置的张力片还可以设置向内弯曲的圆弧部206,其用于防止错位时丝束受到磨损,如图所示。
进一步地,在导丝眼中设置有衬套102,衬套102可以选用陶瓷衬套或尼龙衬套,其能够避免丝束与导丝棒的内孔发生直接摩擦,同时将衬套的两端做成喇叭口状,且端角为圆弧平滑过渡,能够避免因为张力片组与导丝眼之间发生一定错位后,导致丝束受到磨损,保障丝束的质量和产品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的导丝棒为圆柱状,在导丝眼两端的导丝棒上设置为相对的两平面,即进出线端面103,其可以方面进行衬套的设置,也能够防止在张力片与导丝眼错位时丝束受到剪切作用力而发生断裂。
本申请在装配过程是:先对其中一端的端头侧挡进行套接,并对相应端的防脱螺栓拧紧,将一部分张力片组和弹簧依次交错套设在导丝棒上,再通过手动压缩弹簧,将剩余的张力片组和弹簧套设在导丝棒上,并完成另一端的端头侧挡的套接和防脱螺栓的拧紧,通过调整两端的端头侧挡的位置后,拧紧端头侧挡上的锁紧螺栓;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根据丝束的情况再进行端头侧挡的适当调整即可。
上文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用于调整丝束的张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丝棒,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
张力片组,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以及
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丝棒上,在相邻两所述张力片组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弹簧;以及
端头侧挡,其设置在所述导丝棒的两端;
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贴合设置、或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之间设置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侧挡为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上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棒两端还设置有防脱孔,在所述防脱孔内设置有防脱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片的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
位于中部的平面部;以及
位于外缘的锥面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中的两锥面部呈v型设置,且所述丝束夹持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的两平面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片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
位于中部的内锥面部;
位于外缘的外锥面部;以及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内锥面部与外锥面部之间,所述夹持部的截面为圆弧或者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片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的截面呈s型,所述张力片与所述丝束之间的接触点至少为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眼中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为陶瓷衬套或尼龙衬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两端呈喇叭口状,且所述衬套的各端角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均匀张力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棒上设置有两相对平行的进出线端面,所述导丝眼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进出线端面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