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骨漏斗。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骨折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损伤,治疗这些疾病往往需要植骨,植入的骨头需要通过钉孔进入,而钉孔直径很细,如果不借助输入骨材料的工具,则很难实现,在骨移植时,往往需要同时对两处骨结构进行植骨,目前的技术也难以实现;植骨漏斗主要用于腰椎椎间植骨术中,属外科器械技术领域,通过腰椎前、后路手术在椎关节、椎间进行植骨,使腰椎间关节之间发生骨性结合,从而建立腰椎的稳定性。
现有的腰椎椎间植骨漏斗由于结构限制,使得所使用的植骨材料多集中在通道的直线方向,由于腰椎椎间植骨漏斗的出口较小,有时所使用的植骨材料会卡在通道中,会额外增加手术时间和操作风险,带来术后更多的出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骨漏斗,旨在解决现有的腰椎椎间植骨漏斗由于结构限制,使得所使用的植骨材料多集中在通道的直线方向,由于腰椎椎间植骨漏斗的出口较小,有时所使用的植骨材料会卡在通道中,会额外增加手术时间和操作风险,带来术后更多的出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骨漏斗,包括漏斗部和挤压部,所述漏斗部包括漏斗本体、连接管、中空管、转套和挡板,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漏斗本体,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下端,所述中空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中空管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中空管的上表面开设有顶孔,所述中空管的外侧壁开设有侧孔,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开设有尾孔,所述转套转动连接于所述中空管,所述转套位于所述中空管的内部,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套,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转套的外侧面,所述挤压部包括橡胶垫、推杆和提手,所述橡胶垫滑动连接于所述中空管,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中空管的内部,所述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橡胶垫,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所述提手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推杆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直径与所述中空管的内径相同,且所述橡胶垫设置为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中空管的总长度,且所述推杆收容于所述顶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提手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所述提手的最低点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孔设置有三个,且等距设置在所述中空管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侧孔位于所述漏斗本体的最低处,且所述连接管和所述中空管的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挡板封挡于所述侧孔,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侧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转套贯穿所述中空管的上表面,且所述转套和所述挡板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骨漏斗,通过在所述中空管的侧面开设所述侧孔,内部设置可转动所述转套和所述挡板,控制所述转套、所述挡板与所述侧孔的位置关系,从而控制所述侧孔的启闭,进而控制进入到所述中空管的植骨材料的量,同时在所述中空管的内部收容有所述橡胶垫,所述中空管与下方的所述连接管内部相通,从而使用者控制所述提手和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橡胶垫在所述中空管和所述连接管内部进行上下滑动,所述橡胶垫沿着所述中空管和所述连接管内侧壁进行下移,将内部停留的植骨材料进行助推,避免植骨材料的残留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出血等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管部分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部;11、漏斗本体;12、连接管;13、中空管;14、顶孔;15、侧孔;16、尾孔;17、转套;18、挡板;2、挤压部;21、橡胶垫;22、推杆;23、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骨漏斗,包括漏斗部1和挤压部2,漏斗部1包括漏斗本体11、连接管12、中空管13、转套17和挡板18,连接管12固定连接于漏斗本体11,连接管12位于漏斗本体11的下端,中空管13固定连接于连接管12,中空管13位于连接管12的上端,中空管13的上表面开设有顶孔14,中空管13的外侧壁开设有侧孔15,连接管12的底端开设有尾孔16,转套17转动连接于中空管13,转套17位于中空管13的内部,挡板18固定连接于转套17,挡板18位于转套17的外侧面,挤压部2包括橡胶垫21、推杆22和提手23,橡胶垫21滑动连接于中空管13,橡胶垫21位于中空管13的内部,推杆22固定连接于橡胶垫21,推杆22位于橡胶垫21的上表面,提手23固定连接于推杆22,提手23位于推杆22的上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之前拉动提手23,提手23通过推杆22带动橡胶垫21上移,将橡胶垫21设置在中空管13的最上方,并转动转套17上端,将挡板18封闭在侧孔15处,在使用时,医生首先将连接管12靠近尾孔16的一端插入到患者手术钢板上的钉孔中,并将之固定然后,随后使用钻头钻孔,并将植骨材料(如: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修剪成细颗粒状,放入漏斗本体11中,随后转动转套17的上端,转套17上端的转动带动位于转套17下端的挡板18在中空管13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将挡板18转离侧孔15,打开了漏斗本体11和中空管13内部,使得植骨材料流入到中空管13的内部,随后沿着中空管13的内部进入到下方连接管12的内部,并沿着连接管12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随后下压推动提手23,提手23通过推杆22带动橡胶垫21在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的内部进行下移,从而将停留在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植骨材料进行助推,使得全部注入患者的体内的肱骨头中,然后取下植骨漏斗,再拧入锁定螺钉。
进一步的,橡胶垫21的直径与中空管13的内径相同,且橡胶垫21设置为圆柱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垫21的直径与中空管13以及连接管12的内径相同,从而橡胶垫21可以在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的内部沿着内侧壁进行滑动,将位于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植骨材料全部进行下推,避免了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残留。
进一步的,推杆22的长度比连接管12和中空管13的总长度长,且推杆22收容于顶孔14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22的长度设置比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的总长度长,从而可以在提手23推动下推杆22将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橡胶垫21进行下推,且保证能够将橡胶垫21直接推到连接管12的底部,致使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植骨材料全部助推到患者的体内。
进一步的,提手23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提手23的最低点与推杆2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手23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避免在推入到中空管13上表面时与之相平齐,致使使用者的手不方便控制,圆锥形的最低端接触到中空管13的上表面,使得后方无法继续推动,避免了对手指的夹持。
进一步的,侧孔15设置有三个,且等距设置在中空管13的外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三个侧孔15,增加了植骨材料进入到中空管13中的速度,提升了植骨材料添加的效率,三个侧孔15设置在中空管13外侧壁的不同方位,用于对漏斗本体11不同方位中的植骨材料进行添加,保证添加数量的平衡。
进一步的,侧孔15位于漏斗本体11的最低处,且连接管12和中空管13的内部相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孔15设置在漏斗本体11的最低处,便于漏斗本体11内部的植骨材料自动落入到中空管13的内部,用于中空管13内部植骨材料的自动添加,且连接管12和中空管13的内部相通,中空管13内部的植骨材料自动落入到下方的连接管12中,进行患者的植骨。
进一步的,挡板18封挡于侧孔15,且挡板18位于侧孔15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18封挡于侧孔15,从中空管13的侧孔15进行封闭,避免漏斗本体11中修剪成细颗粒状的植骨材料落入到中空管13的内部,进而流落到下方连接管12中自主进行添加。
进一步的,转套17贯穿中空管13的上表面,且转套17和挡板18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转套17贯穿中空管13的上表面,可以在中空管13的上端对转套17上端进行转动控制,使得转套17的下端带动挡板18也在中空管13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对中空管13的侧孔15进行启闭的控制,一体成型的转套17和挡板18便于使用者的集中调节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之前拉动提手23,提手23通过推杆22带动橡胶垫21上移,将橡胶垫21设置在中空管13的最上方,并转动转套17上端,将挡板18封闭在侧孔15处,在使用时,医生首先将连接管12靠近尾孔16的一端插入到患者手术钢板上的钉孔中,并将之固定然后,随后使用钻头钻孔,并将植骨材料(如: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修剪成细颗粒状,放入漏斗本体11中,随后转动转套17的上端,转套17上端的转动带动位于转套17下端的挡板18在中空管13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将挡板18转离侧孔15,打开了漏斗本体11和中空管13内部,使得植骨材料流入到中空管13的内部,随后沿着中空管13的内部进入到下方连接管12的内部,并沿着连接管12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随后下压推动提手23,提手23通过推杆22带动橡胶垫21在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的内部进行下移,从而将停留在中空管13和连接管12内部的植骨材料进行助推,使得全部注入患者的体内的肱骨头中,然后取下植骨漏斗,再拧入锁定螺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部(1)和挤压部(2),所述漏斗部(1)包括漏斗本体(11)、连接管(12)、中空管(13)、转套(17)和挡板(18),所述连接管(12)固定连接于所述漏斗本体(11),所述连接管(12)位于所述漏斗本体(11)的下端,所述中空管(1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12),所述中空管(13)位于所述连接管(12)的上端,所述中空管(13)的上表面开设有顶孔(14),所述中空管(13)的外侧壁开设有侧孔(15),所述连接管(12)的底端开设有尾孔(16),所述转套(17)转动连接于所述中空管(13),所述转套(17)位于所述中空管(13)的内部,所述挡板(18)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套(17),所述挡板(18)位于所述转套(17)的外侧面,
所述挤压部(2)包括橡胶垫(21)、推杆(22)和提手(23),所述橡胶垫(21)滑动连接于所述中空管(13),所述橡胶垫(21)位于所述中空管(13)的内部,所述推杆(22)固定连接于所述橡胶垫(21),所述推杆(22)位于所述橡胶垫(21)的上表面,所述提手(23)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22),所述提手(23)位于所述推杆(22)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21)的直径与所述中空管(13)的内径相同,且所述橡胶垫(21)设置为圆柱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管(12)和所述中空管(13)的总长度,且所述推杆(22)收容于所述顶孔(14)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23)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所述提手(23)的最低点与所述推杆(22)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15)设置有三个,且等距设置在所述中空管(13)的外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15)位于所述漏斗本体(11)的最低处,且所述连接管(12)和所述中空管(13)的内部相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8)封挡于所述侧孔(15),且所述挡板(18)位于所述侧孔(15)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套(17)贯穿所述中空管(13)的上表面,且所述转套(17)和所述挡板(18)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