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5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自动化生产中,经常需要上下料。光伏焊带生产从现行的120m/min提升到240m/min甚至更高,整个生产工艺都有大幅度变化。随着速度的提升员工的换卷频率越来越快,熟练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行设备人工手动换卷需要30秒时间。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设置储线机构来缓冲换卷时间。若设备运行速度提高到240m/min,单纯的提高储线高度需高达6m并不现实。人工换卷耗费时间长,操作误差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用于对竖式旋转工作台的指定工位进行空卷线辊上料或满卷线辊卸料,所述线辊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线辊导槽,所述送线辊导槽的下方设置有卸线辊导槽,所述送线辊导槽向左倾斜,所述卸线辊导槽向右倾斜;所述送线辊导槽的左端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组件和第二截止组件,所述第一截止组件和第二截止组件的间距大于等于线辊的外径;所述第一截止组件用于截止或释放排在最前方的线辊,所述第二截止组件用于:当第一截止组件打开时,阻挡除最前方线辊以外的线辊向下滚动;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可升降的线辊托举组件,所述线辊托举组件用于:(一)、空卷线辊定位,即线辊托举组件升至送线辊导槽的左端后,第一截止组件打开,空卷线辊滚至托举组件上;(二)、满卷线辊卸料,即线辊托举组件升至送线辊导槽的左端,接收满卷线辊后降至卸线辊导槽的左端进行卸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止组件包含第一气缸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架与送线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架上固定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且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截止组件包含第二气缸架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架与送线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架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且连接有第二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线辊托举组件包含托板、托板座板和托板架;所述托板架固定连接于机架的左侧,所述托板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托板座板的底部,所述托板座板的右端铰接托板的右端,所述托板座板上设置有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用于:当托举组件降至卸线辊导槽的左端后,向上推托板左端,使所述满卷线辊滚入卸线辊导槽卸料。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机构包含翻板气缸,所述翻板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托板架固定连接,所述翻板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托板的左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托板架上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卸线辊导槽的左端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线辊轮廓互补的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线辊上下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空卷线辊上料和满卷线辊卸料准确、快速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线辊上下料装置中线辊托举组件上行至换卷工位处的示意图;

图2为线辊上下料装置中线辊托举组件下行至卸线辊导槽左端的示意图;

图3为线辊上下料装置中翻板机构为翻板气缸且翻板气缸推动托板翻板时的示意图;

图4为线辊上下料装置中翻板机构为顶杆和滚轮在翻板时的示意图;

在图中:1机架;2送线辊导槽;3卸线辊导槽;

4第一截止组件;401第一气缸架;402第一气缸;403第一挡板;

5第二截止组件;501第二气缸架;502第二气缸;503第二挡板;

6线辊托举组件;601托板;602托板座板;603托板架;604第三气缸;605翻板机构;6051翻板气缸;6052顶杆;6053滚轮;606定位块;

7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用于对竖式旋转工作台的指定工位进行空卷线辊7上料或满卷线辊7卸料,所述线辊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送线辊导槽2,所述送线辊导槽2的下方设置有卸线辊导槽3,所述送线辊导槽2向左倾斜,所述卸线辊导槽3向右倾斜;所述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组件4和第二截止组件5,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和第二截止组件5的间距大于等于线辊7的外径;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用于截止或释放排在最前方的线辊7,所述第二截止组件5用于:当第一截止组件4打开时,阻挡除最前方线辊7以外的线辊7向下滚动;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可升降的线辊托举组件6,所述线辊托举组件6用于:(一)、空卷线辊7定位,即线辊托举组件6升至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后,第一截止组件4打开,空卷线辊7滚至托举组件上;(二)、满卷线辊7卸料,即线辊托举组件6升至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接收满卷线辊7后降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进行卸料。

线辊上下料装置通常作为机械自动化设备中的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辊上下料装置主要服务于具有换卷工位和收卷工位的竖式双工位旋转工作台,线辊上下料装置用于空卷线辊7的上料和满卷线辊7的卸料,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包含第一气缸架401和第一气缸402,所述第一气缸架401与送线辊导槽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架401上固定连接第一气缸402,所述第一气缸402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2且连接有第一挡板403;所述第二截止组件5包含第二气缸架501和第二气缸502,所述第二气缸架501与送线辊导槽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架501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502,所述第二气缸502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2且连接有第二挡板503。

以上实施例中,为了控制送线辊7导料槽中的线辊7有序上料,设置了第一截止组件4和第二截止组件5。

进一步地,所述线辊托举组件6包含托板601、托板座板602和托板架603;所述托板架603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左侧,所述托板架603上竖直设置有第三气缸604,所述第三气缸604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托板座板602的底部,所述托板座板602的右端铰接托板601的右端,所述托板座板602上设置有翻板机构605,所述翻板机构605用于:当托举组件降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后,向上推托板601左端,使所述满卷线辊7滚入卸线辊导槽3卸料。

以上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考图1,当线辊托举组件6下行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为了便于满卷线辊7顺利导入卸线辊导槽3,在托板座板602上设置翻板机构605。

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翻板机构605包含翻板气缸6051,所述翻板气缸6051的缸体与所述托板架603固定连接,所述翻板气缸6051的活塞杆与所述托板601的左端铰接。本实施例采用翻板气缸6051具有动作迅速、反应敏捷的特点。

作为翻板机构60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参考图4,所述翻板机构605包含设置于所述托板架603上的顶杆6052,所述顶杆6052的上端安装有滚轮6053,所述滚轮6053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入口。当线辊托举组件6下行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时,设置在顶杆6052上端的滚轮6053抵触在托板601的底面上,托板601左端向上使满卷线辊7滚入卸线辊导槽3,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601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线辊7轮廓互补的定位块606。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线辊7定位更准确,在线辊7托板601上部设置有凹形的与线辊7轮廓互补的线辊7定位块606。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线辊上下料装置的工作步骤:

(一)、满卷线辊的卸料步骤:

第一步,参考图1,线辊托举组件6上升至满卷线辊7的下方将满卷线辊7托住;

第二步,竖式旋转工作台换卷工位释放满卷线辊7,满卷线辊7自然落至托举组件6上;

第三步,参考图2和图3,托举组件下行至卸线辊导槽2的左端,翻板气缸6061抬升或托板601的底部抵触在滚轮6053上,满卷线辊7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滚入卸线辊导槽3,完成满卷线辊1卸料。

空卷线辊1的上料步骤:

第一步,参考图1,线辊托举组件6上行至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即换卷工位;

第二步,第二截止组件5截止除第一个空卷线辊外的其余线辊下行;

第三步,打开第一截止组件4,排在队首的空卷线辊7被释放至换卷工位;

第四步,竖式旋转工作台换卷工位将空卷线辊7夹紧;

第五步,线辊托举组件6下行,完成空卷线辊7上料。

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竖式旋转工作台的指定工位进行空卷线辊(7)上料或满卷线辊(7)卸料,所述线辊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送线辊导槽(2),所述送线辊导槽(2)的下方设置有卸线辊导槽(3),所述送线辊导槽(2)向左倾斜,所述卸线辊导槽(3)向右倾斜;

所述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组件(4)和第二截止组件(5),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和第二截止组件(5)的间距大于等于线辊(7)的外径;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用于截止或释放排在最前方的线辊(7),所述第二截止组件(5)用于:当第一截止组件(4)打开时,阻挡除最前方线辊(7)以外的线辊(7)向下滚动;

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可升降的线辊托举组件(6),所述线辊托举组件(6)用于:(一)、空卷线辊(7)定位,即线辊托举组件(6)升至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后,第一截止组件(4)打开,空卷线辊(7)滚至托举组件上;(二)、满卷线辊(7)卸料,即线辊托举组件(6)升至送线辊导槽(2)的左端,接收满卷线辊(7)后降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进行卸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止组件(4)包含第一气缸架(401)和第一气缸(402),所述第一气缸架(401)与送线辊导槽(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架(401)上固定连接第一气缸(402),所述第一气缸(402)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2)且连接有第一挡板(403);

所述第二截止组件(5)包含第二气缸架(501)和第二气缸(502),所述第二气缸架(501)与送线辊导槽(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架(501)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502),所述第二气缸(502)的活塞杆朝向送线辊导槽(2)且连接有第二挡板(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辊托举组件(6)包含托板(601)、托板座板(602)和托板架(603);所述托板架(603)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左侧,所述托板架(603)上竖直设置有第三气缸(604),所述第三气缸(604)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托板座板(602)的底部,所述托板座板(602)的右端铰接托板(601)的右端,所述托板座板(602)上设置有翻板机构(605),所述翻板机构(605)用于:当托举组件降至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后,向上推托板(601)左端,使所述满卷线辊(7)滚入卸线辊导槽(3)卸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机构(605)包含翻板气缸(6051),所述翻板气缸(6051)的缸体与所述托板架(603)固定连接,所述翻板气缸(6051)的活塞杆与所述托板(601)的左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机构(605)包含设置于所述托板架(603)上的顶杆(6052),所述顶杆(6052)的上端安装有滚轮(6053),所述滚轮(6053)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卸线辊导槽(3)的左端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01)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线辊(7)轮廓互补的定位块(6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辊上下料装置,用于对竖式旋转工作台的指定工位进行空卷线辊上料或满卷线辊卸料,所述线辊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线辊导槽,所述送线辊导槽的下方设置有卸线辊导槽,所述送线辊导槽向左倾斜,所述卸线辊导槽向右倾斜;所述送线辊导槽的左端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组件和第二截止组件,所述第一截止组件和第二截止组件的间距大于等于线辊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线辊上下料装置,具有空卷线辊上料和满卷线辊卸料准确、快速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董文卫;张卫兵;温斌;马李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泰力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2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