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7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因为劳动力的因素,自动化控制无人化越来越显得迫切,产品输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络筒机两侧都为络筒生产单元,故原料纱筒在下方通过环形输送系统循环输送,可以大大方便操作人员取用。但废纱筒输出一般位于设备中部,使得废纱筒输出带与环形输送系统交叉。

传统的输送系统采用架高输送形成立体输送,以避开交叉点,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输送架高需要爬坡下坡等动作,造成机械成本高,产品运输稳定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内转动设有换向盘,换向盘边缘上设有四个用于卡住载料座上下两个定位盘之间的连接柱以输送物料的输送口,输送口绕换向盘圆心等间距均匀分布,换向盘下方固定设有驱动换向盘180°旋转的伺服电机,安装座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板,输送板上对应于换向盘处设有圆形避让孔,圆形避让孔孔壁与换向盘外周一起构成圆形换向通道,输送板上开设有四条连线呈十字交叉的与圆形换向通道相连通的用于输送载料座的输送通道,其中与废纱筒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一输送通道直接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与第一输送通道正对的为用于废纱筒输出的第二输送通道;第三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第四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出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安装座上在换向通道及输送通道下方设有推抵载料座下部定位盘底面以驱动载料座运动的输送皮带机构,输送皮带机构与换向盘配合将第一输送通道内的废纱筒传送至第二输送通道,将第三输送通道的原料纱筒传送至第四输送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用于配合废纱筒处理的延伸段与第四输送通道相贯通以传输空的载料座;所述输送皮带机构包括将第二输送通道中的载料座送至第四输送通道的回料皮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配合承载纱筒的载料座包括上下两个定位盘、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连接柱,上部定位盘上设有套装纱筒的竖杆。输送皮带机构与换向盘配合将第一输送通道内的废纱筒传送至第二输送通道,将第三输送通道的原料纱筒传送至第四输送通道,以使得原料纱输入传送带、第三输送通道、第四输送通道、原料纱输出传送带及中间传送带构成一个输送原料纱筒的循环供料系统,方便操作工人取用。第二输送通道延伸段用于配合设置自动分拣废纱筒和空纱筒的分拣装置(也可在此位置采用人工分拣),以将空的载料座回送至第四输送通道,待存放新的原料纱筒。

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在一个平面上完成交叉节点的换向输送,相比于传统的立体输送方式,不仅减少了机械体积,更加提高了输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安装座,2.换向盘,3.载料座,4.定位盘,5.连接柱,6.输送口,7.伺服电机,8.输送板,9.换向通道,10.输送通道,11.第一输送通道,12.第二输送通道,13.第三输送通道,14.对接部,15.第四输送通道,16.输送皮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至2所示,一种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内转动设有换向盘2,换向盘2边缘上设有四个用于卡住载料座3上下两个定位盘4之间的连接柱5以输送物料的输送口6,输送口6绕换向盘2圆心等间距均匀分布,换向盘2下方固定设有驱动换向盘2以180°旋转的伺服电机7。

安装座1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板8,输送板8上对应于换向盘2处设有圆形避让孔,圆形避让孔孔壁与换向盘2外周一起构成圆形换向通道9,输送板8上开设有四条连线呈十字交叉的与圆形换向通道9相连通的用于输送载料座3的输送通道10,其中与废纱筒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一输送通道11直接延伸至输送板8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

与第一输送通道11正对的为用于废纱筒输出的第二输送通道12,第三输送通道13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8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14;第四输送通道15远离换向盘2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8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出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14;安装座1上在换向通道9及输送通道10下方设有推抵载料座3下部定位盘4底面以驱动载料座3运动的输送皮带机构16。

输送皮带机构16与换向盘2配合将第一输送通道11内的废纱筒传送至第二输送通道12,将第三输送通道13的原料纱筒传送至第四输送通道15。第二输送通道12上用于配合废纱筒处理的延伸段与第四输送通道15相贯通以传输空的载料座;输送皮带机构16包括将第二输送通道12中的载料座3送至第四输送通道15的回料皮带。

工作时:当承载废纱筒的载料座3经第一输送通道11与承载原料纱的载料座3经第三输送通道13输送至换向盘2内输送口,伺服电机7带动换向盘2旋转180°,转动过程中换向盘6边缘输送口与换向通道9相配合将承载原料纱与废纱筒的载料座3换向,最后由输送皮带机构16将承载废纱筒与原料纱的载料座3沿着第二输送通道12与第四输送通道15输送,第二输送通道12延伸段将空的载料座3回送至第四输送通道15,待存放新的原料纱筒,工作结束。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内转动设有换向盘,换向盘边缘上设有四个用于卡住载料座上下两个定位盘之间的连接柱以输送物料的输送口,输送口绕换向盘圆心等间距均匀分布,换向盘下方固定设有驱动换向盘180°旋转的伺服电机,安装座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板,输送板上对应于换向盘处设有圆形避让孔,圆形避让孔孔壁与换向盘外周一起构成圆形换向通道,输送板上开设有四条连线呈十字交叉的与圆形换向通道相连通的用于输送载料座的输送通道,其中与废纱筒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一输送通道直接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与第一输送通道正对的为用于废纱筒输出的第二输送通道;第三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第四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以与原料纱输出传送带相配合的对接部;安装座上在换向通道及输送通道下方设有推抵载料座下部定位盘底面以驱动载料座运动的输送皮带机构,输送皮带机构与换向盘配合将第一输送通道内的废纱筒传送至第二输送通道,将第三输送通道的原料纱筒传送至第四输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用于配合废纱筒处理的延伸段与第四输送通道相贯通以传输空的载料座;所述输送皮带机构包括将第二输送通道中的载料座送至第四输送通道的回料皮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用于络筒机纱筒进出料的输送交叉换向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内转动设有换向盘,换向盘边缘上设有输送口,换向盘下方固定设有伺服电机,安装座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板,输送板上对应于换向盘处设有圆形避让孔,输送通道废纱筒输入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一输送通道直接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与第一输送通道正对的为用于废纱筒输出的第二输送通道;第三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的对接部;第四输送通道远离换向盘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输送板靠近络筒机的一侧边沿的对接部;安装座上在换向通道及输送通道下方设有推抵载料座下部定位盘底面以驱动载料座运动的输送皮带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济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2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