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巾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巾布。
背景技术:
医疗手术中专用的无菌棉质手术巾布作为手术巾布中的一种,可以用来擦拭病人身体或各类医疗器械,可以用来存放消毒后的手术刀具,可以用来固定病人身体或医疗器械,还有可以作为盖巾防止手术中的交叉感染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目前,临床上眼科患者手术时面部需要铺设无菌手术巾布将患者的头部及面部遮盖,仅留眼睛供医生手术操作。公告号为cn2043519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科用手术巾布,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由防水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手术巾布本体,本体上设有一个横向的手术窗口,手术窗口周边和本体的周边均设置有自粘性医用手术贴膜,手术窗口两端设有吸水棉块,本体上对应鼻子位置向外形成带有通气孔洞的凸起,凸起贴于面侧固定设有鼻头夹,鼻头夹向上延伸到手术窗口对应患者的眼窝处为吸水棉层制成的延伸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手术巾布可以通过自粘性医用手术贴膜固定在患者面部,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手术巾布的滑落。但是该手术巾布是由透气性较差的防水高分子材料制成,使用时除了带有孔洞的凸起能够起到一定的换气效果外,其余部分都是紧贴在患者面部及口部的,使大多数患者在手术中容易出现闷热、胸闷、透气困难甚至烦躁的现象。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还可使其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心率加快等表现。由此,寻求一种通气效果优良,使用过程简单且污染小的眼科手术巾布是所有需要眼科手术的患者和从事眼科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共同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具有通气优良,使用过程简单且污染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包括手术巾布本体,所述手术巾布本体上开设有两个眼部手术窗口,所述眼部手术窗口整体外围设有一圈直径和两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的中心连线平行的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上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手术巾布本体边缘的边管,所述边管和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相通且和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材质相同,所述手术巾布本体上位于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下方设有一根和两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的中心连线平行的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的两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手术巾布本体的边缘,所述手术巾布本体的材质为棉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眼部手术时,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和边管具有可弯曲塑型的功能,手术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头部和五官大小调整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和边管的形状,使本方案中的手术巾布在患者头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立体空间,从而使患者除眼部外不进行手术的面部,尤其是患者的口鼻和本眼科手术巾布之间存在距离,加之本手术巾布的材质为透气性良好的棉布材质,便于手术中的患者进行通畅的呼吸,减少了眼科手术中由于患者呼吸不畅而发生的意外情况,易于眼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两个眼部手术窗口便于患者待手术的眼部裸露在外,其余皮肤均被本方案中的眼科手术巾布覆盖,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污染非手术区域而造成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能起到保护患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所述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上均设有若干个氧气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长时间手术或者患者自主呼吸状况不理想时,可以将氧气通过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边管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运输至本方案中的眼科手术巾布中,再通过氧气通孔输送到本手术布巾形成的立体空间内,易于帮助手术中的患者实现更好的通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术巾布本体为缝合的两层,两层所述手术巾布本体中间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所述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均穿设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缝合的手术巾布中间预留的安装空间使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边管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易于稳定地和本方案中的手术巾布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所述手术巾布本体的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手术巾布的一面对应安装空间的部分具有防滑条,当需要将术巾布弯折形成立体空间时,将设有第一防滑条的安装空间朝向床面铺设,可以增加和床面接触的安装空间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本手术巾布形成的立体空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术巾布本体边缘的一面设有第二防滑条,所述第二防滑条和所述第一防滑条在所述手术巾布的同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巾布本体边缘的第二防滑条在第一防滑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手术巾布本体和床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增加了手术巾布的自重,易于本手术巾布稳定地铺设在患者头部,而不容易出现因为风或轻微晃动发生移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眼部手术窗口的外周各设有两圈和所述眼部手术窗口同心的点断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的手术范围的大小来调整眼部手术窗口的大小,当患者需要的手术范围比预留的眼部手术窗口大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撕拉点断线撕掉部分手术巾布,增加眼部手术窗口的开口范围,点断线易撕拉的特性易于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增加手术窗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的外周以及每圈所述点断线的外周各设有一圈吸收棉条,所述吸收棉条位于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内,所述吸收棉条靠近所述手术巾布本体边缘的一侧开设导废液孔,所述导废液孔上连接导废液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收棉条可以吸收一部分眼部手术产生的血液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眼泪或者医护人员使用的冲洗液,当手术过程产生的废液比较多时,导废液装置可以通过吸收棉条一侧开设的导废液孔将较多的废液导出,易于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持面部清洁,减少了污染或交叉感染出现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废液装置包括和所述导废液孔连通的导废液管和可拆卸式连接在导废液管下端的负压吸取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废液管连接在导液孔上的负压吸取器可以利用负压将手术时产生的大量废液吸出,吸取过程彻底且迅速,进一步减少了眼科手术时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有助于提高使用本眼科手术巾布进行眼科手术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眼部手术窗口,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和边管的设置,使本眼科手术巾布具有可弯曲塑性的功能,使用时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根据患者的头部和五官大小调整边管和两种可塑型式支撑管的形状,在患者头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眼部手术窗口的立体空间,能够起到手术巾布不紧贴患者面部,通畅患者呼吸的效果。
2.通过边管及两种可塑型式支撑管上氧气通孔的设置,使边管和两种支撑管在起到支撑立体空间的同时还具有输送和扩散氧气的功能,易于帮助手术中的患者实现更好的通气效果。
3.通过预留的眼部手术窗口具有两圈可撕拉的点断线以及眼部手术窗口和点断线外周具有吸收棉条和导废液装置的设置,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增大手术窗口,且能及时彻底吸取手术时产生的废液,从而起到保持患者手术中面部清洁,减少污染,提高眼科手术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拆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术巾布本体;2、眼部手术窗口;3、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4、边管;5、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6、氧气通孔;7、安装空间;8、第一防滑条;9、第二防滑条;10、点断线;11、吸收棉条;12、导废液孔;13导废液装置;131、导废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包括棉布材质的手术巾布本体1,手术巾布本体1上开设有两个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的眼部手术窗口2,眼部手术窗口2整体外围设有一圈直径和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的中心连线平行的圆形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上连通有分别延伸至手术巾布本体1两个边缘的边管4,边管4和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为一体成型式。手术巾布本体1上还设有一根位于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下方的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和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的中心连线平行,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手术巾布本体1的两个边缘。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边管4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均为硬质塑料制成的波纹管(图中未示出),因此具有可弯曲调整的特性,使本方案中的手术巾布使用时可以在患者头部形成一个易于患者呼吸的立体空间。
参照图2,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的外周各设有两圈和眼部手术窗口2同心的点断线10,易于医护人员通过撕拉点断线10快速增大手术窗口。每个眼部手术窗口2的外周以及每圈点断线10的外周各粘接有一圈凸出的吸收棉条11,吸收棉条11位于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的范围内,吸收棉条11靠近手术巾布本体1边缘的一侧开设导废液孔12,导废液孔12上粘接式连通导废液管131,导废液管131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套接有负压吸取器(图中未示出),用于及时且彻底的吸取手术时产生的废液,导废液管131和负压吸取器构成导废液装置13。
参照图1和图3,手术巾布本体1为由棉线缝合在一起的两层,两层手术巾布本体1之间预留有没有被缝合的安装空间7,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边管4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均穿设安装在安装空间7内。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边管4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上均设有若干个氧气通孔6(见图4),使边管4和两种支撑管具有输送以及扩散氧气的功能,易于帮助手术中的患者实现更好的通气效果。
参照图1和图3,手术巾布一面对应安装空间7的部分粘接有橡胶材质的第一防滑条8,用来增加本手术巾布和床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本手术巾布形成的立体空间的稳定性。手术巾布本体1粘接有第一防滑条8的一面的边缘粘接有橡胶材质的第二防滑条9,当手术巾布铺设在床面并与患者头部形成立体空间时,第二防滑条9在增加手术巾布本体和床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还增加了手术巾布的自重,使形成立体空间的手术巾布不容易因为风或轻微晃动而发生移位。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开始眼科手术时,医护人员将手术巾布的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放置在患者眼部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使该部位裸露便于手术操作,而其他部位均被本眼科手术巾布遮盖,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污染非手术区域而造成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如果需要进行手术的区域较大,医护人员可以撕拉预留在眼部手术窗口2外周的点断线10,快速扩大手术窗口。同时,将表面粘接有用于增加本手术巾布稳定性的第一防滑条8和第二防滑条9的一面朝向患者面部铺设,根据患者的头部以及面部大小弯折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和边管4,使本手术巾布在患者面部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手术巾布除眼部手术窗口2紧贴患者皮肤外其余部分均和患者面部存在距离,尤其是患者的口鼻不和手术巾布直接接触,增加了手术中的患者的换气空间,便于患者进行通畅的呼吸,减少了眼科手术中由于患者呼吸不畅而发生的意外情况,易于眼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当需要进行长时间手术或者患者自主呼吸状况不理想时,医护人员可以将氧气通过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边管4以及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运输至本方案中的手术巾布本体1中,再通过氧气通孔6将通入的氧气分散到本手术布巾形成的立体空间内,易于帮助手术中的患者实现更好的通气效果。在手术过程中吸收棉条11以及通过导废液孔12和导废液管131与吸收棉条11连通的负压吸取器可以将手术时产生的废液及时吸出,减少了眼科手术时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有助于提高使用本眼科手术巾布进行眼科手术时的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包括手术巾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上开设有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所述眼部手术窗口(2)整体外围设有一圈直径和两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2)的中心连线平行的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上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边缘的边管(4),所述边管(4)和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相通且和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材质相同,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上位于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下方设有一根和两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2)的中心连线平行的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的两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的边缘,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的材质为棉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所述边管(4)以及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上均设有若干个氧气通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为缝合的两层,两层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中间设有安装空间(7),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所述边管(4)以及所述第二可塑型式支撑管(5)均穿设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7)对应的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的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边缘的一面设有第二防滑条(9),所述第二防滑条(9)和所述第一防滑条(8)在所述手术巾布的同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两个眼部手术窗口(2)的外周各设有两圈和所述眼部手术窗口(2)同心的点断线(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眼部手术窗口(2)的外周以及每圈所述点断线(10)的外周各设有一圈吸收棉条(11),所述吸收棉条(11)位于所述第一可塑型式支撑管(3)内,所述吸收棉条(11)靠近所述手术巾布本体(1)边缘的一侧开设导废液孔(12),所述导废液孔(12)上连接导废液装置(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废液装置(13)包括和所述导废液孔(12)连通的导废液管(131)和可拆卸式连接在导废液管(131)下端的负压吸取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