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6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可由饮食不节、情绪内伤、外感六邪等因素导致。基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认识,认为湿、热、痰、瘀等浊毒客结胃膜,阻滞胃肠气血运行,使其血败肉腐,化腐为脓,损伤胃肠黏膜。故本发明参合“内疡”“内痈”的治疗方法,提出护膜愈疮,保护修复胃黏膜治本之法。

本发明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由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组成。方剂中蜥蜴具有破结散瘀、养血活血、清热解毒之效,可有效改善胃腑气血亏损、脉络苦涩,促进胃粘膜修复;乌梅、山楂、白芍等药酸甘敛阴,养阴止痛,上能敛肺气,下能涩大肠,入胃又能生津、安蛔;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协助蜥蜴以祛邪;乌药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具有行气开郁、散寒止痛之效,且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三七活血养血,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川楝子行气开郁,理气止痛;延胡索、炒藕节、白及等药活血消肿,增强消肿散结,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黄芩清热解毒,配合蜥蜴加强其解毒和修复的作用;旋覆花疏肝泄热、和胃降逆;白及含有胶质和淀粉等成分,具有收敛生肌、消肿止血、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以及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山药含薯蓣皂苷元、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止杈素、维生素c和淀粉酶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具有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的功效;甘草可补脾胃中气、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修复受损胃黏膜,改善溃疡面血液循环,增强其营养,促进疡面得愈,用于有效治疗慢性胃炎。

目前本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剂型为散剂,在临床试验137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本中药方剂散剂治疗,6g/次,加3g纯藕粉,用开水调成糊状,饭后2h服用,3次/日;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3次/日,1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情况如表1-3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12%,且治疗组可以改善慢性胃炎黏膜萎缩、杀灭幽门螺杆菌(hp),远期疗效好。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尿、大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表明该中药方剂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且安全性好,但是该散剂采用普通粉碎技术制备,粒度不均一,且在普通粉碎过程中会产生过热现象,一些对热不稳定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纤维成分丰富的药材采用普通粉碎机粉碎后不易过筛,经多次粉碎后仍不能过筛的被当作杂质扔掉,导致处方中纤维成分丰富的药材用量不准确,影响药效的发挥。因此,值得研究开发出粒度均一、药材比例更准确、疗效更好的中药制剂产品。

表1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表

表2两组间改善胃黏膜病理情况比较表

表3两组间抗hp感染疗效比较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参合“内疡”“内痈”的治疗方法,采用护膜愈疮、保护修复胃黏膜治本之法治疗慢性胃炎;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以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能够增加了中药的稳定性和防潮性,有利于贮藏。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别之处在于,按照重量份计组成为:蜥蜴20~30份、乌梅10~20份、牡蛎10~20份、山楂10~20份、白芍10~20份、半枝莲5~15份、乌药5~15份、三七5~15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索10~20份、旋覆花10~20份、藕节10~20份、白及5~15份、黄芩10~20份、山药10~20份、甘草20~30份。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配比取所有中药材,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

(2)干燥:将得到的中药材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温度为50~90℃,干燥至含水量为3%~8%;

(3)粗粉碎:将得到的干燥药材粉碎,得到中药材粗粉;

(4)微粉化:将得的中药材粗粉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中药材微粉;

(5)制粒:将得到的中药材微粉进行制粒,得到12~24目的中药微粉化颗粒;

(6)分量包装即可。

步骤(4)中微粉化具体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或者气流式超微粉碎机,其中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控制粉碎温度为-50~-20℃,粉碎时间为5~20min;其中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控制气流压强0.5~1.5mpa,进料速度1~1.5kg/h,粉碎温度为-20~-10℃,粉碎时间为5~20min。

步骤(5)中制粒具体采用湿法制粒或者干法制粒,其中采用湿法制粒时,在中药材微粉中喷入30%~90%体积分数的乙醇,并搅拌均匀制软材,以12~24目筛网制粒,然后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温度为30~70℃,干燥至饮片含水量为3%~8%,过12~24目筛整粒;其中采用干法制粒时,将中药材微粉直接加入颗粒机,控制挤压压力为10~20mpa,挤压速度为15~25r/min,送料速度为20~30r/min,制得粒径为12~24目的颗粒。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分量包装具体是将中药微粉化颗粒用铝塑膜包装袋分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3~6g。

本发明将中药材微粉化,克服了普通粉碎技术制备的中药散剂粒度不均一、因粉碎问题导致纤维性药材比例不准确、因普通粉碎过程中温度升高而影响热不稳定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等缺点。本发明再将中药材微粉采用制粒技术制成颗粒,克服了微粉化中药因粒度极细导致流动性差、不方便包装等缺点,同时增加了中药的稳定性和防潮性,有利于贮藏。本发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参合“内疡”“内痈”的治疗方法,采用护膜愈疮、保护修复胃黏膜治本之法治疗慢性胃炎,利用君药蜥蜴有再生和修复人类损伤组织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利用黏性药物使药黏附于胃黏膜表面而直接作用于病灶,最终促进增生、肠化的胃黏膜细胞凋亡,帮助黏膜的再生修复,且中药微粉化后比表面积的增大更有利于中药成分的溶出发挥疗效,具有健脾养胃、补虚强壮的功效,疗效好、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药材微粉的临界相对湿度曲线;

图2为本发明制备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外观均匀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保护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颗粒由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共十六味中药饮片制备而成。本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用滚开水调成糊状口服,6g/次,3次/d,餐后2h服用,服药后2h内禁饮食,以使药物粘附在胃黏膜表面,有效控制肠液和胆汁反流,达到通降气机、和胃健运、修复胃黏膜的目的。每用中药糊剂一至两个疗程,并嘱患者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缓缓图之”,患者多获痊愈。即有个别患者因饮食不当或七情失节等而复发,症情亦较轻,续服中药糊剂即可恢复。本发明所述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干燥后的药材采用万能粉碎机粉碎为粗粉,将粗粉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药物微粉化,再采用制粒技术制备成微粉化颗粒。本发明将中药材微粉化,克服了普通粉碎技术制备的中药散剂粒度不均一、因粉碎问题导致纤维性药材比例不准确、因普通粉碎过程中温度升高而影响热不稳定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等缺点。

本发明再将中药材微粉采用制粒技术制成颗粒,克服了微粉化中药因粒度极细导致流动性差、不方便包装等缺点,同时增加了中药的稳定性和防潮性,有利于贮藏。本发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利用君药蜥蜴的增强机体免疫、修复受损组织功能,利用黏性药物使药黏附于胃黏膜表面而直接作用于病灶,且中药微粉化后比表面积的增大更有利于中药成分的溶出发挥疗效,因此具有健脾养胃、补虚强壮的功效,疗效好、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本发明针对上述中药散剂及现有制剂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材进行微粉化,可以克服普通粉碎技术制备的散剂粒度不均一、纤维性药材比例不准确的缺点,并采用低温粉碎解决因普通粉碎过程中温度升高而影响热不稳定药材的有效成分的问题。但同时中药材微粉由于粒度极细导致流动性差、不方便包装,比表面积的增大使药物的吸湿性相应增大,本发明采用制粒技术进一步对中药材微粉进行制粒,以改善制剂的吸湿性和流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所述各中药组份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组成:蜥蜴20~30份、乌梅10~20份、牡蛎10~20份、山楂10~20份、白芍10~20份、半枝莲5~15份、乌药5~15份、三七5~15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索10~20份、旋覆花10~20份、藕节10~20份、白及5~15份、黄芩10~20份、山药10~20份、甘草20~30份。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步骤是:

(1)清洗:将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

(2)干燥:将中药材饮片放至电热恒温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50~90℃,干燥至饮片含水量为3%~8%;

(3)粗粉碎:将步骤(2)所得的干燥药材,用万能粉碎机粉碎5~20min,得到中药材粗粉;

(4)微粉化:将步骤(3)所得的中药材粗粉,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粉碎,得到中药材微粉;

(5)制粒:采用制粒技术将步骤(4)所得中药材微粉采用制粒技术进行制粒,得到12~24目的中药微粉化颗粒。

(6)分量包装:将中药微粉化颗粒用铝塑膜包装袋分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重量为3~6g。

作为本发明所述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4)中微粉化可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和气流式超微粉碎机制备,其中,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粉碎温度为-50~-20℃,粉碎时间为5~20min;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气流压强0.5~1.5mpa,进料速度1~1.5kg/h,粉碎温度为-20~-10℃,粉碎时间为5~2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5)中制粒过程可采用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其中,湿法制粒时,在中药材微粉中加入30%~90%体积分数的乙醇,并搅拌均匀制软材,以12~24目筛网制粒,放至电热恒温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30~70℃,干燥至饮片含水量为3%~8%,过12~24目筛整粒;干法制粒时,将中药材微粉直接加入颗粒机,挤压压力为10~20mpa,挤压速度为15~25r/min,送料速度为20~30r/min,制得粒径为12~24目的颗粒。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由以下中药材按重量份配比而成:蜥蜴20份、乌梅10份、牡蛎10份、山楂10份、白芍10份、半枝莲5份、乌药5份、三七5份、川楝子10份、延胡索10份、旋覆花10份、藕节10份、白及5份、黄芩10份、山药10份、甘草20份。

(二)制备方法:

按重量称取将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各组份,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待酒精挥发完后放至5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含水量为3%,在洁净间用万能粉碎机粉碎5min,得到粗粉,再用低温振动式粉碎机进行粉碎5min,粉碎温度为-30℃,得到中药材微粉。加入30%的乙醇制软材,以12目筛网制粒,放至5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过12目筛整粒,得到微粉化颗粒。将合格的微粉化颗粒

用铝塑袋分装,控制分装室的温度为19℃,相对湿度为40%,按规格进行分装及外包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3g。

表4中药材微粉的质量检查

表5中药微粉化颗粒的质量检查

表4是对本发明制备的中药材微粉进行了质量检查,结果中药材粗粉的出粉率为99.65%,65目的过筛率为78.71%,中药材微粉的出粉率为98.32%,200目的过筛率为95.50%,且粒径分布均匀。但中药材微粉的休止角较大,结合堆密度和振实密度结果,可进一步认为其流动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粒度极小而导致的。通过测定吸湿平衡时间和临界相对湿度,考察了中药材微粉的吸湿性。吸湿平衡时间结果显示,中药材微粉的引湿增重小于15%但不小于2%,表明有引湿性,且吸湿平衡时间为4h。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如图1所示,中药材微粉的crh约为57%,因此中药材微粉的贮存及制粒环境应控制在57%以下。表5展示了本发明制备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质量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该制备工艺下的颗粒成品率较高;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颗粒剂项下规定进行粒度检查,结果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为0.15%,符合规定;从休止角、堆密度、振实密度结果可以看出,将中药材微粉制备成颗粒之后明显改善了其流动性。同时考察了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外观均匀度,结果如图2所示,将中药微粉化颗粒平铺在光滑纸上,观察到色泽均匀。

实施例2:

(一)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材微粉化颗粒,由以下中药材按重量份配比而成:蜥蜴25份、乌梅15份、牡蛎15份、山楂15份、白芍15份、半枝莲10份、乌药10份、三七10份、川楝子15份、延胡索15份、旋覆花15份、藕节15份、白及10份、黄芩15份、山药15份、甘草25份。

(二)制备方法:

按重量称取将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各组份,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待酒精挥发完后放至7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含水量为5%,在洁净间用万能粉碎机粉碎10min,得到粗粉,再用低温振动式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温度为-20℃,粉碎时间设定为5min,得到中药材微粉。加入60%的乙醇制软材,以18目筛网制粒,放至7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过18目筛整粒,得到微粉化颗粒。将合格的微粉化颗粒用铝塑袋分装,控制分装室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按规格进行分装及外包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4g。

实施例3:

(一)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材微粉化颗粒,由以下中药材按重量份配比而成:蜥蜴30份、乌梅20份、牡蛎20份、山楂20份、白芍20份、半枝莲15份、乌药15份、三七15份、川楝子20份、延胡索20份、旋覆花20份、藕节20份、白及15份、黄芩20份、山药20份、甘草30份。

(二)制备方法:

按重量称取将蜥蜴、乌梅、牡蛎、山楂、白芍、半枝莲、乌药、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藕节、白及、黄芩、山药和甘草各组份,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待酒精挥发完后放至9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含水量为8%,在洁净间用万能粉碎机粉碎20min,得到粗粉,再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粉碎,气流压强0.7mpa,进料速度1.2kg/h,粉碎时间为15min,得到中药材微粉,由颗粒机制粒,挤压压力为12mpa,挤压速度为21r/min,送料速度为26r/min,制得粒径为24目的颗粒。将合格的微粉化颗粒用铝塑袋分装,控制分装室的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55%,按规格进行分装及外包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6g。

实施例4:

(一)药理试验方法

1.慢性胃炎模型制作

150g/l、55℃热盐水,10ml/(kg·d),灌胃,3次/d;2%水杨酸溶液10ml/(kg·d)灌胃,1次/d;20mmol/l脱氧胆酸钠溶液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即2天饱食,1天禁食,连续造模12周,形成慢性胃炎模型;分别在造模第4周、8周、12周末随机抽取各组大鼠一只,处死取胃,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出现了明显的慢性胃炎病理特点,表示造模成功。

正常组大鼠经口灌胃0.9%的氯化钠溶液10ml/kg、2次/d,提供充足饮食及清洁自来水。

2.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全部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取90只,鼠龄8周,体重20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施例1~3治疗组)从造模成功后第2日分别给予如下处理: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继续经口灌胃0.9%氯化钠溶液10ml/kg、2次/d;阳性对照组大鼠经口灌胃0.01g/ml维酶素混悬液10ml/kg,2次/d;实施例1~3治疗组给予速思麻而胃康颗粒混悬液10ml/kg,经口灌胃,2次/d。所有大鼠连续施加相关因素4周,配合充足饮食及饮水。

3.观察方法与指标

实验第16周末,大鼠禁食24h,禁水8h,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麻醉,心脏取血,分离血清,待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测定方法采用elisa及硝酸还原酶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距贲门和幽门1.5cm离断取出全胃,沿胃大弯侧剖开,冰生理盐水冲洗后,滤纸吸干铺开,取胃窦部1cm×0.5cm的胃组织,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用于做病理组织切片。

(二)药理试验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1),nos水平明显降低(p<0.01),说明各治疗组对慢性胃炎均有疗效;实施例1~3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说明中药材微粉化颗粒的疗效优于阳性对照组。

表6各组大鼠血清pge2及nos含量的比较

注:与其他各组比较,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1。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组成为:蜥蜴20~30份、乌梅10~20份、牡蛎10~20份、山楂10~20份、白芍10~20份、半枝莲5~15份、乌药5~15份、三七5~15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索10~20份、旋覆花10~20份、藕节10~20份、白及5~15份、黄芩10~20份、山药10~20份、甘草20~30份。

2.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配比取所有中药材,用纯化水进行快速清洗,待水分挥干后喷洒75%酒精静置;

(2)干燥:将得到的中药材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温度为50~90℃,干燥至含水量为3%~8%;

(3)粗粉碎:将得到的干燥药材粉碎,得到中药材粗粉;

(4)微粉化:将得的中药材粗粉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中药材微粉;

(5)制粒:将得到的中药材微粉进行制粒,得到12~24目的中药微粉化颗粒;

(6)分量包装即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微粉化具体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或者气流式超微粉碎机,其中采用低温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控制粉碎温度为-50~-20℃,粉碎时间为5~20min;其中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时,控制气流压强0.5~1.5mpa,进料速度1~1.5kg/h,粉碎温度为-20~-10℃,粉碎时间为5~20min。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制粒具体采用湿法制粒或者干法制粒,其中采用湿法制粒时,在中药材微粉中喷入30%~90%体积分数的乙醇,并搅拌均匀制软材,以12~24目筛网制粒,然后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温度为30~70℃,干燥至饮片含水量为3%~8%,过12~24目筛整粒;其中采用干法制粒时,将中药材微粉直接加入颗粒机,控制挤压压力为10~20mpa,挤压速度为15~25r/min,送料速度为20~30r/min,制得粒径为12~24目的颗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分量包装具体是将中药微粉化颗粒用铝塑膜包装袋分装,每袋含微粉化颗粒3~6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微粉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按照重量份计组成为:蜥蜴20~30份、乌梅10~20份、牡蛎10~20份、山楂10~20份、白芍10~20份、半枝莲5~15份、乌药5~15份、三七5~15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索10~20份、旋覆花10~20份、藕节10~20份、白及5~15份、黄芩10~20份、山药10~20份、甘草20~30份。本发明将中药材微粉化,克服了普通粉碎技术制备的中药散剂粒度不均一、因粉碎问题导致纤维性药材比例不准确、因普通粉碎过程中温度升高而影响热不稳定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等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华;刘璐;于双雨;刘金霞;张霞;于鑫;李治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1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