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1


本发明涉及气相法白炭黑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文丘里喷射混合器输送白炭黑。其输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气体,喷射气体量的波动会造成系统压力不稳定,尤其是引起脱酸炉料位的不稳定。降低输送气量则文丘里输送过程中的气体喷射速度降低会造成系统堵塞,如果加大输送气量则文丘里混合器的气体喷射速度增加,又可能造成脱酸炉内的白炭黑停留时间过短,脱酸炉内白炭黑的料位就很难控制,导致脱酸效果差,产品的ph值偏低;文丘里喷射混合器在运行过程中受压缩空气的影响较大,故气体喷射速度和所产生的真空度会随着压缩空气压力的波动而波动继而对与其连接的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系统的压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过程中,系统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负压区间(负压区间范围越小越好),系统负压值的大小对产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系统负压不稳定,产品的质量也会波动,对客户的应用也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系统负压不稳定造成反应的配比不稳定进而影响产品脱酸效果(产品的ph值超标)、生产系统中所需气量大,耗电量大和hcl不易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包括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和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包括外壳、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夹膜盘、第二夹膜盘、连杆和中间体,所述驱动泵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中间,且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三通管和所述第四通管之间分别为第一隔膜、第二隔膜;所述第一夹膜盘和所述第二夹膜盘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一隔膜的中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膜盘,所述第二隔膜的中部夹设于所述第二夹膜盘,所述第一隔膜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外壳和第三通管之间,所述第二隔膜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外壳和第四通管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通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通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通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通管与第四通管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第三通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二通管与所述第三通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阀,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第四通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球阀,第二通管与第四通管处设置有第四球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体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中间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进气空气交换阀、出气空气交换阀、第一充气室、第二充气室、阀体室、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充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充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隔膜和外壳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中间体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中间体和外壳且连通于所述进气口和第一充气室,所述第二通道贯穿于所述中间体和外壳且连通于所述进气口和第二充气室,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均连通于所述阀体室和所述出气口,且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分布于所述阀体室的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贯穿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中间体且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依次与所属第一夹膜盘与第二夹膜盘相接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与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与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包括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和驱动泵,驱动泵包括外壳、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夹膜盘、第二夹膜盘、连杆和中间体,外壳连通于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设备整体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夹膜盘和第二夹膜盘将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连接在连杆两端,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输送白炭黑的效果,且驱动泵所需的气量小,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气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空气交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气空气交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通管;13、第一球阀;14、第三球阀;

2、第二通管;23、第二球阀;24、第四球阀;

3、第三通管;

4、第四通管;

5、驱动泵;51、外壳;52、第一隔膜;53、第二隔膜;54、第一夹膜盘;55、第二夹膜盘;56、连杆;57、中间体;5701、进气口;5702、出气口;5703、进气空气交换阀;5704、出气空气交换阀;5705、第一充气室;5706、第二充气室;5707、阀体室;5708、第一通道;5709、第二通道;5710、第三通道;5711、第四通道;5712、第一凸起;5713、第二凸起;5714、第三凸起;5715、第四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包括第一通管1、第二通管2、第三通管3、第四通管4和驱动泵5,驱动泵5包括外壳51、第一隔膜52、第二隔膜53、第一夹膜盘54、第二夹膜盘55、连杆56和中间体57,驱动泵5设置在第一通管1、第二通管2、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中间,且外壳51连通于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第一夹膜盘54和第二夹膜盘55设置在连杆56的两端,第一隔膜52的中部夹设于第一夹膜盘54,第二隔膜53的中部夹设于第二夹膜盘55,第一隔膜52的边缘连接于外壳51和第三通管3之间,第二隔膜53的边缘连接于外壳51和第四通管4之间。设备整体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夹膜盘和第二夹膜盘将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连接在连杆两端,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输送白炭黑的效果,且驱动泵所需的气量小,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气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膜52和第二隔膜53不仅起到输送白炭黑的作用,同时起到隔离压缩空气和白炭黑的作用。

优选的,第一通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通管3的一端和第四通管4的一端相连,第二通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通管3的另一端和第四通管4的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第一通管1与第二通管2平行设置,第三通管3与第四通管4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通管1与第三通管3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球阀13,第二通管2与第三通管3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阀23,第一通管与第四通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球阀14,第二通管与第四通管4处设置有第四球阀24。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通管3内产生真空时,第四通管4内的白炭黑会被第一隔膜52挤压,从而第二球阀23和第三球阀14会被抬高而离开阀座,保证了白炭黑很轻松的由第二通管2进入到第三通管3,以及保证了白炭黑很轻松的被压出第四通管4而进入第一通管1再由第一通道排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单向进出料过程;当第四通管4内产生真空时,第三通管3内的白炭黑会被第二隔膜53挤压,第一球阀13和第四球阀24会被抬高而离开阀座,保证了白炭黑很轻松的由第二通管2进入到第四通管4内,以及保证了白炭黑很轻松的被压出第三通管3而进入第一通管1再由第一通管1排出,这样又完成了一个单向进出料的过程。通过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循环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1、第二通管2、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了设备不断对白炭黑输送的效果。

优选的,中间体57的两端均连接于外壳51,连杆56穿设于外壳51和中间体57。需说明的是,连杆56连接了两端的第一隔膜52和第二隔膜53,使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依次处于真空状态。

如图2所示,中间体57包括进气口5701、出气口5702、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第一充气室5705、第二充气室5706、阀体室5707、第一通道5708、第二通道5709、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第一充气室5705设置在第一隔膜52和外壳51之间,第二充气室5706设置在第二隔膜53和外壳51之间。需说明的是,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的设置,使压缩空气从进气口5701依次进入到第一充气室5705和第二充气室5706,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的设置,使第一充气室5705和第二充气室5706内的压缩空气依次排出出气口5702。

优选的,进气口5701和出气口5702对应的设置在中间体57的外壁上。

优选的,第一通道5708贯穿中间体57和外壳51且连通于进气口5701和第一充气室5705,第二通道5709贯穿于中间体57和外壳51且连通于进气口5701和第二充气室5706,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均连通于阀体室5707和出气口5701,且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分布于阀体室5707的两端。

优选的,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贯穿于外壳51和中间体51且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依次与第一夹膜盘54与第二夹膜盘55相接触。

优选的,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与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平行设置且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与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错位设置。

在此需说明的是,设备的进气口5701接入压缩空气时,当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置于阀体室5707的第三通道的一端,压缩空气进入到第一通道5708进而进入到第一充气室5705,使第一充气室5705扩大进而推动第一隔膜52远离中间体57挤压白炭黑,同时,压缩空气进入到第三通道5710,推动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向第四通道5711方向移动,在第一隔膜52远离中间体57的过程中,第一隔膜52带动连杆56向第三通管3移动继而带动第二隔膜53向中间体57移动,移动过程中,与第二夹膜盘55连接的右隔板推动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向第一充气室5705方向移动,从而压缩了第二充气室5706,第二充气室5706内的压缩气会从第二通道5709和第四通道5711内排出到排气口5702,从而使第四通管4内处于真空状态;当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置于阀体室5707的第四通道5711的一端,压缩空气进入到第二通道5709进而进入到第二充气室5706,使第二充气室5706扩大进而推动第二隔膜53远离中间体57挤压白炭黑,同时,压缩空气进入到第四通道5711,推动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向第三通道5710方向移动,在第二隔膜53远离中间体57的过程中,第二隔膜53带动连杆56向第四通管4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隔膜52向中间体57移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夹膜盘54连接的左隔板推动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向第二充气室5706方向移动,从而压缩了第一充气室5706,第一充气室5706内的压缩气会从第一通道5708和第三通道5710内排出到排气口5702,从而使第三通管3处于真空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设置有第一凸起5712和第二凸起5713,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设置有第三凸起5714和第四凸起5715。第一凸起5712和第二凸起5713的设置,使进气口5701内的压缩空气依次进入到第一通道5708和第二通道5709,进而实现压缩空气依次充入第一充气室5705和第二充气室5706,使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内依次处于真空或者挤压白炭黑的状态,进而完成设备的进出料。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5701连接到压缩空气时,使驱动泵的第一充气室5705充气、排气,第二充气室5706排气、充气,进而使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内依次处于真空状态和挤压白炭黑的状态,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输送白炭黑的效果,且驱动泵所需的气量小,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气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包括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和驱动泵,驱动泵包括外壳、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夹膜盘、第二夹膜盘、连杆和中间体,外壳连通于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设备整体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夹膜盘和第二夹膜盘将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连接在连杆两端,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输送白炭黑的效果,且驱动泵所需的气量小,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气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计数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计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管(1)、第二通管(2)、第三通管(3)、第四通管(4)和驱动泵(5),所述驱动泵(5)包括外壳(51)、第一隔膜(52)、第二隔膜(53)、第一夹膜盘(54)、第二夹膜盘(55)、连杆(56)和中间体(57),所述驱动泵(5)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管(1)、第二通管(2)、第三通管(3)和第四通管(4)中间,且所述外壳(51)与所述第三通管(3)和所述第四通管(4)之间分别为第一隔膜(52)、第二隔膜(53);

所述第一夹膜盘(54)和所述第二夹膜盘(55)设置在所述连杆(56)的两端,所述第一隔膜(52)的中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膜盘(54),所述第二隔膜(53)的中部夹设于所述第二夹膜盘(55),所述第一隔膜(52)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外壳(51)和第三通管(3)之间,所述第二隔膜(53)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外壳(51)和第四通管(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通管(3)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通管(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通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通管(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通管(4)的另一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1)与第二通管(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通管(3)与第四通管(4)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1)与所述第三通管(3)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球阀(13),所述第二通管(2)与所述第三通管(3)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阀(23),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第四通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球阀(14),第二通管与第四通管(4)处设置有第四球阀(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57)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外壳(51),所述连杆(56)穿设于所述外壳(51)和所述中间体(5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57)包括进气口(5701)、出气口(5702)、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第一充气室(5705)、第二充气室(5706)、阀体室(5707)、第一通道(5708)、第二通道(5709)、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所述第一充气室(5705)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52)和外壳(51)之间,所述第二充气室(5706)设置在所述第二隔膜(53)和外壳(51)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701)和出气口(5702)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中间体(57)的外壁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5708)贯穿所述中间体(57)和外壳(51)且连通于所述进气口(5701)和第一充气室(5705),所述第二通道(5709)贯穿于所述中间体(57)和外壳(51)且连通于所述进气口(5701)和第二充气室(5706),所述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均连通于所述阀体室(5707)和所述出气口(5702),且所述第三通道(5710)和第四通道(5711)分布于所述阀体室(5707)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贯穿于所述外壳(51)和所述中间体(57)且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依次与所属第一夹膜盘(54)与第二夹膜盘(55)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与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与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错位设置。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气交换阀(5703)设置有第一凸起(5712)和第二凸起(5713),所述出气空气交换阀(5704)设置有第三凸起(5714)和第四凸起(57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白炭黑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生产的输送设备,其包括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和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包括外壳、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夹膜盘、第二夹膜盘、连杆和中间体;设备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将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连接在连杆两端,使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依次产生较小真空,进而使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和第四通管内的压力稳定,提升了白炭黑的生产质量,同时不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输送系统,使HCL更易于被尾气回收系统吸收,进而较小的真空将白炭黑吸入并压出设备,实现输送白炭黑的效果,且驱动泵所需的气量小,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气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技术研发人员:韩怀见;梁智彪;陈忠斌;胡琪;申志忠;陈志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