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盘,特别是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使用线圈或通过线圈进行加工作业时,需要使用绕线盘将线圈缠绕固定,然后再逐步使用线圈进行辅助加工,由于绕线盘是可反复多次利用的绕线工具,因此,当一圈线圈使用完之后需要安装另一圈线圈继续进行作业,而通常所使用的的绕线盘在安装线圈时需要使用工具将螺丝拆卸,将绕线盘分离,然后再安装线圈并装配稳固,通过该方式进行安装线圈不仅浪费作业时间还会降低作业效率,造成总体作业效率低下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包括主轮盘和副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盘中部设有连接洞,所述连接洞侧边,位于主轮盘表面设有卡孔,所述副轮盘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侧边,位于副轮盘表面设有卡爪,所述主轮盘与副轮盘通过卡孔和卡爪相互拼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侧边,位于主轮盘表面设有1-2圈卡孔,所述连接轴侧边,位于副轮盘表面设有1-2圈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侧边,位于主轮盘表面设有10-15个卡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的直径略大于连接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主轮盘与副轮盘上所设有的卡孔与卡爪相互配合拼接连接,能够快速将绕线盘整体拼接或分离,以便于快速安装线圈,达到了提高作业效率,节约作业时间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轮盘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轮盘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边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主轮盘1和副轮盘2、卡孔11、连接洞12、卡爪21、连接轴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包括主轮盘1和副轮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盘1中部设有连接洞12,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卡孔11,所述副轮盘2中部设有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侧边,位于副轮盘2表面设有卡爪21,所述主轮盘1与副轮盘2通过卡孔11和卡爪21相互拼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1-2圈卡孔11,所述连接轴22侧边,位于副轮盘2表面设有1-2圈卡爪21。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10-15个卡孔11。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洞12的直径略大于连接轴22的直径。
如图1-4所示,但需要使用本申请安装线圈时,首先将卡爪21与卡孔11相互分离,使副轮盘2与主轮盘1相互分离,然后将线圈安装在连接轴22上,再将连接轴22穿过连接洞12,使副轮盘2与主轮盘1相互接触,为防止卡爪21与卡孔11无法完整连接,旋转按压副轮盘2,使卡爪21对应卡孔11通过滑动拼接的方式相互连接,能够保证卡合的完整性,达到了提高作业效率,节约作业时间的有益效果。
以上实施例在相互不对立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进一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包括主轮盘(1)和副轮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盘(1)中部设有连接洞(12),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卡孔(11),所述副轮盘(2)中部设有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侧边,位于副轮盘(2)表面设有卡爪(21),所述主轮盘(1)与副轮盘(2)通过卡孔(11)和卡爪(21)相互拼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1-2圈卡孔(11),所述连接轴(22)侧边,位于副轮盘(2)表面设有1-2圈卡爪(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洞(12)侧边,位于主轮盘(1)表面设有10-15个卡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拆卸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洞(12)的直径略大于连接轴(22)的直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