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板边缘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打磨质量好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极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正负极板边缘进行打磨,通常采用手工方式打磨,例如,由电机带动一只钢丝刷连续运转,工作台面上开出一个方孔,使得钢丝刷露出一部分钢丝刷,工人每次抓取5至10片极板,把极板边缘靠在钢丝刷上打磨,打磨好一边后转90度再打磨另一边,直到四条边缘全部打磨完。

上述操作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打磨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操作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打磨质量一致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打磨质量好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包括两条立柱,设于两条立柱之间的横梁,设于横梁中部内的横向气缸,与横梁滑动连接的2个极板夹具,与横梁前后侧面垂直连接的纵梁,设于纵梁下方的纵向导轨;还包括呈矩形框状的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通过两个滑块分别与纵梁和纵向导轨滑动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通过上紧固结构和下紧固结构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包括边框和设于边框内边缘上的钢丝刷,横向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用于与夹具连接的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气缸用于带动极板夹具横向移动,上紧固结构和下紧固结构用于将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连接起来,极板夹具用于夹紧需要打磨的极板,打磨好的极板将被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安装及卸下一个极板夹具中的各片极板的同时,利用横向气缸自动带动另一个极板夹具中的极板相对于打磨机构移动,打磨机构自动对各片极板的4个边缘进行打磨;极板夹具可以稳定的将其中的各片极板夹在一起,极板之间不会发生位移,各片极板边缘整齐对齐,不需要人工握紧叠加在一起的极板,降低了劳动强度;因为极板夹具中的各片极板边缘整齐的对齐,对每块极板的打磨程度均相同,打磨质量的一致性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打磨质量的一致性好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极板夹具包括与设于横梁下表面上的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左竖板和右竖板,设于左竖板和右竖板之间的横向连接杆,设于左竖板上的动力气缸,与动力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左夹板,与右竖板连接的右夹板,左夹板、右竖板和极板均呈长方形。

极板的每条边缘均露出左夹板、右竖板的对应边缘之外0.2毫米至0.5毫米。

作为优选,动力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架与左夹板连接。

连接架的设置,使横向气缸的伸缩杆的作用力均匀的加在左夹板上,使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的各片极板被稳定固定,打磨的过程中极板不会发生位移。

作为优选,右竖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块。

各个连接块的设置,使右竖板和右夹板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给打磨机构打磨极板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使各片极板的边缘均能被打磨到位。

作为优选,左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上设有极耳避让框,极耳避让框呈u形。

极耳避让框的设置,使极耳在打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损伤,保证极板的质量稳定性。

作为优选,下紧固结构包括t形杆,与t形杆连接的插销;t形杆包括横杆和设于横杆右端的挡板,横杆左部设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下部设有用于插入横杆的贯通孔。

下紧固结构用于将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下部稳定的连接起来。

作为优选,上紧固结构包括l形杆和与l形杆左部连接的紧固螺钉。

上紧固结构用于将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上部稳定的连接起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打磨质量的一致性好,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梁、纵向导轨和打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横梁2、横向气缸3、极板夹具4、纵梁5、纵向导轨6、打磨机构7、连接板31、左竖板41、右竖板42、横向连接杆43、动力气缸44、左夹板45、右夹板46、左半打磨机构71、右半打磨机构72、上紧固结构73、下紧固结构74、边框75、钢丝刷76、连接块421、连接架441、滑块711、l形杆731、紧固螺钉732、t形杆741、插销742、极耳避让框751、横杆7411、挡板74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包括两条立柱1,设于两条立柱之间的横梁2,设于横梁中部内的横向气缸3,与横梁滑动连接的2个极板夹具4,与横梁前后侧面垂直连接的纵梁5,设于纵梁下方的纵向导轨6;还包括呈矩形框状的打磨机构7,打磨机构包括左半打磨机构71和右半打磨机构72,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通过两个滑块711分别与纵梁和纵向导轨滑动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通过上紧固结构73和下紧固结构74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包括边框75和设于边框内边缘上的钢丝刷76,横向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用于与夹具连接的连接板31。

极板夹具包括与设于横梁下表面上的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左竖板41和右竖板42,设于左竖板和右竖板之间的横向连接杆43,设于左竖板上的动力气缸44,与动力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左夹板45,与右竖板连接的右夹板46。

动力气缸的伸缩杆通过如图3所示的连接架441与左夹板连接。右竖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6个连接块421。

如图2所示,左半打机构的边框上设有极耳避让框751。

下紧固结构包括t形杆741,与t形杆连接的插销742;t形杆包括横杆7411和设于横杆右端的挡板7412,横杆左部设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下部设有用于插入横杆的贯通孔。

上紧固结构包括l形杆731和与l形杆左部连接的紧固螺钉73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两个极板夹具移动至横梁左部及中部,控制各片极板的边缘对齐,在2个极板夹具中分别放入8块极板,使每块极板的每条边缘均露出左夹板、右竖板的对应边缘之外0.3毫米;

将中部的极板夹具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利用上紧固结构和下紧固结构将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连接起来,使横向气缸带动极板夹具左右反复移动,各片极板外边缘相对于钢丝刷移动,钢丝刷自动对各片极板的4个边缘进行打磨;

在各片极板打磨好之后,将中部的极板夹具与连接板解除连接,将中部的极板夹具移动至横梁右部,将打磨好的极板拆卸下来,然后装上需要打磨的新极板;

将左部的极板夹具向横梁中部移动,将极板夹具与连接板连接,利用横向气缸对各片极板进行打磨;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一边安装及拆卸极板,一边自动进行极板边缘的打磨,提高了生产效率;极板之间不会发生位移,不需要人工握紧叠加在一起的极板,降低了劳动强度;因为极板夹具中的各片极板边缘整齐对齐,每块极板的打磨质量均相同,一致性好。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条立柱(1),设于两条立柱之间的横梁(2),设于横梁中部内的横向气缸(3),与横梁滑动连接的2个极板夹具(4),与横梁前后侧面垂直连接的纵梁(5),设于纵梁下方的纵向导轨(6);还包括呈矩形框状的打磨机构(7),打磨机构包括左半打磨机构(71)和右半打磨机构(72),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通过两个滑块分别与纵梁和纵向导轨滑动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通过上紧固结构(73)和下紧固结构(74)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包括边框(75)和设于边框内边缘上的钢丝刷(76),横向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用于与夹具连接的连接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极板夹具包括与设于横梁下表面上的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左竖板(41)和右竖板(42),设于左竖板和右竖板之间的横向连接杆(43),设于左竖板上的动力气缸(44),与动力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左夹板(45),与右竖板连接的右夹板(46),左夹板、右竖板和极板均呈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动力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架(441)与左夹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右竖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块(4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左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上设有极耳避让框(751),极耳避让框呈u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下紧固结构包括t形杆(741),与t形杆连接的插销(742);t形杆包括横杆(7411)和设于横杆右端的挡板(7412),横杆左部设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的边框下部设有用于插入横杆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其特征是,上紧固结构包括l形杆(731)和与l形杆左部连接的紧固螺钉(73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板边缘打磨装置,包括两条立柱,设于两条立柱之间的横梁,设于横梁中部内的横向气缸,与横梁滑动连接的2个极板夹具,与横梁前后侧面垂直连接的纵梁,设于纵梁下方的纵向导轨;还包括呈矩形框状的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均通过两个滑块分别与纵梁和纵向导轨滑动连接,左半打磨机构和右半打磨机构通过上紧固结构和下紧固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打磨质量的一致性好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萧山义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9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