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妇女如常见的乳腺疾病。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乳腺增生常见症状为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肿块,乳房溢液,月经失调。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常用的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或服用西药,手术会使患者痛苦不堪,服用西药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2份、茯苓1-2份、半夏1-2份、蛇舌草1-2份、半枝莲2-4份、焦三仙1-2份、浙贝母1-2份、鱼腥草1-2份、草仙鹤草1-2份、当归1-2份、茯苓1-2份、白芍1-2份、蜂房2-3份、白僵蚕1-2份、全蝎1-2份、甲珠1-2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1.5份、茯苓1-1.5份、半夏1-1.5份、蛇舌草1-1.5份、半枝莲2-3份、焦三仙1-1.5份、浙贝母1-1.5份、鱼腥草1-1.5份、草仙鹤草1-1.5份、当归1-1.5份、茯苓1-1.5份、白芍1-1.5份、蜂房2-2.5份、白僵蚕1-1.5份、全蝎1-1.5份、甲珠1-1.5份。
进一步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5份、茯苓1.5份、半夏1.5份、蛇舌草1.5份、半枝莲3份、焦三仙1.5份、浙贝母1.5份、鱼腥草1.5份、草仙鹤草1.5份、当归1.5份、茯苓1.5份、白芍1.5份、蜂房2.5份、白僵蚕1.5份、全蝎1.5份、甲珠1.5份。
上述药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制得晾干的中药;s2.将晾干的中药进行粉碎,再向其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离心,制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固体残渣;s3.将第一次固体残渣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制得第二提取液和第二固体残渣;s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进行混合,加热,减压浓缩,制得浓缩浸膏;s5.将浓缩浸膏制成丸状,烘干,制得药丸。
步骤s2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0-50℃提取3h;步骤s3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0-60℃提取3h。
步骤s2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第一固体残渣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
步骤s4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60℃;所述的减压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浸膏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0。
步骤s5中所述的烘干为置于55-75℃烘箱中烘干。
步骤s5中所述的药丸重量为0.8g。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保护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药丸作为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药品的应用。
本发明各个中药成分的功效:
党参:性味,味甘,性平。作用: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炒白术:作用: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茯苓: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作用: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蛇舌草:性味,味苦甘,性寒。归心、肝、脾、大肠经。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利湿退黄。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半枝莲:性味,味辛,性平。归肺、肝、肾经。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用于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疗,跌打肿痛等症。
焦三仙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种药配伍的统称,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功效。
焦神曲:性味,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焦山楂:性味,味酸、甘,性微温。归睥、胃、肝经。作用: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用于治疗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
焦麦芽:性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浙贝母:性味,味苦,性寒。归肺经、心经。作用: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浙贝母,浙贝母反乌头。
鱼腥草:性味,味辛,性寒。归肺经、大肠经、膀胱经。作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仙鹤草:性味,味苦、涩,性微温,平。归心、肝经。作用: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等症。
当归:性味,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作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白芍:性味,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肺三经。作用: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蜂房:性味,味甘,性平。归肝、肾经。作用: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白僵蚕:性味,味辛咸,平。归肝、肺,胃经。作用: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用于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全蝎:性味,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作用: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甲珠:性味,味咸,性寒。归肝、胃经。作用: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用于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提供的药丸使用纯天然中草药,经过提取,降低了药渣对人体造成的不良作用,使用方便,用药剂量少,绿色环保,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100%,无副作用,无激素对身体不会造成再次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5份、茯苓1.5份、半夏1.5份、蛇舌草1.5份、半枝莲3份、焦三仙1.5份、浙贝母1.5份、鱼腥草1.5份、草仙鹤草1.5份、当归1.5份、茯苓1.5份、白芍1.5份、蜂房2.5份、白僵蚕1.5份、全蝎1.5份、甲珠1.5份。
上述药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制得晾干的中药;s2.将晾干的中药进行粉碎,再向其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离心,制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固体残渣;s3.将第一次固体残渣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制得第二提取液和第二固体残渣;s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进行混合,加热,减压浓缩,制得浓缩浸膏;s5.将浓缩浸膏制成丸状,烘干,制得药丸。
步骤s2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5℃提取3h;步骤s3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50℃提取3h。
步骤s2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第一固体残渣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
步骤s4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60℃;所述的减压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浸膏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0。
步骤s5中所述的烘干为置于65℃烘箱中烘干。
步骤s5中所述的药丸重量为0.8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份、茯苓1份、半夏1份、蛇舌草1份、半枝莲4份、焦三仙2份、浙贝母2份、鱼腥草2份、草仙鹤草1份、当归1份、茯苓1份、白芍1份、蜂房3份、白僵蚕2份、全蝎2份、甲珠2份。
上述药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制得晾干的中药;s2.将晾干的中药进行粉碎,再向其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离心,制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固体残渣;s3.将第一次固体残渣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制得第二提取液和第二固体残渣;s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进行混合,加热,减压浓缩,制得浓缩浸膏;s5.将浓缩浸膏制成丸状,烘干,制得药丸。
步骤s2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5℃提取3h;步骤s3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50℃提取3h。
步骤s2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第一固体残渣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
步骤s4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60℃;所述的减压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浸膏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0。
步骤s5中所述的烘干为置于65℃烘箱中烘干。
步骤s5中所述的药丸重量为0.8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2份、茯苓2份、半夏2份、蛇舌草2份、半枝莲2份、焦三仙1份、浙贝母1份、鱼腥草1份、草仙鹤草2份、当归2份、茯苓2份、白芍2份、蜂房2份、白僵蚕1份、全蝎1-2份、甲珠1份。
上述药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制得晾干的中药;s2.将晾干的中药进行粉碎,再向其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离心,制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固体残渣;s3.将第一次固体残渣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制得第二提取液和第二固体残渣;s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进行混合,加热,减压浓缩,制得浓缩浸膏;s5.将浓缩浸膏制成丸状,烘干,制得药丸。
步骤s2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5℃提取3h;步骤s3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50℃提取3h。
步骤s2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第一固体残渣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
步骤s4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60℃;所述的减压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浸膏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0。
步骤s5中所述的烘干为置于65℃烘箱中烘干。
步骤s5中所述的药丸重量为0.8g。
试验例
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药丸使用效果分析:
使用方法:每日用温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1丸。
选取本地确诊乳腺增生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病例1
蒋女士,45岁,因双乳疼痛就医,经检查确诊为双乳乳腺增生,乳腺囊肿,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药丸,6个月后乳腺增生和囊肿消失。
病例2
苟先生,64岁,直肠肿瘤病患,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药丸,10个月后乳腺增生和囊肿消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2份、茯苓1-2份、半夏1-2份、蛇舌草1-2份、半枝莲2-4份、焦三仙1-2份、浙贝母1-2份、鱼腥草1-2份、草仙鹤草1-2份、当归1-2份、茯苓1-2份、白芍1-2份、蜂房2-3份、白僵蚕1-2份、全蝎1-2份、甲珠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1.5份、茯苓1-1.5份、半夏1-1.5份、蛇舌草1-1.5份、半枝莲2-3份、焦三仙1-1.5份、浙贝母1-1.5份、鱼腥草1-1.5份、草仙鹤草1-1.5份、当归1-1.5份、茯苓1-1.5份、白芍1-1.5份、蜂房2-2.5份、白僵蚕1-1.5份、全蝎1-1.5份、甲珠1-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炒白术1.5份、茯苓1.5份、半夏1.5份、蛇舌草1.5份、半枝莲3份、焦三仙1.5份、浙贝母1.5份、鱼腥草1.5份、草仙鹤草1.5份、当归1.5份、茯苓1.5份、白芍1.5份、蜂房2.5份、白僵蚕1.5份、全蝎1.5份、甲珠1.5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将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制得晾干的中药;s2.将晾干的中药进行粉碎,再向其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离心,制得第一提取液和第一固体残渣;s3.将第一次固体残渣中加入提取剂,搅拌加热提纯,制得第二提取液和第二固体残渣;s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进行混合,加热,减压浓缩,制得浓缩浸膏;s5.将浓缩浸膏制成丸状,烘干,制得药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0-50℃提取3h;步骤s3中所述的加热提纯为加热至40-60℃提取3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剂为甲醇;所述的提取剂与第一固体残渣的重量份数比为1:2至1: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60℃;所述的减压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浸膏与晾干的中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的烘干为置于55-75℃烘箱中烘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的药丸重量为0.8g。
10.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药丸作为治疗乳腺增生和肿瘤药品的应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