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0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腐管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防腐管一般也称为防腐钢管,是指经过防腐工艺加工处理,可有效防止或减缓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发生腐蚀现象的钢制管道。防腐管在国内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热力、污水处理、水源、桥梁、钢结构等管道工程领域。通常在钢管表面涂敷防腐层后,需要将钢管端部的防腐层打磨掉,形成裸露的钢管端部,便于防腐管在使用过程中端部固定或连接。传统的防腐管端部打磨,是采用垂直打磨技术,即打磨件与防腐管垂直接触,打磨件和防腐管同时旋转,将防腐层打磨均匀地打磨掉。

由于防腐管需要打磨的端部距离较长,因此打磨件在打磨过程中需要沿防腐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完成所需打磨的长度。现有的打磨设备通常是在容纳打磨设备的箱体下面设置滚轮,在地面上设置滑轨,利用滚轮在滑轨上移动来实现打磨设备的移动,从而实现打磨件的往复移动。但是,此种设置方式不仅使得整个设备占据面积大,而且也需使用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带动箱体移动,成本较高且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打磨设备需要借助于箱体移动而造成占据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所述传动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打磨件套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套接有齿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内杆,所述传动杆能够沿所述内杆滑动;所述内杆上设置有卡合键,所述传动杆的内壁开设有键槽,所述卡合键和所述键槽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于所述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导向件间隙配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杆具有多个垂直于轴向平行设置的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件为砂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杆带动传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卡合键和键槽相卡接带动传动杆旋转。且齿杆能够旋转,传动杆能够沿内杆滑动。当需要打磨防腐管时,同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带动打磨件旋转着做直线往复运动,完成打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打磨设备由箱体带动运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而且无需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机驱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2)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小巧灵活,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支架;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传动杆;5、打磨件;6、齿轮;7、齿杆;8、内杆;9、卡合键;10、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2、第二驱动电机3、传动杆4和打磨件5。传动杆4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支架1上,打磨件5套接于传动杆4的一端,以对防腐管(图中未示出)进行打磨。支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分别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传动杆4与两个通孔间隙配合。打磨件5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远离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第二驱动电机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2远离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与支架1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连接。更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均与第二支撑板12固定连接。

优选的,打磨件5为砂轮。可替代的,打磨件5也可以为其他打磨部件。

继续参照图1和图2,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1和/或第二支撑板12于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向件10,传动杆4与导向件10间隙配合。具体的,导向件10为中间设置有允许传动杆4穿过的孔的导向板或导向柱,也或者为其他能够导向的部件。更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1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板,第二支撑板12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柱。可替代的,第一支撑板11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柱,第二支撑板12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板。设置导向件10,可以使得传动杆4更稳定地与支架1配合连接。

如图1和2所示,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6,传动杆4套接有齿杆7,齿轮6与齿杆7相啮合,以使得传动杆4在第一驱动电机2的驱动下沿传动杆4的轴向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具体的,传动杆4和齿杆7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齿杆7具有多个垂直于轴向平行设置的齿。如此设置能够使得齿杆7在旋转的时候不会受到齿轮6的影响。

继续参照图1,传动杆4的另一端开设有空腔(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有内杆8,传动杆4能够沿内杆8滑动。内杆8上设置有卡合键9,传动杆4的内壁开设有键槽(图中未示出),卡合键9和键槽相适配,以使得传动杆4在第二驱动电机3的驱动下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的实施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第一驱动电机2通过齿轮6和齿杆7带动传动杆4沿传动杆4的轴向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电机3通过卡合键9和键槽相卡接带动传动杆4旋转。且齿杆7能够旋转,传动杆4能够沿内杆8滑动。当需要打磨防腐管时,同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传动杆4带动打磨件5旋转着做直线往复运动,完成打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打磨设备由箱体带动运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而且无需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机驱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所述传动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打磨件套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套接有齿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内杆,所述传动杆能够沿所述内杆滑动;所述内杆上设置有卡合键,所述传动杆的内壁开设有键槽,所述卡合键和所述键槽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于所述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导向件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杆具有多个垂直于轴向平行设置的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为砂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腐管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打磨设备需要借助于箱体移动而造成占据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传动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支架上,打磨件套接于传动杆的一端;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传动杆套接有齿杆,齿轮与齿杆相啮合;传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空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内杆,传动杆能够沿内杆滑动;内杆上设置有卡合键,传动杆的内壁开设有键槽。本实用新型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设备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鑫金钰防腐保温钢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