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等。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流行性胸痛等。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本病症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黏痰。
西药治疗多采用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毒副作用较大。中药缓解咳嗽的常用蛇胆川贝液或小儿咳糖浆,只能止咳,对病毒性肺炎咳嗽并无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
麻茸8-15份;杏仁10-15份;浙贝17-22份;桑叶15-20份;陈皮25-30份;茯苓17-22份;桔梗13-17份;前胡20-25份;瓜蒌18-23份;芦根15-20份;姜半夏7-12份;盐杜仲30-35份;炙紫菀20-25份;炙百部27-33份;石菖蒲15-20份;盐补骨脂25-30份;炙枇杷叶30-35份;鱼腥草17-23份;甘草8-13份;葶苈子18-22份;半枝莲20-25份;苍耳子20-25份。
优选的,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麻茸10份;杏仁15份;浙贝20份;桑叶20份;陈皮30份;茯苓20份;桔梗15份;前胡20份;瓜蒌20份;芦根20份;姜半夏10份;盐杜仲30份;炙紫菀20份;炙百部30份;石菖蒲15份;盐补骨脂30份;炙枇杷叶30份;鱼腥草20份;甘草10份;葶苈子20份;半枝莲20份;苍耳子20份。
一种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麻黄捣烂成茸去灰制得麻茸,杏仁捣烂,浙贝捣烂,苍耳子全部捣烂,盐补骨脂捣烂,用3-5倍重量份的,清水浸泡1小时;
(2)配方中其它药物成份分别粉碎,加入3-5倍重量份的水浸泡1小时;
(3)将步骤(1)和步骤(2)浸泡药物混合,文火煎煮20-30分钟,把药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后,药渣加1-2倍原料重量份的清水再煮20-3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即得成品;可直接服用汤剂也可制成颗粒或浓缩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采用多种中草药原料科学配比,各药物配伍使用,主要针对咽痒咳嗽、痰咳、久咳、顽固性咳嗽,具有润肺止咳、抗菌消炎作用,此药药效温和无副作用,不伤身,有提高细胞抵抗力的作用,可促使病毒从身体快速排出。经多年临床应用,对咽痒、胸闷、气短、顽固性咳嗽、不能平卧、痰咳等都有特殊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麻茸10g;杏仁15g;浙贝20g;桑叶20g;陈皮30g;茯苓20g;桔梗15g;前胡20g;瓜蒌20g;芦根20g;姜半夏10g;盐杜仲30g;炙紫菀20g;炙百部30g;石菖蒲15g;盐补骨脂30g;炙枇杷叶30g;鱼腥草20g;甘草10g;葶苈子20g;半枝莲20g;苍耳子20g。
一种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麻黄捣烂成茸去灰制得麻茸,杏仁捣烂,浙贝捣烂,苍耳子全部捣烂,盐补骨脂捣烂,用3倍重量份的,清水浸泡1小时;
(2)配方中其它药物成份分别粉碎,加入3倍重量份的水浸泡1小时;
(3)将步骤(1)和步骤(2)浸泡药物混合,文火煎煮20分钟,把药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后,药渣加1倍原料重量份的清水再煮2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直接服用汤剂,一日三次,一次服用150ml,一般服用1-2天明显见效,7-10天可痊愈。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麻茸12g;杏仁12g;浙贝18g;桑叶17g;陈皮27g;茯苓22g;桔梗14g;前胡23g;瓜蒌18g;芦根17g;姜半夏8g;盐杜仲33g;炙紫菀25g;炙百部32g;石菖蒲20g;盐补骨脂27g;炙枇杷叶33g;鱼腥草20g;甘草12g;葶苈子18g;半枝莲23g;苍耳子25g。
一种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麻黄捣烂成茸去灰制得麻茸,杏仁捣烂,浙贝捣烂,苍耳子全部捣烂,盐补骨脂捣烂,用5倍重量份的,清水浸泡1小时;
(2)配方中其它药物成份分别粉碎,加入5倍重量份的水浸泡1小时;
(3)将步骤(1)和步骤(2)浸泡药物混合,文火煎煮30分钟,把药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后,药渣加1倍原料重量份的清水再煮3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直接服用汤剂,一日三次,一次服用180ml,一般服用1-2天明显见效。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麻茸15g;杏仁10g;浙贝22g;桑叶18;陈皮25g;茯苓17g;桔梗17g;前胡22g;瓜蒌18g;芦根15g;姜半夏12g;盐杜仲33g;炙紫菀25g;炙百部33g;石菖蒲20g;盐补骨脂27g;炙枇杷叶33g;鱼腥草23g;甘草13g;葶苈子22g;半枝莲22g;苍耳子25g。
一种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麻黄捣烂成茸去灰制得麻茸,杏仁捣烂,浙贝捣烂,苍耳子全部捣烂,盐补骨脂捣烂,用3倍重量份的,清水浸泡1小时;
(2)配方中其它药物成份分别粉碎,加入3倍重量份的水浸泡1小时;
(3)将步骤(1)和步骤(2)浸泡药物混合,文火煎煮20分钟,把药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后,药渣加1倍原料重量份的清水再煮2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直接服用汤剂,一日三次,一次服用150ml,一般服用1-2天明显见效。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个别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
麻茸8-15份;杏仁10-15份;浙贝17-22份;桑叶15-20份;陈皮25-30份;茯苓17-22份;桔梗13-17份;前胡20-25份;瓜蒌18-23份;芦根15-20份;姜半夏7-12份;盐杜仲30-35份;炙紫菀20-25份;炙百部27-33份;石菖蒲15-20份;盐补骨脂25-30份;炙枇杷叶30-35份;鱼腥草17-23份;甘草8-13份;葶苈子18-22份;半枝莲20-25份;苍耳子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而成:麻茸10份;杏仁15份;浙贝20份;桑叶20份;陈皮30份;茯苓20份;桔梗15份;前胡20份;瓜蒌20份;芦根20份;姜半夏10份;盐杜仲30份;炙紫菀20份;炙百部30份;石菖蒲15份;盐补骨脂30份;炙枇杷叶30份;鱼腥草20份;甘草10份;葶苈子20份;半枝莲20份;苍耳子20份。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病毒性肺炎咳嗽的方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麻黄捣烂成茸去灰制得麻茸,杏仁捣烂,浙贝捣烂,苍耳子全部捣烂,盐补骨脂捣烂,用3-5倍重量份的,清水浸泡1小时;
(2)配方中其它药物成份分别粉碎,加入3-5倍重量份的水浸泡1小时;
(3)将步骤(1)和步骤(2)浸泡药物混合,文火煎煮20-30分钟,把药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后,药渣加1-2倍原料重量份的清水再煮20-3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即得成品,可直接服用汤剂也可制成颗粒或浓缩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