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机械电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申请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申请内容,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申请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在大型设备,军工设备,能源装备,矿山开采等相关领域中,扭矩和振动是旋转动力机械中重要的工作参数,在各种工业领域中,特别是恶劣工况的使用环境中,使用场所包括各种涉及动力传动的相关领域,传动设备突然遇到不可预测的载荷以及振动变化,或者工作端异常卡滞,突发堵停,设备的劳损以及结构的不稳定性等情况,均会造成振动以及重大冲击载荷,从而对整套传动系统的寿命以及性能造成影响甚至不可挽回的破坏。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产品虽然可以达到力矩保护作用,但是现有的产品无法用户一个量化的数据,用户无法通过数据实时了解矩保护装置的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保护装置包括:轴组件,所述轴组件用于与第一轴连接;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所述缓冲组件能够与所述轴组件相对转动,所述缓冲组件用于与第二轴连接;其中,所述轴组件包括:监控装置以及多个依次固定连接的子轴,所述监控装置用于检测至少一个所述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保护装置,第一轴与轴组件连接,第二轴与缓冲组件连接,以完成动力的传输,第一轴为输出轴、第二轴为输入轴或者第一轴为输入轴、第二轴为输出轴;智能保护装置在传输动力的过程中,子轴会发生微小的变形量,监控装置检测该变形量,根据该变形量能够实时计算出扭矩数值,监控装置实时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扭矩,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子轴的变形量最大,扭矩数值达到最大,用户根据该数值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在缓冲组件的作用下,缓冲组件能够与轴组件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相对转动,此时缓冲组件消耗输入的能量,最终使输入轴停止转动,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实现良好的过滤尖峰扭矩的作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轴组件包括依次套设的多个所述子轴。
可选地,所述轴组件包括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所述第二子轴套设在所述第一子轴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监控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轴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子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第一连接面、第二斜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斜面、第三连接面、第四斜面和第四连接面。
可选地,所述轴组件包括依次首位相连接的多个所述子轴。
可选地,监控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轴组件的温度。
可选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轴组件的径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径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可选地,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轴组件的轴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轴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可相对于所述轴组件转动;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可相对于所述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轴连接;多个摩擦板,多个所述摩擦板与所述轴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至少一个分离片,每一所述分离片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摩擦板之间,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扭矩;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摩擦板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的压力;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分离片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摩擦板之间,所述定位压板压在所述摩擦板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压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压板、摩擦板并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板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并能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运动,所述底座抵在所述第一端板上;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底座上;以及弹簧轴,所述弹簧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弹簧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压力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轴上;其中,所述压力弹簧通过所述壳体、所述定位压板调节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磨损指示装置,所述磨损指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摩擦板的磨损量。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述智能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a是申请所述监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监控装置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6a是申请所述监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监控装置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7a是申请所述监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b是图7a所示监控装置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7c是申请所述监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d是图7c所示监控装置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8是图1所示智能保护装置的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d-d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智能保护装置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e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轴组件,11子轴,111第一子轴,1111第一斜面,1112第一连接面,1113第二斜面,1114第二连接面,112第二子轴,1121第三斜面,1122第三连接面,1123第四斜面,1124第四连接面,12监控装置,121检测传感器,122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3温度传感器,124第一传感器,125第二传感器,126第三传感器,13接轴器,20缓冲组件,21第一端板,22第二端板,23摩擦板,24分离片,25压力调节装置,251定位压板,252压力弹簧,253壳体,2531外壳,2532底座,254弹簧轴,26连接件,261定位销,262固定件,27磨损指示装置,271磨损指示销,272磨损卡环,273定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保护装置包括:轴组件10以及缓冲组件20。
如图8所示,轴组件10用于与第一轴连接(图中未示出)。轴组件10内设置有连接轴器13,第一轴与连接轴器13连接。(如图8所示)
缓冲组件20设置在轴组件10上,缓冲组件20能够与轴组件10相对转动,缓冲组件20用于与第二轴连接。
如图2至图4所示,轴组件10包括:监控装置12以及多个依次固定连接的子轴11,监控装置12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子轴11的变形量,并根据变形量确定轴组件10的扭矩值。轴组件10上设置有安装位,监控装置12设置在安装位上。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保护装置,第一轴与轴组件10连接,第二轴与缓冲组件20连接,以完成动力的传输,第一轴为输出轴、第二轴为输入轴或者第一轴为输入轴、第二轴为输出轴;智能保护装置在传输动力的过程中,子轴11会发生微小的变形量,监控装置12检测该变形量,根据该变形量能够实时转化成扭矩数值,监控装置实时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实际传递扭矩,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子轴11的变形量最大,扭矩数值达到最大,用户根据该数值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具体地,如图5a和图5b所示,监控装置12包括检测传感器121和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检测传感器121检测子轴11的变形量,并发出变形量信号;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接收变形量信号,并将变形量信号与预设的变形量和扭矩值对应表进行匹配,以确定轴组件10的扭矩值,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保护装置可以外接的显示装置,外接的显示装置接收信号并实时显示扭矩值,以便用户实时了解轴组件10的扭矩值,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子轴11的变形量最大,扭矩数值达到最大,外接的显示装置加亮显示该扭矩值,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另外,通过数据的分析,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判断,更好的实现设备的安全高效使用,同时为设备无人化操作提供解决方案。
另外,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在缓冲组件20的作用下,缓冲组件20能够与轴组件10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相对转动,此时缓冲组件20消耗输入的能量,最终使输入轴停止转动,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实现良好的过滤尖峰扭矩的作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2和3图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轴组件10包括依次套设的多个子轴11。
在该实施例中,依次套设的多个子轴11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保证了子轴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轴组件10的使用可靠性。
另外,轴组件10的多个子轴11除了采用内轴外轴结合的形式,也可以是前轴和后轴的结合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多个子轴11的设置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3图所示,轴组件10包括第一子轴111和第二子轴112,第二子轴112套设在第一子轴111的一端。轴组件10包括两个子轴11,轴组件10的子轴11数量最少,从而保证了轴组件10整体强度,保证了产品的轴组件10的使用可靠性。第一子轴111和第二子轴112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监控装置检测第一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监控装置实时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子轴上设置有花键,缓冲组件通过花键与第二子轴连接,第一子轴套设置在第二子轴内,并与第二子轴连接,与第一子轴连接的结构比较少;因此,检测第一子轴的扭矩值时的干扰因素比较少,能够得到更精准的轴组件的扭矩值。当然,监控装置也可检测第二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监控装置实时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或者,监控装置分别检测第一子轴的变形量和第二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第一子轴的变形量和第二子轴的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监控装置实时将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轴111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1111、第一连接面1112、第二斜面1113和第二连接面1114。
第二子轴112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斜面1121、第三连接面1122、第四斜面1123和第四连接面112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子轴111和第二子轴112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相邻子轴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轴组件10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6a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监控装置12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3。
温度传感器123设置在轴组件10上,并与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连接,用于检测轴组件10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温度传感器123实时检测轴组件10的温度,以实时监控轴组件10的温度,方便用户实时了解轴组件10的温度,当轴组件10的温度过高时,以方便用户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具体地,温度传感器123检测轴组件10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接收该温度信号,并根据该温度信号得到温度值,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将温度值作为信号发出,外接的显示装置接收信号并显示温度值,以便用户实时了解轴组件10的温度,当轴组件10的温度过高时,外接的显示装置加亮显示该温度值,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如图7a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监控装置12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24。
第一传感器124设置在轴组件10(图中未示出)上,并与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连接,用于检测轴组件10的径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径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一传感器124实时检测轴组件10的径向加速度,并发出径向信号,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接收径向信号,并根据径向信号实时计算出径向的振动量,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将径向的振动量作为信号发出,外接的显示装置接收信号并显示径向的振动量,以便及时了解产品径向的振动量;具体地,第一传感器124检测轴组件10的径向加速度,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根据该加速度计算出轴组件径向的振动量值,监控装置实时将径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以确定轴组件10的径向的振动量值,以便用户实时了解轴组件10的径向的振动量;当轴组件10的径向的振动量值过高时,外接的显示装置加亮显示该径向的振动量值(径向的振动量值以醒目的颜色显示,如红色,以表示径向的振动量值的数值较大),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当然也可通过检测轴组件10径向的形变量,以确定轴组件10的振动量。另外,通过数据的分析,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判断,更好的实现设备的安全高效使用,同时为设备无人化操作提供解决方案。另外,第一传感器可设置在轴组件的外表面上。
如图7c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12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26。
所述第二传感器126设置在所述轴组件10(图中未示出)上,并与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轴组件10的轴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12实时将所述轴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d所示,第二传感器126实时检测轴组件10的轴向加速度,发出轴向信号,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接收轴向信号,并根据轴向信号实时计算出轴向的振动量,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将径向的轴向的振动量作为信号发出,外接的显示装置接收信号并显示轴向的振动量,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轴向的振动量;具体地,第二传感器126检测轴组件10的轴向加速度,信号转换与发射器122根据该加速度计算出轴组件10轴向的振动量值,监控装置12实时将轴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以确定轴组件10的轴向的振动量值,以便用户实时了解轴组件10的轴向的振动量;当轴组件10的轴向的振动量值过高时,外接的显示装置加亮显示该轴向的振动量值(轴向的振动量值以醒目的颜色显示,如红色,以表示轴向的振动量值的数值较大),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另外,通过数据的分析,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判断,更好的实现设备的安全高效使用,同时为设备无人化操作提供解决方案。另外,第二传感器126可设置在轴组件10的边沿上。
振动对产品是有危害的,振动量如果超过允许范围,机械设备将产生较大的动载荷和噪声,从而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检测径向的振动量以及轴向的振动量,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轴组件的振动量,以使用户可通过振动量预判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判断,更好的实现设备的安全高效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振动值、温度值、轴向的振动量以及径向的振动量,通过监控装置的数据传输单元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传输给外接的数据接收单元,再通过同轴电缆将上述数据上传给数据采集系统或者控制装置以实现动值、温度值、轴向的振动量以及径向的振动量的实时监控,通过数据的分析,为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判断,更好的实现设备的安全高效使用,同时为设备无人化操作提供解决方案。
如图8至图9所示,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0包括: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多个摩擦板23、至少一个分离片24、压力调节装置25和连接件26。
第一端板21套设在轴组件10上,并可相对于轴组件10转动。
第二端板22套设在轴组件10上,并可相对于轴组件10转动,第二端板22与第二轴连接。
多个摩擦板23与轴组件10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一端板21与第二端板22之间。另外,如图2所示,摩擦板23上设置有花键,轴组件10上设置有花键,摩擦板23通过花键与轴组件10连接。一方面,花键连接受力较为均匀,工作稳定性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花键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维护以及使用方便。
每一分离片24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摩擦板23之间,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扭矩,压力调节装置25套设在轴组件10上,并位于第一端板21与摩擦板23之间,用于调节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压力。
连接件26的一端与第一端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与第二端板22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端板22与输入轴(第二轴为输入轴)连接,轴组件10与输出轴(第一轴为输出轴)连接,第二轴带动第二端板22转动,第二端板22带动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一端板21同时转动,分离片24带动摩擦板23转动,摩擦板23带动轴组件10转动,轴组件10带动输出轴转动,当输出轴突然发生卡顿时,轴组件10、摩擦板23停止转动,第一端板21、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相对于摩擦板23继续转动,在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第一端板21与摩擦板2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消耗输入输入轴的能量,最终使输入轴停止转动,缓慢拖停与输入轴连接的驱动装置,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实现良好的过滤尖峰扭矩的作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时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轴组件10与输入轴(第一轴为输入轴)连接,轴组件10带动摩擦板23转动,摩擦板23带动分离片24转动,分离片24通过连接件26带动压力调节装置25、第二端板22和第一端板21同时转动,第二端板22带动输出轴(第二轴为输出轴)转动,当第一轴突然发生卡顿时,第一端板21、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停止转动,摩擦板23相对于第一端板21、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继续转动,在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与摩擦板2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消耗输入轴组件10的能量,最终使轴组件10停止转动,缓慢拖停与轴组件10连接的驱动装置,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实现良好的过滤尖峰扭矩的作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时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定位压板和压力弹簧。
具体地,定位压板套设在轴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端板与摩擦板之间,定位压板压在摩擦板上;压力弹簧设置在定位压板与第一端板之间,用于通过定位压板调节摩擦板与分离片之间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压力弹簧的弹力施加于定位压板,使定位压板压紧摩擦板,摩擦板压紧分离片,实现摩擦板与分离片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扭矩,通过调节压力弹簧弹力的大小,调节摩擦板与分离片之间的压力,以保证摩擦板与分离片扭矩传递的情况下,输出轴发生卡顿时,第一端板、压力调节装置、分离片、第二端板相对于摩擦板转动,在压力调节装置、分离片、第二端板与摩擦板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消耗输入轴输入的能量,最终使输出轴停止转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10所示,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25包括:定位压板251、壳体253和压力弹簧252。
定位压板251套设在轴组件10上,并位于第一端板21与摩擦板23之间,定位压板251压在摩擦板23上。
壳体253包括外壳2531和底座2532,外壳2531的一端固定在定位压板251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压板251、摩擦板23并固定在第二端板22上,底座2532设置在外壳2531的一端,并能沿外壳2531的轴向运动,底座2532抵在第一端板21上。
压力弹簧252设置在壳体253内,压力弹簧252的一端抵在壳体253的底壁上,另一端抵在底座2532上;其中,压力弹簧252通过壳体253、定位压板251调节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压力弹簧252的弹力分别作用于外壳2531和底座2532,弹力通过外壳2531作用于定位压板251,压力弹簧252的弹力施加于定位压板251,使定位压板251压紧摩擦板23,摩擦板23压紧分离片24,实现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扭矩,通过调节压力弹簧252弹力的大小,调节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压力,以保证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扭矩传递的情况下,输出轴发生卡顿时,第一端板21、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相对于摩擦板23转动,在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第二端板22与摩擦板2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消耗输入轴输入的能量,最终使输出轴停止转动,从而实现输出轴各种突然卡阻产生的冲击载荷时实现对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有效保护,避免了输出轴的骤停,导致驱动装置骤停而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壳体253的设置确保压力弹簧252力的均匀作用于定位压板251,从而使定位压板251的压力均匀作用于摩擦板23,使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摩擦力的均匀分布,保证了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的传动。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26包括:定位销261和固定件262。
定位销26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21固定连接,并依次穿过压力调节装置25、分离片24。
固定件262穿过第二端板22与定位销2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将定位销261与第二端板2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26的一端与第一端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压板251、分离片24与第二端板22固定连接。
如图10所示,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25还包括:弹簧轴254,弹簧轴254设置在外壳2531内,弹簧轴254的一端穿过外壳2531的底部,另一端与底座2532连接,压力弹簧252套设在弹簧轴254上。
在该实施例中,弹簧轴254起到的导向作用,使压力弹簧252的弹力全部且均匀作用于壳体253的底座2532和外壳2531上,从而使弹力通过外壳2531均匀作用于定位压板251,进而使定位压板251的压力均匀作用于摩擦板23,使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摩擦力的均匀分布,保证了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的传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0还包括:磨损指示装置27,磨损指示装置27设置在第一端板21上,用于检测摩擦板23的磨损量。
在该实施例中,磨损指示装置27的设置,能够实时检测摩擦板23的磨损情况,从而使用户可根据摩擦板23的磨损情况更换摩擦板23,以保证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良好传递,避免了摩擦板23固定磨损,导致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传递下降的情况的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转动良好传递。
如图12所示,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磨损指示装置27包括:磨损指示销271、磨损卡环272和定位弹簧273。
具体地,磨损指示销271的一端穿过第一端板21并与分离板接触,另一端可抵在第一端板21上;磨损卡环272固定在磨损指示销271上;定位弹簧273套设在磨损指示销271上,且定位弹簧273的一端抵在第一端板21上,另一端抵在磨损卡环272上,以使磨损指示销271抵在第一端板21上。
在该实施例中,随着摩擦板23的磨损,摩擦板23变薄,使分离片24与第二端板22之间的距离变小,分离片24顶着磨损指示销271轴向运动,以使磨损指示销271轴凸出第二端板22,用户可根据磨损指示销271轴凸出第二端板22的长度判断磨损情况,从而使用户可根据摩擦板23的磨损情况更换摩擦板23,以保证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良好传递,避免了摩擦板23固定磨损,导致摩擦板23与分离片24之间的扭矩传递下降的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转动良好。
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磨损指示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显示器。
具体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端板上,用于检测第一端板与其相邻的分离片之间的距离,并发送电信号;显示器与位移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显示距离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随着摩擦板的磨损,摩擦板变薄,使分离片与第二端板之间的距离变小,位移传感器检测分离片与第二端板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在显示器上,用户可根据显示器上的数值判断磨损情况,从而使用户可根据摩擦板的磨损情况更换摩擦板,以保证摩擦板与分离片之间的扭矩良好传递,避免了摩擦板固定磨损,导致摩擦板与分离片之间的扭矩传递下降的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转动良好。优选地,显示器为显示屏。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组件,所述轴组件用于与第一轴连接;以及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所述缓冲组件能够与所述轴组件相对转动,所述缓冲组件用于与第二轴连接;
其中,所述轴组件包括:监控装置以及多个依次固定连接的子轴,所述监控装置用于检测至少一个所述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轴组件的径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径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轴组件的轴向加速度,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轴向加速度作为信号发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组件包括依次套设的多个所述子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组件包括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所述第二子轴套设在所述第一子轴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子轴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确定轴组件的扭矩值,所述监控装置实时将所述扭矩值作为信号发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轴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子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第一连接面、第二斜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斜面、第三连接面、第四斜面和第四连接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组件包括依次首位相连接的多个所述子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组件上,用于检测轴组件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可相对于所述轴组件转动;
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可相对于所述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轴连接;
多个摩擦板,多个所述摩擦板与所述轴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
至少一个分离片,每一所述分离片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摩擦板之间,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扭矩;
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摩擦板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的压力;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分离片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套设在所述轴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摩擦板之间,所述定位压板压在所述摩擦板上;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压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压板、摩擦板并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板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并能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运动,所述底座抵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底座上;以及
弹簧轴,所述弹簧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弹簧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压力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轴上;
其中,所述压力弹簧通过所述壳体、所述定位压板调节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分离片之间的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磨损指示装置,所述磨损指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摩擦板的磨损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