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9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流体运输管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球墨铸铁管道、碳钢管道、预应力混凝土管道、pe管等,上述管道的承压能力、耐腐蚀性、抗外力破坏性均欠佳,一些特别的运输管道,如:饮用水运输管道,目前,饮用水90%的污染来源于管道自身,因此,对饮用管道的性能要求更高,而不锈钢管道虽然在性能上有较高的保障,但是其成本高昂,不利于远距离运输。

进一步的,研制了多种复合型钢材,主要包括内衬型复合管和粘接型复合管两种,如公开号为2351647y的中国发明专利“复合不锈钢管”,它由不锈钢作为外管,再在不锈钢的外管内衬有由塑料或铁皮制成的内衬管,该种内衬型的复合不锈钢管结合了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和塑料或铁皮内衬管的低成本的特点,但是,内衬型复合管并不适用于大口径的管道运输中,其基层和内衬的复合层极易分离,管道之间的焊接也非常麻烦;另一种,粘接型复合管如公开号为cn2351272y的中国发明专利“复合不锈钢板材”,以及公开号为cn201310168y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不锈钢的装饰板”,其结构主要是在不锈钢板的基础上通过粘接的方式复合上一层其它材质的板材,这也是目前市面上所述的复合板的主要复合方式;此外,还有一种双层金属通过压合而成的复合管道,其与粘接型复合管、内衬型复合管相似,同样不适用于大口径管道,复合层与基层之间的连接不牢靠,易脱离。

为此,申请人的公告号为cn103727322b的专利公开了一体式不锈钢—碳钢复合管及其制备工艺,将管道设计为四层结构,依次为不锈钢层、不锈钢与碳钢的混合层、碳钢层、涂覆层,其中,不锈钢与碳钢的混合层通过冶金熔炼为一体结构,与此同时,不锈钢与碳钢的混合层又分别与不锈钢层和碳钢层构成一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粘接、内衬和压合而言,本发明中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离,而且,不锈钢层与碳钢层的厚度比例仅为1:10,与传统的铸铁管道、不锈钢管、pe管相比,一体式不锈钢—碳钢复合管的性能更优,价格更低。但是,这种管路在连接时,存在诸多问题。在管路铺设过程中,现有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螺帽连接和焊接;对于螺帽连接,由于需要旋钮每处的螺帽以确保每个连接处均是密封连接的,因而工作量大,安装效率低;对于焊接,在安装现场焊接时,常由于难以对位准确而影响焊接质量,同时影响焊接效率。

为此,申请人的公开号为cn20739416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头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连接管,通过在连接头本体的端部设置环形插接槽,将连接管直接插在环形插接槽内,实现连接头与连接管的迅速插接对位,且对位准确,焊接效率高,质量好,连接头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好;通过在连接头的端部内设置弹性密封垫圈,使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可直接插入连接,连接效率高,且同时能保证足够的密封性。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连接效率,但由于连接头的一端与焊管的一端仍然需要焊接,而对于城市的供水主管路,管路的直径一般在300mm-800mm,焊接仍旧会占用较多时间,降低连接效率,并且,管路埋好后,随着地质沉降,若焊接质量不好,则很容易受沉降挤压造成焊接处爆裂漏水;同时,在连接头与连接管直接插接的一端虽然设有弹性密封垫圈,但其抗形变能力较差,一旦连接头与连接管之间发生偏移,很容易造成漏水。

为此,申请人研发出了一种承插式管件,如图1所示,包括管件本体10,管件本体10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为承插头20,承插头20内设有承插槽30,承插槽30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40;所述管件本体10的未设承插头20的一端为与弹性密封垫圈40匹配的承插口50,其中,管件本体10包括图1所示的二通管件,也包括三通管件和四通管件。两管道之间可通过承插式管件直接连接,无需焊接,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效率,由于不需要焊接,也避免了因为地质沉降导致管路变形进而诱使焊接不佳处爆裂的风险,且其密封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均进一步提升。虽然如此,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虽然避免了焊接处爆裂的问题,但是在地质沉降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承插口与承插头之间主要依靠弹性密封垫圈密封连接,二者之间的横向承受力不大,因此承插头与承插口之间易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其通过螺栓加固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之间的连接,增加二者之间的横向承受力,以加强连接处的抗地质形变能力,降低连接处易脱离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承插式母接头内设有承插槽,承插槽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与弹性密封垫圈匹配的承插口,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承插式母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

承插式公接头的承插口插入承插式母接头的承插槽内,通过插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加固连接,由于通过螺栓加固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横向承受力,增强了抗地质形变的能力,降低了连接处脱离的风险。通过弹性密封垫圈密封,通水后,由于管内水压的作用,使得弹性密封垫圈沿着其径向延展,进而使得接口处连接得更紧密,密封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边缘,边缘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承插式母接头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块对应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螺纹孔设于第一连接块内,所述第二螺纹孔设于第二连接块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的数目相同,第一连接块对称地分布于承插式公接头上,第二连接块对称地分布于承插式母接头上。

可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为3mm-10mm。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输水管运送至铺设现场后,两输水管之间通过承插槽和承插口直接连接即可,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焊接,因而现场安装效率高;在承插槽与承插口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垫圈,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较小,则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特别是在管路沉降变形后,若弹性密封垫圈厚度较小,则很容易造成垫圈处漏水;通水后,由于管内水压的作用,使得弹性密封垫圈沿着其径向延展,进而使得接口处连接得更紧密,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当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较大时,形成的水压可能无法使弹性密封垫圈收缩以向径向方向延展,进而不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因而,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以3mm-10mm为宜。

可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圈设有一个或两个。

可选地,所述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均为铸件,所述铸件包括铸铁件、铸铝件、铸钢件或是复合钢铸件;或者,所述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为冷压成型件和/或热压成型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缓冲垫片,缓冲垫片上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缓冲垫片的设计,避免了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直接接触,以在应对地质沉降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承插式公接头的承插口插入承插式母接头的承插槽内,通过插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加固连接,由于通过螺栓加固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横向承受力,增强了抗地质形变的能力,降低了连接处脱离的风险。通过弹性密封垫圈密封,通水后,由于管内水压的作用,使得弹性密封垫圈沿着其径向延展,进而使得接口处连接得更紧密,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二通形式的承插式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采用本申请的连接结构连接管道后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件本体,20-承插头,30-承插槽,40-弹性密封垫圈,50-承插口,60-管道,70-承插式公接头,701-边缘,702-第一连接块,80-承插式母接头,801-第二连接块,90-螺栓,901-缓冲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图5所示,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承插式公接头70和承插式母接头80,承插式母接头80内设有承插槽30,承插槽30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40,承插式公接头70上设有与弹性密封垫圈匹配的承插口50,承插式公接头7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承插式母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

承插式公接头70与一个管道的一端相连,承插式公接头70与管道一体成型,承插式母接头80与另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承插式母接头80与管道一体成型,承插式公接头70的承插口插入承插式母接头80的承插槽内,通过插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90加固连接,由于通过螺栓90加固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横向承受力,增强了抗地质形变的能力,降低了连接处脱离的风险。通过弹性密封垫圈密封,通水后,由于管内水压的作用,使得弹性密封垫圈沿着其径向延展,进而使得接口处连接得更紧密,密封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承插式公接头70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边缘701,边缘701上设有第一连接块702,所述承插式母接头80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块对应的第二连接块801,所述第一螺纹孔设于第一连接块702内,所述第二螺纹孔设于第二连接块801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702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801与第一连接块702的数目相同。如图5是利用本申请连接结构连接两管道60的示意图,管道的直径通常在300mm以上,直径越大,需要更多的第一连接块以加强连接,本申请中,当直径为300mm时,可以采用2个或3个第一连接块,如图6所示是采用3个连接块的示意图;当是400mm时,可以采用4个第一连接块,如图2所示;当是500mm时,可以采用5个第一连接块;当是600mm时,可以采用6个第一连接块,如图7所示,依次类推,直径每增加100mm,可以增加一个第一连接块。

可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圈40的厚度为3mm-10mm。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输水管运送至铺设现场后,两输水管之间通过承插槽30和承插口50直接连接即可,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焊接,因而现场安装效率高;在承插槽30与承插口50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垫圈40,弹性密封垫圈40的厚度较小,则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特别是在管路沉降变形后,若弹性密封垫圈40厚度较小,则很容易造成垫圈处漏水;通水后,由于管内水压的作用,使得弹性密封垫圈40沿着其径向延展,进而使得接口处连接得更紧密,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当弹性密封垫圈40的厚度较大时,形成的水压可能无法使弹性密封垫圈40收缩以向径向方向延展,进而不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因而,弹性密封垫圈40的厚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以3mm-10mm为宜。

可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圈40设有一个或两个。

可选地,所述承插式公接头70和承插式母接头80均为铸件,所述铸件包括铸铁件、铸铝件、铸钢件或是复合钢铸件;或者,所述承插式公接头70和承插式母接头80为冷压成型件和/或热压成型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702与第二连接块801之间设有缓冲垫片901,缓冲垫片上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缓冲垫片的设计,避免了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直接接触,以在应对地质沉降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匹配的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承插式母接头内设有承插槽,承插槽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与弹性密封垫圈匹配的承插口,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承插式母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承插式公接头插入承插式母接头内,通过插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加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边缘,边缘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承插式母接头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块对应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螺纹孔设于第一连接块内,所述第二螺纹孔设于第二连接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的数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为3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圈设有一个或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均为铸件,所述铸件包括铸铁件、铸铝件、铸钢件或是复合钢铸件;或者,所述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为冷压成型件和/或热压成型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缓冲垫片,缓冲垫片上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承插式母接头内设有承插槽,承插槽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与弹性密封垫圈匹配的承插口,承插式公接头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承插式母接头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连接结构,其通过螺栓加固承插式公接头和承插式母接头之间的连接,增加二者之间的横向承受力,以加强连接处的抗地质形变能力,降低连接处易脱离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寇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共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8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