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09


本发明涉及三伏天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三伏天灸”疗法又名“发泡疗法”,也称“敷贴发泡”,源于我国古代冷灸疗法,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的穴位部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效果的。而现有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药效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借助天灸贴稳固药物,避免中药组合物的液体受重力流动而未能针对穴位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中药组合物中辛温走窜的药物挥发而失去药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0.5-1.5份、细辛0.5-1.5份、川花椒0.5-1.5份、白芥子1-3份、醋延胡索0.5-1.5份、桂枝0.5-1.5份、生姜12-18份。

优选的,所述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遂0.8-1.2份、细辛0.8-1.2份、川花椒0.8-1.2份、白芥子1.5-2.5份、醋延胡索0.8-1.2份、桂枝0.8-1.2份、生姜14-16份。

我院从2005年开始开展天灸疗法,根据岭南地区气候、地域特点,经过临床不断验证总结,形成了我院独特“三伏天灸”疗法用药配方,所选药物多为辛温走窜、透皮吸收好的地道药材,大大促进药效对穴位的发挥,从而对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疗效显著。

本发明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的药理和功效如下:

甘遂:味苦;性寒。归经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肺;肾;心;肝;胆;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川花椒:即花椒,性味辛;性温。归经脾;肺;肝;肾;心;心包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白芥子:性味辛;温。归经肺;肝;脾;胃;心包经。功能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醋延胡索:醋延胡索是一位比较常见的中药。醋延胡索是指取干净的延胡索用醋拌匀后浸润,直至延胡索将醋吸尽,然后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调制后,这种叫做醋延胡索。醋炙后的延胡索有增强止痛的作用。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无毒。归经肝;胃;心;肺;脾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经膀胱;心;肺经。功能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生姜:性味味辛;性温。归经肺;胃;脾经。功能主治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s2)、将生姜洗净后捣碎,绞取其汁,得到生姜汁;

(s3)、将甘遂、细辛、川花椒、白芥子、醋延胡索和桂枝混合并超微粉碎成细粉,然后向细粉中加入步骤(s2)得到的生姜汁混合均匀,即得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呈糊状。其中,步骤(s2)中,生姜洗净后先用水浸泡20-40min再捣碎,水渗透进生姜中,使生姜更松软多汁,便于其捣碎和榨汁,得到的生姜汁更多。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得到的细粉粒径更小更均匀;向细粉中加入步骤(s2)得到的生姜汁,边加边搅拌,促进细粉与生姜汁混合,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300-500目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保证其有效成分尽量不被破坏,又能保证其有效成分尽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中药药效、节省中药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涂敷于天灸贴中,然后将所述天灸贴贴敷于穴位处,即可。

本发明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借助天灸贴稳固药物,避免中药组合物的液体受重力流动而未能针对穴位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中药组合物中辛温走窜的药物挥发而失去药效,而且贴敷天灸贴避免了药物脱离穴位,便于人体活动。

将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有机结合,选用通经、祛寒等药物,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时期,肌肤腠理处于开泄状态,进行人体穴位贴敷,治疗一些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顽固疾病,并可减轻很多内服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具有防病治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疗效显著。

该中药组合物使用的时间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进行一次贴敷治疗,三伏为一个疗程。

优选的,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2-6h。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物持续作用于穴位处,药效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天灸贴包括透气布、粘附于透气布的一面的胶粘层和粘附于胶粘层的中部的载药层,所述中药组合物涂敷于所述载药层。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布为无纺布,所述胶粘层是由不干胶涂布于无纺布的一面而形成的,所述载药层为纱布。使用该天灸贴避免中药组合物的液体受重力流动而未能针对穴位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中药组合物中辛温走窜的药物挥发而失去药效,而且贴敷天灸贴避免了药物脱离穴位,便于人体活动。

优选的,所述天灸贴还包括覆盖在胶粘层的表面以及载药层的表面的离型纸,所述离型纸分为两张,两张所述离型纸在载药层的表面重叠且上下错开后覆盖于载药层的表面。既保证了胶粘层的表面和载药层的表面不受污染,而且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所述天灸贴时,将两张所述离型纸撕去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借助天灸贴稳固药物,避免中药组合物的液体受重力流动而未能针对穴位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中药组合物中辛温走窜的药物挥发而失去药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天灸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天灸贴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透气布;2、胶粘层;3、载药层;4、离型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1.0份、细辛1.0份、川花椒1.0份、白芥子2.0份、醋延胡索1.0份、桂枝1.0份、生姜15份。

上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s2)、将生姜洗净后捣碎,绞取其汁,得到生姜汁;

(s3)、将甘遂、细辛、川花椒、白芥子、醋延胡索和桂枝混合并超微粉碎成细粉,然后向细粉中加入步骤(s2)得到的生姜汁混合均匀,即得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步骤(s2)中,生姜洗净后先用水浸泡30min再捣碎。

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400目筛。

上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涂敷于天灸贴中,然后将所述天灸贴贴敷于穴位处,即可。

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4h。

如图1所示,所述天灸贴包括透气布1、粘附于透气布1的一面的胶粘层2和粘附于胶粘层2的中部的载药层3,所述中药组合物涂敷于所述载药层3。

如图2所示,所述天灸贴还包括覆盖在胶粘层2的表面以及载药层3的表面的离型纸4,所述离型纸4分为两张,两张所述离型纸4在载药层3的表面重叠且上下错开后覆盖于载药层3的表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0.5份、细辛0.5份、川花椒0.5份、白芥子1份、醋延胡索0.5份、桂枝0.5份、生姜12份。

所述步骤(s2)中,生姜洗净后先用水浸泡20min再捣碎。

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300目筛。

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2h。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1.5份、细辛1.5份、川花椒1.5份、白芥子3份、醋延胡索1.5份、桂枝1.5份、生姜18份。

所述步骤(s2)中,生姜洗净后先用水浸泡40min再捣碎。

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500目筛。

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6h。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0.8份、细辛1.2份、川花椒0.8份、白芥子1.5份、醋延胡索1.2份、桂枝0.8份、生姜15份。

所述步骤(s2)中,生姜洗净后先用水浸泡25min再捣碎。

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400目筛。

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3h。

案例1

王女士,用药年龄45岁,患有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持续15年,经实施例1的方案在2017年的三伏天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使用后,2017年冬天到2018年春天均未出现明显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症状。

案例2

周先生,用药年龄15岁,患有哮喘持续8年,经实施例4的方案在2015年的三伏天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使用后,2015年冬天到2016年春天均未出现哮喘症状。

案例3

卢女士,用药年龄30岁,患有过敏性鼻炎持续16年,经实施例4的方案在2015年的三伏天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使用后,2015年冬天到2016年春天均未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

案例4

马先生,用药年龄18岁,患有过敏性鼻炎持续2年,经实施例2的方案在2016年的三伏天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使用后,2016年冬天到2017年春天均未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

案例5

张先生,用药年龄61岁,患有哮喘持续19年,经实施例3的方案在2018年的三伏天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使用后,2018年冬天到2019年春天均未出现哮喘症状。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0.5-1.5份、细辛0.5-1.5份、川花椒0.5-1.5份、白芥子1-3份、醋延胡索0.5-1.5份、桂枝0.5-1.5份、生姜12-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遂0.8-1.2份、细辛0.8-1.2份、川花椒0.8-1.2份、白芥子1.5-2.5份、醋延胡索0.8-1.2份、桂枝0.8-1.2份、生姜14-16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s2)、将生姜洗净后捣碎,绞取其汁,得到生姜汁;

(s3)、将甘遂、细辛、川花椒、白芥子、醋延胡索和桂枝混合并超微粉碎成细粉,然后向细粉中加入步骤(s2)得到的生姜汁混合均匀,即得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超微粉碎成细粉后,再过300-500目筛。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涂敷于天灸贴中,然后将所述天灸贴贴敷于穴位处,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灸贴贴敷时间持续2-6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灸贴包括透气布、粘附于透气布的一面的胶粘层和粘附于胶粘层的中部的载药层,所述中药组合物涂敷于所述载药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灸贴还包括覆盖在胶粘层的表面以及载药层的表面的离型纸,所述离型纸分为两张,两张所述离型纸在载药层的表面重叠且上下错开后覆盖于载药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三伏天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伏天灸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0.5‑1.5份、细辛0.5‑1.5份、川花椒0.5‑1.5份、白芥子1‑3份、醋延胡索0.5‑1.5份、桂枝0.5‑1.5份、生姜12‑18份。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疗效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霞;卢晓燕;马春杰;吴谋;刘仔;罗树雄;戴奕光;李秀兰;邓志强;陈苑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7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