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功分器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功分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通常有二功分、四功分、六功分等等。如图1所示为二路功分器的腔体,腔体结构采用注塑成型获得,包括空心圆管状的腔体本体和腔体本体一端设置的四面体状的腔体接头。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腔体接头的四个外侧面、外端面进行整平处理以及对腔体本体的外端部、腔体接头的两侧面上的接口处开设内螺纹。传统加工设备无法实现上述工序的连续化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能够有效提高功分器腔体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首端设置进料机构、输送装置的尾端设置卸料机构,功分器腔体在输送装置上呈横状布置,功分器腔体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交。
优选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功分器腔体的支撑部,以及对支撑部上的功分器腔体进行移动的移动部,支撑部上设置有用于对功分器腔体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定位单元,移动部上设置有对功分器腔体移动时进行夹持定位的夹持定位单元,移动部可相对于支撑部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进行相对运动。
优选地,功分器腔体在支撑部上时,腔体接头上的两侧面水平布置、另外两侧面竖直布置。
优选地,支撑部包括相对布置的a支撑件和b支撑件,a、b支撑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a、b支撑件对功分器腔体的两端进行支撑定位,支撑定位单元设置在a支撑件和/或b支撑件上。
优选地,移动部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a移动件和b移动件,a、b移动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a、b移动件相互靠近对功分器腔体进行夹持,夹持定位单元设置在a移动件和/或b移动件上。
优选地,支撑部还包括压料单元,压料单元与支撑定位单元对应布置,压料单元相对于支撑定位单元升降运动。
优选地,移动部位于a、b支撑件之间。
优选地,支撑定位单元为a、b支撑件上分别设置的支撑卡口构成,支撑卡口沿a、b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在a、b支撑件上间隔设置,夹持定位单元为设置在b移动件上的夹持卡口构成,夹持卡口沿b移动件的长度方向在b移动件上间隔设置,两相邻支撑卡口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夹持卡口之间的间距均为d1。
优选地,支撑卡口、夹持卡口均为v型卡口。
优选地,腔体接头位于a、b支撑件的外侧。
优选地,a、b支撑件固定装配在机架上,机架上装配有沿输送方向活动安装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与横向调节单元相连接,a、b移动件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压料件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机架上,a、b移动件、压料件与竖向调节单元相连接,横向调节单元、竖向调节单元调节压料件、a、b支撑件和a、b移动件处于如下状态:
其一为:功分器腔体的两端被a、b支撑件进行支撑定位,a、b移动件分置于功分器腔体上下侧的,压料件对功分器腔体压紧,整平装置进行整平处理和/或攻丝装置进行攻丝处理;
其二为:压料件和b移动件上行,b移动件抬升功分器腔体从a、b支撑件上脱离,a移动件下行,a、b移动件将功分器腔体夹紧,活动支架沿着输送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a移动件上行、压料件和b移动件下行,功分器腔体落至a、b支撑件上进行支撑定位,活动支架沿着输送方向的反向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
优选地,压料单元由各个压料件构成,压料件与支撑卡口对应布置,压料件呈倒u形。
优选地,输送装置的a外侧设置活动支架,输送装置的b外侧设置整平处理和/或攻丝装置,a、b外侧为输送装置上两相对布置的沿输送方向的两外侧,压料件的两下端斜向下指向靠近b外侧的一侧布置。
优选地,a移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耐磨件。
优选地,耐磨件为橡胶管构成,橡胶管内充有气体,橡胶管通过扎带绑扎在a移动件上,橡胶管自由状态时,其上与支撑卡口相对应的部位呈现充盈凸起状。
优选地,a、b支撑件为两呈倒八字形布置的两板体构成。
优选地,b移动件为槽口向上的槽型件构成,槽型件的两槽壁上分别设置夹持卡口。
优选地,a移动件两端分别通过a连接件与a滑座相连接,b移动件两端通过b连接件与b滑座相连接,同一端的a滑座和b滑座分别装配在调节杆上,调节杆的两端设置反向螺纹段,a滑座、b滑座分别与调节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调节杆装配在活动支架上,支撑定位单元下方设置有升降驱动轴,升降驱动轴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升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滑动轴承座,调节杆与升降驱动轴传动连接,转动升降驱动轴调节a、b移动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支架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横状布置的拉杆,拉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装配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缸体与活动支架相连接,拉伸气缸调节活动支架水平移动。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其是在输送装置的首端设置进料机构、输送装置的尾端设置卸料机构,功分器腔体在输送装置上呈横状布置,功分器腔体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交。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腔体加工工序的连续化输送,从而由于连续化的加工操作,进而能够提高功分器腔体的加工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功分器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一个视角的轴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左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右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剖视图,剖切面沿移动部的长度方向布置;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的又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2为姿态调整装置的局部剖切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000-功分器腔体,010-腔体接头,111-a切割刀,112-c切割刀,113-e切割刀,121-a抛光刀,122-b抛光刀,123-c抛光刀,124-d抛光刀,125-e抛光刀,210-a攻丝组件,220-b攻丝组件,230-c攻丝组件,300-支撑部,310-a支撑件,320-b支撑件,330-压料件,340-支撑卡口,400-移动部,410-a移动件,420-b移动件,430-夹持卡口,440-耐磨件,450-a连接件,460-a滑座,470-b连接件,480-b滑座,510-活动支架,520-调节杆,530-升降驱动轴,540-拉伸气缸,600-导料件,610-出料口,700-拉料件,710-固定块,720-拉料爪,730-夹料口,740-拉料气缸,810-e摆臂,820-a摆臂,823-刀轴,830-a驱动轴,840-a活动支架,841-a2电动气缸,850-c摆臂,860-a1连杆,861-a1电动气缸,870-b驱动轴,900-调整装置,910-a辊,920-b辊,930-调整齿条,940-调整齿轮,1000-限位条块,110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腔体接头010的四个外侧面、外端面进行整平处理以及对腔体本体的外端部、腔体接头010的两侧面上的接口处开设内螺纹,然而传统加工设备无法实现上述工序的连续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案为:包括对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依序间隔输送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的旁侧设置有整平装置和/或攻丝装置,所述整平装置用于对腔体接头010的侧面和/或端面进行整平处理,所述的攻丝装置用于对腔体接头010上接口和/或腔体本体端部的接口进行攻丝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方案,通过输送装置对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依序间隔输送,通过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旁侧设置的整平装置用于对腔体接头010的侧面和/或端面进行整平处理,通过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旁侧设置的攻丝装置对腔体接头010上接口和/或腔体本体端部的接口进行攻丝处理。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腔体加工工序的连续化操作,从而极大提高功分器腔体000的加工效率。
参阅图1至图12,具体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连续化输送,输送机构的首端设置进料机构、输送机构的尾端设置卸料机构,从而通过首端的进料机构向输送机构依序连续化投放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通过输送机构尾端的卸料机构,依序连续化卸出输送机构上已经加工完毕的功分器腔体000成品。为了能够使得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机构上稳定输送,也便于加工,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机构上呈横状布置,功分器腔体000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交。
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对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有序、间隔输送,需要保证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机构上能够匀速输送,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在功分器腔体000加工时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300,以及对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移动的移动部400,支撑部300上设置有用于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定位单元,以便在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加工过程中导致腔体移位,也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移动部400上设置有对功分器腔体000移动时进行夹持定位的夹持定位单元,以便在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移动时防止功分器腔体000移位,保证功分器腔体000能够稳定准确地移动至下一个支撑定位单元中,移动部400可相对于支撑部300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进行相对运动。
为了合理布局整平装置和/或攻丝装置,以及提高加工定位的方便性,功分器腔体000在支撑部300上时,腔体接头010上的两侧面水平布置、另外两侧面竖直布置。
参阅图1至图10,具体地,支撑部300包括相对布置的a支撑件310和b支撑件320,a、b支撑件320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布置,a、b支撑件320对功分器腔体000的两端进行支撑定位,从而能对功分器腔体000提供稳定的支撑,支撑定位单元设置在a支撑件310和/或b支撑件320上。
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移动部400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a移动件410和b移动件420,a、b移动件420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布置,a、b移动件420相互靠近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进行夹持,夹持定位单元设置在a移动件410和/或b移动件420上。结合上述实施方案,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原理在于,a、b移动件420相互靠近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进行夹持,然后移动部400相对于支撑部300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进行相对运动,使得夹持定位单元相对于支撑定位单元移动一步,并且在移动到位后各夹持定位单元分别与下一支撑定位单元对应布置,再然后,a、b移动件420相互远离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进行松夹,使得功分器腔体000被定位在支撑部300上的支撑定位单元处。
由于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在被输送的途中,需要完成其接头侧面、端面的整平和/孔的攻丝加工,因此需要对处于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固定,才能保证加工操作稳定而精确地实施。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为:支撑部300还包括压料单元,压料单元与支撑定位单元对应布置,压料单元相对于支撑定位单元升降运动。
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方案,已知a、b支撑件320要对功分器腔体000的两端进行支撑,因此,为了保证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能够被支撑部300稳定地支撑,又能合理利用a、b支撑件320间隔区域内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移动部400位于a、b支撑件320之间。通过将移动部400设置在a、b支撑件320之间,不仅能够利用a、b支撑件320间隔区域内的空间,还不影响a、b支撑件320的间距在实施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对腔体进行可靠而稳定支撑的需求。
进一步地,参阅图2至图6,支撑定位单元为a、b支撑件320上分别设置的支撑卡口340构成,支撑卡口340沿a、b支撑件320的长度方向分别在a、b支撑件320上间隔设置,夹持定位单元为设置在b移动件420上的夹持卡口430构成,夹持卡口430沿b移动件420的长度方向在b移动件420上间隔设置,两相邻支撑卡口340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夹持卡口430之间的间距均为d1。这样,只要每次移动部400相对于支撑部300移动的步进量为d1或d1的整数倍,就可以保证功分器腔体000有序间隔地输送。
在具体实施时,较为优选的方案是,如图2至图8所示,支撑卡口340、夹持卡口430均为v型卡口。
在对腔体接头010实施加工操作时,为了能够防止刀具与a、b支撑件320发生干涉,优选地,腔体接头010位于a、b支撑件320的外侧。
优选地,参阅图2至图10,a、b支撑件320固定装配在机架1100上,机架1100上装配有沿输送方向活动安装的活动支架510,活动支架510可以沿输送方向移动;活动支架510与横向调节单元相连接,横向调节单元调节活动支架510沿输送方向移动;a、b移动件420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活动支架510上,也即a、b移动件420能够在活动支架510上执行相互靠近/远离的动作,同时,a、b移动件420也能够在横向调节单元的调节作用下,随着活动支架510沿输送方向横移;压料件330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机架1100上,压料件330相对于机架1100沿竖直方向能够活动,以便在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移动到位并到达相应的支撑卡口340内后,向下运动压紧功分器腔体000,从而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固定,以便进行加工操作;a、b移动件420、压料件330与竖向调节单元相连接,横向调节单元、竖向调节单元调节压料件330、a、b支撑件320和a、b移动件420处于如下状态:
其一为:功分器腔体000的两端被a、b支撑件320进行支撑定位,a、b移动件420分置于功分器腔体000上下侧的,压料件330对功分器腔体000压紧,整平装置进行整平处理和/或攻丝装置进行攻丝处理;
其二为:压料件330和b移动件420上行,b移动件420抬升功分器腔体000从a、b支撑件320上脱离,a移动件410下行,a、b移动件420将功分器腔体000夹紧,活动支架510沿着输送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a移动件410上行、压料件330和b移动件420下行,功分器腔体000落至a、b支撑件320上进行支撑定位,活动支架510沿着输送方向的反向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进行复位,以便对功分器腔体000做下一次横移输送。
参阅图2至图7,本实施例优选地,压料单元由各个压料件330构成,压料件330与支撑卡口340对应布置,压料件330呈倒u形。通过采用呈倒u形的压料件330能够与支撑卡口340配合,对功分器腔体000实施更加稳定可靠地压紧操作,有利于加工操作的稳定进行,保证加工质量。
为了防止活动支架510的移动与整平装置、攻丝装置的加工行为发生干涉,提高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本实施例优选地,参阅图2至图10,输送装置的a外侧设置活动支架510,输送装置的b外侧设置整平装置和/或攻丝装置,a、b外侧为输送装置上两相对布置的沿输送方向的两外侧,压料件330的两下端斜向下指向靠近b外侧的一侧布置。
优选地,参阅图2至图9,a移动件410的下表面上设置耐磨件440,这样在a、b移动件420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夹持并带着一起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功分器腔体000发生滑脱。
为了减小耐磨件440对功分器腔体000的磨损,优选地,耐磨件440为橡胶管构成,橡胶管内充有气体,橡胶管通过扎带绑扎在a移动件410上,橡胶管自由状态时,其上与支撑卡口340相对应的部位呈现充盈凸起状,当a移动件410靠近b移动件420并对功分器腔体000实施夹紧时,能够缓冲因a移动件410下行对功分器腔体000产生的瞬间挤压力,能够防止功分器腔体000因瞬间挤压而发生的损伤,而且由于橡胶管为软质且具有弹性,从而增大与功分器腔体000的接触面积,因此还能有效防止功分器腔体000在横移过程中发生滑脱。
如图6所示,a、b移动件420对应布置在a、b支撑件320之间,为了更加便于a、b移动件420将功分器腔体000从a、b支撑件320的支撑卡口340中移出,防止a、b移动件420在移出功分器腔体000过程中与a、b支撑件320的内侧面发生干涉,优选地,a、b支撑件320为两呈倒八字形布置的两板体构成。
具体地,参阅图2至图9,b移动件420为槽口向上的槽型件构成,槽型件的两槽壁上分别设置夹持卡口430,由此能够在将功分器腔体000从支撑卡口340中移出的过程中,利用b移动件420两侧壁上的夹持卡口430对功分器腔体000的两端进行可靠夹持和定位。
优选地,参阅图2至图8,a移动件410两端分别通过a连接件450与a滑座460相连接,b移动件420两端通过b连接件470与b滑座480相连接,同一端的a滑座460和b滑座480分别装配在调节杆520上,调节杆520的两端设置反向螺纹段,a滑座460、b滑座480分别与调节杆520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调节杆520装配在活动支架510上,支撑定位单元下方设置有升降驱动轴530,升降驱动轴530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升降驱动轴530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滑动轴承座,调节杆520与升降驱动轴530传动连接,转动升降驱动轴530调节a、b移动件420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支架510和机架1100之间设置有横状布置的拉杆,拉杆的一端与机架1100铰接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装配拉伸气缸540,拉伸气缸540的缸体与活动支架510相连接,拉伸气缸540调节活动支架510水平移动。拉伸气缸540作为上述的横向调节单元调节活动支架510横向移动。升降驱动轴530与调节杆520传动连接,并且调节杆520分别与a滑座460、b滑座480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构成上述的竖向调节单元,实现调节a、b移动件420沿竖向相互靠近/远离的目的。
在实现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机构上的投放料方面,参阅图2至图10,本实施例优选地,进料机构包括位于a、b支撑件320端部设置的导料件600600,功分器腔体000呈码叠状布置在导料件600600内,导料件600600靠近a、b支撑件320一侧设置有出料口610,出料口610的高度与a、b支撑件320高度保持一致,a移动件410/b移动件420的端部设置有拉料件700,拉料件700在a移动件410、b移动件420沿输送机构输送方向平移时拉动导料件600600内最下层的功分器腔体000,经由出料口610移至a、b支撑件320端部的支撑卡口340内,从而实现向输送机构进行投放料,且上料节奏能够与输送机构输送功分器腔体000的节奏。
优选地,参阅图2至图10,导料件600600为两相对的、立状布置的u行导槽构成,且两个导槽的槽口相向布置,导槽下端靠近b移动件420的侧壁上开设空缺部构成所述的出料口610。导槽的槽宽与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外轮廓大小相适应,从而在导料件600600呈码叠状放置功分器腔体000时,呈纵向单排布置,每次拉料件700拉取最下方一个功分器腔体000。
更为优选地,如图2至图9所示,拉料件700装配在b移动件420的端部,其原理是,b移动件420能够对功分器腔体000提供支撑,而且,功分器腔体000在移位过程中也是靠b移动件420上的夹持卡口430提供定位、支撑,而通过将拉料件700装配在b移动件420的端部,可以通过调节拉料件700在执行拉料动作时与b移动件420的端部构成类似于夹持卡口430的结构,从而实现从导料件600600中取料的操作。如果将拉料件700装配在a移动件410上,拉料件700就需要在执行拉料操作时,伸入导料件600600最下层的功分器腔体000与其上侧相邻的功分器腔体000之间,导致取料的操作难度更大,这显然会对拉料件700的结构设置提出更加复杂的要求,加大生产成本。因此,将拉料件700设置在b移动件420上更为合理、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拉料件700包括b移动件420端部固定安装的固定块710和活动安装的拉料爪720,固定块710位于拉料爪720的内侧,拉料爪720处于如下两种状态,其一为:拉料爪720运动至与固定块710相对应布置并形成一个向上的夹料口730对导料件600600内最下层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夹紧,其二为:导料件600600内最下层的功分器腔体000移至a、b支撑件320端部的支撑卡口340内后,拉料爪720运动打开夹料口730。
具体地,参阅图9,拉料爪720可以由一折形件构成,折形件的一端与b移动件420相连接,b移动件420的端部还设置有拉料气缸740,拉料气缸740调节拉料爪720进行翻转运动。
参阅图2至图10,整平装置、攻丝装置沿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机构上输送的过程中,依序进行整平处理和攻丝处理,整理处理主要是对腔体接头010上的外侧面和外端面进行切削或抛光操作,攻丝处理就是对腔体接头010上已有的孔进行攻丝处理,以便后续装配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的元器件。
进一步地,整平装置包括对腔体接头010的侧面和/或端面进行切割处理的切割机构,以及对腔体接头010的侧面和/或端面进行抛光处理的抛光机构。
由于功分器腔体000在输送过程中要进行不同侧面的整平处理,因此,为了实现这目的,本实施例优选地,输送装置上还设置有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姿态调整的调整装置900。通过调整功分器腔体000的姿态,可以在输送路径中的不同位置对腔体的不同侧面分别实施整平加工,以及对不同的孔进行攻丝处理。
具体地,参阅图1至图12,腔体接头010上开设有接口的两个侧面记为a面和c面,另外两侧面记为b面和d面,腔体接头010上的外端面记为e面;与切割机构相对应布置的输送装置上的输送路段记为切割输送段,切割输送段上功分器腔体000的a、c、e面竖直布置,b、d面水平布置;切割机构包括对a、c、e面分别进行切割的a面切割组件、c面切割组件、e面切割组件;与抛光机构相对应布置的输送装置上的输送路段记为抛光输送段,抛光输送段包括抛光输送前段和抛光输送后段,抛光输送前段上功分器腔体000的a、c、e面竖直布置,b、d面水平布置;抛光输送后段上功分器腔体000的b、d、e面竖直布置,a、c面水平布置,抛光输送前段和抛光输送后段之间设置进行姿态调整的调整装置900;抛光机构包括对a、b、c、d、e面分别进行抛光处理的a面抛光组件、b面抛光组件、c面抛光组件、d面抛光组件、e面抛光组件。其原理为:在切割输送段,由a面切割组件、c面切割组件、e面切割组件分别对a、c、e面进行切割,使得a、c、e面上多余的凸出结构去除,初步达到整平的效果;然后,在抛光输送前段,由a面抛光组件、c面抛光组件、e面抛光组件分别对功分器腔体000的a面、c面、e面进行抛光,使得功分器腔体000的a面、c面、e面呈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从而完成a面、c面、e面的整平处理;再然后,在抛光输送后段,由b面抛光组件、d面抛光组件分别对功分器腔体000的b面、d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功分器腔体000的b面、d面呈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从而完成功分器腔体000的b面、d面的整平处理,至此完成功分器腔体000的整平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e面切割组件、a面切割组件、c面切割组件沿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序设置,也就是,依序对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e面、a面、c面进行切割加工。e面切割组件包括e切割刀113,a面切割组件包括a切割刀111,c面切割组件包括c切割刀112,e、a、c切割刀112均立状布置,e切割刀113的刀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a、c切割刀112的刀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e切割刀113安装在e摆臂810上端,e摆臂810的下端转动安装在e连接轴上,e连接轴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且水平布置,e连接轴上安装有e下驱动轮,e摆臂810的上端连接有e上驱动轮,e下驱动轮与e上驱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e切割刀113与e上驱动轮传动连接,e连接轴与a驱动轴830传动连接,a驱动轴830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a、c切割刀112间隔安装在刀轴823上,刀轴823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刀轴823转动安装在a摆臂820的下端,a摆臂820的上端转动安装在b驱动轴870上,b驱动轴870上设置a上驱动轮,刀轴823上设置有a下驱动轮,a上驱动轮和a下驱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原理为:通过摆动e摆臂810,可以调节e面切割组件向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靠近/远离,从而对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的e面进行切割加工或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输送进行避让;通过a摆臂820向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靠近/远离,从而实现对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的a面、c面进行切割加工或者对功分器腔体000的输送进行避让。同时,通过转动a驱动轴830可以实现驱使e切割刀113转动,通过转动b驱动轴870可以实现分别驱动a切割刀111、c切割刀112转动,在e摆臂810靠近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时,可以对接头的e面进行切割整平;当a摆臂820靠近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时,可以对接头的a面、c面进行切割整平。e摆臂810和a摆臂820可以同时摆动,也可以分别独立摆动。
为了统一控制生产节拍,优选地,e摆臂810、c摆臂850和a摆臂820最好能够同步摆动,且e切割刀113、a切割刀111、c切割刀112同时实施切割整平加工的动作。
具体地,成品功分器腔体000上的a、c面间距为d2,a切割刀111和c切割刀112之间的间距为d3,d2 d3与d1保持一致。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2至图10,e面抛光组件、a面抛光组件、c面抛光组件、b面抛光组件、d面抛光组件沿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序布置,e面抛光组件包括e抛光刀125、a面抛光组件包括a抛光刀121、c面抛光组件包括c抛光刀123、b面抛光组件包括b抛光刀122、d面抛光组件包括d抛光刀124,e、a、c、b、d抛光刀124均立状布置,e抛光的刀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a、c、b、d抛光刀124的刀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e抛光刀125安装在c摆臂850上端,c摆臂850的下端转动安装在c连接轴上,c连接轴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且水平布置,c连接轴上安装有c下驱动轮,c摆臂850的上端连接有c上驱动轮,c下驱动轮与c上驱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e抛光刀125与c上驱动轮传动连接,c连接轴与a驱动轴830传动连接;a、c、b、d抛光刀124安装在刀轴823上。其实施原理为:通过摆动c摆臂850可以调节e抛光刀125靠近/远离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通过摆动a摆臂820可以实现a、c、b、d抛光刀124靠近/远离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同时,通过转动a驱动轴830可以驱使e、a、c、b、d抛光刀124转动,从而在e、a、c、b、d抛光刀124分别靠近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时,对接头的e、a、c、b、d面实施抛光加工。
其中,a、c抛光刀123之间的间距与d2保持一致,成品功分器腔体000上的b、c面之间的间距为d4,b、d抛光刀124之间的间距与d4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同步调控e摆臂810、a摆臂820、c摆臂850的摆动、以及e切割刀113、a切割刀111、c切割刀112、e抛光刀125、a抛光刀121、c抛光刀123、b抛光刀122、d抛光刀124的转动,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一种方案为:e、c摆臂850结构相同,e摆臂810和c摆臂850通过连杆相连接,连杆与e、c摆臂850铰接连接,连杆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一致,连杆上安装有a1拉杆,a摆臂820上安装有a2拉杆,a1拉杆的一端通过a1铰接轴与连杆铰接连接,a1拉杆的另一端通过b1铰接轴与a1连接件相连接,a1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c1铰接轴与转盘铰接连接,a2拉杆的一端通过球头销组件与a摆臂820铰接连接,a2拉杆的另一端通过b2铰接轴与a2连接件相连接,a2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c2铰接轴与转盘铰接连接,转盘安装在转盘驱动轴上,转盘的盘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平行;a1铰接轴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b2铰接轴水平布置,b1、c1、c2铰接轴均平行于转盘驱动轴布置,转盘驱动轴与a摆臂820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转盘驱动轴与e摆臂810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c1铰接轴与转盘驱动轴之间的间距方向为方向n1,c2铰接轴与转盘驱动轴之间的间距方向为方向n2,方向n1与方向n2呈90°夹角布置。
为了实现同步调控e摆臂810、a摆臂820、c摆臂850的摆动、以及e切割刀113、a切割刀111、c切割刀112、e抛光刀125、a抛光刀121、c抛光刀123、b抛光刀122、d抛光刀124的转动,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另一种方案为:e、c摆臂850结构相同,e摆臂810和c摆臂850通过连杆相连接,连杆与e、c摆臂850铰接连接,连杆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一致,连杆上安装有a1拉杆,a摆臂820上安装有a2滑座,a1拉杆的一端通过a1铰接轴与连杆铰接连接,a1拉杆的另一端通过b1铰接轴与a1连接件相连接,a1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c1铰接轴与转盘铰接连接,a2滑座与a摆臂820沿其长度方向滑动配合,a2拉杆的一端通过a1球头销组件与a2滑座铰接连接,a2拉杆的另一端通过a2球头销组件与转盘上的c2处铰接连接,转盘安装在转盘驱动轴上,转盘的盘面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平行;a1铰接轴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b1、c1铰接轴均平行于转盘驱动轴布置,转盘驱动轴与a摆臂820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转盘驱动轴与e摆臂810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c1铰接轴与转盘驱动轴之间的间距方向为方向n1,c2处与转盘驱动轴之间的间距方向为方向n2,方向n1与方向n2呈90°夹角布置。
参阅图2至图10,为了实现同步调控e摆臂810、c摆臂850、a摆臂820的摆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方案为:e、c摆臂850结构相同,e摆臂810和c摆臂850通过a1连杆860相连接,a1连杆860两端分别与e、c摆臂850铰接连接,a1连杆860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一致,a1连杆860的中部与a1电动气缸861的活塞杆铰接连接,a1连杆860和a1电动气缸861的活塞杆呈相交状布置,各a摆臂820装配在a活动支架840510上,a活动支架840510与调节a摆臂820进行转动的a2电动气缸841的活塞杆铰接连接,a2电动气缸841的活塞杆与a驱动轴830垂直布置。
上述三种实施方案,其实现原理基本相同:通过转动转盘驱动轴,调节转盘转动,继而带动e摆臂810、c摆臂850、a摆臂820同步摆动;同时,通过驱使a驱动轴830转动,可以在e切割刀113、a切割刀111、c切割刀112、e抛光刀125、a抛光刀121、c抛光刀123、b抛光刀122、d抛光刀124分别靠近对应的功分器腔体000接头时,对相应的功分器腔体000实施整平加工。
由于a驱动轴830的转动是用于驱使刀具转动的,以实现切削和/或抛光,而转盘驱动轴的转动,是用于驱使转盘转动,继而驱使a摆臂820、c摆臂850、e摆臂810进行摆动,以实现刀具靠近/远离待加工的工件。因此在布置驱动源方面,本实施例优选地,a驱动轴830和b驱动轴通过传动组件分别与整平驱动电机相连接,转盘驱动轴与摆动驱动电机相连接,也即对刀具的转动和刀具的进退进行分别调控。参阅图11和图12,在抛光输送前段与抛光输送后段之间,要通过调整装置900对功分器腔体000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得功分器腔体000转动90°,其中,调整装置900包括与腔体本体外端相对应上、下布置的a、b辊920,a、b辊920可相互靠近对腔体本体外端部进行夹持,a辊910和/或b辊920与调整调节件相连接,调整调节件驱使a、b辊920转动带动功分器腔体000进行转动。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a辊910装配在a移动件410上,b辊920装配在b移动件420上,调整调节件包括调整齿条930和调整齿轮940,调整齿条930固定在机架1100上,调整齿轮940与a辊910和/或b辊920相连接,调整齿轮940在a、b辊920夹持功分器腔体000移动过程与调整齿条930相啮合实现调整功分器腔体000进行转动。
参阅图2至图10,在对功分器腔体000上的孔进行攻丝方面,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攻丝机构包括对a、c面以及功分器腔体000外端接口分别进行攻丝的a攻丝组件210、b攻丝组件220、c攻丝组件230,a攻丝组件210、b攻丝组件220位于输送装置的b外侧,c攻丝组件230位于输送装置的a外侧,a攻丝组件210位于b攻丝组件220的上游,a攻丝组件210对位于底部的a侧面上的接口进行攻丝,b攻丝组件220对位于顶部的c侧面上的接口进行攻丝,c攻丝组件230对功分器腔体000外端接口进行攻丝。其中,功分器腔体000外端接口是指功分器腔体000上沿其身长方向远离e面的一端部上的接口,如图1所示。
参阅图2至图7,在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a、b、c、d面实施整平加工过程中,由于功分器腔体000会受到沿其身长方向的力,且该力的作用方向是由输送装置的a外侧指向输送装置的b外侧,因此,为了防止功分器腔体000因受身长方向的作用力而发生移位,导致加工无法顺利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输送装置的a外侧设置有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限位的限位条块1000,限位条块1000与整平装置对应布置,对功分器腔体000沿其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限位条块1000的限位面斜向上向远离输送装置的一侧延伸设置。其原理在于:通过设置限位条块1000对功分器腔体000因受力而沿其身长方向向输送装置的a外侧移位进行限制,从而有利于整平加工乃至整个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且助于提高良率。
上述方案中,参阅图3,输送机构尾端的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a支撑件310和b支撑件320尾端部的倒角状缺口,倒角状的缺口位支撑卡口340的一半,倒角状缺口与相邻的支撑卡口340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支撑卡口340的间距。其原理是:当功分器腔体000完成加工后,随着输送装置的输送,最终到达倒角状缺口处,并经由该缺口卸出。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输送机构尾端布置料箱或周转箱,用于盛接卸出的功分器腔体000的成品。
当然,倒角状缺口也可以由倾斜布置的导料板/槽构成,导料板的导料工作面沿着功分器腔体000的输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导料板首端与相邻的支撑卡口340的间距小于/等于相邻两个支撑卡口340的间距。
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沿着预设的输送路径依序间隔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依序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侧面和/端面进行整平处理、以及对腔体接头010上接口和/或腔体本体端部的接口进行攻丝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其将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沿着预设的输送路径依序间隔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依序对功分器腔体接头的侧面和/端面进行整平处理、以及对腔体接头上接口和/或腔体本体端部的接口进行攻丝处理。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腔体加工工序的连续化操作,从而极大提高功分器腔体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将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以横状姿态进行输送,且输送方向与功分器腔体000的身长方向相交。
进一步地,采用支撑部300对功分器腔体000的两端进行支撑,采用移动部400对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沿着输送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先通过移动部400对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抬升,然后移动部400将抬升的功分器腔体000移至下一位置,再然后移动部400将功分器腔体000下放到支撑部300上,最后移动部400横移至初始位置,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各功分器腔体000依序间隔输送。
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撑部300上沿着输送路径间隔设置支撑卡口340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支撑定位,相邻两个支撑卡口340的间距与移动部400每次沿着输送方向移动的位移量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采用上下相对布置的a移动件410和b移动件420构成移动部400,通过调节a、b移动件420相互靠近实现对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夹持和抬升,通过调节a、b移动件420相互远离实现将功分器腔体000下放到支撑部300上。
进一步地,通过在b移动件420上沿着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夹持卡口430,对b移动件42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进行定位,相邻两个夹持卡口430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支撑卡口340的间距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在功分器腔体000每次移动到位之后,且在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整平和攻丝处理之前,先将支撑部300上的功分器腔体000压紧。
进一步地,通过在各支撑卡口340处分别对应布置能够相对于支撑部300升降的压料件330,并在对功分器腔体000进行整平和攻丝处理之前,通过压料件330下降靠近支撑部300将功分器腔体000压紧在支撑卡口340内。
进一步地,将a移动件410和b移动件420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510上,通过调节活动支架510沿输送方向移动,带动a、b移动件420沿输送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在功分器腔体000的输送路径上,不同功分器腔体000的整平加工与攻丝加工同步进行。
进一步地,在功分器腔体000的输送路径上,同一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端面的整平加工、接头侧面的整平加工、以及接口的攻丝加工分别在不同时刻和不同位置进行。
进一步地,对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进行整平加工的步骤包括:先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进行切割加工,再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进行抛光加工。
进一步地,将腔体接头010上开设有接口的两个侧面记为a面和c面,另外两侧面记为b面和d面,腔体接头010上的外端面记为e面,对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进行切割加工的步骤包括:
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e面进行切割加工;
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a面和/或c面进行切割加工。
进一步地,对功分器腔体000的接头进行抛光加工的步骤包括:
对功分器腔体000的e面进行抛光加工;
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a面和/或c面进行抛光加工;
调整功分器腔体000的姿态;
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b面和/或d面进行抛光加工。
进一步地,攻丝加工步骤为:
先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一个侧面的接口进行攻丝加工,再对功分器腔体000接头的另一个侧面的接口进行攻丝加工,最后对功分器腔体000本体端部的接口进行攻丝加工。
进一步地,通过在功分器腔体000的远离接头的一端外侧对应布置限位结构,阻止功分器腔体000在整平加工和/或攻丝加工过程中因受力而沿其身长方向移位。
进一步地,通过在b移动件420的首端安装随动的拉料部件,并在与b移动件420的首端对应位置码叠放置待加工的功分器腔体000,然后在移动部400相对于支撑部300横移的同时,利用拉料部件将最下方的功分器腔体000拉至支撑部300首端的支撑卡口340内,之后功分器腔体000沿着输送路径进行输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1.一种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的首端设置进料机构、输送装置的尾端设置卸料机构,功分器腔体在输送装置上呈横状布置,功分器腔体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功分器腔体的支撑部,以及对支撑部上的功分器腔体进行移动的移动部,支撑部上设置有用于对功分器腔体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定位单元,移动部上设置有对功分器腔体移动时进行夹持定位的夹持定位单元,移动部可相对于支撑部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进行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功分器腔体在支撑部上时,腔体接头上的两侧面水平布置、另外两侧面竖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相对布置的a支撑件和b支撑件,a、b支撑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a、b支撑件对功分器腔体的两端进行支撑定位,支撑定位单元设置在a支撑件和/或b支撑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部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a移动件和b移动件,a、b移动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布置,a、b移动件相互靠近对功分器腔体进行夹持,夹持定位单元设置在a移动件和/或b移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部还包括压料单元,压料单元与支撑定位单元对应布置,压料单元相对于支撑定位单元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部位于a、b支撑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定位单元为a、b支撑件上分别设置的支撑卡口构成,支撑卡口沿a、b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在a、b支撑件上间隔设置,夹持定位单元为设置在b移动件上的夹持卡口构成,夹持卡口沿b移动件的长度方向在b移动件上间隔设置,两相邻支撑卡口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夹持卡口之间的间距均为d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下特征a~j中至少一者:
a.腔体接头位于a、b支撑件的外侧;
b.a、b支撑件固定装配在机架上,机架上装配有沿输送方向活动安装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与横向调节单元相连接,a、b移动件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压料件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在机架上,a、b移动件、压料件与竖向调节单元相连接,横向调节单元、竖向调节单元调节压料件、a、b支撑件和a、b移动件处于如下状态:
其一为:功分器腔体的两端被a、b支撑件进行支撑定位,a、b移动件分置于功分器腔体上下侧的,压料件对功分器腔体压紧,整平装置进行整平处理和/或攻丝装置进行攻丝处理;
其二为:压料件和b移动件上行,b移动件抬升功分器腔体从a、b支撑件上脱离,a移动件下行,a、b移动件将功分器腔体夹紧,活动支架沿着输送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a移动件上行、压料件和b移动件下行,功分器腔体落至a、b支撑件上进行支撑定位,活动支架沿着输送方向的反向方向水平移动距离d1;
c.压料单元由各个压料件构成,压料件与支撑卡口对应布置,压料件呈倒u形;
d.输送装置的a外侧设置活动支架,输送装置的b外侧设置整平装置和/或攻丝装置,a、b外侧为输送装置上两相对布置的沿输送方向的两外侧,压料件的两下端斜向下指向靠近b外侧的一侧布置;
e.a移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耐磨件;
f.耐磨件为橡胶管构成,橡胶管内充有气体,橡胶管通过扎带绑扎在a移动件上,橡胶管自由状态时,其上与支撑卡口相对应的部位呈现充盈凸起状;
g.a、b支撑件为两呈倒八字形布置的两板体构成;
h.b移动件为槽口向上的槽型件构成,槽型件的两槽壁上分别设置夹持卡口;
i.a移动件两端分别通过a连接件与a滑座相连接,b移动件两端通过b连接件与b滑座相连接,同一端的a滑座和b滑座分别装配在调节杆上,调节杆的两端设置反向螺纹段,a滑座、b滑座分别与调节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调节杆装配在活动支架上,支撑定位单元下方设置有升降驱动轴,升降驱动轴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升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滑动轴承座,调节杆与升降驱动轴传动连接,转动升降驱动轴调节a、b移动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支架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横状布置的拉杆,拉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装配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缸体与活动支架相连接,拉伸气缸调节活动支架水平移动;
j.支撑卡口、夹持卡口均为v型卡口。
10.一种用于通信的功分器腔体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功分器腔体加工的输送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