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8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当电动机出现故障或者是废弃时,需要将电动机线圈中的铜线回收利用,现有的方法大多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取出,效率比较低下,同时,操作工人在操作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中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中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传动腔,所传动腔中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排出腔,所述排出腔中设有排出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中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控制腔左右壁的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下同步皮带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上滑动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控制腔内壁连接,所述滑动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控制腔左侧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中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中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上同步皮带轮,所述上同步皮带轮与所述下同步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右端设有凸轮,所述控制腔上壁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设有上下延伸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端设有档杆,所述档杆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控制腔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杆上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有刀头,所述控制腔上壁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控制腔中后壁转动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滑杆上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中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左端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避空槽中设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左端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之间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二挡块,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凹型块,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有丝杠,所述丝杠连接有把手,所述丝杠上设有螺纹连接的夹紧块,所述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夹紧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腔后壁的电机,所述电机前端与所述第一蜗杆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上设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动力腔前壁设有空槽,所述空槽中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动力腔上壁转动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设有花键连接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左右壁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所述传动腔前壁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板,所述齿条板上固定设有固定块机体,所述固定块机体通过所述第五弹簧机体与所述传动腔内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排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腔后壁的滑块槽,所述滑块槽中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两个第六弹簧与所述排出腔内壁连接,所述排出腔下壁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机构简单,使用简便,通过机械控制实现了对废弃电动机中铜线的回收,避免了传统人工的方式去回收,大大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节约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包括机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0中的动力腔55,所述动力腔55中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体10中设有传动腔96,所传动腔96中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机体10中设有排出腔41,所述排出腔41中设有排出装置,所述机体10中设有控制腔27,所述控制腔27中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控制腔27左右壁的第一螺纹轴18,所述第一螺纹轴18上设有下同步皮带轮19,所述第一螺纹轴18上设有第一蜗轮21,所述第一螺纹轴18上滑动设有滑动块23,所述滑动块23上设有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螺纹轴18上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块25,所述第一螺纹轴18上设有滑杆26,所述滑杆26通过第二弹簧98与所述控制腔27内壁连接,所述滑动块2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20,所述控制腔27左侧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16,所述第一滑动槽16中设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中转动设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上固定设有上同步皮带轮17,所述上同步皮带轮17与所述下同步皮带轮1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4右端设有凸轮44,所述控制腔27上壁设有第二滑动槽11,所述第二滑动槽11中设有上下延伸的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下端设有档杆43,所述档杆43通过第三弹簧13与所述控制腔27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杆12上固定设有支撑板38,所述支撑板38上固定设有刀头39,所述控制腔27上壁设有第三滑动槽28,所述控制腔27中后壁转动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蜗杆22,所述第一蜗杆22与所述第一蜗轮21啮合,所述滑杆26上设有避空槽42,所述避空槽42中设有第二连杆30,所述第二连杆30左端连接有第三连杆40,所述避空槽42中设有第四连杆29,所述第四连杆29左端连接有第五连杆34,所述第五连杆34与所述第三连杆4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与所述第四连杆29之间通过第四弹簧3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和所述第四连杆29上固定设有第一挡块31,所述第二连杆30和所述第四连杆29上固定设有第二挡块33,所述机体10外侧上壁设有第一连接杆37,所述第一连接杆37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6,所述第二连接杆36上设有凹型块35,所述机体10外侧上壁设有滑槽48,所述滑槽48中设有丝杠47,所述丝杠47连接有把手46,所述丝杠47上设有螺纹连接的夹紧块45,所述所述机体10外侧上壁设有夹紧挡板49。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腔55后壁的电机54,所述电机54前端与所述第一蜗杆22连接,所述第一蜗杆22上设有第一主动锥齿轮56,所述动力腔55前壁设有空槽95,所述空槽95中设有第一传动杆60,所述动力腔55上壁转动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蜗杆90,所述第二蜗杆90上设有花键连接的花键套59,所述花键套59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56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57。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96左右壁的旋转轴52,所述旋转轴52上设有齿轮53,所述旋转轴5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蜗杆90啮合的第二蜗轮51,所述传动腔96前壁设有滑动槽70,所述滑动槽70中设有与所述齿轮53啮合的齿条板50,所述齿条板50上固定设有固定块机体101,所述固定块机体101通过所述第五弹簧机体102与所述传动腔96内壁连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腔41后壁的滑块槽62,所述滑块槽62中设有承载板63,所述承载板63通过两个第六弹簧64与所述排出腔41内壁连接,所述排出腔41下壁设有通槽65,所述通槽65中设有第二传动杆61,所述第二传动杆61与所述第一传动杆60固定连接。

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三弹簧13、所述第四弹簧32、所述第五弹簧机体102、所述第二弹簧98和所述第六弹簧64处于正常状态,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56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57未啮合,所述下同步皮带轮19与所述上同步皮带轮17之间皮带张紧。

当需要回收线圈中铜线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46、所述丝杠47使所述夹紧块45左右运动,将线圈夹紧,启动所述电机54,所述电机54带动所述第一蜗杆22转动,所述第一蜗杆22带动所述第一蜗轮21转动,所述第一蜗轮21带动所述第一螺纹轴18转动,所述第一螺纹轴18带动所述下同步皮带轮19转动,所述下同步皮带轮19带动所述上同步皮带轮17转动,所述上同步皮带轮17带动所述转动轴14转动,所述转动轴14带动所述凸轮44转动,从而使所述档杆43、所述滑动杆12、所述支撑板38、所述刀头39向上运动,将线圈一端铜线切断,所述第一螺纹轴18转动,使所述螺纹块25向右运动,带动所述滑杆26向右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五连杆34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三连杆40顺时针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挡块31、所述第二连杆30、所述第四连杆29向右运动,将铜线拉出,拆下的铜线进入到所述排出腔41中,当排出腔41中铜线足够多时,所述承载板63向下运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61、所述第一传动杆60、所述花键套59向下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57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56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56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57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57带动所述第二蜗杆90转动,所述第二蜗杆90带动所述第二蜗轮51转动,所述第二蜗轮51带动所述旋转轴52转动,所述旋转轴52带动所述齿轮53转动,使所述齿条板50向右运动,将铜线推出;

当需要复位时,所述电机54反转,从而使所述螺纹块25向左运动,在所述第二弹簧98的作用下,所述滑杆26带动所述第二连杆30、所述第四连杆29、所述第五连杆34、所述第三连杆40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中的动力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中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传动腔,所传动腔中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排出腔,所述排出腔中设有排出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中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控制腔左右壁的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下同步皮带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上滑动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轴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控制腔内壁连接,所述滑动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控制腔左侧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中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中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上同步皮带轮,所述上同步皮带轮与所述下同步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右端设有凸轮,所述控制腔上壁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设有上下延伸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端设有档杆,所述档杆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控制腔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杆上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有刀头,所述控制腔上壁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控制腔中后壁转动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滑杆上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中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左端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避空槽中设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左端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之间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二挡块,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凹型块,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有丝杠,所述丝杠连接有把手,所述丝杠上设有螺纹连接的夹紧块,所述所述机体外侧上壁设有夹紧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腔后壁的电机,所述电机前端与所述第一蜗杆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上设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动力腔前壁设有空槽,所述空槽中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动力腔上壁转动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设有花键连接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左右壁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所述传动腔前壁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板,所述齿条板上固定设有固定块机体,所述固定块机体通过所述第五弹簧机体与所述传动腔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腔后壁的滑块槽,所述滑块槽中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两个第六弹簧与所述排出腔内壁连接,所述排出腔下壁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线圈回收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中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中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传动腔,所传动腔中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排出腔,所述排出腔中设有排出装置,所述机体中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中设有控制装置,本装置机构简单,使用简便,通过机械控制实现了对废弃电动机中铜线的回收,避免了传统人工的方式去回收,大大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节约率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拉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7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