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
背景技术:
动车组运行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激扰,车辆与轨道之间,动车组的各个车辆之间必然会产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不平衡力。另外在制造过程中,铁轨不可能绝对平直,绝对刚性,动车组的车轮也不可能是理想圆形。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力与制造误差,动车组在沿钢轨运行时会呈现复杂的运动规律,因此振动便不可避免的产生,这种振动会对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以及乘客的舒适性产生重要影响。为了降低振动频率与幅值,提高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动车组中油压减振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现有减振器由于设计原因,在满足减振效果的前提下,阀系调节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噪声较大,与减振降噪理念相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阀系调节方便、振动噪音小的轨道车辆减振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包括:
底座组件,内端密封固定有储油缸;
油缸,设置于储油缸内,并且油缸的一端与底座组件的内端密封连接;
端盖组件,与油缸及储油缸的另一端密封连接;
活塞组件,设于油缸内,并与油缸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活塞杆组件,贯穿端盖组件,并与端盖组件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组件的内端与活塞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杆组件的外端以及底座组件的外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关节;
所述底座组件和端盖组件的上均设有可从外部调节阻尼力大小的阻尼阀。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阀、第一底座阻尼阀、第二底座阻尼阀和堵头;所述储油缸密封固定在底座的内端;所述底座的内端中心设有底阀安装孔;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沿径向垂直布置的阻尼阀安装孔;所述底阀安装孔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的交汇处连通;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两个底座通油孔,两个底座通油孔分别连通两个阻尼阀安装孔的一端;所述底座的内端面上还设有从底座通油孔延伸至内端边缘的底座通油槽;所述底阀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底阀安装孔内,另一端与油缸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和第二底座阻尼阀分别设置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内连通底座通油孔的一端,两个阻尼阀安装孔的另一端均通过堵头密封。
所述底阀包括底阀体、阀片、塔簧和预紧螺母;所述底阀体的内端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心为管状部,管状部向两端延伸;所述阀片设于阀体的环形凹槽内,并且套设于管状部上;所述预紧螺母与管状部的内端端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塔簧套设于管状部上,并且压缩在阀片与预紧螺母之间;所述管状部的外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底阀安装孔内;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设有多个被阀片盖住的导油孔,导油孔沿轴向贯穿环形凹槽的底面。
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底座阻尼阀座、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第一底座阻尼弹簧和第一底座调阀螺母;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座固定在一个阻尼阀安装孔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与底座通油孔之间;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座的第一阀座孔;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芯内设有第一t型阀芯孔,该第一t型阀芯孔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底座阻尼阀座的第一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所述第一底座调阀螺母与阻尼阀安装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座的第一阀座孔的直径>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的第一t型阀芯孔轴向部分的直径>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的第一t型阀芯孔径向部分的直径。
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芯背向第一t型阀芯孔的轴向部分的一端设有第一圆柱凸台;所述第一底座阻尼弹簧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圆柱凸台上。
所述第一底座调阀螺母面向第一底座阻尼弹簧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一底座阻尼弹簧的凹槽。
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芯背向第一底座阻尼阀座的一端端面上依次设有阀芯出油台阶和弹簧支撑台阶;所述第一圆柱凸台设于弹簧支撑台阶上;所述弹簧支撑台阶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连通第一t型阀芯孔径向部分的出油方槽。
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底座阻尼阀座、第二底座阻尼阀芯、第二底座阻尼弹簧和第二底座调阀螺母;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座固定在另一个阻尼阀安装孔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与通油孔之间;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底座阻尼阀座的第二阀座孔;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芯适于与第二底座阻尼阀座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所述第二阀座孔;所述第二底座调阀螺母与阻尼阀安装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芯上设有第二圆柱凸台;所述第二底座阻尼弹簧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圆柱凸台上。
所述第二底座调阀螺母面向第二底座阻尼弹簧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二底座阻尼弹簧的凹槽。
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底座阀盖;所述两个阻尼阀安装孔安装了底座阻尼阀的一端端部均可拆卸地固定有底座阀盖。
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第一端盖阻尼阀、第二端盖阻尼阀、端盖单向阀和端盖锁紧件;所述端盖的中心设有沿轴向贯穿端盖两端面的活塞杆安装孔;所述活塞杆组件与活塞杆安装孔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端盖的内端与油缸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端盖锁紧件固定在端盖的外周面上,并与储油缸密封连接;所述端盖上还设有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和单向阀安装孔;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和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均贯穿端盖的两端面;所述单向阀安装孔为开口设置于端盖内端面上的盲孔;所述端盖的外周面上设有三个分别连通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和单向阀安装孔的端盖通油孔,以及分别由三个端盖通油孔延伸至端盖内端面的端盖通油槽;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第二端盖阻尼阀和端盖单向阀分别安装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和单向阀安装孔内。
所述端盖上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和单向阀安装孔均为由端盖的内端面至外端面方向逐渐远离活塞杆安装孔。
所述端盖组件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座、第一端盖阻尼阀芯、第一端盖阻尼弹簧和第一端盖调阀螺母;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座固定在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之间;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座的第三阀座孔;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芯上设有第二t型阀芯孔,该第二t型阀芯孔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芯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座的第三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所述第一端盖调阀螺母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的外端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座的第三阀座孔的直径>第一端盖阻尼阀芯的第二t型阀芯孔的轴向部分的直径>第一端盖阻尼阀芯的第二t型阀芯孔的径向部分的直径。
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芯的外端设有第三圆柱凸台,所述第一端盖阻尼弹簧的一端套设于第三圆柱凸台上。
所述第一端盖调阀螺母的内端设有容纳第一端盖阻尼弹簧的凹槽。
所述端盖组件的第二端盖阻尼阀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端盖阻尼阀座、第二端盖阻尼阀芯、第二端盖阻尼弹簧和第二端盖调阀螺母;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座固定在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之间;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端盖阻尼阀座的第四阀座孔;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芯适于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座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所述第四阀座孔;所述第二端盖调阀螺母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的外端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芯和第二端盖调阀螺母上均设有容纳第二端盖阻尼弹簧的凹槽。
所述端盖的单向阀安装孔为台阶孔,单向阀安装孔的小端与端盖通油孔连通,端盖单向阀安装于单向阀安装孔的大端内部;所述端盖单向阀包括依次设置的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和单向阀预紧螺母;所述单向阀芯与单向阀安装孔内部的台阶面接触形成面密封,并适于盖住单向阀安装孔的小端端部;所述单向阀预紧螺母与单向阀安装孔的大端螺纹连接;所述单向阀预紧螺母设有中心通孔。
所述单向阀芯和单向阀预紧螺母均设有容纳单向阀弹簧的凹槽。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卸荷阀;所述活塞的中心设有活塞杆固定孔;所述活塞上还设有围绕活塞杆固定孔设置的至少两个卸荷阀安装孔,每个卸荷阀安装孔内均安装有一个卸荷阀,并且相邻两个卸荷阀安装孔内的卸荷阀的安装方向相反。
所述卸荷阀包括依次设置的卸荷阀座、卸荷阀芯、卸荷弹簧和活塞调阀螺母;所述卸荷阀座与卸荷阀安装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调阀螺母与卸荷阀安装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卸荷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卸荷阀座的第五阀座孔;所述卸荷阀芯适于盖住所述第五阀座孔。
所述卸荷阀芯上设有第四圆柱凸台,所述卸荷弹簧的一端套设于第四圆柱凸台上;所述活塞调阀螺母上设有容纳卸荷弹簧的凹槽。
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固定于活塞杆组件的外端部,并且其边缘沿轴向向活塞杆组件的内端部方向延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底座组件和端盖组件的上均设有可从外部调节阻尼力大小的阻尼阀,调节非常方便,无需拆解整个减振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阀系阻尼力的调节效率。
(2)本发明的第一底座阻尼阀芯上设置第一t型阀芯孔,第一端盖阻尼阀芯上设置第二t型阀芯孔,能够使阻尼力值更加平稳,并且由于t型阀芯孔具有沿径向贯穿的径向部分,因此能够改变油液喷向,有效降低了喷油噪音。
(3)本发明的底座组件和端盖组件均可以实现三级阻尼力调节,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减振器,当减振器发生振动时,高压油液首先经过第一底座/端盖阻尼阀芯的t型阀芯孔,产生一级阻尼力,当振动速度加快,油液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在油液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底座/端盖阻尼阀芯压缩第一底座/端盖阻尼弹簧,使第一底座/端盖阻尼阀开启,此时产生二级阻尼力;当振动速度再次增大,油液压力再次升高,第二底座/端盖阻尼阀开启,此时产生三级阻尼力,从而保护减振器不会由于内部压力太大而损坏。
(4)本发明的端盖组件的端盖单向阀可保证油液经通油孔,克服单向阀弹簧作用于单向阀芯的压力后,经单向阀安装孔、单向阀预紧螺母的中心通孔实现单向回油,但油液无法实现反向流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组件的第一底座阻尼阀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底座阻尼阀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底座组件的第二底座阻尼阀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活塞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底座组件1、底座1-1、底阀安装孔1-1-1、阻尼阀安装孔1-1-2、底座通油孔1-1-3、通油槽1-1-4、底阀1-2、底阀体1-2-1、环形凹槽1-2-1-1、管状部1-2-1-2、导油孔1-2-1-3沿、阀片1-2-2、塔簧1-2-3、预紧螺母1-2-4、第一底座阻尼阀1-3、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第一t型阀芯孔1-3-2-1、第一圆柱凸台1-3-2-2、阀芯出油台阶1-3-2-3、弹簧支撑台阶1-3-2-4、出油方槽1-3-2-5、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第二底座阻尼阀1-4、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堵头1-5、底座阀盖1-6;
储油缸2;
油缸3;
端盖组件4、端盖4-1、活塞杆安装孔4-1-1、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单向阀安装孔4-1-4、端盖通油孔4-1-5、端盖通油槽4-1-6、第一端盖阻尼阀4-2、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第二端盖阻尼阀4-3、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第二端盖阻尼弹簧4-3-3、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端盖单向阀4-4、单向阀芯4-4-1、单向阀弹簧4-4-2、单向阀预紧螺母4-4-3、端盖锁紧件4-5;
活塞组件5、活塞5-1、活塞杆固定孔5-1-1、卸荷阀安装孔5-1-2、卸荷阀5-2、卸荷阀座5-2-1、卸荷阀芯5-2-2、卸荷弹簧5-2-3、活塞调阀螺母5-2-4;
活塞杆组件6;
橡胶关节7;
防尘罩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减振器,包括底座组件1、储油缸2、油缸3、端盖组件4、活塞组件5、活塞杆组件6和橡胶关节7。
储油缸2的一端密封固定于底座组件1的内端。油缸3设置于储油缸2内,并且油缸3的一端与底座组件1的内端密封连接。端盖组件4与油缸3及储油缸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活塞组件5设于油缸3内,并与油缸3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组件6贯穿端盖组件4,并与端盖组件4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组件6的内端与活塞组件5固定连接。活塞杆组件6的外端以及底座组件1的外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关节7。
见图2至图6,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底阀1-2、第一底座阻尼阀1-3、第二底座阻尼阀1-4和堵头1-5。储油缸2密封固定在底座1-1的内端,固定方式优选焊接。底座1-1的内端中心设有底阀安装孔1-1-1。底座1-1上设有两个沿径向垂直布置的阻尼阀安装孔1-1-2。底阀安装孔1-1-1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交汇处连通。底座1-1上还设有两个底座通油孔1-1-3,两个底座通油孔1-1-3分别连通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一端。底座1-1的内端面上还设有从底座通油孔1-1-3延伸至内端边缘的底座通油槽1-1-4。底阀1-2的一端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在底阀安装孔1-1-1内,另一端与油缸3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第一底座阻尼阀1-3和第二底座阻尼阀1-4分别设置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连通底座通油孔1-1-3的一端,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另一端均通过堵头1-5密封。
见图2,底阀1-2包括底阀体1-2-1、阀片1-2-2、塔簧1-2-3和预紧螺母1-2-4。底阀体1-2-1的内端设有环形凹槽1-2-1-1,环形凹槽1-2-1-1的中心为管状部1-2-1-2,管状部1-2-1-2向两端延伸。阀片1-2-2设于阀体的环形凹槽1-2-1-1内,并且套设于管状部1-2-1-2上。预紧螺母1-2-4与管状部1-2-1-2的内端端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塔簧1-2-3套设于管状部1-2-1-2上,并且压缩在阀片1-2-2与预紧螺母1-2-4之间。管状部1-2-1-2的外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底座1-1的底阀安装孔1-1-1内。环形凹槽1-2-1-1的底面设有多个被阀片1-2-2盖住的导油孔1-2-1-3,导油孔1-2-1-3沿轴向贯穿环形凹槽1-2-1-1的底面。
见图3至图5,第一底座阻尼阀1-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和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固定在一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1-1-1与底座通油孔1-1-3之间。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第一阀座孔。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内设有第一t型阀芯孔1-3-2-1,该第一t型阀芯孔1-3-2-1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第一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与阻尼阀安装孔1-1-2螺纹连接。
第一阀座孔的直径>第一t型阀芯孔1-3-2-1轴向部分的直径>第一t型阀芯孔1-3-2-1径向部分的直径。第一t型阀芯孔1-3-2-1的轴向部分的直径大于径向部分的直径的2.8倍,保证通过轴向部分的油量大于通过径向部分的油量。
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背向第一t型阀芯孔1-3-2-1的轴向部分的一端设有第一圆柱凸台1-3-2-2。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圆柱凸台1-3-2-2上。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面向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的凹槽。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背向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一端端面上依次设有阀芯出油台阶1-3-2-3和弹簧支撑台阶1-3-2-4;第一圆柱凸台1-3-2-2设于弹簧支撑台阶1-3-2-4上.弹簧支撑台阶1-3-2-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连通第一t型阀芯孔1-3-2-1的径向部分的出油方槽1-3-2-5。
见图6,第二底座阻尼阀1-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和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固定在另一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1-1-1与通油孔1-1-4之间。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的第二阀座孔。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适于与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第二阀座孔。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与阻尼阀安装孔1-1-2螺纹连接。
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上设有第二圆柱凸台。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圆柱凸台上。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面向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的凹槽。
底座组件1还包括底座阀盖1-6。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安装了底座阻尼阀的一端端部均可拆卸地固定有底座阀盖1-6。
见图7,端盖组件4包括端盖4-1、第一端盖阻尼阀4-2、第二端盖阻尼阀4-3、端盖单向阀4-4和端盖锁紧件4-5。端盖4-1的中心设有沿轴向贯穿端盖4-1两端面的活塞杆安装孔4-1-1。活塞杆组件6与活塞杆安装孔4-1-1密封滑动连接。端盖4-1的内端与油缸3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端盖锁紧件4-5固定在端盖4-1的外周面上,并与储油缸2密封固定连接,优选螺纹连接。端盖4-1上还设有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和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均贯穿端盖4-1的两端面。单向阀安装孔4-1-4为开口设置于端盖4-1内端面上的盲孔。端盖4-1的外周面上设有三个分别连通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的端盖通油孔4-1-5,以及分别由三个端盖通油孔4-1-5延伸至端盖4-1内端面的端盖通油槽4-1-6。第一端盖阻尼阀4-2、第二端盖阻尼阀4-3和端盖单向阀4-4分别安装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内。
端盖4-1上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均为由端盖4-1的内端面至外端面方向逐渐远离活塞杆安装孔4-1-1。
端盖组件4的第一端盖阻尼阀4-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和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固定在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4-1-5之间。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的第三阀座孔。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结构与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的结构一致。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上设有第二t型阀芯孔,该第二t型阀芯孔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的第三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的外端螺纹连接。
第三阀座孔的直径>第二t型阀芯孔的轴向部分的直径>第二t型阀芯孔的径向部分的直径。第二t型阀芯孔的轴向部分的直径大于径向部分的直径的2.8倍,保证通过轴向部分的油量大于通过径向部分的油量。
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外端设有第三圆柱凸台,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的一端套设于第三圆柱凸台上。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的内端设有容纳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的凹槽。
端盖组件4的第二端盖阻尼阀4-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第二端盖阻尼弹簧4-3-3和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固定在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4-1-5之间。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的第四阀座孔。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适于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第四阀座孔。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的外端螺纹连接。
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和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上均设有容纳第二端盖阻尼弹簧4-3-3的凹槽。
端盖4-1的单向阀安装孔4-1-4为台阶孔,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小端与端盖通油孔4-1-5连通,端盖单向阀4-4安装于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大端内部。端盖单向阀4-4包括依次设置的单向阀芯4-4-1、单向阀弹簧4-4-2和单向阀预紧螺母4-4-3。单向阀芯4-4-1与单向阀安装孔4-1-4内部的台阶面接触形成面密封,并适于盖住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小端端部。单向阀预紧螺母4-4-3与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大端螺纹连接。单向阀预紧螺母4-4-3设有中心通孔。单向阀芯4-4-1和单向阀预紧螺母4-4-3上均设有容纳单向阀弹簧4-4-2的凹槽。
通过调整单向阀预紧螺母4-4-3的旋入深度,实现单向阀弹簧4-4-2的不同压缩长度,进而调整单向阀芯4-4-1的回油开度。端盖单向阀4-4可保证油液经通油孔,克服单向阀弹簧4-4-2作用于单向阀芯4-4-1的压力后,经单向阀安装孔4-1-4、单向阀预紧螺母4-4-3的中心通孔实现单向回油,但油液无法实现反向流动。
活塞组件5包括活塞5-1和卸荷阀5-2。活塞5-1的中心设有活塞杆固定孔5-1-1。活塞5-1上还设有围绕活塞杆固定孔5-1-1设置的至少两个卸荷阀安装孔5-1-2,每个卸荷阀安装孔5-1-2内均安装有一个卸荷阀5-2,并且相邻两个卸荷阀安装孔5-1-2内的卸荷阀5-2的安装方向相反。卸荷阀5-2包括依次设置的卸荷阀座5-2-1、卸荷阀芯5-2-2、卸荷弹簧5-2-3和活塞调阀螺母5-2-4。卸荷阀座5-2-1与卸荷阀安装孔5-1-2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调阀螺母5-2-4与卸荷阀安装孔5-1-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卸荷阀座5-2-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卸荷阀座5-2-1的第五阀座孔。卸荷阀芯5-2-2适于盖住第五阀座孔。
为了使卸荷弹簧5-2-3安装更加稳定,卸荷阀芯5-2-2上设有第四圆柱凸台,卸荷弹簧5-2-3的一端套设于第四圆柱凸台上,活塞调阀螺母5-2-4上设有容纳卸荷弹簧5-2-3的凹槽。
安装时,先将底阀1-2安装在油缸3上,然后将油缸3与底阀1-2一起装入储油缸2内部,将底阀1-2装入底阀安装孔1-1-1内。然后将端盖组件4与油缸3连接,并将端盖锁紧件4-5与储油缸2通过螺纹连接紧密。
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8。防尘罩8固定于活塞杆组件6的外端部,并且其边缘沿轴向向活塞杆组件6的内端部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减振器的减振过程是:压缩循环中,当车辆发生晃动带动活塞组件5向右运动速度较小时,油缸3右腔内油液通过底阀1-2的管状部1-2-1-2、、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第一阀座孔、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上的第一t型阀芯孔1-3-2-1、底座通油孔1-1-3流回储油缸2,此时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在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预紧力的作用下并不会产生移动,只有小孔节流产生阻尼力,由于第一t型阀芯孔1-3-2-1的径向部沿径向设置,因此,第一t型阀芯孔1-3-2-1喷射出的油液直接被阻尼阀安装孔1-1-2的内壁挡住,因此会使噪音大幅下降;
当晃动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流经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的流量增大,油液压力压缩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致使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移动打开,此时阻尼力主要来源于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开口节流产生阻尼力,当晃动速度再次增大时,设置于底座1-1上的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开启,此时阻尼力主要来源于两阀的开口节流;
当晃动速度继续增大时,设置于活塞5-1上卸荷阀芯5-2-2靠右设置的卸荷阀5-2的卸荷阀芯5-2-2打开泄压,以免所述减振器由于压力过大而破坏;与此同时,油缸3左腔内由于产生负压,储油缸2内的油液在压力作用下,打开单向阀芯4-4-1,流入油缸3的左腔。
拉伸循环中,当车辆发生晃动带动活塞组件5向左运动时,当达到第一个速度等级时,油缸3左腔内油液通过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第二t型阀芯孔流入储油缸2,此时由于流经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流量相对较小,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在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并不会产生移动,只有小孔节流产生阻尼力;
当晃动速度达到第二个速度等级时,流经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流量较大,油液压力压缩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致使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移动打开,此时阻尼力主要来源于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开口节流产生阻尼力;
当晃动速度更大时,流量增大,致使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打开,此时阻尼力主要来源于两阀的开口节流。
当晃动速度继续增大时,设置于活塞5-1上的卸荷阀芯5-2-2靠左设置的卸荷阀5-2的卸荷阀芯5-2-2打开泄压,以免所述减振器由于压力过大而破坏;与此同时,油缸3右腔内由于产生负压,储油缸2内的油液在压力作用下,打开阀片1-2-2流入油缸3的右腔。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1),内端密封固定有储油缸(2);
油缸(3),设置于储油缸(2)内,并且油缸(3)的一端与底座组件(1)的内端密封连接;
端盖组件(4),与油缸(3)及储油缸(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
活塞组件(5),设于油缸(3)内,并与油缸(3)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活塞杆组件(6),贯穿端盖组件(4),并与端盖组件(4)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组件(6)的内端与活塞组件(5)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杆组件(6)的外端以及底座组件(1)的外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关节(7);
所述底座组件(1)和端盖组件(4)的上均设有可从外部调节阻尼力大小的阻尼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底阀(1-2)、第一底座阻尼阀(1-3)、第二底座阻尼阀(1-4)和堵头(1-5);所述储油缸密封固定在底座(1-1)的内端;所述底座(1-1)的内端中心设有底阀安装孔(1-1-1);所述底座(1-1)上设有两个沿径向垂直布置的阻尼阀安装孔(1-1-2);所述底阀安装孔(1-1-1)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交汇处连通;所述底座(1-1)上还设有两个底座通油孔(1-1-3),两个底座通油孔(1-1-3)分别连通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一端;所述底座(1-1)的内端面上还设有从底座通油孔(1-1-3)延伸至内端边缘的底座通油槽(1-1-4);所述底阀(1-2)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底阀安装孔(1-1-1)内,另一端与油缸(3)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1-3)和第二底座阻尼阀(1-4)分别设置于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连通底座通油孔(1-1-3)的一端,两个阻尼阀安装孔(1-1-2)的另一端均通过堵头(1-5)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1-2)包括底阀体(1-2-1)、阀片(1-2-2)、塔簧(1-2-3)和预紧螺母(1-2-4);所述底阀体(1-2-1)的内端设有环形凹槽(1-2-1-1),环形凹槽(1-2-1-1)的中心为管状部(1-2-1-2),管状部(1-2-1-2)向两端延伸;所述阀片(1-2-2)设于阀体的环形凹槽(1-2-1-1)内,并且套设于管状部(1-2-1-2)上;所述预紧螺母(1-2-4)与管状部(1-2-1-2)的内端端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塔簧(1-2-3)套设于管状部(1-2-1-2)上,并且压缩在阀片(1-2-2)与预紧螺母(1-2-4)之间;所述管状部(1-2-1-2)的外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底座(1-1)的底阀安装孔(1-1-1)内;所述环形凹槽(1-2-1-1)的底面设有多个被阀片(1-2-2)盖住的导油孔(1-2-1-3),导油孔(1-2-1-3)沿轴向贯穿环形凹槽(1-2-1-1)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1-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第一底座阻尼弹簧(1-3-3)和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固定在一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1-1-1)与底座通油孔(1-1-3)之间;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第一阀座孔;所述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内设有第一t型阀芯孔(1-3-2-1),该第一t型阀芯孔(1-3-2-1)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底座阻尼阀芯(1-3-2)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底座阻尼阀座(1-3-1)的第一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所述第一底座调阀螺母(1-3-4)与阻尼阀安装孔(1-1-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1-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第二底座阻尼弹簧(1-4-3)和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固定在另一个阻尼阀安装孔(1-1-2)内,并位于底阀安装孔(1-1-1)与通油孔(1-1-4)之间;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的第二阀座孔;所述第二底座阻尼阀芯(1-4-2)适于与第二底座阻尼阀座(1-4-1)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所述第二阀座孔;所述第二底座调阀螺母(1-4-4)与阻尼阀安装孔(1-1-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4)包括端盖(4-1)、第一端盖阻尼阀(4-2)、第二端盖阻尼阀(4-3)、端盖单向阀(4-4)和端盖锁紧件(4-5);所述端盖(4-1)的中心设有沿轴向贯穿端盖(4-1)两端面的活塞杆安装孔(4-1-1);所述活塞杆组件(6)与活塞杆安装孔(4-1-1)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端盖(4-1)的内端与油缸(3)密封连接;所述端盖锁紧件(4-5)固定在端盖(4-1)的外周面上,并与储油缸(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端盖(4-1)上还设有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和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均贯穿端盖(4-1)的两端面;所述单向阀安装孔(4-1-4)为开口设置于端盖(4-1)内端面上的盲孔;所述端盖(4-1)的外周面上设有三个分别连通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的端盖通油孔(4-1-5),以及分别由三个端盖通油孔(4-1-5)延伸至端盖(4-1)内端面的端盖通油槽(4-1-6);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4-2)、第二端盖阻尼阀(4-3)和端盖单向阀(4-4)分别安装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和单向阀安装孔(4-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4)的第一端盖阻尼阀(4-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第一端盖阻尼弹簧(4-2-3)和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固定在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4-1-5)之间;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的第三阀座孔;所述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上设有第二t型阀芯孔,该第二t型阀芯孔包括沿径向贯穿第一端盖阻尼阀芯(4-2-2)的径向部分,以及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座(4-2-1)的第三阀座孔连通的轴向部分;所述第一端盖调阀螺母(4-2-4)与第一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2)的外端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4)的第二端盖阻尼阀(4-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第二端盖阻尼弹簧(4-3-3)和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固定在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的内端与端盖通油孔(4-1-5)之间;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的第四阀座孔;所述第二端盖阻尼阀芯(4-3-2)适于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座(4-3-1)的端面形成面密封,进而盖住所述第四阀座孔;所述第二端盖调阀螺母(4-3-4)与第二端盖阻尼阀安装孔(4-1-3)的外端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1)的单向阀安装孔(4-1-4)为台阶孔,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小端与端盖通油孔(4-1-5)连通,端盖单向阀(4-4)安装于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大端内部;所述端盖单向阀(4-4)包括依次设置的单向阀芯(4-4-1)、单向阀弹簧(4-4-2)和单向阀预紧螺母(4-4-3);所述单向阀芯(4-4-1)与单向阀安装孔(4-1-4)内部的台阶面接触形成面密封,并适于盖住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小端端部;所述单向阀预紧螺母(4-4-3)与单向阀安装孔(4-1-4)的大端螺纹连接;所述单向阀预紧螺母(4-4-3)设有中心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5)包括活塞(5-1)和卸荷阀(5-2);所述活塞(5-1)的中心设有活塞杆固定孔(5-1-1);所述活塞(5-1)上还设有围绕活塞杆固定孔(5-1-1)设置的至少两个卸荷阀安装孔(5-1-2),每个卸荷阀安装孔(5-1-2)内均安装有一个卸荷阀(5-2),并且相邻两个卸荷阀安装孔(5-1-2)内的卸荷阀(5-2)的安装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