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图像读取装置、记录装置中,通过至今为止的各种的方法进行卡纸检测。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片材进给装置,其在片材装载台上设有追随片材的移动而旋转的从动辊,通过旋转编码器检测该从动辊的旋转而获取片材移动量,在使片材移动到预定量为止的期间内在拾取辊下游的供纸传感器未检测到片材的情况下,判断为供纸卡纸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1517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片材进给装置那样,在利用拾取辊下游的供纸传感器判断卡纸的方式中,为了使片材前端到达供纸传感器需要至少驱动必要的拾取辊,因此在判断为卡纸为止需要时间,在判断为卡纸的阶段中存在已经在片材上形成大的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介质输送装置,是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介质的上述的介质输送装置。
一种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一种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扫描仪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扫描仪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扫描仪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原稿扫描时的异常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原稿产生褶皱的情形的图。
图7是示出原稿产生旋转的情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1b…原稿进给装置;2…装置主体;3…下部单元;4…上部单元;5…排纸托盘;6…进给口;7…操作面板;8…第一纸支持装置;9…第二纸支持装置;11…原稿载置部;12a、12b…边缘引导装置;14…进给辊;15…分离辊;16…输送辊对;16a…输送驱动辊;16b…输送从动辊;17…排出辊对;17a…排出驱动辊;17b…排出从动辊;18…排出口;20…读取部;20a…上部读取传感器;20b…下部读取传感器;30…重叠输送检测部;30a…超声波发射部;30b…超声波接收部;31…第一原稿检测部;31a…发光部;31b…受光部;32…第二原稿检测部;35…载置检测部;36…二维传感器;36a…控制器;36b…光源;36c…透镜;36d…图像传感器;37a、37b…二维传感器;40…控制部;41…cpu;42…闪存rom;44…程序;45…进给电机;46…输送电机;90…外部计算机;p…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简要说明本发明。
第一形态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根据本形态,检测介质的运动的多个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介质的运动,能够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形态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配置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夹着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介质的运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都是朝向所述进给辊的方向,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运动的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当介质前端在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堵塞且不向下游前进的状态下,如果所述进给辊继续旋转,则介质被拉近至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存在变为褶皱的趋势。
在本形态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配置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夹着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介质的运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介质的运动都是朝向所述进给辊的方向,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运动的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因此能够恰当地检测上述那样的褶皱发生的状态,进而能够早期地检测卡纸并恰当地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形态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下游传感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夹持位置更靠介质的边缘的位置;以及上游传感器,位于所述下游传感器的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于进给中心位置,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下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大于通过所述上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且其差超过阈值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如上所述,在介质拉近至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而变为褶皱时,通过所述下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大于通过所述上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且其差超过阈值。根据本形态,检测这样的运动并停止介质的进给,因此能够恰当地检测上述那样的褶皱发生的状态,进而能够早期地检测卡纸并恰当地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的介质的运动。
根据本形态,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的介质的运动,因此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介质的运动,能够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形态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短于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多张介质维持被装订针等装订的状态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如果开始进给动作,则承接来自所述进给辊的传送力的介质以装订位置为中心进行旋转。
根据本形态,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短于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因此在介质如上述那样旋转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第二传感器之间的检测值产生差。然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因此能够早期地检测上述那样的介质的旋转,进而能够早期地检测卡纸并恰当地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六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形态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在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各传感器为止的距离中,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短,并且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长,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小并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大、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三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一阈值、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根据本形态,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在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各传感器为止的距离中,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短,并且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长,因此在介质如上述那样旋转的情况下,各传感器的检测值产生差。然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小并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大、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三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一阈值、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因此能够早期地检测上述那样的介质的旋转,进而能够早期地检测卡纸并恰当地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七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形态任一个中,所述传感器是检测在包括第一轴及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运动的二维传感器。
根据本形态,所述传感器是检测在包括第一轴及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运动的二维传感器,因此能够恰当地检测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运动。
本发明的第八形态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介质输送装置,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介质的第一至第七形态的任一个涉及的所述介质输送装置。
根据本形态,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形态的任一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九形态涉及的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根据本形态,检测介质的运动的多个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介质的运动,能够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形态涉及的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根据本形态,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分开间隔而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的介质的运动,因此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介质的运动,能够抑制对介质的损坏的形成。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在下文中,基于附图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将可读取原稿p的正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面的文档扫描仪(以下,简称为扫描仪1a)列举为例。
此外,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的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另外,也是与原稿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原稿宽度方向。另外,y方向是原稿输送方向。z方向是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大致表示与所输送的原稿p的面正交的方向。另外, 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y方向设为从装置正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另外,从装置正面观察左方向为 x方向、右方向为-x方向。另外, z方向设为装置上方、-z方向设为装置下方。另外,原稿p被传送的方向( y方向)称为“下游”,与其相反的方向(-y方向)称为“上游”。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的外观立体图。
扫描仪1a具备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具备读取原稿p的图像的读取部20(图2)。
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下部单元3及上部单元4。上部单元4设置为能够将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作为转动支点相对于下部单元3打开和关闭,且构成为上部单元4向装置正面方向转动并打开,从而能够使原稿p的传送路径暴露而易于进行原稿p的卡纸的处理。
在靠近装置主体2的装置背面设有原稿载置部11,所述原稿载置部11具有载置被进给的原稿p的载置面11a。原稿载置部11设置为相对于装置主体2可装卸。
另外,原稿载置部11中,设有一对边缘引导装置来引导与原稿输送方向(y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边缘,具体地,设有第一边缘引导装置12a及第二边缘引导装置12b。第一边缘引导装置12a及第二边缘引导装置12b分别具备引导原稿p的侧边缘的引导面g1、g2。
原稿载置部11具备第一纸支持装置8及第二纸支持装置9。第一纸支持装置8及第二纸支持装置9能够收纳于原稿载置部11的内部,且构成为如图1所示能够从原稿载置部11抽出,从而能够调整载置面11a的长度。
装置主体2在上部单元4的装置正面具备操作面板7,用于进行各种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并且实现示出读取设定内容等的用户接口(ui)。操作面板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进行显示和输入双方的所谓触摸面板,兼用于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和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
在上部单元4的上部设有连接至装置主体2内部的进给口6,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被从进给口6朝向设于装置主体2内部的读取部20传送。
另外,在下部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设有承接被排出的原稿p的排纸托盘5。
接着,主要参照图2及图3对扫描仪1a中的原稿传送路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中的原稿传送路径的侧截面图,图3是其俯视图。
扫描仪1a具备介质输送装置1b(图2)。介质输送装置1b能够视为从扫描仪1a读取原稿涉及的功能,具体地省略了后述的读取部20的装置。然而,即使具备读取部20,如果从原稿输送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将扫描仪1a本身视为介质输送装置。
在图2中由符号t所示的实线表示原稿传送路径,换言之,表示原稿p的通过轨迹。原稿传送路径t是由下部单元3和上部单元4所夹的空间。
在原稿传送路径t的最上游侧设有原稿载置部11,在原稿载置部11的下游侧设有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载置面11a的原稿p向读取部20传送的进给辊14、以及在与进给辊14之间夹持并分离原稿p的分离辊15。在图2中,符号e表示由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原稿夹持位置。
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对是向下游传送原稿p的传送单元的一例。
进给辊14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载置面11a的原稿p中的最低位的原稿接触。因此,在扫描仪1a中在将多张原稿p置位于原稿载置部11的情况下,从载置面11a侧的原稿p按顺序朝向下游侧进给。
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图3所示,以相对于原稿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两个进给辊14。在图3中分别将相对于中心位置cl左侧的进给辊14由符号14a表示,相对于中心位置cl右侧的进给辊由符号14b表示。同样地,虽然在图3中省略了图示但相对于中心位置cl也以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分离辊15。
此外,在图3中虚线s1表示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的进给开始前的前端位置。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的前端通过未图示的限制部件将前端位置限制于位置s1。如果进给动作开始则该限制部件向退避位置移动。
进给辊14由进给电机45(图4)旋转驱动。从进给电机45获得旋转转矩,进给辊14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经由单向离合器49,进给电机45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进给辊14。进给辊14从进给电机45获得旋转转矩,并且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即正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将原稿p向下游进给。
由于在进给辊14和进给电机45(图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设有单向离合器49,因此即使进给电机45反向旋转,进给辊14也不会反向旋转。另外,在进给电机45停止的状态下,进给辊14与所输送的原稿p接触,能够沿正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例如,如果原稿p的前端由配置于输送辊对16的下游的第二原稿检测部32被检测到,则控制部40停止进给电机45的驱动,仅驱动输送电机46。由此原稿p通过输送辊对16被输送,而且进给辊14接触于所输送的原稿p并沿正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其次,从输送电机46(图4)经由转矩限制器50将旋转转矩传递至分离辊15。原稿p的进给动作中,来自输送电机46(图4)的使分离辊15沿反向旋转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那样的驱动转矩向分离辊15传递。
在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未夹有原稿p的情况下,或者仅夹有一张的情况下,使分离辊15沿正旋转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转矩超过转矩限制器50的极限转矩,由此在转矩限制器50中产生打滑,从而不管从输送电机46(图4)承接的旋转转矩如何,分离辊15都沿正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相对于此,在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之间,如果除了应该进给的原稿p之外第二张及其之后的原稿p再进入,则根据原稿之间产生打滑,分离辊15通过从输送电机46(图4)承接的驱动转矩而反向旋转。由此,将要被重叠输送的第二张及其之后的原稿p返回至上游,即防止重叠输送。
此外,进给辊14及分离辊15的外周面由合成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将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1、原稿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2、进给辊14和原稿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3、分离辊15和原稿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4,并且μ1>μ2的关系成立。另外,μ1>μ3、μ4的关系成立。另外,μ2<μ3、μ4的关系成立。另外,μ4>μ3的关系成立。
接着,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设有作为传送单元的输送辊对16、读取图像的读取部20、排出辊对17。输送辊对16具备由作为输送电机的输送电机46(图4)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16a和从动旋转的输送从动辊16b而构成。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图3所示,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成为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输送驱动辊16a。虽然在图3中省略了图示但同样地也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成为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输送从动辊16b。
被进给辊14及分离辊15夹持并向下游侧进给的原稿p被输送辊对16夹持,并且向位于输送辊对16的下游侧的读取部20输送。即输送辊对16是将原稿p向下游传送的传送单元的一例。
读取部20具备设于上部单元4侧的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和设于下部单元3侧的下部读取传感器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及下部读取传感器20b作为一例由紧贴型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contactimagesensormodules)构成。
在读取部20中读取了原稿p的正面及背面的至少一方的面的图像后,原稿p被位于读取部20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17夹持,并且从设于下部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的排出口18排出。
排出辊对17构成为具备通过输送电机46(图4)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17a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17b。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成为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排出驱动辊17a。同样地,虽然在图3中省略了图示但也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成为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排出从动辊17b。
排出辊对17是将原稿p向下游传送的传送单元的一例。
以下,边参照图4边对于扫描仪1a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在图4中,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40执行包括原稿p的进给、输送、排出控制及读取控制,以及扫描仪1a的其他各种控制。向控制部40输入来自操作面板7的信号,另外,用于操作面板7的显示,特别用于实现用户接口(ui)的信号从控制部40向操作面板7发送。
控制部40控制进给电机45和输送电机46。如上所述进给电机45是图2所示的进给辊14的驱动源,输送电机46是图2所示的分离辊15、输送辊对16、排出辊对17这些的驱动源。进给电机45和输送电机46在本实施方式中均是dc电机。
将来自读取部20的读取数据输入至控制部40,另外,用于控制读取部20的信号从控制部40向读取部20发送。
将来自后述的载置检测部35、二维传感器36、37a、37b、重叠输送检测部30、第一原稿检测部31、第二原稿检测部32的这些检测设备的信号也输入至控制部40。
另外,检测进给电机45的旋转量的编码器、检测输送驱动辊16a及排出驱动辊17a的旋转量的编码器的检测值也输入至控制部40,由此控制部40能够通过各辊检测原稿输送量。
控制部40具备cpu41、闪存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42。cpu41按照存储于闪存rom42的程序44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来控制扫描仪1a全部的动作。此外,作为存储部的一例闪存rom是能够读出及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存储后述的异常判断所需的数据等。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后述的异常判断所需的数据、控制所需的参数等全部存储于闪存rom42,另外,根据需要这些值是通过控制部40可进行更新的值。另外经由操作面板7用户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也存储于闪存rom42。
存储于闪存rom42的程序44,不一定意味着一个程序,而由多个程序构成,其中包括用于判断原稿传送路径t中的异常的程序、变更后述的阈值程序、控制显示于操作面板7的ui的程序、原稿p的输送及读取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等。
另外扫描仪1a构成为能够与外部计算机90连接,并从外部计算机90将信息输入至控制部40。外部计算机90具备未图示的显示部。在显示部中,通过存储于外部计算机9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存储设备的控制程序来实现用户接口(ui)。
接着,对于设于原稿传送路径t的各检测设备进行说明。
首先,在原稿载置部11上设有二维传感器36,另外在原稿载置部10上设有二维传感器37a、37b。二维传感器36、37a、37b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的最低位的原稿相对。
二维传感器36在原稿传送方向上位于进给辊14的上游,在原稿宽度方向上设于中心位置cl。另外二维传感器37a、37b在原稿传送方向上位于进给辊14的上游且位于二维传感器36的下游,在原稿宽度方向上配置为夹着进给辊14,更具体地配置于相对于中心位置cl成为对称的位置。另外二维传感器37a、37b在原稿宽度方向上位于比进给辊14偏靠原稿边缘(图3中的靠右或靠左)的位置。
因此二维传感器37a、37b作为“下游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6作为“上游传感器”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二维传感器37a作为“第一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7b作为“第二传感器”发挥功能。
此外,符号13是进给辊14的旋转轴,二维传感器37a、37b在原稿传送方向上位于旋转轴13的稍上游侧,在原稿宽度方向上位于旋转轴13的外侧。
另外,原稿前端位于进给开始时的位置s1时,从原稿前端的一个角部(在图7中与装订针h较近的角部c1)起的距离,二维传感器37a为最近,二维传感器37b为最远。
因此二维传感器37a作为“第一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7b作为“第二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6作为“第三传感器”发挥功能。
此外,在装订针h不存在于原稿前端的一个角部c1,而存在于另一个角部(图7中的角部c2)的情况下,二维传感器37a作为“第二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7b作为“第一传感器”发挥功能,二维传感器36作为“第三传感器”发挥功能。
二维传感器36、37a、37b是基于与计算机用鼠标所使用的能够检测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检测对象的移动的传感器相同、或者类似的原理的传感器,二维传感器36、37a、37b全部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地,具备控制器36a、光源36b、透镜36c、图像传感器36d等这些。
光源36b是用于经由透镜36c向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照射光的光源,可以采用例如红色led、红外线led、激光器、蓝色led等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激光光束。
透镜36c将从光源36b所发出的光朝向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引导并照射。
图像传感器36d是受光来自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的反射光的传感器,可以使用cmos、ccd等的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36d由像素沿着第一轴ax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轴ay方向排列而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轴ax方向”不是仅意味着 ax方向及-ax方向的任意一方,而是意味着包括双方。同样地,“第二轴ay方向”不是仅意味着 ay方向及-ay方向的任意一方,而是意味着包括双方。
控制器36a分析通过图像传感器36d获取的图像,将图像的第一轴ax方向的移动距离wx和第二轴ay方向的移动距离wy作为检测值(输出值)输出。作为控制器36a所利用的图像分析手法,可以使用计算机用鼠标所使用的公知的手法。
而且后面将详细描述,从二维传感器36、37a、37b获取第一轴ax方向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的控制部40使用所获取的检测值,来判断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的最低位的原稿以及进给中的原稿p的输送状态。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二维传感器36、37a、37b将第一轴ax方向及第二轴ay方向的每一个的移动距离wx、wy向控制部40输出,其输出值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初始化指示被零位重置。
此外,二维传感器36、37a、37b作为一例说明了光学式,但也可以是机械式,更具体地,也可以是具备跟踪球、检测第一轴ax方向的跟踪球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以及检测第二轴ay方向的跟踪球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这些的传感器。
接着,在二维传感器36、37a、37b的下游侧,设有用于检测在原稿载置部10、11上是否存在原稿p的载置检测部35。载置检测部35由光源和受光从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反射光成分的传感器所构成,控制部40根据在原稿载置部10、11上原稿p存在情况和不存在情况下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能够检测出在原稿载置部10、11上的原稿p的有无。
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设有第一原稿检测部31。第一原稿检测部31作为一例由光学式传感器构成,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夹着原稿传送路径t相对配置的发光部31a和受光部31b,受光部31b向控制部40(图4)发送表示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由于所输送的原稿p遮挡从发光部31a所发出的检测光,表示所述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出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
在第一原稿检测部31的下游侧配置有重叠输送检测部30来检测原稿p的重叠输送。如图2所示,重叠输送检测部30具备夹着原稿传送路径t的相对配置的超声波发射部30a和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接收部30b而构成,超声波接收部30b向控制部40发送与检测的超声波的强度对应的输出值。如果产生原稿p的重叠输送,则表示所述超声波的强度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出原稿p的重叠输送。
在重叠输送检测部30的下游侧设有第二原稿检测部32。第二原稿检测部32由具有杠杆的接触式传感器构成,如果杠杆伴随着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而转动,则从第二原稿检测部32向控制部40传送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出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控制部40通过上述的第一原稿检测部31及第二原稿检测部32,能够把握原稿传送路径t中的原稿p的位置。
接着对于使用了二维传感器36、37a、37b的原稿p的输送所涉及的异常判断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a以二维传感器36、37a、37b的检测值为基础进行原稿p的输送所涉及的异常判断,并且将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作为异常发生而停止原稿p的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停止进给电机45(图4)及输送电机46(图4)。
如上所述,二维传感器36、37a、37b具备图像传感器36d,其由像素沿着第一轴ax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轴ay方向排列而成,如图3所示第一轴ax以朝向x方向的方式,和第二轴ay朝向y方向的方式设置。
首先,边参照图5边对于输送异常的判断控制进行概述。由用户执行原稿扫描时,控制部40初始化二维传感器36、37a、37b的第一轴ax方向、第二轴ay方向的每一个移动距离(步骤s101)。进行预定时间的等待(例如,10ms)(步骤s102),分别从二维传感器36、37a、37b获取移动距离wx、wy(步骤s103)。
此外,由于每当处于预定时间的等待(步骤s102)时,即每次获取移动距离wx、wy时,都初始化移动距离wx、wy,因此在步骤s103中获取的移动距离wx、wy成为每预定时间的等待的移动速度。
然后,将获取的移动距离wx、wy,换言之,每预定时间的等待的原稿移动速度和阈值进行对照(步骤s104、s105)。
在步骤s104中,wx(37a)是二维传感器37a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37b)是二维传感器37b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
另外在步骤s105中wy(36)是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37a)是二维传感器37a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37b)是二维传感器37b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
在步骤s104中,检测起因于原稿p的卡纸的原稿p的变形。边参照图6边说明在步骤s104中要检测的卡纸。
在原稿p是特别薄的原稿时,原稿前端在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翻卷,即使伴随着进给开始进给辊14开始旋转,也没有夹持原稿前端,而且由于在维持该状态下进给辊14继续旋转,原稿前端被拉近至进给辊14及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并存在变为褶皱的趋势。箭头ma、mb表示原稿前端被拉近的方向。
如果由于上述的卡纸在原稿前端产生箭头ma、mb方向的运动,则二维传感器37a、37b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成为反映其的数值。具体地,二维传感器37a、37b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都是朝向进给辊14的方向。
因此在图5的步骤s104中,在二维传感器37a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37a)为负值、二维传感器37b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37b)为正值、且每一个的绝对值均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判断为输送异常,并停止原稿p的输送(步骤s107),发出产生输送异常大意的警报(步骤s108)。
接着在步骤s105中,检测原稿p的旋转。边参照图7边说明在步骤s105中要检测的原稿p的旋转。
如果原稿p1、p2维持在与前端的角部c1较近的位置为被装订针h装订的状态而开始进给动作,则承接来自进给辊14的传送力的原稿p1以装订针h为中心在箭头r方向上旋转。该旋转由二维传感器37a、37b、36的位置处的箭头n1、n2、n3所示那样作为输送方向(第二轴ay方向)的运动的差来表示。具体地,与装订针h最近的二维传感器37a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变为最小,从装订针h起最远的二维传感器37b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变为最大。
因此在图5的步骤s105中,在为wy(37a)<wy(36)<wy(37b)、且wy(36)-wy(37a)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且wy(37b)-wy(36)大于预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输送异常,并停止原稿p的输送(步骤s107),发出产生输送异常大意的警报(步骤s108)。
此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根据各传感器的配置位置,设定为能够恰当地检测图7所示的原稿p1的旋转的值。
执行以上的处理直到原稿前端到达预定位置为止(步骤s106)。此外,这里的预定位置列举为例如第一原稿检测部31。但是在即使以预定量驱动进给辊14也无法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原稿前端的情况下,控制部40不管步骤s104、s105的判断如何,都判断为输送异常,并停止原稿p的输送,发出产生输送异常大意的警报。
如上所述,检测原稿p的运动的多个传感器(36、37a、37b)位于由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夹持位置的上游,并且在与原稿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原稿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从而来检测原稿宽度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因此控制部40基于从多个传感器(36、37a、37b)获得的多个检测值,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原稿p的运动,能够抑制对原稿p的损坏的形成。
另外多个二维传感器包括配置为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夹着进给辊14及分离辊15的作为第一传感器的二维传感器37a及作为第二传感器的二维传感器37b,通过二维传感器37a获得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以及通过二维传感器37b获得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都是朝向进给辊14的方向,在所述运动的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图5的步骤s104:是),控制部40停止原稿p的进给,因此能够早期地检测边参照图6边说明的褶皱,能够恰当地抑制对原稿p的损坏的形成。
此外,在图5的步骤s104中,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wx(36))未利用,但由于例如在边参照图6边说明的褶皱的发生状态下在二维传感器36的位置第一轴ax方向的运动几乎不存在,所以根据wx(36)和wx(37a)的差或者wx(36)和wx(37b)的差判断是否超过预定阈值,也能够检测到边参照图6边说明的褶皱的发生。
另外,多个传感器(二维传感器37a、37b)检测原稿传送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因此控制部40基于从多个传感器(二维传感器37a、37b)获得的多个检测值,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把握原稿p的运动,能够抑制对原稿p的损坏的形成。
具体地,在通过二维传感器37a获得的原稿传送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及通过二维传感器37b获得的原稿传送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40通过停止原稿p的进给,能够早期地检测边参照图7边说明的原稿p1的旋转,进而能够早期地检测卡纸并恰当地抑制对原稿p的损坏的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传感器包括二维传感器36、37a、37b。而且在图5的步骤s105中,通过除了二维传感器37a、37b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wy(37a)、wy(37b))之外,也一并使用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wy(36)),从而能够提高原稿p的旋转检测的准确性。
但是,如图7所示,在原稿p1旋转时,由于wy(37a)和wy(37b)产生差,所以即使不利用wy(36),也能够检测原稿p的旋转。或者同样地,由于wy(36)和wy(37a)产生差,所以即使不利用wy(37b),也能够检测原稿p的旋转。或者同样地,由于wy(36)和wy(37b)产生差,所以即使不利用wy(37a),也能够检测原稿p的旋转。
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三个传感器的检测值,能够提高原稿p的旋转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如上所述,多个传感器是检测在包含第一轴ax及第二轴ay的二维坐标系中的原稿p的运动的二维传感器(36、37(a)、37(b)),通过一个传感器能够检测两个方向的原稿p的运动,能够对应于图6所示的原稿p的褶皱、图7所示的原稿p的旋转的双方。
但是,图6所示的原稿p的褶皱,只要是能够检测原稿宽度方向的原稿的运动的传感器就能够进行检测,因此不限于二维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检测一个方向的原稿的运动的传感器。
同样地,图7所示的原稿p的旋转,只要是能够检测原稿传送方向的原稿的运动的传感器就能够进行检测,因此不限于二维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检测一个方向的原稿的运动的传感器。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形为以下的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多个传感器(36、37a、37b)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应用于扫描仪的情况,但也能够应用于以打印机为代表,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设定切换基于多个传感器(36、37a、37b)的输送异常的判断的执行状态和不执行状态。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二维传感器(36、37a、37b)具有控制器36a(图4),该控制器36a分析通过图像传感器36d所获取的图像,并将图像的第一轴ax方向的移动量和第二轴ay方向的移动量作为检测值(输出值)输出至控制部40,但也可以是控制部40承担控制器36a的功能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给辊14及二维传感器36、37a、37b是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的最低位的原稿p相对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的最上位的原稿p相对的结构。
1.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
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
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配置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夹着所述进给辊及所述分离辊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
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都是朝向所述进给辊的方向,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运动的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
下游传感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夹持位置更靠介质的边缘的位置;以及
上游传感器,位于所述下游传感器的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于进给中心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下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运动大于通过所述上游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运动、且其差超过阈值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4.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
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
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
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短于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
在从介质前端的一个角部到各传感器为止的距离中,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短,并且从所述角部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距离最长,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小并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最大、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三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一阈值、且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中减去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后得到的值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介质的进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检测在包括第一轴及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运动的二维传感器。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
介质输送装置,是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介质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
9.一种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
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
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
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10.一种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
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
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并分离介质;以及
多个传感器,配置在与介质的面相对的位置,并检测介质的运动,多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处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间隔设置,并且用于检测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介质的运动,所述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输送控制方法基于从多个所述传感器获得的多个检测值停止介质的进给。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