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梯的上行或者下行都是依靠电梯门一侧的运行按键来控制,目前,只要用户按了电梯门一侧的运行按键后,在电梯不超重的前提下,即使等候者已经离开电梯等候区,电梯依然会在该层停留,这将会影响整个电梯上行或者下行的运行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4627750a的公开文本《具有监控能力的电梯快速上下运行检测器》,该公开文本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在每层电梯门一侧安装摄像头,摄像头与图像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通过有线与电梯控制器电连接;图像处理器通过对摄取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等候电梯者信息是否存在,如有人等候,图像处理器将产生一信号给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控制电轿子在对应的电梯门停止,控制电梯门打开;如没有人等候,上下按键按下时,图像处理器将产生一信号给电梯控制器,使电梯控制器控制电轿子在对应的电梯门不停止,控制电梯门不打开。该公开文本主要采用摄像头去对等候电梯者进行监控,但由于摄像头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容易对等候电梯者的存在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采用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来对等候者的存在进行判断,降低误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包括阵列分布在电梯间地面下的多个压电传感器和设在电梯间墙壁上的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所有压电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共同形成压电感应区,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指向所述电梯间,所述电梯间的地面上设有由线条标识围成的等候区,所述等候区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压电感应区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所述等候区用于提醒等候者的进入,使得等候者能够被所述压电传感器所感应。
进一步,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之间相互并联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均与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并联连接。
进一步,相邻两个压电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0.4米~0.6米。
进一步,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距离电梯间地面的高度为1米~1.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若每一层的电梯间均设有本实用新型,那么在使用时,当压电传感器或者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中的任意一个检测到等候者,电梯在接收到运行按键的指令后便会在该层停留并打开电梯门,反之,即使电梯在接收到运行按键的指令后,电梯也不会在该层停留,有利于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来对等候者的存在进行判断,由于压电传感器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干扰,而且即使压电传感器或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中任意一个失效,另外一个也能正常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等候者的存在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降低误判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个压电传感器的位置分布图。
附图中:100-压电传感器、200-热释电红外感应器、110-压电感应区、310-线条标识、300-等候区、400-运行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则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则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包括阵列分布在电梯间地面下的多个压电传感器100和设在电梯间墙壁上的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100均优选设在电梯门前的地面下,同时,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优选设在电梯门一侧的墙壁上;所述压电传感器100的工作原理为:当外力作用在压电传感器100内的压电材料上时,此时压电材料的内部发生电极化现象,使得压电材料能够产生电荷,该电荷经过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的放大以及变换阻抗后便能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该电量输出可作为高电平信号,当外力撤去后,压电材料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工作原理为:当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探测到人体的热辐射时,其内的热释电元件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便能产生高电平信号,当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探测不到人体的热辐射时,其内的热释电元件不向外释放电荷。
所有压电传感器100的分布位置共同形成压电感应区110,由于所有的压电传感器100均设在电梯间的地面下,因此当等候者进入到所述压电感应区110时,等候者的重力通过地面传递给所述压电传感器100,使得压电传感器100产生高电平信号,所述压电传感器100内的压电材料可选取压电陶瓷或者石英晶体。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感应方向指向所述电梯间,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感应范围不但能够覆盖所述压电感应区110,还能覆盖所述压电感应区110之外的其他区域,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型号可选取re200b或者kds209。为了方便提醒等候者进入到所述压电感应区110,所述电梯间的地面上设有由线条标识310围成的等候区300,所述等候区300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压电感应区110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即当等候者进入到所述等候区300时,此时该等候者能够被所述压电传感器100所检测。
由于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通过感应传感器来控制电梯控制器(附图未示出)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压电传感器100、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与电梯控制器的控制电路进行详细描述。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100之间相互并联连接,其逻辑关系为“或”;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100均与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并联连接,两者的逻辑关系也为“或”。当其中一个压电传感器100或者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检测到等候者并向电梯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在电梯接收到运行按键400的指令后,电梯控制器便会控制电梯在该层停留并打开电梯门;当所有压电传感器100和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均检测不到等候者并向电梯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即使电梯接收到运行按键400的指令,电梯控制器控制电梯不在该层停留。
如图3所示,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成本,所述压电传感器100的分布位置不宜过于密集,但如果所述压电传感器100的分布位置过于稀疏,容易对等候者的存在进行误判,发明人根据离散数学模型,总结出相邻两个压电传感器100之间的合理间距为0.4米~0.6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电梯间的地面铺设有不大于60cm×60cm的地板砖,则在每块地板砖的中心下方设有一个压电传感器100。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检测准确性,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距离电梯间地面的高度为1米~1.5米,此高度区间与大部分等候者的热辐射高度相吻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多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分布在电梯间地面下的多个压电传感器(100)和设在电梯间墙壁上的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所有压电传感器(100)的分布位置共同形成压电感应区(110),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的感应方向指向所述电梯间,所述电梯间的地面上设有由线条标识(310)围成的等候区(300),所述等候区(300)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压电感应区(110)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100)之间相互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电传感器(100)均与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压电传感器(100)之间的间距为0.4米~0.6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间等候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释电红外感应器(200)距离电梯间地面的高度为1米~1.5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