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
变压器板式夹件是用来夹紧铁芯硅钢片的,但是现有的变压器板式夹件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对铁芯硅钢片进行夹持固定,固定时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效率很低,且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对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通过设置下压组件和夹持组件,下压组件和夹持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该板式夹件可以在仅通过拧紧两螺栓即可对硅钢片进行夹件固定,很是方便,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板式夹件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对铁芯硅钢片进行夹持固定,固定时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效率很低,且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包括硅钢片、螺栓、顶板、底板和两夹持组件;
所述顶板和底板为对称设置,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两第三滑槽,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固接有两下压组件;
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上压板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滑板且上压板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下压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下压板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通孔;
所述夹持组件位于两下压组件的内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一端固接有功能板,所述功能板的一端固接有两滑块,所述夹持板的一侧设有两第二斜面;
所述滑块位于第三滑槽的内部且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两所述下压组件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板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且与第一凹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持组件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硅钢片放置于两夹持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通过通孔从上往下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螺栓上设有螺帽,所述螺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压组件和夹持组件,向下压顶板,上压板向下运动,此时两第一斜面相对运动,第二斜面因受到第一斜面的挤压,会使得夹持组件向内运动,两夹持板对硅钢片进行左右夹持,此时顶板刚好与硅钢片顶部接触,顶板和底板共同对硅钢片进行上下夹持,操作简单、夹持方便。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硅钢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顶板,2-底板,3-下压组件,301-上压板,302-下压板,303-第一斜面,304-第一固定块,305-第一滑板,306-第二固定块,307-第一凹槽,308-通孔,309-螺栓,310-螺帽,4-夹持组件,401-夹持板,402-功能板,403-第二滑板,404-滑块,405-第二斜面,406-第二凹槽,5-硅钢片,6-第三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包括硅钢片5、螺栓309、顶板1、底板2和两夹持组件4;
顶板1和底板2为对称设置,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第三滑槽6,顶板1和底板2之间固接有两下压组件3;
下压组件3包括上压板301和下压板302,上压板301和下压板30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斜面303,上压板301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滑板305且上压板30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304,下压板30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07且下压板302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块306,第一固定块304和第二固定块306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螺栓309相匹配的通孔308;
夹持组件4位于两下压组件3的内侧,夹持组件4包括夹持板401,夹持板40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06,第二凹槽406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403,第二滑板403的一端固接有功能板402,功能板402的一端固接有两滑块404,夹持板401的一侧设有两第二斜面405;
滑块404位于第三滑槽6的内部且与第三滑槽6滑动配合,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的倾斜角度相同。
其中如图2所示,螺栓309通过通孔308从上往下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304和第二固定块306,螺栓309上设有螺帽310,螺帽3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如图3所示,两下压组件3为对称设置,第一滑板305位于第一凹槽307的内部且与第一凹槽307滑动配合。
其中如图2和4所示,两夹持组件4为对称设置,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相互贴合,硅钢片5放置于两夹持组件4之间。
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的倾斜角度可根据硅钢片5的尺寸确定,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的倾斜角度均为45°时,在夹持过程中顶板1和底板2对硅钢片5的挤压距离始终等于两夹持板401对硅钢片5的挤压距离。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将硅钢片5放置在两夹持组件4的正中间,向下挤压顶板1,上压板301向下运动,第一滑板305在第一凹槽307内滑动,此时两第一斜面303相对运动,第二斜面405受到第一斜面303的挤压会向内移动,夹持组件4上的滑块404在第三滑槽6内向内侧滑动,第二滑板403在第二凹槽406内向下运动,当顶板1刚好与硅钢片5顶部接触时,两夹持板401分别与硅钢片5的两侧相接触,这时两夹持板401对硅钢片5进行左右夹持,顶板1和底板2共同对硅钢片5进行上下夹持,此时拧紧螺栓309上的螺帽310,将第一固定块304和第二固定块306固定住,即完成对硅钢片5的夹持固定,方便简单,操作快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包括硅钢片(5)和螺栓(30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1)、底板(2)和两夹持组件(4);
所述顶板(1)和底板(2)为对称设置,所述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第三滑槽(6),所述顶板(1)和底板(2)之间固接有两下压组件(3);
所述下压组件(3)包括上压板(301)和下压板(302),所述上压板(301)和下压板(30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斜面(303),所述上压板(301)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滑板(305)且上压板(30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304),所述下压板(30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07)且下压板(302)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固定块(306),所述第一固定块(304)和第二固定块(306)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螺栓(309)相匹配的通孔(308);
所述夹持组件(4)位于两下压组件(3)的内侧,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夹持板(401),所述夹持板(40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06),所述第二凹槽(406)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403),所述第二滑板(403)的一端固接有功能板(402),所述功能板(402)的一端固接有两滑块(404),所述夹持板(401)的一侧设有两第二斜面(405);
所述滑块(404)位于第三滑槽(6)的内部且与第三滑槽(6)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的倾斜角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下压组件(3)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板(305)位于第一凹槽(307)的内部且与第一凹槽(307)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持组件(4)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斜面(303)和第二斜面(405)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5)放置于两夹持组件(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板式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09)通过通孔(308)从上往下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304)和第二固定块(306),所述螺栓(309)上设有螺帽(310),所述螺帽(3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