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4


本发明涉及银屑病药物研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由于银屑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激素治疗对患者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大,而简单的抗过敏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由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作用很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小分子寡肽在治疗银屑病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治疗较为彻底。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小分子寡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hwsghccl(seqidno.1)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药物为外用给药剂型。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剂型为膏剂。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中还包括辅料。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辅料包括赋形剂、ph值调节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发现该化学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寡肽仅通过外用涂抹给药就可以明显缓解银屑病皮肤表现;而且该小分子寡肽药物吸收作用后易降解代谢,其抑炎机制不同于现有的激素类乳膏,所以副作用非常小;第三,外用给药局部作用明显而对全身影响也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三组小鼠不同处理后的背部皮肤变化(第一排)、病理切片he染色情况(第二排)以及体重变化(第三排左一)、皮损评分总分(第三排中间)和表皮厚度(第三排右一)。

图2为实施例1三组小鼠不同处理后的皮肤中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的变化(第一排)、皮肤s100a8,s100a9、k16、cxcl1和tnfα的转录组表达水平(第二排)以及血清中il-17a和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第三排)。

图3为实施例1三组小鼠不同处理后皮肤中γδ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分别为左第二、三排)、引流淋巴结中il-17a的变化(左第一排)以及脾脏大小形态的改变(右上)及其脾脏指数(右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更好地实施。

实施例1

购买f991乳膏,成分为:水、凡士林、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f991(7.5%质量百分比)。

上述乳膏中,凡士林主要起到赋型作用和延长有效药物成分的作用时间;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用于维持有效药物成分的离子浓度和ph值;f991是药效成分,小分子寡肽,氨基酸序列为:ahwsghccl(seqidno.1),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的沉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水作为溶剂。

动物实验:用咪喹莫特乳膏(imiquimodcream,imq)制备银屑病小鼠模型,可以模拟银屑病病人的皮肤表现。

实验动物分成几个小组:

a.健康对照组(vaseline):在小鼠背部褪毛区皮肤涂抹凡士林62.5mg/只,一天2次,第一次与第二次给药时间间隔6小时;

b.造模对照组(imq):在小鼠背部褪毛区皮肤涂抹imq62.5mg/只,一天一次;6小时后在相同位置涂抹凡士林,62.5mg/只,一天一次;

c.造模治疗组(f991):在小鼠背部褪毛区皮肤涂抹imq62.5mg/只,一天一次;6小时后在相同位置涂抹f991,62.5mg/只,一天一次;

上述各组正常喂食饮水,每天观察小鼠皮肤表现,实验周期为7天。

实验结果:

1、f991能够缓解imq引起的银屑病样皮肤损害。

参见图1,第一排中图vaseline为健康对照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可见健康对照组小鼠皮肤细腻均匀,无红斑、皮屑和增厚;图imq为造模组小鼠用对照药处理后的背部皮肤,可见该组皮肤散在分布红斑、皮屑和表皮增厚;图f991为银屑病样皮损的造模组小鼠用f991乳膏治疗后的背部皮肤,可见该组皮肤红斑明显减少、皮屑较少或无、表皮无明显增厚;皮损总评分(第三排中间)和体重变化(第三排左一)均提示f991治疗后皮损有缓解和体重下降较少、恢复较快。第二排为各组小鼠背部皮肤的代表性病理切片(he染色),切片中显示f991治疗后表皮变薄、真皮层浸润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增生均减少;显微镜下对组内4只、1只3张切片、1张切片3个视野内的多个点进行表皮厚度的测量并统计(第三排右一),形态分析显示经f991治疗后表皮的增厚明显下降。

2、f991降低imq引起皮损相关的基因和炎性因子表达的上调。

参见图2,第4天处死小鼠后,提取小鼠背部皮肤的蛋白和rna,检测皮肤内igk的表达(免疫组化:第一排左一、左二、左三,免疫蛋白印迹:第一排右一上下)、转录组中检测与皮损相关的s100a8、s100a9和k16和与炎症相关的cxcl1和tnf的表达,血清中检测il-17a和infγ(第三排),经f991治疗后,造模治疗组(f991)较造模对照组(imq)的igk在皮损中显著下降,s100a8,s100a9、k16、cxcl1和tnfα的转录水平降低,il-17a和infγ均降低。

3、f991降低了皮肤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

参见图3,造模对照组(imq)的脾脏显著较健康对照组(vaseline)增大,造模治疗组(f991)与造模对照组(imq)的脾脏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右上),但由于造模对照组(imq)的体重下降较造模治疗组(f991)更多,故指示全身免疫反应的脾指数在造模对照组(imq)更高(右下)。流式检测颈部淋巴结中il-17a(左第一排)、皮肤内的γδt和中性粒细胞,造模治疗组(f991)较造模对照组(imq)均降低。

实验结果显示,f991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110>北京大学

<120>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130>p20200031

<141>2020-04-10

<160>1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9

<212>prt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alahistrpserglyhiscyscysleu

15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寡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hwsghcc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外用给药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所述剂型为膏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还包括辅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赋形剂、ph值调节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寡肽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该小分子寡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HWSGHCCL,该小分子寡肽仅通过外用涂抹给药就可以明显缓解银屑病皮肤表现;而且小分子药物吸收作用后易降解代谢,其抑炎机制不同于现有的激素类乳膏,所以副作用非常小;第三,外用给药局部作用明显而对全身影响也小。

技术研发人员:戴慧;邱晓彦;谢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4.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6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