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技术日趋精进,各种电子产品的外型已逐渐朝向轻薄短小态样发展,且电子产品的精密程度也日益提升,设置在各项电子产品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等组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缩小组件尺寸、简化各组件的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已是一项重要课题。

中国专利cn201410010843.x公开了一种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需要经过印刷反面导体、印刷电阻层、印刷保护层、镭射切割、再印刷保护层、再印刷导体、端银和电镀等步骤,制作的电阻结构复杂、生产效率底,并且制种方法制备的电阻体积较大,不适合电感元件的微型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提高生产过程的同时有利于组件的微型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包括主线路导体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两侧分别设有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上包覆层,所述下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下包覆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的两端设有端电极。

优选地,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由此磁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和所述下包覆层由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的厚度相同,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和所述下包覆层厚度相同,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端电极呈l形,分别位于所述主线路导体层的两端,且所述端电极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包覆层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端电极的拐角处与所述下电性增强层接触。

该电感元件加工时,首先在导线板上冲压成主线路导线层,然后在主线路导体层两侧分别压合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之后再在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外侧分别涂覆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最后喷涂端电极,完成电感元件的加工,所述下包覆层位于所述端电极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围城的凹型腔内。

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元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作加工方便,便于电感元件的小型化生产;导线板上一次可以冲压多个主线路导体层,并且后续的加工可以同时进行,一道制备流程可以生产多个电感元件,大大提高了电感元件的生产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1、主线路导体层;2、上电性增强层;3、下电性增强层;4、上包覆层;5、下包覆层;6、端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电感元件,包括主线路导体层1,所述主线路导体层1两侧分别设有上电性增强层2和下电性增强层3,所述上电性增强层2外侧设有上包覆层4,所述下电性增强层3外侧设有下包覆层5,所述主线路导体层1的两端设有端电极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性增强层2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3由此磁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包覆层4和所述下包覆层5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性增强层2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3的厚度相同,为0.05~0.2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包覆层4和所述下包覆层厚度5相同,为0.05~0.2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电极6呈l形,分别位于所述主线路导体层1的两端,且所述端电极6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包覆层4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端电极6的拐角处与所述下电性增强层3接触,所述下包覆层5位于所述端电极6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3围城的凹型腔内。

该电感元件加工时,首先在导线板上冲压成主线路导线层,然后在主线路导体层两侧分别压合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之后再在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外侧分别涂覆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最后喷涂端电极,完成电感元件的加工。

如上所述,该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元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作加工方便,便于电感元件的小型化生产;导线板上一次可以冲压多个主线路导体层,并且后续的加工可以同时进行,一道制备流程可以生产多个电感元件,大大提高了电感元件的生产速率。因此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具有高的产业利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路导体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两侧分别设有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上包覆层,所述下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下包覆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的两端设有端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由此磁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和所述下包覆层由绝缘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的厚度相同,为0.05~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和所述下包覆层厚度相同,为0.05~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呈l形,分别位于所述主线路导体层的两端,且所述端电极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包覆层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端电极的拐角处与所述下电性增强层接触,所述下包覆层位于所述端电极和所述下电性增强层围城的凹型腔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包括主线路导体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两侧分别设有上电性增强层和下电性增强层,所述上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上包覆层,所述下电性增强层外侧设有下包覆层,所述主线路导体层的两端设有端电极。该电感元件的结构简单,制作加工方便,生产速率高,便于电感元件的小型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朱翠平;卜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旺诠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6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