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外呼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外呼盒,是通过一块独立的楼层led点阵显示器与微动型按钮两块独立的部分组合而成的。led楼层显示器一般为3块5*7点阵模块,可显示的字符很有限,只能显示简单的字符。而独立的微动型按钮,受硬件的影响,不能随心所欲的改变款式。两者都存在定制化不强。随着触摸式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如手机,银行系统的取号机,机场,火车站的取票机等等,而且越来越被深入开发和应用。用触摸屏代替了传统的键盘,按键,按钮,将指令与显示完美结合。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并不具备防误触功能,这就导致在电梯外呼使用时很容易被触碰到,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误触而导致的意外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显示屏、单片机和主板,所述主板的前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触摸屏和控制屏,所述底盒的前侧面卡接有面板,所述面板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显示槽,所述面板相对应第二显示槽的内壁开设有防误触组件;

所述防误触组件包括滑盖,所述滑盖活动连接在面板相对应第二显示槽的内壁,所述滑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升降杆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筒内壁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和面板之间活动贴合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宽度小于主板的宽度,且固定框内壁的宽度均大于触摸屏和控制屏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一显示槽,所述第一显示槽开设在面板相对应触摸屏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一显示槽的大小与触摸屏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相对应第二显示槽位置的前侧面设置有指示标语牌。

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的两端均为圆弧形结构,且滑盖的两端与第二显示槽内壁相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均分别为三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升降杆关于底座中点的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贯穿并连通固定筒的顶部,且活动槽底部内壁的内径等于限位块的直径,所述升降杆的直径小于限位块的直径,且活动槽顶部开口的内径等于升降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显示槽开设在面板相对应控制屏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二显示槽的大小与控制屏的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手指在控制屏的表面滑动,滑盖通过底座配合升降杆和固定筒,使得手指可以带动滑盖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手指可以从控制屏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从而使得控制屏将信号传递至单片机处,并激活触摸屏使得触摸屏可以正常触摸操作,从而实现具备防误触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防止误触的功能;

2、通过阻尼弹簧配合限位块和升降杆,使得升降杆通过底座带动滑盖恢复至初始位置,且单片机每次控制触摸屏激活是有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后触摸屏处于休眠状态及恢复至处置状态无法进行触摸操作,从而达到可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筒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屏结构激活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1、底盒;2、显示屏;3、单片机;4、主板;5、触摸屏;6、控制屏;7、固定框;8、面板;9、第一显示槽;10、第二显示槽;11、防误触组件;12、指示标语牌;21、滑盖;22、底座;23、升降杆;24、固定筒;25、活动槽;26、限位块;27、阻尼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包括底盒1,所述底盒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单片机3和主板4,所述主板4的前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触摸屏5和控制屏6,所述底盒1的前侧面卡接有面板8,所述面板8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显示槽10,所述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开设有防误触组件11。

所述防误触组件11包括滑盖21,所述滑盖21活动连接在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所述滑盖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2,所述底座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3,所述升降杆23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筒24,所述固定筒2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25,所述活动槽2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6,且限位块26固定连接在升降杆23的底部,所述限位块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27,所述阻尼弹簧27固定连接在固定筒24内壁的顶部。

所述主板4和面板8之间活动贴合有固定框7,所述固定框7的宽度小于主板4的宽度,且固定框7内壁的宽度均大于触摸屏5和控制屏6的宽度,使得通过固定框7配合面板8可以将主板4固定在底盒1的内壁。

所述面板8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一显示槽9,所述第一显示槽9开设在面板8相对应触摸屏5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一显示槽9的大小与触摸屏5的大小相等,使得触摸屏5可以完全显示在第一显示槽9的内壁。

所述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位置的前侧面设置有指示标语牌12,使得可以提示该电梯外呼的使用方法。

所述滑盖21的两端均为圆弧形结构,且滑盖21的两端与第二显示槽10内壁相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均分别为三厘米,使得可以将手指头在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并在控制屏6的表面滑动,推动滑盖21向下移动。

所述升降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升降杆23关于底座22中点的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使得两个升降杆23配合两个固定筒24使得底座22可以带动滑盖21稳定升降。

所述活动槽25贯穿并连通固定筒24的顶部,且活动槽25底部内壁的内径等于限位块26的直径,所述升降杆23的直径小于限位块26的直径,且活动槽25顶部开口的内径等于升降杆23的直径,使得当该设备在使用时升降杆23与固定筒24不会分离。

所述第二显示槽10开设在面板8相对应控制屏6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二显示槽10的大小与控制屏6的大小相等,使得控制屏6可以完全显示在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依次将显示屏2、单片机3、主板4和固定框7放入底盒1的内壁,并通过面板8与底盒1进行扣合,且固定框7的宽度小于主板4的宽度,固定框7内壁的宽度均大于触摸屏5和控制屏6的宽度,使得通过固定框7配合面板8可以将主板4固定在底盒1的内壁,从而使得该装置结构稳定,在使用时通过使用将手指防第二显示槽10中控制屏6的表面处,并使得手指位于滑盖21的一端,并向相反的一端滑动手指,使得手指在控制屏6的表面滑动,且手指挤压滑盖21向下移动,滑盖21通过底座22配合升降杆23和固定筒24,使得滑盖21可以稳定向下移动,使得手指可以成功的在控制屏6的表面滑动,当手指完成在控制屏6表面滑动工作时,使得控制屏6将完成指令发送至单片机3处,通过单片机3控制触摸屏5的激活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内触摸屏5可以通过触摸进行操作,使得可以防止误触下达指令的发生,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具备防误触的功能问题;

当手指松开时,通过阻尼弹簧27配合限位块26和升降杆23,使得限位块26带动升降杆23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升降杆23通过底座22带动滑盖21恢复至初始位置,继续将控制屏6进行遮盖,防止控制屏6被误触,且单片机3每次控制触摸屏5激活是有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触摸触摸屏5即可完成控制操作,超过规定时间后触摸屏5处于休眠状态,既无法进行触摸操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可复原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手指在控制屏6的表面滑动,滑盖21通过底座22配合升降杆23和固定筒24,使得手指可以带动滑盖2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手指可以从控制屏6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从而使得控制屏6将信号传递至单片机3处,并激活触摸屏5使得触摸屏5可以正常触摸操作,从而实现具备防误触功能;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阻尼弹簧27配合限位块26和升降杆23,使得升降杆23通过底座22带动滑盖21恢复至初始位置,且单片机3每次控制触摸屏5激活是有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后触摸屏5处于休眠状态及恢复至处置状态无法进行触摸操作,从而达到可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的目的。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单片机(3)和主板(4),所述主板(4)的前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触摸屏(5)和控制屏(6),所述底盒(1)的前侧面卡接有面板(8),所述面板(8)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显示槽(10),所述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开设有防误触组件(11);

所述防误触组件(11)包括滑盖(21),所述滑盖(21)活动连接在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的内壁,所述滑盖(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2),所述底座(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3),所述升降杆(23)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筒(24),所述固定筒(2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25),所述活动槽(2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6),且限位块(26)固定连接在升降杆(23)的底部,所述限位块(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27),所述阻尼弹簧(27)固定连接在固定筒(24)内壁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4)和面板(8)之间活动贴合有固定框(7),所述固定框(7)的宽度小于主板(4)的宽度,且固定框(7)内壁的宽度均大于触摸屏(5)和控制屏(6)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8)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一显示槽(9),所述第一显示槽(9)开设在面板(8)相对应触摸屏(5)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一显示槽(9)的大小与触摸屏(5)的大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8)相对应第二显示槽(10)位置的前侧面设置有指示标语牌(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21)的两端均为圆弧形结构,且滑盖(21)的两端与第二显示槽(10)内壁相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均分别为三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升降杆(23)关于底座(22)中点的竖直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5)贯穿并连通固定筒(24)的顶部,且活动槽(25)底部内壁的内径等于限位块(26)的直径,所述升降杆(23)的直径小于限位块(26)的直径,且活动槽(25)顶部开口的内径等于升降杆(23)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槽(10)开设在面板(8)相对应控制屏(6)位置的前侧面,且第二显示槽(10)的大小与控制屏(6)的大小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具体涉及电梯外呼领域,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显示屏、单片机和主板,所述主板的前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触摸屏和控制屏,所述底盒的前侧面卡接有面板,所述面板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显示槽,所述面板相对应第二显示槽的内壁开设有防误触组件,所述防误触组件包括滑盖。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指在控制屏的表面滑动,滑盖通过底座配合升降杆和固定筒,使得手指可以带动滑盖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手指可以从控制屏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从而使得控制屏将信号传递至单片机处,并激活触摸屏使得触摸屏可以正常触摸操作,从而实现具备防误触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凤;汪文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