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式换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和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渐成熟。
干式换流变压器应用于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换流试验系统平台,可以将系统中直流部分与交流系统相互绝缘隔离,限制故障电流。但是,现阶段此类产品多采用线绕技术,匝间场强不易控制,局部放电量高,结构不稳定,影响了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如何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换流变压器,该干式换流变压器能够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干式换流变压器,包括:铁芯,套装于所述铁芯的线圈,固定于所述铁芯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
所述线圈为三相,采用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且在每相线圈的轴向设有上下两组相同且独立的绕组。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每个所述线圈对应10kv等级。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绕组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一次侧线圈采用y接法,上部和下部两组线圈并联,采用同一引出端子供用户接线。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引出端子分接出的五根线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分布,分别为a1、a2、a3、a4、a5,通过软连接与引出端子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二次侧线圈的上部线圈采用y接法,下部线圈采用d接法。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分别通过所述铁芯上夹件和下夹件与所述引出端子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还包括用于支撑线圈的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线圈与所述铁芯下夹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式换流变压器底部的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所述下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包括:铁芯,线圈,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其中,线圈套装于铁芯,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固定于铁芯;线圈为三相,采用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且在每相线圈的轴向设有上下两组相同且独立的绕组。该干式换流变压器的线圈为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而成,每个线圈对应10kv等级,采用不分段结构,进而更好的控制匝间场强,并控制线圈局部放电量;且两组独立的绕组在引线布置上采用轴向分裂的结构,上下两个绕组结构尺寸相同,装配时方便且运行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式换流变压器,能够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干式换流变压器一次侧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干式换流变压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干式换流变压器二次侧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干式换流变压器单相线圈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干式换流变压器单相线圈的侧面剖视图。
图1-图5中:
铁芯—1;线圈—2;上支撑件—3;下支撑件—4;一次侧线圈—5;二次侧线圈—6;引出端子—7;垫块—8;支撑座—9;软连接—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干式换流变压器,该干式换流变压器能够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包括:铁芯1,线圈2,上支撑件3,下支撑件4;其中,线圈2绕制于铁芯1,上支撑件3和下支撑件4固定于铁芯1;线圈2为三相,采用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且在每相线圈2的轴向设有上下两组相同且独立的绕组。该干式换流变压器的线圈2为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而成,每个线圈对应10kv等级,采用不分段结构,进而更好的控制匝间场强,加强层间绝缘厚度,并控制线圈2局部放电量;且两组独立的绕组在引线布置上采用轴向分裂的结构,上下两个绕组结构尺寸相同,装配时方便且运行稳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式换流变压器,能够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换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具体请参见图1-图5。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式换流变压器,每个线圈2可以对应10kv等级,进而更好的控制匝间场强,并控制线圈2局部放电量;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结构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式换流变压器,绕组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一次侧线圈5和二次侧线圈6。如图5所示。
其中,一次侧线圈5可以采用y接法,上部和下部两组线圈2并联,采用同一引出端子7供用户接线;且引出端子7分接出的五根线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分布,请参见图4,分别为a1、a2、a3、a4、a5,且分接端子可以用铜排引出,用铜板及软连接10进行分接调压,进而便于用户的接线。
上述干式换流变压器,二次侧线圈6的上部线圈2可以采用y接法,下部线圈2可以采用d接法。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式换流变压器,上支撑件3和下支撑件4可以分别通过铁芯1上夹件和下夹件与引出端子7相固定。
上述干式换流变压器,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线圈2的垫块8,垫块8可以位于线圈2与下夹件之间;以进一步加强变压器的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式换流变压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干式换流变压器底部的支撑座9,该支撑座9可以为槽钢支撑座;且下支撑件4可以固定于支撑座9上;每组引线的铜板之间可以采用绝缘子与上支撑件3及下支撑件4串接支撑,将所有的引线铜板及分接铜排连接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1),套装于所述铁芯(1)的线圈(2),固定于所述铁芯(1)的上支撑件(3)和下支撑件(4);
所述线圈(2)为三相,采用整张铜箔带连续绕制,且在每相线圈(2)的轴向设有上下两组相同且独立的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圈(2)对应10kv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一次侧线圈(5)和二次侧线圈(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线圈(5)采用y接法,上部和下部两组线圈(2)并联,采用同一引出端子(7)供用户接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子(7)分接出的五根线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分布,分别为a1、a2、a3、a4、a5,通过软连接(10)与引出端子(7)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线圈(6)的上部线圈(2)采用y接法,下部线圈(2)采用d接法。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件(3)和所述下支撑件(4)分别通过所述铁芯(1)上夹件和下夹件与所述引出端子(7)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线圈(2)的垫块(8),所述垫块(8)位于所述线圈(2)与所述铁芯(1)下夹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式换流变压器底部的支撑座(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式换流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4)固定于所述支撑座(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