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后处理装置,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层叠整合并进行装订机构的装订处理等之后,依次将进行了装订处理等的记录介质束排出到排出盘中。这样的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分体设置,并构成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联动的方式来连接的图像形成系统。另外,还已知有搭载后处理装置来一体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作为包含在后处理装置里的装置的一种,能够将进行装订处理的结构区别为“装订处理装置”。在装订处理装置中,已知有使用钉针来装订记录介质束的“有钉针装订处理装置”,和不使用钉针来装订记录介质束的“无钉针装订处理装置”。作为无钉针装订处理装置的装订机构,具有凹凸齿构成的“装订齿”,并通过将记录介质束夹在该装订齿之间朝着层叠方向来推压,使得记录介质彼此的纤维成为相互缠绕的状态,记录介质彼此就被压接了。
在“无钉针装订处理装置”中,通过使用更大的装订齿来增大装订部分,就能够得到更大的装订力。因此,为了使记录介质束的装订状态稳定,优选使用更大的装订齿。
但是,在增大装订齿后,就需要使得将该装订齿驱动至装订位置的驱动机构以及对装订齿进行推压动作的驱动机构等的大型化。另外,由于大的装订齿在移动中的惯性力矩变大,所以存在着如何在规定的装订位置高精度地使其停止的问题。要不增大装订齿就提高装订力时,只要在多个部位进行装订即可。因此,还已知的技术是使用小型的装订齿,在接近的位置处进行多次的装订处理。但是,用小型的装订齿来进行多次的装订处理时,如果接近的装订位置彼此之间没有高精度地对齐,装订力就会降低。
为了高精度地停止装订齿,公开有对应于装订齿的停止位置(装订位置)来使装订齿减速并停止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所示,在使装订齿的移动速度减速时,由于装订齿到装订位置为止的移动变慢,所以就成为装订处理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加快装订齿的移动速度时,对装订位置的停止精度就会降低,从而成为降低装订力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96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装订处理高效、装订力也提高的后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使装订用具动作并在多处装订由多张片材状介质构成的片材束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订用具驱动部,其提供驱动力使所述装订用具移动至对所述片材束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第一装订位置,和在不同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位置对所述片材束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第二装订位置,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装订用具及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来移动所述装订用具的第二移动速度比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第一移动速度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装订处理高效、装订力也提高的后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所示是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3(a)所示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整体像的立体图,图3(b)所示是其俯视图。
图4(a)所示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动作样子的立体图,图4(b)所示是其俯视图。
图5(a)-图5(b)所示是上述装订装置所具备的装订用具的实施方式图。
图6的(a)-(c)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装订装置中的整合动作的例图。
图7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动作例图。
图8的(a)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装订单元中的装订处理的特征而作为比较例的装订痕迹,图8的(b)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装订痕迹的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流程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所示是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移动控制的时间流程图。
图11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所具备的装订单元的结构例图。
图12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内的装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3的(a)-(b)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4(a)所示是装订单元中的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控制的现有例的时间流程图例、图14(b)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控制的时间流程图例。
图15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其他动作流程图。
图16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另一个其他动作流程图。
图17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另一个其他动作流程图。
图18(a)-图18(c)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另一个其他动作例的时间流程图。
图19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另一个其他动作流程图。
图20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单元的另一个其他动作例的时间流程图。
图2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图像形成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要点]
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关于进行无钉针装订处理的无钉针装订装置,是使小型的装订齿移动后进行多次(例如2次)装订处理的装置。该后处理装置涉及以多次的装订处理为一个处理单位,提高在该处理单位中进行前面的装订处理时的装订齿的停止位置(第一停止位置)和进行后面的装订处理时的停止位置(第二停止位置)中的装订处理痕迹彼此之间的对齐精度的技术。
在本发明中,将装订齿向第一停止位置移动时的移动速度作为“第一移动速度”,将装订齿从第一停止位置向第二停止位置移动时的移动速度作为“第二移动速度”。然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要点之一在于,以第二移动速度比第一移动速度慢的方式来控制驱动源。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包括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结构图,所述用纸后处理装置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和作为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打印机2和用纸后处理装置3相互间连接为能够通信。
图像形成系统1的构成是,当打印机2在作为片材状介质的用纸4上形成图像后,用纸后处理装置3从打印机2接受用纸4,并在接收到的用纸4上实施“各种后处理”。“各种后处理”例如是指端部装订处理、对折处理等。对折处理包括骑缝装订处理。进行这样的各种后处理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具有排出模式、端部装订模式和对折模式等的动作摸式。
打印机2具有公知的结构,作为一例,可以构成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例如具有控制部、由成像部及光写入部构成的图像形成部、作为介质供给部的供纸部、供纸输送路径、图像读取部、中间转印部、定影部、排纸输送路径、双面输送路径等,在用纸4的双面或单面上形成图像。
[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结构]
在用纸后处理装置3中设有用于接收从打印机2排出的用纸4并将该用纸4排出到第一排纸盘10的第一输送路径pt1、用于从第一输送路径pt1分叉并对用纸束5实施端部装订处理等的第二输送路径pt2,以及用于与第二输送路径pt2连接并对用纸束5实施骑缝装订对折处理的第三输送路径pt3。各输送路径pt1~pt3例如通过导向部件等来形成。
在第一输送路径pt1中,从第一输送路径pt1的上游部向下游部依次配置有进口辊11、输送辊12、13、排纸辊14。进口辊11、输送辊12、13及排纸辊14由电动机旋转驱动来输送用纸。进口传感器15设置在进口辊11的上游。进口传感器15检测用纸4是否被输送到用纸后处理装置3内。在输送辊12的下游配置有分支爪17。分支爪17通过转动后切换其位置来将用纸4选择性地向第一输送路径pt1中分支爪17的下游侧的部分或第二输送路径pt2的某一方导向。分支爪17例如由电动机或螺线管等来驱动。
在排出模式中,从打印机2被输入到第一输送路径pt1里的用纸4通过进口辊11、输送辊12、13及排纸辊14输送后,被排出到第一排纸盘10。另一方面,在端部装订模式及对折模式中,被输入到到第一输送路径pt1里的用纸4通过进口辊11及输送辊12来输送后,由分支爪17改变其行进方向,朝着第二输送路径pt2被输送。
在第二输送路径pt2中配置有输送辊20、21、22、用纸叠载部23、第一用纸对齐部24、端部装订处理部(第一装订处理部)25。输送辊20、21、22由电动机驱动来输送用纸4。第一用纸对齐部24由电动机驱动。另外,在用纸叠载部23的下游配置有分支爪26、27。分支爪26、27通过转动后切换其位置来将用纸4选择性地向第一输送路径pt1中分支爪17的下游侧的部分或第三输送路径pt3的某一方导向。分支爪26、27例如由电动机或螺线管等来驱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是关于无钉针装订装置的,具有端部装订处理部(第一装订处理部)25。
在端部装订模式中,用纸被依次叠载到用纸叠载部23上。由此,形成多张用纸4被层叠的用纸束5。此时,用纸4的后端与设置在用纸叠载部23里的第一可动基准挡板抵接,并在用纸输送方向位置被对齐的同时,通过第一用纸对齐部24来对齐宽度方向位置。这里,用纸叠载部23、第一用纸对齐部24以及第一可移动基准挡板构成了第一成束部28来作为形成用纸束5的成束部,用纸束5是将多张用纸4重叠而成的片材束。另外,第一成束部28还包括驱动第一用纸对齐部24的电动机及驱动第一可动基准挡板的电动机。
用纸束5是端部被装订了的片材束,通过第一可动基准挡板被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pt1里,然后通过输送辊13、排纸辊14被输送后排出到第一排纸盘10。这里,排纸辊14是排出由端部装订处理部25装订了的用纸束5的排纸部的一例。
另一方面,在对折模式中,被输送到第二输送路径pt2里的用纸4通过输送辊20、21、22及第一可动基准挡板向第三输送路径pt3来被输送。在第三输送路径pt3中配置有输送辊31、32和骑缝装订折叠部33。输送辊31、32由电动机驱动来输送用纸4。骑缝装订折叠部33具有对折部34、骑缝装订处理部(第二装订处理部)35和第二成束部36。骑缝装订折叠部33是装订形成部的一例。被输送到第三输送路径pt3里的用纸4通过输送辊31、32被依次叠载到第二成束部36中。由此,形成多张用纸4被层叠的用纸束5。即,第二成束部36是将输送部51输送来的多张用纸4重叠成用纸束5的。此时,用纸4的前端与第二可动基准挡板37抵接,并在用纸输送方向位置被对齐的同时,通过第二用纸对齐部来对齐宽度方向位置。然后,用纸束5通过骑缝装订处理部35,用纸输送方向的中央部附近被装订(骑缝装订)。骑缝装订后的用纸束5通过第二可动基准挡板37来返回至对折位置。第二可动基准挡板37由电动机来驱动。
位于对折位置里的用纸束5通过对折部34在用纸输送方向的中央部被弯折(被对折)。在对折部34中,与位于对折位置里的用纸束5的用纸输送方向中央部相向而对的刮板38从图1的右向左移动,在将用纸束5的用纸输送方向中央部弯折的同时推入到一对推压辊39、40的之间。刮板38由电动机驱动。然后,被弯折的用纸束5通过一对推压辊39、40来从上下被推压。一对推压辊39、40由电动机驱动,被这样弯折的用纸束5通过推压辊39、40和排纸辊41来排纸到第二排纸盘42上。排纸辊41由电动机驱动。
这里,上述进口辊11、输送辊12、13、20、21、22、31、32、排纸辊14、41和驱动它们的电动机一起构成了输送部51。另外,分支爪17、26、27和驱动它们的电动机或螺线管一起构成了路径切换部52。
[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功能模块]
接着,使用图2来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功能结构。
如图2所示,用纸后处理装置3具备控制部61。控制部61是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部、通信接口等的计算机。控制部61的存储部由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等构成,存储有cpu执行的程序等。
在控制部61中连接有进口传感器15、加工部16、第一成束部28、端部装订处理部(第一装订处理部)25、骑缝装订处理部(第二装订处理部)35、骑缝装订折叠部33、输送部51以及路径切换部52等。控制部61(cpu)按照存储在存储部中的程序来对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各部进行驱动控制。此外,控制部6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以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连接。
[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整体结构]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所具备的进行无钉针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装置300进行说明。图3(a)所示是后处理装置3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b)所示是其俯视图。
由输送辊231输送并叠载到图1所示端部装订处理部25上的用纸4的宽度方向通过一对摆动码纸器挡板203a、203b得到整合。该用纸宽度方向上得到整合的用纸4以作为用纸碰触部件的后端对齐止动件202a和202b为基准,通过拍打滚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得到整合。
如图3(b)所示,装订处理装置300所具备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原本位置(初始位置)通过配设在摆动码纸器挡板203b外侧的装订单元原本位置传感器301来检测。
图4(a)-图4(b)所示是装订处理装置300的装订动作例图。如图4(b)所示,装订处理装置300所具备的装订处理单元310在装订盘的用纸宽度方向整个区域里,通过被沿着用纸宽度方向配设的有钉针装订的单元移动导向轨302稳定地导向,能够在用纸宽度方向上往返移动。另外,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用纸宽度方向的往返移动是通过使得装订处理单元310动作的第一驱动源即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来进行的。单元移动带303被架设在单元移动电动机304和配置在与该电动机的旋转轴相向而对的位置里的旋转体上。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成为驱动源来使单元移动带303移动,并通过单元移动带303的移动来使得装订处理单元310在沿着单元移动导向轨302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速度移动。
[装订齿322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5(a)-图5(b)来说明装订齿322的结构。图5(a)-图5(b)所示是构成无钉针装订部的“装订处理单元310所具备的装订齿322”的侧视图。装订齿322由上装订齿322a和下装订齿322b构成。图5(a)例示的是装订齿322进行装订动作之前的状态。图5(a)所示是输送来的用纸4所层叠的用纸束5被放置在上装订齿322a和下装订齿322b之间的状态。
图5(b)例示的是进行了装订动作时的装订齿322的状态。在上装订齿322a和下装订齿322b中以相互啮合的方式来形成凹凸齿。在装订对象的用纸束5被放置在上装订齿322a和下装订齿322b之间的状态下,驱动装订处理单元310所具备的第二驱动源(后述),以关闭两装订齿的间隙的方式来施加力。通过从这时的上装订齿322a和下装订齿322b来施加到用纸束5上的推压力,用纸束5中包含的用纸4的各自的纤维就成为相互交织的状态了。通过该用纸4彼此的纤维的相互交织,就成为多张用纸4彼此被压接的状态,用纸束5就得到了装订。因此,如果推压力强,作为维持用纸束5的装订状态的力的“装订力”也变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订力”是指在进行了无钉针装订处理的用纸束5中,用于维持压接部分的力。因此,如果装订力大(强),用纸束5的装订状态就稳定。
这里,使用图6的(a)-(c)来说明形成用纸束5时对用纸4进行的整合动作。图6的(a)所示是用纸4被输送到整合位置里时的状态。图6的(b)所示是用纸4到达整合位置里时的状态。图6的(c)所示是用纸4在整合位置被整合时的状态。
被输送到用纸后处理装置3的用纸4通过输送辊231在整合部内与后端对齐止动件202a、202b抵碰,来使得长度方向对齐。用纸4与后端对齐止动件202a、202b抵碰后,通过驱动摆动码纸器挡板203a、203b就能够使用纸4的宽度方向对齐,用纸4就完成了与用纸束5的整合。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装置300所具备的装订处理单元310中的装订处理的动作概要。图7所示是装订处理单元310进行多个部位的装订处理时的动作状况的俯视图。
如前所述,在装订处理单元310中安装有装订齿322。装订处理单元310通过经由单元移动带303从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传递来的驱动力,沿着单元移动导向轨302移动。通过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来控制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速度。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通过控制部61来控制。因此,控制部61构成了控制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的控制部。
装订齿322在移动到规定的装订位置后,通过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机(后述)的驱动力来进行装订动作,以对用纸束5进行装订处理。装订齿322的动作时机及装订动作中的装订力对应于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机的动作时机及旋转速度。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机的操作由控制部61来控制。
[装订处理中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动作]
接着,对装订处理中的装订处理装置300的动作流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装订处理开始之前,装订处理装置300停止在原本位置(p0)里。
当无钉针装订处理开始时,对位于原本位置(p0)的装订处理单元310进行装订处理开始的控制。这里,首先是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旋转的驱动力经由单元移动带303来传递到装订处理单元310中。通过来自该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驱动力,装订处理单元310沿着单元移动导向轨302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p1)里。这里,也可以将第一装订位置表述为“第一停止位置(p1)”。
将从原本位置(p0)到第一停止位置(p1)的装订处理装置300的移动速度作为“第一移动速度”。
在移动到第一停止位置(p1)的装订处理装置300中,第二驱动源(后述)动作并通过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来使装订齿322进行啮合动作。由此,用纸束5得以装订。与该动作有关的处理相当于“第一装订处理”。
第一停止位置p1中的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后,装订处理单元310再次通过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驱动力来移动到第二装订位置p2里。这里,也可以将第二装订位置表述为“第二停止位置”。
将第一停止位置(p1)朝着第二停止位置(p2)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速度作为“第二移动速度”。
在移动到第二停止位置(p2)的装订处理装置310中,第二驱动源(后述)动作并通过驱动力来使装订齿322进行啮合动作。由此,用纸束5在与第一停止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被装订。与该动作有关的处理相当于“第二装订处理”。
之后,进一步进行装订处理时,就将装订处理单元310移动到下一个装订位置(p3)里。或者,将装订处理单元310返回到原本位置(p0)。这些移动也通过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驱动力来进行。从第二停止位置(p2)向下一个装订位置(p3)移动时的移动速度以及从第二停止位置(p2)向原本位置(p0)移动时的移动速度也是“第一移动速度”。
这里,使用图8的(a)-(c)来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进行多处的装订处理时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齿322是一次装订处理所形成的装订痕迹(一处的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痕迹)相对于装订对象(用纸4)的端部边的长边方向为具有长边的矩形状的。该装订痕迹在一次的装订处理中所形成的数量为6处。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中执行的装订处理,是将接近的两处的装订位置中进行的装订处理设为“处理单位”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中,对于装订处理的每个处理单位,形成有12处的装订痕迹。
如图8的(a)所示地来考虑连结在第一次装订处理中形成的装订痕迹(6处)的短边方向端部的假想直线,和连结在第二次装订处理中形成的装订痕迹(6处)的长边方向端部的假想直线。当这两根虚拟直线里存在偏离(d)时,以曲线箭头x在例示那样的方向上卷绕用纸束5时,与装订痕迹有关的负荷就会集中到一方的装订处理的装订痕迹里。在图8的(a)的事例中,负荷集中在从用纸束5的端部更进入内侧的装订痕迹中。这时,就不是12处的装订痕迹,而是与通过6处的装订痕迹来装订为相等的状态,装订力就会降低。因此,由于是仅通过6处的装订痕迹来承受负荷,所以即使进行两次装订处理,也只具有与仅进行一次装订处理为相同程度的装订力,用纸4就容易从用纸束5剥离(装订状态容易破坏)。
与此相对,如图8的(b)所示地来考虑以两根虚拟直线没有偏离(d)的状态(或者,即使存在也几乎不相等的状态)的方式,第一次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痕迹和第二次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痕迹的宽度方向端部位置对齐的情况。这时,如曲线箭头x所示地卷绕用纸束5时,能够通过12处的装订痕迹来承受负荷。而且,通过将第一次装订处理所形成的装订痕迹(6处)和第二次装订处理所形成的装订痕迹(6处)形成在稍微离开的位置里,承受负荷的范围变宽,就能够得到更强的装订力。
因此,在进行无钉针装订处理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中,对一个用纸束5进行多次的装订处理时,优选的是以连接装订痕迹的短边方向端部的假想直线对齐为一条直线的方式来控制装订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控制例]
使用图9的流程图以及图10的时间流程图来说明图8的(b)中例示的用于对齐多次装订处理中的装订痕迹的装订处理装置300的动作控制。图9及图10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装置300的动作控制的实施方式。
图9所示是图像形成系统1整体的动作流程,是从印刷作业开始到所指定的作业的排纸结束为止的装订机内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钉针装订处理相当于其一部分的处理。
首先,接通打印机2的电源,用户选择对印刷物(记录介质)的设定(单面/双面、集合、装订、打孔等)。该设定被称为“打印模式”。通过所设定的“打印模式”,来对打印机2进行打印指令(s901)。打印机2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判断是否从设定信息选择了进行无钉针装订处理的动作模式(s902)。这里,如果没有选择无钉针装订处理(s902为“否”),就以所选择的打印模式来执行打印(去其他处理)。
选择了无钉针装订处理时(s902为“是”),就按照用户设定的条件来执行打印处理(s903)。打印处理执行之后,为了按照所设定的用纸尺寸的条件来进行无钉针装订处理,进行装订处理装置300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处理(s904)。此时的移动是相当于图7所示区间m1的移动。然后,如使用图6所说明的那样,接收用纸4形成用纸束5(s905),并对用纸束5进行整合动作(s906)。
用纸后处理装置3根据从打印机2接收的设定信息,来判定用纸4的接收页数是否达到进行装订处理的页数(通过纸张页数)(s907)。未达到通过纸张页数时(s907为“否”),处理返回到用纸接收处理(s905)。
达到通过纸张页数时(s907为“是”),由于装订处理单元310通过图7例示的区间m1的移动而到达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第一停止位置(p1),所以通过第二驱动源的动作使装订齿322动作,来执行第一装订处理(s908)。
接着,将装订处理单元310移动到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位置即第二停止位置(p2)里(s909)。此时的移动相当于图7所示的区间m2的移动。然后,再次通过第二驱动源的动作,装订齿322进行动作来执行第二装订处理(s910)。然后,判定装订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次数(s911)。
如果装订处理的次数没有达到设定次数(s911为“否”),就启动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并通过其驱动力来将装订处理装置300移动(s912)到规定的位置(例如图7的p3)。然后,再次执行装订处理(s908)。
若装订处理的次数达到设定次数(s911为“是”),则排出装订了的用纸束5(s913)。之后,判定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通过纸张页数(),如果未达到通过纸张页数(为“否”),就将处理返回s905,并重复从用纸接受(s905)到排出(s913)为止的步骤,直到成为设定页数为止。如果达到了通过纸张页数(为“是”),就结束处理。
使用图10的时间流程图来说明包含在以上说明的动作流程里的装订处理装置300的移动控制。图10是与图7所示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对应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动作速度的变化的时间流程图例。图7所示移动区间(m1、m2、m3)中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速度,与作为其移动时间在图10中例示的时间(t1、t2、t3)中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相对应。
在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s904中移动装订处理单元310时,即,在将装订处理单元310从原本位置(p0)移动到第一停止位置(p1)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被控制为变快。换句话说就是,在相当于移动区间(m1)的移动时间的时间(t1)期间,控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被控制为较快。
由此,就能够迅速完成装订处理单元310到开始装订处理的位置为止的移动。当移动区间(m1)中的移动完成时,由于装订处理单元310需要停止,所以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动作停止。因此,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为0。
然后,由于装订处理单元310到达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阶段,所以在用纸接收完成之前(s905至s907),就成为待机时间(t1)。
之后,当用纸接受完成时,第二驱动源启动并驱动装订齿322来进行第一装订处理(s908)。在该期间的时间(t2)中,由于单元移动电动机304不动作,所以旋转速度也保持为0。
之后,进行了第一装订处理后,有必要将装订处理单元310移动到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位置(第二停止位置(p2))。于是,单元移动电动机304再次旋转,并将装订处理单元310向第二停止位置p2移动。在与移动区间(m2)的移动时间相当的时间(t2)期间,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被控制为以比移动区间(m1)时慢的速度来旋转。
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停止到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第二停止位置,并能够提高第二装订处理中的装订痕迹和第一装订处理中的装订痕迹的对齐精度。
控制部61将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在时间(t1)中的旋转速度控制为“第一移动速度”,并将时间(t2)中的旋转速度控制为“第二移动速度”。因此,控制部61控制第一驱动源的动作,以使得第二移动速度比第一移动速度慢。
移动到第二停止位置(p2)后,装订处理单元310执行第二装订处理。在此期间(t3),单元移动电动机304不动作。之后,由于装订处理单元310进一步移动到其他的装订位置,或者返回到原本位置(p0),所以控制部61与此对应地来使得单元移动电动机304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控制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旋转速度,来使得从第一装订位置到第二装订位置的第二移动速度比到第一装订位置的第一移动速度慢。由此,当装订处理装置300从第一装订位置移动到第二装订位置里时,能够控制使装订处理单元310的停止位置不会因惯性力矩而偏离。即,能够使多个的装订位置高精度地位置对准,并且通过快速地进行执行装订处理时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移动,能够提高装订处理的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所示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部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内部结构图。如图11所示,装订处理单元310a具备压接单元320、压接单元移动控制部330、单元驱动部340。
压接单元320具有使得用于装订处理(用纸束5的压接处理)的装订齿322动作的压接控制部321。
压接单元移动控制部330包括产生使得压接单元320移动的驱动力的凸轮331,和将凸轮331生成的驱动力传递给压接单元320的传递机构。凸轮331产生与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对应的驱动力。由凸轮331产生的驱动力驱动装订齿322,并成为装订处理中的推压力之源。此外,由凸轮331产生的驱动力借助传递机构来改变压接单元320的位置。由此,压接单元320就沿着单元移动轴342在轴方向上移动。凸轮331每旋转一周,都进行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移动→装订动作→移动等的一个循环。即,在凸轮331旋转1周期间,装订齿322进行两次的装订动作。
单元驱动部340包括作为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电动机341、将驱动电动机341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331的传递机构、对压接单元32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单元移动轴342。
驱动电动机341旋转所产生的驱动力借助于传递机构来传递到凸轮331。凸轮331通过单元驱动部340来的驱动力旋转。由于压接单元320通过凸轮331的旋转而动作,所以根据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压接单元320的移动及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的速度就被决定了。
驱动电动机341例如为电动的电动机。
因此,压接单元320的移动速度就基于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另外,由装订齿322的推压力决定的装订力也基于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是同一驱动源(驱动电动机341)来作为压接单元320的移动和装订齿322的动作的驱动源。
接着,使用图12及图13的(a)-(b)来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装置300a所具有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是通过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单元移动电动机304的驱动力来从原本位置(p0)移动到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第一停止位置(p1)的。在此期间(或)在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位置(p1)里停止后,使得装订处理单元310a相对于用纸束5转动,相对于用纸束5的边成为倾斜的姿势。
移动到进行第一装订处理位置(用纸束5的角部)里的状态下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如图13的(a)所示地,在用纸束5的角部附近进行第一装订处理。此时,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是凸轮331通过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来旋转而进行的。进行该装订动作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第一旋转速度是用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来维持装订力的装订齿322的推压力的快速度。
接着,如图13的(b)所示,装订处理单元310a通过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使凸轮331进一步旋转,来将压接单元320移动到作为第二装订位置的第二停止位置(p2)。然后,凸轮331通过驱动电动机341进一步旋转,并执行装订齿322的装订操作。移动压接单元320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
如上所述,凸轮331是根据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来旋转的。然后,通过凸轮331的旋转,来进行压接单元320的移动动作和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凸轮331例如通过旋转45度来使装订齿322进行一次装订动作,接着通过旋转45度来使压接单元320从第一停止位置(p1)移动到第二停止位置(p2)。然后,凸轮331通过进一步旋转45度,来进行一次装订动作。更进一步地,通过继续旋转45度,压接单元320从第二停止位置(p2)移动到第一停止位置(p1)。即,装订处理单元310a是通过一个驱动电动机341来驱动装订齿322和凸轮331的结构,通过使得驱动电动机341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旋转,来反复进行装订处理和移动。
[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第一动作例]
这里,详细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所具有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图14(a)所示是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的控制的现有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比较例。图14(b)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例。
现有技术中,在停止于第一停止位置p1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时间(t11)中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和从第一装订处理期间到第二装订处理结束为止的旋转速度是相同的。
在使用装订处理单元310a来装订多处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装订处理的生产率(装订处理的效率),需要加快驱动电动机341对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移动速度。但是,加快驱动电动机341引起的移动速度时,由于装订处理单元310a自身的重量引起的惯性及装订的高速化引起的负荷变动,装订处理单元310a会振动而成为在第一装订位置和第二装订位置里产生偏离的原因。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如图14(b)所示,在开始装订动作至第一装订处理结束为止的时间(t12)里,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是和比较例同样的快速度。由此,确保了第一装订处理中的装订齿322的推压力。
朝着用于在第一装订处理之后继续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第二停止位置(p2)的移动控制,从确保装订力的观点出发,需要高精度地来进行。因此,从第一停止位置p1向第二停止位置p2移动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比使得装订齿322动作的装订动作时要慢。
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所进行的控制是,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控制和和移动控制所涉及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为不同的速度。在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加快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来使装订齿322动作的驱动力为第一驱动力。另外,减慢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使装订齿322移动的驱动力为第二驱动力。
更详细地说,是以移动控制时的旋转速度(第二旋转速度)比装订动作时的旋转速度(第一旋转速度)慢的方式来控制的。换句话说就是,将第二驱动力控制为小于第一驱动力。由此,在第一装订处理后移动到第二装订处理时加给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振动减少,从而提高了第二停止位置(p2)中的停止精度。通过提高停止精度来提高多个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痕迹的排列精度并确保装订力。
[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第二动作例]
接着,详细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所具有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的其他例。图15所示是本例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当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的装订处理开始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通过控制部61的控制来动作,并将装订处理单元310a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之后,在第一装订位置,驱动电动机341以规定的速度(高速)继续旋转至第一装订处理结束(s1501为“否”)。
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后(s1501为“是”),控制部61判定成为本次装订处理对象的用纸束5所涉及的用纸4的层叠页数(装订页数)是否多于规定数(s1502)。例如,如果装订页数不到3张,则在本例中判定为“装订页数少”,装订页数在3张以上时判定为“装订页数多”。
装订页数越少,装订齿322的一次推压所相互交织的纤维的量就越少。因此,装订页数少的时候,一次的装订处理中的装订力就弱。相反,装订页数越多,装订齿322的一次推压所相互交织的纤维的量就越多。因此,装订页数多的时候,一次的装订处理中的装订力就强。
因此,装订页数多时(s1502为“是”),降低使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变慢的程度(减小使驱动力变弱的程度),即使第一装订位置和第二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降低,也能够确保装订力。控制部61将此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一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a(s1503)。
另一方面,装订页数少时(s1502为“否”),提高使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变慢的程度(增大使驱动力变弱的程度),使得从第一装订位置向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速度变慢,并提高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来确保装订力。控制部61将此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二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b(s1504)。
接着,控制部61以所设定的旋转速度来旋转驱动电动机341(s1505),并使压接单元320移动到装订齿322的第二停止位置(p2)里(s1506为“否”)。移动至第二停止位置p2时,停止装订齿322的移动(s1506为“是”)。
接着,控制部61提高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成为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时的旋转速度a(s1507)。如上所述,进行装订处理时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就得以进行了。
[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第三动作例]
接着,详细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所具有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的另一个其他例。图16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当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的装订处理开始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通过控制部61的控制来动作,并将装订处理单元310a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之后,在第一装订位置,驱动电动机341以规定的速度(高速)继续旋转至第一装订处理结束(s1601为“否”)。
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后(s1601为“是”),控制部61判定成为本次装订处理对象的用纸束5所涉及的用纸4的厚度是否大于规定厚度(s1602)。例如,如果用纸4为厚纸,则在本例中判定为“用纸4厚”,如果用纸4为薄纸,则判定为“用纸4薄”。
用纸4越薄,装订齿322的一次推压所相互交织的纤维的量就越少。因此,在薄纸的情况下,一次的装订处理中的装订力就弱。相反,在厚纸的情况下,由于装订齿322的一次推压所相互交织的纤维的量增多,装订力就变强。
因此,厚纸时(s1602为“是”),降低使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变慢的程度(减小使驱动力变弱的程度),即使第一装订位置和第二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降低,也能够确保装订力。控制部61将此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一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a(s1603)。
另一方面,薄纸时(s1602为“否”),提高使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变慢的程度(增大使驱动力变弱的程度),使得从第一装订位置向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速度变慢,并提高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来确保装订力。控制部61将此时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二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b(s1604)。
接着,控制部61以所设定的旋转速度来旋转驱动电动机341(s1605),并使压接单元320移动到装订齿322的第二停止位置(p2)里(s1606为“否”)。移动至第二停止位置p2时,停止装订齿322的移动(s1606为“是”)。
接着,控制部61提高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成为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时的旋转速度a(s1607)。如上所述,进行装订处理时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就得以进行了。
[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第四动作例]
接着,详细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所具有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的另一个其他例。图17所示是本例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当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的装订处理开始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通过控制部61的控制来动作,并将装订处理单元310a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之后,在第一装订位置,驱动电动机341以规定的速度(高速)继续旋转至第一装订处理结束(s1701为“否”)。
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后(s1701为“是”),控制部61判定成为本次装订处理对象的用纸束5所涉及的用纸4的层叠页数(装订页数)是否多于规定数(s1702)。例如,如果装订页数不到3张,则在本例中判定为“装订页数少”,装订页数在3张以上时判定为“装订页数多”。
如果装订页数多,即使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是某种程度,也能够确保装订力。因此,装订页数多时(s1702为“是”),就增大作为使得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减速程度或加速程度的加速度。由此,在确保用纸束5中的装订力的同时能够提高装订处理的生产率的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1使得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的加减速度变得陡峭。然后,将旋转速度设为第一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a,并设定加速度c1(s1703)。
另一方面,装订页数少时(s1702为“否”),就减小驱动电动机341的加速度及减速度,使得从第一装订位置向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速度的变化变缓。由此,就能够提高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并能够确保装订力。控制部61这时侯也将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一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a,并设定加速度c2(s1704)。
接着,控制部61以所设定的旋转速度来旋转驱动电动机341(s1705),并使压接单元320移动到装订齿322的第二停止位置(p2)里(s1706为“否”)。移动至第二停止位置p2时,停止装订齿322的移动(s1706为“是”)。
接着,控制部61提高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成为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时的旋转速度a(s1707)。如上所述,进行装订处理时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就得以进行了。
[从第二例到第四例的时间流程图]
这里,图18(a)-图18(c)所示是使用图15至图17来说明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所涉及的时间流程图。在图18(a)-图18(c)中,执行第一装订处理的时间(t13)中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为“s”。另外,第一装订处理之后,将装订齿322移动到第二装订处理位置时的时间为“时间(t23)”,装订齿322移动到第二装订处理位置后进行第二装订处理时的时间为“时间(t33)”。
在使用图15的流程图来说明的第二例的s1502中,装订页数为3张以上时(s1502为“是”),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a)所示。另外,装订页数不到3张时(s1502为“否”),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b)所示。
在使用图16的流程图说明的第三例的s1602中,用纸4较厚时(s1602为“是”),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a)所示。另外,用纸4较薄时(s1602为“否”),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b)所示。
在使用图17的流程图来说明的第四例的s1702中,装订页数为3张以上时(s1702为“是”),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a)所示地来设定加速度c1。另外,装订页数不到3张时(s1702为“否”),时间流程图就如图18(c)所示地来设定加速度c2。加速度c2是低于加速度c1的值。因此,在装订页数少时,就减小装订齿322的移动速度的加速度及减速度,来减缓停止时的惯性,并减弱伴随停止的冲击。由此,就能够提高第一装订处理位置和第二装订处理位置的对齐精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将装订齿322的装订动作的驱动力的供给源和使装订齿322的位置移动的驱动力的供给源进行共用,并在装订动作时和移动时的驱动力中设有差别。具体来说就是,控制作为驱动力的供给源的第二驱动源即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并使得移动时的旋转速度比装订动作时的旋转速度慢。相反地,即使将移动装订齿322时的旋转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只要能够确保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也可以进一步加快装订处理时的旋转速度。
在任何一种控制中,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通过多个装订处理能够有效地进行确保装订力的处理。
[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第五动作例]
接着,详细说明装订处理单元310a所具有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的其他例。图19所示是本例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当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的装订处理开始时,单元移动电动机304通过控制部61的控制来动作,并将装订处理单元310a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之后,在第一装订位置,驱动电动机341以规定的速度(高速)继续旋转至第一装订处理结束(s1901为“否”)。
在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后(s1901为“是”),控制部61将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一旋转速度即旋转速度a(s1902)。
接着,控制部61以所设定的旋转速度来旋转驱动电动机341并使压接单元320移动,将装订齿322移动到作为规定的位置的第二停止位置(p2)里(s1903)。
之后,使驱动电动机341停止(s1904)。在s1904中停止的时间可以是装订处理单元310a移动停止后至剩余振动收敛为止的时间。当打印处理快、用纸束5的装订处理中有时间上的富裕时,就如本例那样,在装订处理单元310a中使驱动电动机341停止并暂时停止第一驱动力的供给。由此,即使提高多次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也能够维持装订处理的效率。
在s1904中经过了等待时间之后,控制部61提高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成为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时的旋转速度a(s1905)。
[第五例的时间流程图]
这里,图20所示是使用图19来说明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控制所涉及的时间流程图。在该图中,执行第一装订处理的时间(t16)中的驱动电动机341的旋转速度为“s”。另外,第一装订处理之后,将装订齿322移动到第二装订处理位置时的时间为“时间(t26)”,装订齿322移动到第二装订处理位置后进行第二装订处理时的时间为“时间(t36)”。另外,在时间(t26)之后设有等待时间(t26a)。
如图20所示,在第一装订处理结束并移动装订齿322之后,设有规定的等待时间(t26a)。由此,在第二装订处理之前,能够切实地抑制移动来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振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装订处理和第二装订处理所涉及的装订痕迹的对齐精度,并能够提高装订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将已经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的动作控制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310a的动作控制组合而成的装订处理单元。
装订处理单元所涉及的结构以及承担动作控制的机构包括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处理单元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两处的装订位置中的装订处理执行多次。
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使装订处理单元从原本位置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为止的速度加快,并使得第一装订位置到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地减慢。之后,加快从第二装订位置到第三装订位置的移动,并减慢从第三装订位置到第四装订位置为止的移动。
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在邻接的装订位置执行的一组装订处理(第一装订处理和第二装订处理,或第三装订处理和第四装订处理)中的装订齿322的移动变慢,并提高了相互的装订位置的对齐精度,使得装订力提高。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也能够提高装订处理整体的效率。这里所说的装订处理整体的效率例如包括对于一个用纸束5进行的规定的装订处理到结束为止的时间变短,或者对于多个用纸束5进行的规定的装订处理到全部结束为止的时间变短。另外还包括,一旦通过提高装订力使得用纸束5的装订状态得以稳定地维持,就能够避免装订处理的重来。
[图像形成系统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21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打印机2a和连接在后级的用纸后处理装置3a。用纸后处理装置3a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装订处理装置300。
还有,在复印机的情况下,打印机2a是根据扫描部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用纸4的单面或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2a采用电子照相方式来作为图像形成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喷墨方式、热转印方式等其他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
1.一种使装订用具动作并在多处装订由多张片材状介质构成的片材束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订用具驱动部,其提供驱动力使所述装订用具移动至对所述片材束进行第一装订处理的第一装订位置,和在不同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位置对所述片材束进行第二装订处理的第二装订位置,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装订用具及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来移动所述装订用具的第二移动速度比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第一移动速度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具有第一驱动源来提供使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及所述第二装订位置的驱动力,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来移动所述装订用具的第二移动速度比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第一移动速度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具有第一驱动源来提供使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的驱动力,以及第二驱动源来提供使所述装订用具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的驱动力和使所述装订用具进行装订动作的驱动力,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使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一装订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提供的第一驱动力来使得所述装订用具动作,
然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提供的第二驱动力来使得所述装订用具从所述第一装订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
然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提供的第一驱动力来使得所述装订用具动作时,以所述第二驱动力小于所述第一驱动力的方式来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的控制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提供的第二驱动力,在使得所述装订用具移动到所述第二装订位置后,暂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源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源及所述第二驱动源是电动机,
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力及所述第二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构成所述片材束的所述片材状介质的页数来控制所述装订用具驱动部的动作。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在片材状介质上形成图像;
介质供给部,其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给所述片材状介质;
输送部,其输送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状介质,以及
后处理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片材状介质进行层叠整合并装订的处理,
所述后处理部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片材状介质上形成图像,和
处理装置,其对汇集了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状介质的片材束进行装订,
所述处理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