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13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板变压器,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引出线需要缠绕变压器的骨架后再与引脚连接,这样的变压器绕组的引出线布局方式为了能够使引出线稳定缠绕于骨架上而不会出现多个引出线揉杂在一起,因此,变压器的骨架通常会设计用以缠绕引出线的过线槽,这样增加了变压器骨架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平板变压器的尺寸小,在制作大功率的平板变压器时,引脚与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过小,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变压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骨架的结构复杂导致增加加工难度而降低生产效率以及引脚和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过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板变压器,包括骨架、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原边绕组,副边绕组以及引脚,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对称设置形成收容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空间,骨架部分置于该空间内并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贴合设置,骨架包括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贴合设置的本体部、自本体部的相对两侧远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弯折延伸的分体部以及自分体部远离本体部延伸并用以固定引脚的引脚部,本体部和分体部形成收容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的凹槽,引脚位于引脚部的背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的一侧,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引出线从引脚部的与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分体部包括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本体部的第一表面,引脚部包括引脚所在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凸出于第二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包括背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的外表面,第一表面高于外表面。

进一步地,引脚部垂直于分体部,引脚部与本体部之间斜坡过渡。

进一步地,副边绕组的与原边绕组接触的两侧设有绝缘片。

进一步地,引脚包括分别设于骨架两侧的引脚部的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设有原边引脚的引脚部还设有辅助引脚,原边引脚和辅助引脚的数量总和等于副边引脚,辅助引脚不与原边绕组的引出线连接。

进一步地,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结构,副边绕组数量为若干,每个副边绕组的同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孔,若干副边绕组的若干连接孔一一对应,若干副边绕组的一组对应的连接孔采用一个导电柱连接,部分导电柱向引脚部延伸并穿过引脚部形成副边引脚。

进一步地,原边绕组采用线饼,原边绕组的引出线穿过骨架上另一侧的引脚部形成原边引脚。

进一步地,引脚部设有与引脚一一对应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骨架结构分为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贴合设置的本体部,自本体部的相对两侧远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弯折延伸的分体部,整体结构简单,加工简易,本体部和分体部形成收容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的凹槽,便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在骨架上的安装以及定位,骨架还包括自分体部远离本体部延伸并用以固定引脚的引脚部,引脚位于引脚部的背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的一侧,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引出线从引脚部的与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即使得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引出线不需要在骨架上缠绕,使得骨架的结构极其简洁,便于生产加工,分体部的第一表面凸出与引脚部的第二表面,增大了引脚和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由于安规距离不足而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变压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变压器的骨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变压器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板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板变压器,包括骨架1、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原边绕组4,副边绕组5以及引脚,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对称设置形成收容原边绕组4和副边绕组5的空间,骨架1置于该空间内并与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贴合设置,骨架1包括与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贴合设置的本体部11、自本体部11的相对两侧远离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弯折延的分体部12以及自分体部12远离本体部延伸并用以固定引脚的引脚部13,本体部和分体部12形成收容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的凹槽7,引脚位于引脚部13的背离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的一侧,原边绕组4、副边绕组5的引出线41从引脚部13的与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分体部12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远离本体部的第一表面121,引脚部13包括引脚所在的第二表面131,第一表面121凸出于第二表面131。其中,副边绕组5采用铜片51结构,副边绕组5的与原边绕组4接触的两侧设有第一绝缘片20。

通过将骨架1结构分为与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贴合设置的本体部11,自本体部11的相对两侧远离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弯折延伸的分体部12,整体结构简单,加工简易,本体部11和分体部12形成收容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的凹槽7,便于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在骨架1上的安装以及定位,骨架1还包括自分体部12远离本体部延伸并用以固定引脚的引脚部13,引脚位于引脚部13的背离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的一侧,原边绕组4、副边绕组5的引出线41从引脚部13的与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即使得原边绕组4、副边绕组5的引出线41不需要在骨架1上缠绕,使得骨架1的结构极其简洁,便于生产加工,分体部12的第一表面121凸出与引脚部13的第二表面131,增大了引脚和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由于安规距离不足而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变压器,原边绕组4和副边绕组5与引脚的连接方式的布局简便,免除了在骨架1上加工绕线槽,降低了骨架1的加工难度,同时,采用此种骨架1结构,还能够增大引脚和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由于安规距离不足而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包括背离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的外表面8,第一表面121高于外表面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将第一表面121设置高于外表面8,可以保证引脚和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之间的爬电距离足够大,避免引脚和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3之间增加的的爬电距离不够而导致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或图4、在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引脚部13垂直于分体部12,引脚部13与本体部11之间斜坡9过渡,如此可以增加引脚部13和分体部12之间受力强度,从而提高骨架1整体的强度,在变压器受外力时,能够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斜坡9结构,还便于生产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实施例四

参见图1,在前述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的,引脚包括分别设于骨架1两侧的引脚部13的原边引脚61和副边引脚62,设有原边引脚61的引脚部13还设有辅助引脚63,原边引脚61和辅助引脚63的数量总和等于副边引脚62,辅助引脚63不与原边绕组4的引出线41连接。设置辅助引脚63,在变压器安装于设备时,可以提高变压器的固定稳定性,而辅助引脚63不与原边绕组4的引出线41连接,则保证了变压器的性能不会被改变。

实施例五

参见图5,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具体的,副边绕组5采用铜片51结构,副边绕组5数量为若干,每个副边绕组5的同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孔511,若干副边绕组5的若干连接孔511一一对应,若干副边绕组5的一组对应的连接孔511采用一个导电柱连接,即,副边引脚62的引出线则为导电柱,部分导电柱向引脚部13延伸并穿过引脚部13形成副边引脚62。部分导电柱指的是,在所有导电柱中,一部分的导电柱用于连接两个副边绕组5,部分导电柱则引到骨架1上作为与外接设备连接的引脚。具体的,每个副边绕组5包括多个冲压形成的铜片51,每个铜片51呈具有开口的环状设置,连接孔511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每个铜片51之间设有第二绝缘片30。在组装时,将多个铜片51叠置在一起,两个相邻铜片51的其中一个连接孔511上下相对应以使导电柱能够将两个相邻铜片51电连接在一起。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副边绕组5采用四个铜片51,四个铜片51则有八个连接孔511,由于两个相邻铜片51的其中一个连接孔511上下相对应,在4个铜片51叠置一起后,最后则有4组上下相对应的连接孔511。采用此种结构,能够提高副边绕组5的安装效率,并且不需要对副边绕组引出线在骨架上绕线,安装极其便捷,降低安装难度并提高安装效率,此外采用导电柱连接连接孔511后穿过引脚部13形成副边引脚62,既能够将多个副边绕组5电连接在一起的同时,还能简化引脚和原边绕组4之间的安装工序,从而也简化了骨架1结构。

实施例六

参见图1,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具体的,原边绕组4采用线饼,原边绕组4的引出线41穿过骨架1上另一侧的引脚部13形成原边引脚61。采用此种结构,简化了引脚和副边绕组5之间的安装工序,从而也简化了骨架1的结构。

在实施五或者实施六中,引脚部13设有与引脚一一对应的固定孔10,即导电柱或者原边绕组4的引出线均穿过固定孔10以形成原边引脚61或者副边引脚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原边绕组,副边绕组以及引脚,所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对称设置形成收容所述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空间,所述骨架部分置于该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贴合设置,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贴合设置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远离所述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弯折延伸的分体部以及自所述分体部远离所述本体部延伸并用以固定所述引脚的引脚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分体部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的凹槽,所述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所述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引出线从所述引脚部的与所述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所述分体部包括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第一表面,所述引脚部包括所述引脚所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背离所述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高于所述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垂直于所述分体部,所述引脚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斜坡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绕组的与所述原边绕组接触的两侧设有绝缘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骨架两侧的所述引脚部的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设有所述原边引脚的所述引脚部还设有辅助引脚,所述原边引脚和所述辅助引脚的数量总和等于所述副边引脚,所述辅助引脚不与所述原边绕组的引出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结构,所述副边绕组数量为若干,每个所述副边绕组的同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孔,若干所述副边绕组的若干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若干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组对应的连接孔采用一个导电柱连接,部分所述导电柱向所述引脚部延伸并穿过所述引脚部形成副边引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采用线饼,所述原边绕组的引出线穿过所述骨架上另一侧的所述引脚部形成原边引脚。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平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设有与所述引脚一一对应的固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平板变压器,包括骨架、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原边绕组,副边绕组以及引脚,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对称设置形成收容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空间,骨架包括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贴合设置的本体部、自本体部弯折延伸的分体部以及自分体部用以固定引脚的引脚部,本体部和分体部形成收容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的凹槽,引脚位于引脚部的背离第二磁芯/第一磁芯的一侧,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引出线从引脚部的与引脚的对侧与引脚连接,分体部包括第一表面,引脚部包括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凸出于第二表面。引脚的连接方式的布局简便,骨架不需加工绕线槽,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还能够增大引脚和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高;张洪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4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