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中高层建筑中运送乘客的重要运输工具,电梯一般分为扶梯和垂直升降电梯。在垂直升降电梯中,轿厢是装载乘客的重要部分,因此轿厢的安全至关重要。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沿导轨上下运动,乘客站立在轿底上随轿厢一起运动。当电梯轿厢向下运行时,由于曳引绳断绳、轿厢超载、安全钳限速器不动作、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打滑、制动器失效、无制动力矩以及极限开关不起作用等原因,会造成轿厢失控向底坑坠落。

现有的垂直升降电梯一般都会在底坑中安全缓冲装置,一些电梯一般会在轿厢底部或底坑中设置缓冲气囊作为缓冲装置,以达到电梯坠落的时候减缓与地面之间的缓冲力的作用,保护乘客安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梯在坠落的时候冲力较大,安全气囊的缓冲范围有限,单靠缓冲气囊难以完全减缓电梯的冲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具有能够减缓电梯冲力、保护乘客安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运送乘客的轿厢,所述轿厢与底坑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电梯坠落冲力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包括一级缓冲组件和设置在底坑中的二级缓冲组件,所述一级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轿厢底部的一级承接板、环设在一级承接板边缘处的第一缓冲裙边、用于盛接第一缓冲裙边的缓冲筒和设置于缓冲筒与二级缓冲组件之间的二级承接板,所述缓冲筒固定在所述二级承接板远离底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的轿厢坠落的时候,轿厢的底部会先进入缓冲筒中,在第一缓冲裙边的作用下使一级承接板的底面、第一缓冲裙边的底面、缓冲筒筒壁和二级承接板的顶面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一级承接板向缓冲筒中深入会增大空腔的气压,气压增大对轿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初步减小轿厢坠落的冲力,二级缓冲组件可以对轿厢起到进一步的减缓冲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坑中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缓震缸,所述缓震缸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套筒、固定在所述二级承接板上并远离所述缓冲筒一侧的内套筒和固定在底座上的缓震件,所述缓震件远离底座的一端与二级承接板远离缓冲筒的一侧固定连接,缓震件的一端位于内套筒中,另一端位于外套筒中,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部,内套筒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外套筒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轿厢在坠落的时候,在压缩缓冲筒内空气的同时还会带动缓冲筒下压二级承接板,二级承接板会压缩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缓震件,缓震件可以大大减小轿厢坠落的冲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槽和滑条,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外套筒的筒内壁上,所述滑条固定在所述内套筒的外筒壁上,滑条滑动连接在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开设和滑条的设置可以使二级承接板在推动内套筒的时候使内套筒只能在外套筒中滑动,防止内套筒脱离外套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承接板与底坑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缓冲组件,所述三级缓冲组件包括环设在所述二级承接板侧壁上的第二缓冲裙边和设置于底坑上的若干缓冲环,缓冲环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底坑的内侧壁上,缓冲环之间相互平行,第二缓冲裙边远离二级承接板的一端与缓冲环之间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缓冲裙边可以进一步减缓轿厢下落时的冲力,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缓冲环可以增大与第二缓冲裙边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减小轿厢下落时的冲力,同时增强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筒的侧壁上固定有与缓冲筒外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上安装有只能朝缓冲筒中进气而无法从缓冲筒中出气的单向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承接板在脱离缓冲筒中会从外界吸收空气来平衡缓冲筒内的压强,方便一级缓冲板从缓冲筒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裙边包括若干个第一叠层,相邻的第一叠层之间相互接触,第一叠层的外径大于缓冲筒的内径并小于缓冲筒的外径,所述第二缓冲裙边包括若干个第二叠层,相邻的第二叠层之间相互接触,第二叠层的外径大于底坑的内径并小于底坑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第一叠层可以增大第一缓冲裙边与缓冲筒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能使第一缓冲裙边与缓冲筒之间形成的空腔的气密性更好,缓冲效果更好,若干个第二叠层可以增大第二缓冲裙边与底坑内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第二叠层与底坑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减震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叠层和所述第二叠层的材质均选用为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伸展性和韧性,可以与缓冲筒之间形成较好的密闭空腔,而且橡胶的与缓冲筒内壁、底坑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能够起到更好的减缓冲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震件选用为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良好的减缓冲力的能力,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缓冲裙边可以封堵一级承接板与缓冲筒之间的间隙,使缓冲筒、一级承接板和第一缓冲裙边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压缩空腔会增大空腔中的气压,高气压可以减缓轿厢坠落时产生的冲力,而二级缓冲组件可以进一步减缓轿厢坠落产生的冲力,进一步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2.若干个第一叠层可以增大第一缓冲裙边与缓冲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减缓冲力的能力,而且可以使缓冲筒与一级承接板之间的空腔密封的更为严密;

3.若干个第二叠层可以进一步增大该安全装置减缓冲力的能力,进一步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轿厢;2、底坑;31、一级缓冲组件;32、二级缓冲组件;311、一级承接板;312、第一缓冲裙边;313、缓冲筒;314、二级承接板;321、缓震缸;322、底座;3211、外套筒;3212、内套筒;3213、缓震件;4、滑动组件;41、滑槽;42、滑条;5、三级缓冲组件;51、第二缓冲裙边;52、缓冲环;511、第二叠层;3121、第一叠层;3131、吸气管;3132、单向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轿厢1,地面上开设有底坑2,底坑2与轿厢1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底坑2与轿厢1之间设置有能够减小轿厢1坠落时产生的冲力的安全组件。

安全组件包括一级缓冲组件31和二级缓冲组件32,一级缓冲组件31包括一级承接板311、第一缓冲裙边312、缓冲筒313和二级承接板314,二级缓冲组件32包括缓震缸321和固定在底坑2中的底座322。

缓震缸321设置在底座322上,并且绕以底座32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缓震缸321包括外套筒3211、内套筒3212和缓震件3213。外套筒3211的一端固定在底座322上。内套筒3212通过滑动组件4滑动连接在外套筒3211中。滑动组件4包括滑槽41和滑条42,滑槽41开设在外套筒3211的筒内壁上,滑条42固定在内套筒3212的外筒壁上,滑条42滑动于滑槽41中。

二级承接板314固定连接在内套筒3212远离底座322的一端。缓震件3213设置在内套筒3212和外套筒3211中,缓震件3213选用为弹簧,缓震件3213的一端伸入外套筒3211中固定连接在底座322上,另一端伸入内套筒3212中与二级承接板314固定连接。

二级承接板314与底坑2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缓冲组件5,三级缓冲组件5包括环设在二级承接板314侧壁上的第二缓冲裙边51和固定在底坑2内侧壁上的若干缓冲环52,缓冲环52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底坑2内壁上。第二缓冲裙边51包括若干个橡胶材质的第二叠层511,相邻的第二叠层511之间相互接触,第二叠层511的外径大于底坑2的内径并小于底坑2的外径,第二叠层511远离二级承接板314的一端与底坑2的内侧壁抵触。

一级承接板311固定在轿厢1的底部,第一缓冲裙边312固定在一级承接板311的侧壁上。第一缓冲裙边312包括若干个橡胶材质的第一叠层3121,相邻的第一叠层3121之间相互接触。缓冲筒313固定连接在二级承接板314远离内套筒3212的一侧,第一叠层3121的外径大于缓冲筒313的内径并小于缓冲筒313的外径,第一叠层3121远离一级承接板311的一端与缓冲筒313的内筒壁抵触。

缓冲筒313的侧壁上固定有与缓冲筒313外部相连通的吸气管3131,吸气管3131上安装有单向气阀3132,该单向气阀3132选用为只能朝缓冲筒313中进气而无法从缓冲筒313出气的单向气阀313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电梯轿厢1不小心从高层坠落的时候,当轿厢1在下落的时候,轿厢1会带动一级承接板311动作,一级承接板311会带动第一缓冲裙带压向缓冲筒313,在一级承接板311和第一缓冲裙带压向缓冲筒313筒底的时候,缓冲筒313内的气压会骤增,缓冲筒313内气压增大对轿厢1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角向下落的冲力;

而且,当一级承接板311压向缓冲筒313筒底的时候,缓冲筒313也会朝底座322方向靠近,缓冲筒313在向底座322方向靠近的时候会压动二级承接板314,二级承接板314压缩缓震件3213,缓震件3213受到二级承接板314的压缩而产生回复力,回复力会进一步减小轿厢1坠落时的冲力;同时二级承接板314在向底座322靠近的时候,第二缓冲裙边51会与底坑2的内壁、缓冲环52抵触,第二缓冲裙边51与底坑2内壁、缓冲环52之间的摩擦力会进一步减小轿厢1下落时的冲力,并最终使轿厢1能够安全的停在电梯井中,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运送乘客的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与底坑(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电梯坠落冲力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包括一级缓冲组件(31)和设置在底坑(2)中的二级缓冲组件(32),所述一级缓冲组件(31)包括设置于轿厢(1)底部的一级承接板(311)、环设在一级承接板(311)边缘处的第一缓冲裙边(312)、用于盛接第一缓冲裙边(312)的缓冲筒(313)和设置于缓冲筒(313)与二级缓冲组件(32)之间的二级承接板(314),所述缓冲筒(313)固定在所述二级承接板(314)远离底坑(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缓冲组件(32)包括设置于底坑(2)中的底座(322)和安装在底座(322)上的缓震缸(321),所述缓震缸(321)包括固定在底座(322)上的外套筒(3211)、固定在所述二级承接板(314)上并远离所述缓冲筒(313)一侧的内套筒(3212)和固定在底座(322)上的缓震件(3213),所述缓震件(3213)远离底座(322)的一端与二级承接板(314)远离缓冲筒(313)的一侧固定连接,缓震件(3213)的一端位于内套筒(3212)中,另一端位于外套筒(3211)中,外套筒(3211)套设在内套筒(3212)外部,内套筒(3212)通过滑动组件(4)滑动连接在外套筒(32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滑槽(41)和滑条(42),所述滑槽(41)开设在所述外套筒(3211)的筒内壁上,所述滑条(42)固定在所述内套筒(3212)的外筒壁上,滑条(42)滑动连接在滑槽(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承接板(314)与底坑(2)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缓冲组件(5),所述三级缓冲组件(5)包括环设在所述二级承接板(314)侧壁上的第二缓冲裙边(51)和设置于底坑(2)上的若干缓冲环(52),缓冲环(52)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底坑(2)的内侧壁上,缓冲环(52)之间相互平行,第二缓冲裙边(51)远离二级承接板(314)的一端与缓冲环(52)之间相互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313)的侧壁上固定有与缓冲筒(313)外连通的吸气管(3131),所述吸气管(3131)上安装有只能朝缓冲筒(313)中进气而无法从缓冲筒(313)中出气的单向气阀(31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裙边(312)包括若干个第一叠层(3121),相邻的第一叠层(3121)之间相互接触,第一叠层(3121)的外径大于缓冲筒(313)的内径并小于缓冲筒(313)的外径,所述第二缓冲裙边(51)包括若干个第二叠层(511),相邻的第二叠层(511)之间相互接触,第二叠层(511)的外径大于底坑(2)的内径并小于底坑(2)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层(3121)和所述第二叠层(511)的材质均选用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件(3213)选用为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运送乘客的轿厢,轿厢与底坑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电梯坠落冲力的安全组件,安全组件包括一级缓冲组件和设置在底坑中的二级缓冲组件,一级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轿厢底部的一级承接板、环设在一级承接板边缘处的第一缓冲裙边、用于盛接第一缓冲裙边的缓冲筒和设置于缓冲筒与二级缓冲组件之间的二级承接板,缓冲筒固定在二级承接板远离底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减缓电梯冲力、保护乘客安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德棱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3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