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中会使用到升降机对建筑材料进行升降运输,在升降移动中,由于电机的振动和外部的因素,会导致升降机中工作的立柱不稳定,影响施工安全。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1689147.6,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所述支撑架置于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底板底部置有防滑垫,支撑杆一端通过固定销置于支撑架上,固定块通过旋转轴置于支撑杆另一端上,所述支撑杆上开有滑动槽,固定板中部置于固定块上,所述固定板中部弧形弯曲形成凹槽,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多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由两个安装孔组成,且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多个u型架分别置于固定板上,且和多组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安装孔内穿过,且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滑动销贯穿滑动槽。”,该实用新型通过对升降机立柱进行了稳定支撑,且能够调节支撑位置和支撑角度,增加调节支撑范围。

上述该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通过固定板对升降机立柱进行主要的稳定支撑,同时通过弧形板进行进一步的辅助支撑,但对整个装置而言没有一个良好的移动措施,支撑底板直接位于地面上进行使用,而在对整个装置进行使用时,多数情况下需要人工的搬运移动到工作区,这样比较费时费力,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方便对立柱的稳定支撑,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包括稳定底座,所述稳定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支撑脚柱,四组所述支撑脚柱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稳定底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底座的顶部中心处固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稳定底座的顶部右侧固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大臂液压推杆,且大臂液压推杆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支撑杆的外壁下端相转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臂槽,且臂槽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贯穿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壁,所述臂槽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有辅撑三角座,所述辅撑三角座的右侧固接有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延伸条板,所述圆弧板的右侧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有u形箍,且u形箍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前后两组延伸条板的左侧,所述u形箍的左侧前后两端上均螺接有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位于延伸条板的左侧,所述臂槽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小臂液压推杆,且小臂液压推杆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辅撑三角座的底部相转接;

所述稳定底座的顶部右侧固接有手推扶手,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棱柱箱,且棱柱箱的后侧与稳定底座相固接,所述棱柱箱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顶部贯穿棱柱箱的顶部,所述棱柱箱的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贯穿棱柱箱顶部的一端相固接,所述螺纹杆上螺接有棱块,所述棱块位于棱柱箱的内腔,且棱块与棱柱箱滑动连接,所述棱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稳定横杆,两组所述稳定横杆的底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稳定支柱。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棱块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棱柱箱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便于对棱块在棱柱箱中的滑动导向。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u形箍的左侧前后两端端头上均设置有与紧固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便于对紧固螺母在u形箍上的旋拧螺接。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延伸条板的左侧壁开设有与u形架上的端头相配合的穿插通孔,且穿插通孔在延伸条板上自上而下等间距排布,便于对多组u形箍在延伸条板上的插接安装。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稳定底座的右侧固接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的顶部开设有牵引孔,便于通过外界的牵引设备对整个装置的牵引移动。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圆弧板和延伸条板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容易对圆弧板和延伸条板的获取,使用方便。

优选地,上述用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中,所述小臂液压推杆的外壁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转柱,且两组转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臂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壁相转接,便于小臂液压推杆在臂槽中的转动调节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通过大臂液压推杆的伸缩调节带动支撑杆在支撑座上转动调节,并对其进行支撑,通过小臂液压推杆的伸缩调节带动辅撑三角座在臂槽上转动调节,通过圆弧板、延伸条板、u形箍和紧固螺母的配合,便于将升降机立柱固定在圆弧板和u形箍之间,从而便于对立柱进行稳定支撑;

第二:通过稳定机构中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运动带动稳定横杆和稳定支柱一起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调节,通过支撑脚柱和万向轮的配合,实现对稳定支柱和万向轮之间的切换,支撑时切换使用稳定支柱对稳定底座进行支撑,移动时切换使用万向轮,从而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右视局部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稳定底座,2-支撑脚柱,3-万向轮,4-稳定机构,401-稳定横杆,402-棱块,403-棱柱箱,404-正反转电机,405-螺纹杆,406-稳定支柱,5-支撑座,6-支撑杆,7-铰接座,8-大臂液压推杆,9-臂槽,10-辅撑三角座,11-圆弧板,12-延伸条板,13-u形箍,14-紧固螺母,15-小臂液压推杆,16-手推扶手,17-牵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包括稳定底座1,稳定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支撑脚柱2,四组支撑脚柱2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3,稳定底座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机构4,稳定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固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6,稳定底座1的顶部右侧固接有铰接座7,铰接座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大臂液压推杆8,且大臂液压推杆8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支撑杆6的外壁下端相转接,支撑杆6的顶部开设有臂槽9,且臂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贯穿支撑杆6的左右两侧壁,臂槽9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有辅撑三角座10,辅撑三角座10的右侧固接有圆弧板11,圆弧板1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延伸条板12,圆弧板11和延伸条板12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容易对圆弧板11和延伸条板12的获取,使用方便,圆弧板11的右侧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有u形箍13,且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前后两组延伸条板12的左侧,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上均螺接有紧固螺母14,且紧固螺母14位于延伸条板12的左侧,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端头上均设置有与紧固螺母14相配合的外螺纹,便于对紧固螺母14在u形箍13上的旋拧螺接,延伸条板12的左侧壁开设有与u形架13上的端头相配合的穿插通孔,且穿插通孔在延伸条板12上自上而下等间距排布,便于对多组u形箍13在延伸条板12上的插接安装,臂槽9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小臂液压推杆15,且小臂液压推杆15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辅撑三角座10的底部相转接,小臂液压推杆15的外壁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转柱,且两组转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臂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壁相转接,便于小臂液压推杆15在臂槽9中的转动调节使用,稳定底座1的顶部右侧固接有手推扶手16,稳定底座1的右侧固接有牵引板17,牵引板17的顶部开设有牵引孔,便于通过外界的牵引设备对整个装置的牵引移动,稳定机构4包括棱柱箱403,且棱柱箱403的后侧与稳定底座1相固接,棱柱箱403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05,且螺纹杆405的顶部贯穿棱柱箱403的顶部,棱柱箱403的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404,正反转电机404的底部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405贯穿棱柱箱403顶部的一端相固接,螺纹杆405上螺接有棱块402,棱块402位于棱柱箱403的内腔,且棱块402与棱柱箱403滑动连接,棱块40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块,棱柱箱403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便于对棱块402在棱柱箱403中的滑动导向,棱块402的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稳定横杆401,两组稳定横杆401的底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稳定支柱406。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正反转电机404的正转动带动螺纹杆405转动,使棱块402在棱柱箱403中向上移动,进一步使稳定横杆401和稳定支柱406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升起,使稳定支柱406脱离地面,使万向轮3与地面接触,通过外部牵引设备挂扣在牵引板17上,牵引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或通过手推扶手16将整个装置推行移动至工作区,从而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再通过正反转电机404反向转动带动螺纹杆405转动,使棱块402在棱柱箱403中向下移动,进一步使稳定横杆401和稳定支柱406一起在竖直方向下降落,使稳定支柱406底部与地面接触,并使万向轮3与地面远离,实现对稳定支柱406和万向轮3之间的切换,从而使稳定支柱406对稳定底座1进行支撑,通过大臂液压推杆8的伸缩调节带动支撑杆6在支撑座5上转动,调节支撑角度,并对其进行支撑,通过小臂液压推杆15的伸缩调节带动辅撑三角座10在臂槽9中转动,调节圆弧板11支撑位置,通过使圆弧板11与升降机立柱进行贴合,通过旋拧拧紧紧固螺母14将升降机立柱固定在圆弧板11和u形箍13之间,从而便于对立柱进行稳定支撑。

上述表格中的电器型号仅为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的方案选择的两种,其它符合本实施例使用要求的电器元件均可,且大臂液压推杆、小臂液压推杆和正反转电机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套的控制开关,且大臂液压推杆、小臂液压推杆和正反转电机分别通过相配套的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包括稳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支撑脚柱(2),四组所述支撑脚柱(2)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稳定底座(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机构(4),所述稳定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固接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稳定底座(1)的顶部右侧固接有铰接座(7),所述铰接座(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大臂液压推杆(8),且大臂液压推杆(8)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支撑杆(6)的外壁下端相转接,所述支撑杆(6)的顶部开设有臂槽(9),且臂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贯穿支撑杆(6)的左右两侧壁,所述臂槽(9)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有辅撑三角座(10),所述辅撑三角座(10)的右侧固接有圆弧板(11),所述圆弧板(1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延伸条板(12),所述圆弧板(11)的右侧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有u形箍(13),且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前后两组延伸条板(12)的左侧,所述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上均螺接有紧固螺母(14),且紧固螺母(14)位于延伸条板(12)的左侧,所述臂槽(9)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小臂液压推杆(15),且小臂液压推杆(15)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辅撑三角座(10)的底部相转接;

所述稳定底座(1)的顶部右侧固接有手推扶手(16),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棱柱箱(403),且棱柱箱(403)的后侧与稳定底座(1)相固接,所述棱柱箱(403)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05),且螺纹杆(405)的顶部贯穿棱柱箱(403)的顶部,所述棱柱箱(403)的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404),所述正反转电机(404)的底部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405)贯穿棱柱箱(403)顶部的一端相固接,所述螺纹杆(405)上螺接有棱块(402),所述棱块(402)位于棱柱箱(403)的内腔,且棱块(402)与棱柱箱(403)滑动连接,所述棱块(402)的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稳定横杆(401),两组所述稳定横杆(401)的底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稳定支柱(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块(40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棱柱箱(403)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箍(13)的左侧前后两端端头上均设置有与紧固螺母(14)相配合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条板(12)的左侧壁开设有与u形箍(13)上的端头相配合的穿插通孔,且穿插通孔在延伸条板(12)上自上而下等间距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底座(1)的右侧固接有牵引板(17),所述牵引板(17)的顶部开设有牵引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11)和延伸条板(12)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液压推杆(15)的外壁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转柱,且两组转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臂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壁相转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稳固装置,包括稳定底座,稳定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支撑脚柱,四组支撑脚柱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稳定底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机构,稳定底座的顶部固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转接有支撑杆,稳定底座的顶部右侧固接有铰接座,铰接座的顶部转接有大臂液压推杆,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臂槽,臂槽的内腔顶部转接有辅撑三角座,辅撑三角座的右侧固接有圆弧板,圆弧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延伸条板,圆弧板的右侧设置有U形箍,U形箍的左侧螺接有紧固螺母,臂槽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小臂液压推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方便对立柱的稳定支撑,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东升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3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