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2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在进行管网线缆敷设穿管收放线时,是将整盘的软管型线缆(简称管线缆)卸在井口管沟附近,人工推转动整盘管线缆盘,在地面上拖拽取用管线缆送入管道沟井进行敷设。

现有技术通过人工转动整盘管线缆盘进行管线缆敷设,此方式费时费力,还需吊车、板车合力卸载以及多人拖拽配合施工,劳动效率低下,易造成管线缆表面剐蹭碰伤形成初始破坏,且存在有安全隐患(砸伤操作人员),影响管道线缆敷设安装进度质量安全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底座、纳线框、至少一根纳线杆、扶手、转动机构;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纳线框包括平行的第一圆环、第二圆环,所述纳线框垂直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所述纳线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固定于第一圆环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之间;所述扶手为倒u型杆,所述倒u型杆倾斜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并且底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倒u型杆的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一侧,所述倒u型杆的另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另一侧,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上设有相对的螺孔;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之间,所述转动机构与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杆、钢管套,所述螺杆插入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螺孔内,所述螺杆的尾端配设螺帽,所述钢管套套装在螺杆外。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弧形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弧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弧形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圆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管线缆端头收放夹。

进一步地,所述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包括竖直杆、u型夹,所述竖直杆的底端与倒u型杆的一侧侧杆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的顶端与u型夹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夹的顶部两端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纳线杆为三根,所述三根纳线杆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中部分别通过第一加强杆与底座设有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杆与底座的夹角为30度~60度。

进一步地,所述螺孔位于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中部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第二圆环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圆心均位于螺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结构设计巧妙、加工制作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快捷、安全稳固、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解决了人工推转整盘管线缆盘效率低下且易被管线缆碰伤造成不安全的施工难题,确保了安装进度,达到了安全施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透视图。

图3为底座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纳线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纳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管线缆端头收放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盘入管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包括:底座1、纳线框2、至少一根纳线杆3、扶手4、转动机构5;

底座1为矩形底框,底框的中部加设横撑用于增强底座刚性,底座1的一端设有两个相隔的滚轮6,两个滚轮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的连接梁的两端;

纳线框2包括第一圆环7、第二圆环8,第一圆环7与第二圆环8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第二圆环的直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均竖直设置,整个纳线框2垂直的设置在底座1的上面;

纳线杆3包括第一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夹10、10’,两个固定夹均固定于第一圆环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之间,具体地,两个固定夹结构相同,固定夹10包括: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2、弧形杆13,第一固定杆11与第二固定杆1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与弧形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的一端与弧形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圆环7的外壁固定连接,弧形杆13的外壁与第二圆环8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夹10’包括: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2’、弧形杆13’,第一固定杆11’与第二固定杆1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与弧形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的一端与弧形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圆环7的外壁固定连接,弧形杆13’的外壁与第二圆环8的内壁固定连接;纳线杆优选三根,三根纳线杆交叉设置呈型;

扶手4为倒u型杆,具体地包括:第一侧杆14、第二侧杆15、顶杆16,顶杆16的一端与第一侧杆14的上端固定连接,顶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侧杆14、第二侧杆15、顶杆16形成倒u型结构;倒u型杆倾斜的设置在底座1的上面,并且底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即没有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倒u型杆与底座的夹角为30度~60度之间,优选45度;倒u型杆的一侧的第一侧杆14位于纳线框2的一侧(即位于第一圆环外),倒u型杆的另一侧的第二侧杆15位于纳线框2的另一侧(即位于第二圆环外),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将纳线框间隙夹在中间,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上均设有位置相对的螺孔,第一侧杆的螺孔的位置优选位于第一侧杆的中部杆体上,第二侧杆的螺孔的位置优选位于第二侧杆的中部杆体上;

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上均设有管线缆端头收放夹23,用于收放管线缆端头,第一、第二管线缆端头收放夹结构相同,均包括竖直杆17、u型夹18,竖直杆17的顶端与u型夹18的底部固定连接,u型夹18的顶部两端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19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管线缆端头收放夹的竖直杆的底端与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14垂直连接,第二管线缆端头收放夹的竖直杆的底端与倒u型杆的第二侧杆垂直连接;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的中部分别通过第一加强杆20与底座1设有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加强杆20(与第一侧杆连接的)的上部与第一侧杆的上部通过第二加强杆2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杆20(与第一侧杆连接的)的下部与第一侧杆的下部通过第三加强杆25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侧杆连接的)的上部与第二侧杆的上部通过第二加强杆2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侧杆连接的)的下部与第二侧杆的下部通过第三加强杆25固定连接;

转动机构5可转动的设置在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之间,转动机构5与第一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2固定连接;具体地,转动机构包括螺杆、钢管套,螺杆的一端可转动的插入倒u型杆的第一侧杆14的螺孔内,螺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插入第二侧杆15的螺孔内,螺杆居中穿过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的圆心均在螺杆上,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的圆心位于螺杆上的不同位置上,螺杆的尾端(即插入第一侧杆14的一端)配设螺帽,钢管套套装在螺杆外,钢管套与第一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2固定连接,第一圆环、第二圆环随螺杆转动。

使用方法:根据待敷设管线长度,在整盘管线缆盘附近将管线端头别入第一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内,转动第二圆环,待敷设管线缆24在纳线杆的固定夹内绕制卡固成圆盘(纳线杆的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之间的距离为绕制管线宽度总和、第二圆环与第一圆环距离为绕制管线的圈数总和),达到所需长度后截断管线,管线尾头别入第二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内;施工人员根据自身人体工学高度压放住扶手4,以推车的对称滚轮6为支点,扶手由倾斜面转动为平面,底座没有滚轮的一端向上倾斜,推动载入待敷设管线缆推车的扶手4前行至待敷设井口管沟处,松开扶手4,底座呈水平设置;从载入待敷设管线缆的推车上取出最后别入第二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内的管线尾头作为管线端头送入井口管沟内,推送新形成的管线端头,纳线杆内盘好的待敷设管线缆转动松送管线,直至完成所需长度敷设,取出别入第一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内的管线端头作为管线尾头;利用推车重复下一施工段的管线安装敷设。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都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底座、纳线框、至少一根纳线杆、扶手、转动机构;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纳线框包括平行的第一圆环、第二圆环,所述纳线框垂直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所述纳线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固定于第一圆环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之间;所述扶手为倒u型杆,所述倒u型杆倾斜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并且底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倒u型杆的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一侧,所述倒u型杆的另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另一侧,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上设有相对的螺孔;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之间,所述转动机构与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杆、钢管套,所述螺杆插入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螺孔内,所述螺杆的尾端配设螺帽,所述钢管套套装在螺杆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弧形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弧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弧形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圆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管线缆端头收放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缆端头收放夹包括竖直杆、u型夹,所述竖直杆的底端与倒u型杆的一侧侧杆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的顶端与u型夹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夹的顶部两端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线杆为三根,所述三根纳线杆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中部分别通过第一加强杆与底座设有滚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杆与底座的夹角为30度~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位于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的中部杆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第二圆环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圆心均位于螺杆上。

技术总结
一种管线缆放线推车,包括:底座、纳线框、至少一根纳线杆、扶手、转动机构;底座的一端设有滚轮;纳线框包括平行的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纳线框垂直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纳线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夹,固定夹固定于第一圆环的外壁与第二圆环的内壁之间;扶手为倒U型杆,倒U型杆倾斜的设置在底座的上面,并且底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倒U型杆的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一侧,倒U型杆的另一侧侧杆位于纳线框的另一侧,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上设有相对的螺孔;转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倒U型杆的两侧侧杆之间,转动机构与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加工制作简单、安全稳固。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向;段晓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3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