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建筑物内修建电梯,而导轨支架是对电梯轿厢中的导轨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目前所使用的导轨支架为固定的不具备可调性,并且无法进行润滑,所以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导轨支架为固定的不具备可调性,并且无法进行润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下侧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滑块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棱柱结构,所述滑块与开设在滑轨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槽孔结构,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两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限位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滑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且分布在滑轨一侧的螺孔设置有两个,所述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一调节螺柱,另一个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二调节螺柱,所述第一调节螺柱以及第二调节螺柱与开设在滑块两侧限位孔相卡接,所述滑槽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润滑结构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润滑盒,所述润滑盒为中空的框体结构,所述润滑盒的内部放置有润滑油,所述润滑盒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所述润滑棉的上端面与滑槽底部上端面的距离差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分布在固定板两侧的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槽为立方体槽孔结构,所述卡槽的内壁与润滑结构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的两侧开设有阶梯孔且阶梯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墙体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孔为长条形结构,所述限位孔的宽度为第一调节螺柱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调节螺柱与第二调节螺柱的规格相同,且第一调节螺柱与第二调节螺柱相互平行进行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固定板上开设多个安装孔来实现对固定板固定的目的,而多个安装孔的设计则便于将固定后所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分散,进而大大的提高了固定板固定后的稳定性;
而滑块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其中滑块与滑槽均采用横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采用凸字形的设计则将滑块与滑槽牢牢的固定在一起,使得两者仅仅可以发生径向方向的滑动,而无法进行垂直方向的相对运动;
而润滑棉的上端面与滑块的下端面相贴合,该设计便于对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润滑,解决了传统设备在安装后需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进行润滑的问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润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中阶梯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中润滑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中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安装孔;3、滑轨;4、第一调节螺柱;5、第二调节螺柱;6、滑槽;7、滑块;8、限位孔;9、阶梯孔;10、卡槽;11、润滑结构;111、润滑棉;112、润滑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固定板1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2,固定板1的下侧与滑块7连接固定,滑块7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棱柱结构,滑块7与开设在滑轨3上的滑槽6滑动连接,滑槽6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槽孔结构,滑槽6与滑块7滑动连接,滑块7的两侧开设有限位孔8,限位孔8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限位孔8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滑轨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且分布在滑轨3一侧的螺孔设置有两个,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一调节螺柱4,另一个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二调节螺柱5,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与开设在滑块7两侧限位孔8相卡接,滑槽6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0,卡槽10与润滑结构11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润滑结构11包括润滑盒112,润滑盒112为中空的框体结构,润滑盒112的内部放置有润滑油,润滑盒112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111,润滑棉111的上端面与滑槽6底部上端面的距离差为5mm。
分布在固定板1两侧的安装孔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2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多个安装孔2的设计则便于将固定后所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分散,进而大大的提高了固定板1固定后的稳定性。
卡槽10为立方体槽孔结构,卡槽10的内壁与润滑结构11的外壁相贴合,通过卡槽10来实现对润滑结构11的固定,润滑棉111的上端面与滑块7的下端面相贴合,该设计便于对滑块7与滑槽6之间的润滑,解决了传统设备在安装后需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进行润滑的问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润滑效率。
滑槽6的两侧开设有阶梯孔9且阶梯孔9经由螺栓穿过与墙体相固定,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对滑轨3位置的固定。
限位孔8为长条形结构,限位孔8的宽度为第一调节螺柱4的直径相同,通过该设计实现将滑块7与滑槽6位置的固定。
第一调节螺柱4与第二调节螺柱5的规格相同,且第一调节螺柱4与第二调节螺柱5相互平行进行排列,通过第一调节螺柱4与第二调节螺柱5两个固定的方式,进而实现了紧固的目的,采用双重保障的设计,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滑块7与滑槽6固定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使用螺栓穿过开设在固定板1上的安装孔2,进而实现对固定板1位置的固定,固定后通过螺栓穿过滑轨3上的阶梯孔9来实现对滑轨3位置的固定,固定后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时,通过将滑块7与滑槽6滑动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滑块7与滑槽6之间的位置,此时,通过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穿过螺孔,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与开设在滑块7两侧的限位孔8相啮合,进而实现对滑块7与滑块7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对滑块7位置的固定,在滑块7固定完成后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时,如若再需要进行滑块7与滑槽6位置的改变时,通过将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旋松,然后调节滑块7与滑槽6的位置,再次拧紧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进而实现对滑块7与滑槽6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调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固定板(1)的下侧与滑块(7)连接固定,所述滑块(7)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棱柱结构,所述滑块(7)与开设在滑轨(3)上的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滑槽(6)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槽孔结构,所述滑槽(6)与滑块(7)滑动连接,所述滑块(7)的两侧开设有限位孔(8),所述限位孔(8)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限位孔(8)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滑轨(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且分布在滑轨(3)一侧的螺孔设置有两个,所述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一调节螺柱(4),另一个螺孔的内部啮合有第二调节螺柱(5),所述第一调节螺柱(4)以及第二调节螺柱(5)与开设在滑块(7)两侧的限位孔(8)相卡接,所述滑槽(6)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与润滑结构(11)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11)包括润滑盒(112),所述润滑盒(112)为中空的框体结构,所述润滑盒(112)的内部放置有润滑油,所述润滑盒(112)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111),所述润滑棉(111)的上端面与滑槽(6)底部上端面的距离差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固定板(1)两侧的安装孔(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2)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为立方体槽孔结构,所述卡槽(10)的内壁与润滑结构(11)的外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的两侧开设有阶梯孔(9)且阶梯孔(9)经由螺栓穿过与墙体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8)为长条形结构,所述限位孔(8)的宽度为第一调节螺柱(4)的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可调节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柱(4)与第二调节螺柱(5)的规格相同,且第一调节螺柱(4)与第二调节螺柱(5)相互平行进行排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