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换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换挡限位结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起步、行驶及停车的过程中,变速箱内部换挡器的换挡限位结构工作正常与否对于摩托车安全驾驶是至关重要的。换挡限位结构不仅能给驾驶员提供清晰的换挡到位感觉,使驾驶员根据是否换挡到位的指示做出相应的踩、松离合器动作,而且能够控制同步器的行程,防止脱挡以及同步器过度磨损的发生。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换挡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现有技术换挡臂换挡限位均为换挡臂旋转至最大极限角度通过换挡臂上的窗口和箱体上的限位螺栓进行限位,窗口具有断裂风险,从而使限位失灵。窗口结构大,占用箱体空间。窗口及螺栓限位由于螺栓有同轴度误差、螺孔有加工误差、还有配合误差,导致限位角度不够准确,未换挡到位就限位或跳挡后限位。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换挡时限位准确、可靠的新型换挡结构,而关于这种新型换挡结构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换挡时限位准确、可靠的新型换挡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换挡主体;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上设有供换挡主体进行限位的限位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挡主体包括换挡臂和换挡轴;所述的换挡臂一端和换挡轴建立连接,换挡臂的另一端配合有五星拔盘;所述的五星拔盘的一侧配合有止动板,且止动板的一端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体包括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实现加挡操作,且在加挡状态下,加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加挡限位;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减挡操作,且在减挡状态下,减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减挡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的内侧面均设有阶梯形限位面;所述的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之间呈八字形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挡臂包括主体板、活动板;所述的主体板固定在活动板上,且主体板与活动板之间设有连接销钉,主体板设有供连接销钉安装的第一长圆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挡臂上还设有中心复位弹簧;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主体板上,另一嵌合固定在换挡轴上;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的两侧的主体板上还设有限位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挡轴的一端贯穿连接换挡臂;所述的换挡臂与换挡轴连接处设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连接有换挡臂复位弹簧;所述的主体板上还设有主体板固定销轴;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的一侧还设有壳体固定销轴;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和壳体固定销轴的分布在活动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与壳体固定销轴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换挡臂复位弹簧的两个游离端固定在限位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供主体板固定销轴安装的第二长圆孔;所述的壳体固定销轴通过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止动板包括止动板体;所述的止动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滚轮,且滚轮与止动板体之间的连接时采用铆钉连接的;所述的止动板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外周套接有止动板复位弹簧。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所述的发动机上设有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变速箱壳体在换挡臂的两侧设有限位体;且换挡臂通过限位体对限位臂进行限位:将限位体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实现换挡臂在换挡过程中及时限位,限位可靠且准确,并可以减小换挡臂的体积。
2、限位体包括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加挡操作,且在加挡状态下,加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加挡限位;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实现减挡操作,且在减挡状态下,减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减挡限位。该设计方案的效果是:使得限位臂无论在加挡状态或者减挡状态下,均有对应的限位柱进行限位,限位准确,限位灵敏度高,避免未换挡到位就限位或跳挡后限位。
3、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的内侧面均设有阶梯形限位面;所述的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之间呈八字形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阶梯形限位面设计,便于和限位臂的轮廓相吻合,限位可靠;另外八字形分布设计,根据限位臂的摆动幅度设计而成,使得限位角度准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换挡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换挡限位结构中的限位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在加挡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在减挡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换挡臂的上表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换挡臂的下表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止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五星拔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变速箱壳体2.五星拔盘
21.换挡限制卡槽22.换挡调节销钉
23.变速鼓24.拔叉
3.换挡臂31.主体板
32.活动板33.连接销钉
34.第一长圆孔35.中心复位弹簧
36.套筒37.换挡臂复位弹簧
38.主体板固定销轴381.第二长圆孔
39.壳体固定销轴4.换挡轴
5.止动板51.止动板体
52.滚轮53.铆钉
54.固定螺栓55.止动板复位弹簧
6.限位体61.加挡限位柱
62.建挡限位柱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换挡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五星拔盘2、换挡臂3、止动板5、换挡轴4;所述的换挡臂3一端和换挡轴4建立连接,换挡臂3的另一端和五星拔盘2相配合;所述的止动板5一端固定在变速箱壳体1上,另一端与五星拔盘2的便于相配合;所述的换挡臂3和换挡轴4构成换挡主体;所述的变速箱壳体1上设有供换挡主体1进行限位的限位体6。
请参照图2-图4,图2是本发明的换挡限位结构中的限位体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在加挡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在减挡状态下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限位体6包括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所述的五星拔盘2在换挡臂3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实现加挡操作,且在加挡状态下,加挡限位柱61对换挡臂3进行加挡限位;所述的五星拔盘2在换挡臂3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减挡操作,且在减挡状态下,减挡限位柱62对换挡臂3进行减挡限位。
所述的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的内侧面均设有阶梯形限位面;所述的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62之间呈八字形分布。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的换挡臂3的上表面方向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换挡臂3包括主体板31、活动板32;所述的主体板31固定在活动板32上,且主体板31与活动板32之间设有连接销钉33,主体板31设有供连接销钉33安装的第一长圆孔34;所述的换挡臂3上还设有中心复位弹簧35;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35一端固定主体板31上,另一嵌合固定在换挡轴4上;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35的两侧的主体板31上还设有限位凸起。
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的换挡臂3的下表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换挡轴4的一端贯穿连接换挡臂3;所述的换挡臂3与换挡轴4连接处设有套筒36;所述的套筒36上连接有换挡臂复位弹簧37;所述的主体板31上还设有主体板固定销轴38;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的一侧还设有壳体固定销轴39;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和壳体固定销轴39的分布在活动板32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与壳体固定销轴39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换挡臂复位弹簧37的两个游离端固定在限位槽中。
请参照图7,图7为止动板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止动板5包括止动板体51;所述的止动板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滚轮52,且滚轮52与止动板体51之间的连接时采用铆钉53连接的;所述的止动板体5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栓54;所述的固定螺栓54的外周套接有止动板复位弹簧55。
请参照图8,图8是五星拔盘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五星拔盘2的轴向连接有变速鼓23;所述的变速鼓23的侧边嵌合安装拔叉4;所述的五星拔盘2的端面设有换挡调节销钉;所述五星拔盘2的外周面设置有换挡限制卡槽21。
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五星拔盘2、换挡臂3、止动板5、换挡轴4,使用状态下,换挡轴4转动带动换挡臂3摆动,换挡臂3摆动触发五星拔盘2转动,五星拔盘2转动到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挡位,而止动板5与五星拔盘2相配合,实现换挡后限位,从而固定换挡角度。
所述的变速箱壳体1在换挡臂3的两侧设有限位体6;且换挡臂3通过限位体6对限位臂进行限位。该设计的效果是:将限位体6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实现换挡臂3在换挡过程中及时限位,限位可靠且准确,可以减小换挡臂3的体积。另外和传统方案相比,传统方案是采用窗口限位的方式,即换挡臂3换挡限位均为换挡臂3旋转至最大极限角度通过换挡臂3上的窗口和箱体上的限位螺栓进行限位,窗口具有断裂风险,从而使限位失灵。窗口结构大,占用箱体空间。窗口及螺栓限位由于螺栓有同轴度误差、螺孔有加工误差、还有配合误差,导致限位角度不够准确。
其中,为了便于理解整个技术方案,对加档和减档的方向作了以下定义:以图2中的五星拔盘2作为参照,该图2中五星拔盘2朝逆时针方向是加档。五星拔盘朝顺时针方向是减档;所述的限位体6包括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所述的五星拔盘2在换挡臂3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实现加挡操作,且在加挡状态下,加挡限位柱61对换挡臂3进行加挡限位;所述的五星拔盘2在换挡臂3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减挡操作,且在减挡状态下,减挡限位柱62对换挡臂3进行减挡限位。该设计方案的效果是:使得限位臂无论在加挡状态或者减挡状态下,均有对应的限位柱进行限位,限位准确,限位灵敏度高,避免未换挡到位就限位或跳挡后限位。
所述的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的内侧面均设有阶梯形限位面;所述的加挡限位柱61和减挡限位柱之间呈八字形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阶梯形限位面设计,便于和限位臂的轮廓相吻合,限位可靠;另外八字形分布设计,根据限位臂的摆动幅度设计而成,使得限位角度准确。
所述的换挡臂3上还设有中心复位弹簧35;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35一端固定主体板31上,另一端嵌合固定在换挡轴4上;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35的两侧的主体板31上还设有限位凸起。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中心复位弹簧35,便于在换挡过程中,推动换挡臂3;在复位过程中,提供回复力便于换挡臂3复位。该限位凸起用于对中心复位弹簧35进行侧边限位,防止中心复位弹簧35从侧边脱出。
所述的换挡臂3包括主体板31、活动板32;所述的主体板31固定在活动板32上,且主体板31与活动板32之间设有连接销钉33,主体板31设有供连接销钉33安装的第一长圆孔34。该设计的效果是:主体板31和换挡轴4之间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主体板31和活动板32之间采用连接销钉33固定,从而使得主体板31带动活动板32转动。连接销钉33是装配在主体板31的第一圆孔中,使得活动板32能够相对主体板31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其中,活动板32伸出时,活动板32上的两个爪脚与换挡调节销钉22挤压,实现换挡;活动板32与五星拔盘2干涉压缩时,实现退挡复位。
所述的换挡轴4的一端贯穿连接换挡臂3;所述的换挡臂3与换挡轴4连接处设有套筒36;所述的套筒36上连接有换挡臂复位弹簧37;所述的主体板31上还设有主体板固定销轴38;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的一侧还设有壳体固定销轴39;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和壳体固定销轴39的分布在活动板32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38与壳体固定销轴39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换挡臂复位弹簧37的两个游离端固定在限位槽中。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换挡臂复位弹簧37,主要用于对换挡臂3在换挡后进行复位,且换挡臂复位弹簧37配合有主体板固定销轴38和换挡臂3固定销轴,为换挡臂3提供复位路径,从而确定了换挡臂3相对与变速箱壳体1的相对位置,其中换挡臂复位弹簧37实质为扭簧,在使用状态下提供扭矩供换挡臂3摆动。
所述的活动板32上设置有供主体板31销轴安装的第二长圆孔381。该设计在满足主体板31销轴贯穿活动板32的基础之上,为活动板32提供让位活动空间。
所述的壳体固定销轴39通过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1上。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效果确切可靠。
所述的止动板5包括止动板体51;所述的止动板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滚轮52,且滚轮52与止动板体51之间的连接时采用铆钉53连接的;所述的止动板体5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栓54;所述的固定螺栓54的外周套接有止动板复位弹簧55。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滚轮52与五星拔盘2相接触,便于和五星拔盘2的外周卡槽相配合,从而更好的限位。通过止动板复位弹簧55,使得整个止动板5通过止动板复位弹簧55提供的扭转力对五星拔盘2挤压限位,从而实现了换挡位置的固定。
所述的五星拔盘2的轴向连接有变速鼓23;所述的变速鼓23的侧边嵌合安装拔叉4;使用状态下,五星拔盘2转动带动变速鼓23旋转,拔叉4根据变速鼓23的形变轴向移动推动齿轮。
所述的五星拔盘2的端面设有换挡调节销钉。每一个换挡调节销钉对应不同的换挡等级,通过控制换挡调节销钉的位置,就能实现对换挡调节,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变速箱壳体1在换挡臂3的两侧设有限位体6;且换挡臂3通过限位体6对限位臂进行限位:将限位体6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实现换挡臂3在换挡过程中及时限位,限位可靠且准确,并可以减小换挡臂3的体积。另外,将上述本发明的换挡限位结构,可应用在发动机上,可成为一种新型限位可靠且准确的发动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换挡主体;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上设有供换挡主体进行限位的限位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主体包括换挡臂和换挡轴;所述的换挡臂一端和换挡轴建立连接,换挡臂的另一端配合有五星拔盘;所述的五星拔盘的一侧配合有止动板,且止动板的一端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体包括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实现加挡操作,且在加挡状态下,加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加挡限位;所述的五星拔盘在换挡臂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减挡操作,且在减挡状态下,减挡限位柱对换挡臂进行减挡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的内侧面均设有阶梯形限位面;所述的加挡限位柱和减挡限位柱之间呈八字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臂包括主体板、活动板;所述的主体板固定在活动板上,且主体板与活动板之间设有连接销钉,主体板设有供连接销钉安装的第一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臂上还设有中心复位弹簧;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主体板上,另一嵌合固定在换挡轴上;所述的中心复位弹簧的两侧的主体板上还设有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轴的一端贯穿连接换挡臂;所述的换挡臂与换挡轴连接处设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连接有换挡臂复位弹簧;所述的主体板上还设有主体板固定销轴;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的一侧还设有壳体固定销轴;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和壳体固定销轴的分布在活动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的主体板固定销轴与壳体固定销轴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换挡臂复位弹簧的两个游离端固定在限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供主体板固定销轴安装的第二长圆孔;所述的壳体固定销轴通过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换挡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动板包括止动板体;所述的止动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滚轮,且滚轮与止动板体之间的连接时采用铆钉连接的;所述的止动板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外周套接有止动板复位弹簧。
10.一种发动机,所述的发动机上设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挡限位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