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出水装置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软管结构和具有该软管结构的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软管结构一般包括连接主体、软管接头和软管,软管接头装接进软管的一端,随后将软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主体,连接主体内一般设置有限制软管继续移动的限位装置。将出水装置的出水头装接至连接主体,这时,软管接头被压紧在连接主体和出水头之间,因为软管和软管接头固接,故软管无法做独立转动。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封套一般是铆接至软管外侧,而且连接主体没有遮挡住封套,因铆压工艺会使得软管的表面层折皱,可做的表面处理和颜色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项不足,提供一种软管可独立转动和封套被遮蔽的软管结构和具有该软管结构的出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结构,包括:
管组件,所述管组件包括软管装接在所述软管一端的软管接头,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软管接头外的供滑套,所述软管接头可相对所述供滑套发生相对转动;
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界定出连接通道,所述软管另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顶抵所述供滑套并限制所述供滑套的继续移动。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装接进所述软管内的连接段,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将所述软管被铆压在所述封套和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封套。
优选地,所述连接主体完全遮蔽所述封套。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还具有抵接段,所述抵接段周向沿设置有抵接所述供滑套的内壁的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供滑套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内缩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软管接头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的抵接台阶,在所述软管接头穿过所述供滑套时,所述抵接台阶顶抵所述第一限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供滑套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径向外扩的第二限位台阶,当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管组件被限制继续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主体从所述配合台阶逆着所述管组件的装接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并界定出固定段,所述软管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的垫圈,所述垫圈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使用了所述的软管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软管接头的连接主体固接的出水头,所述出水头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并顶抵固定所述供滑套,所述供滑套不发生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滑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软管与出水头配合时,连接主体与出水头对锁,压紧供滑套。软管仍可转动,有利于调整出水头方向;支撑架转动时,软管可调节,不会出现缠绕现象。
2、封套被连接主体完全遮蔽,做颜色处理时,仅需考虑连接主体、软管的编织丝等因素,更易保证整管颜色接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软管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软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软管接头和供滑套的立体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软管接头和供滑套装接在一起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软管接头和供滑套装接在一起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管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管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管组件装接至连接本体时的立体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参阅图1-图9,一种软管结构100,包括管组件1和连接主体2,所述管组件1包括延伸的软管12和装接在所述软管12一端的软管接头11,所述软管12内具有延伸的出水通道121,所述软管接头11装接在所述出水通道121的出口处。
所述软管接头11为贯穿的管状接头,所述软管接头11包括嵌进所述出水通道121内的连接段111和沿所述连接段111的一端的周缘径向外扩的抵接段112。所述管组件1还包括铆压在所述软管12外的封套13,所述软管12被铆压在所述封套13和所述连接段111之间,所述封套13的长度与所述连接段111长度相同。
所述管组件1还包括套接在所述抵接段112外的供滑套14,所述供滑套14设置有供所述软管接头11穿过的供滑槽141,所述抵接段112沿着周向沿设置有密封件113,所述密封件113抵接所述供滑槽141的内壁,所述软管接头11在相对所述供滑槽141发生转动时,所述密封件113可以起到密封和增强转动时的手感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供滑套14为贯穿的管状结构,所述供滑套14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内缩的第一限位台阶142,因为所述软管接头11的抵接段112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111的直径,故所述软管接头11在所述连接段111和所述抵接段1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可以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42抵接的抵接台阶114,在所述软管接头11穿过所述供滑套14时,所述抵接台阶114顶抵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42,此时所述密封件113顶抵所述供滑槽141的内壁。
所述软管结构100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管组件1外的连接主体2,所述连接主体2包括可供所述管组件1穿过的连接通道21,所述连接通道21内还设置有限位装置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22是所述连接通道21径向内缩的配合台阶,所述供滑套14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42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径向外扩的第二限位台阶143,所述软管12另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2的入口装入所述连接通道21管组件1连接主体2连接通道21,当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43抵接所述配合台阶时,所述管组件1被限制继续移动。
所述连接主体2从所述配合台阶沿着所述管组件1的装接方向继续延伸至完全遮蔽住所述封套13,这样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在对所述连接主体2做颜色处理时,仅需考虑所述连接主体2和所述软管12的颜色,无需考虑所述封套13的颜色,这样更容易保证整管的颜色接近。
所述连接主体2从所述配合台阶逆着所述管组件1的装接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并界定出固定段23,所述固定段23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软管结构100还包括从所述连接主体2的入口装入的垫圈3,所述垫圈3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43。
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密封件113装接至所述软管接头11的所述抵接段112上,再所述软管接头11的连接段111朝向所述供滑套14装入,直至所述抵接台阶114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42。将所述封套13先搭接至所述软管12上,随后将所述连接装塞入所述软管12的出水通道121的入口,铆压所述封套13使得所述软管12被压紧在所述封套13和所述连接段111之间。
将装接好的所述管组件1装接至所述连接主体2上,具体的,将所述软管12未与所述软管接头11铆接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2的入口穿过,直至所述配合台阶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43,再将所述垫圈3从所述连接主体2的入口装入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43。
参阅图9,显示出使用该软管结构的出水装置200,所述出水装置200包括支撑本体210和支撑管220,所述支撑本体210的一端固接在台面上,所述支撑本体210从所述台面上向上延伸。
所述支撑管220装接在所述支撑本体210的另一端并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220由弹簧管制成,所述支撑管220可发生弯曲变形。
所述软管12延伸在所述支撑管220和所述支撑本体210内并装接至所述出水装置200的阀组件(未示出),所述出水装置200还包括可与所述连接主体2的所述固定段23固接的出水头230。
所述出水头230从所述连接主体2的入口装入,直至抵接所述垫圈3,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固定段23是内螺纹结构,故所述出水头230也要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在抵接所述垫圈3时,继续旋紧所述出水头230,是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43被压紧在所述配合台阶上,此时所述供滑套14不发生与所述连接主体2的相对滑动。
所述出水装置200在使用时,用户在调整所述出水头230的喷洒角度时,需要转动所述出水头230,此时所述抵接段112可相对所述供滑槽141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可以防止所述软管12发生缠绕。
所述出水装置200还包括从所述支撑主体横向延伸的支撑杆240,所述连接主体2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杆240上设置有固定辅助件,所述固定组件和固定辅助件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以采用磁性连接。所述连接主体2有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固定辅助件为永磁体。
在所述出水头230放置在所述支撑杆240上时,因为所述固定组件和固定辅助件对锁,而此时所述软管12仍然可以相对所述连接主体2转动。在用户直接调整所述支撑管220的朝向时,也可以起到防缠绕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1.一种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组件,所述管组件包括软管装接在所述软管一端的软管接头,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软管接头外的供滑套,所述软管接头可相对所述供滑套发生相对转动;
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界定出连接通道,所述软管另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顶抵所述供滑套并限制所述供滑套的继续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装接进所述软管内的连接段,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将所述软管被铆压在所述封套和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封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完全遮蔽所述封套。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还具有抵接段,所述抵接段周向沿设置有抵接所述供滑套的内壁的密封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滑套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内缩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软管接头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的抵接台阶,在所述软管接头穿过所述供滑套时,所述抵接台阶顶抵所述第一限位台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滑套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径向外扩的第二限位台阶,当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管组件被限制继续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从所述配合台阶逆着所述管组件的装接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并界定出固定段,所述软管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的垫圈,所述垫圈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台阶。
8.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软管接头的连接主体固接的出水头,所述出水头从所述连接主体的入口装入并顶抵固定所述供滑套,所述供滑套不发生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滑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