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临床上,诊断人工全骨骼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主要手段是x射线法或ct法。x射线法和ct法一般只有在医院才能实现,检测不方便。而且,这些诊断方法是在假体松动2mm间隙以上才可能诊断出来,属于晚期诊断方法。如何早期诊断人工关节假体松动是目前临床上的难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
现有的检测方法是安装人工关节后,只有出现临床症状,才去做ct与x线。而且,假体松动已达到晚期,这时只有医生才去判断假体松动,患者对此不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包括:探测表、开关、显示屏、压力感应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
人工关节假体本体表面在下肢负重及各种姿势活动时所受应力不同,本研究选择三个主要应力部位,安装传感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左侧表面嵌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右侧表面嵌装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人体外的探测表连接,探测表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压力感应器。
进一步,探测表表面嵌装有显示屏,显示屏侧面嵌装有开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对人工关节假体本体两侧的压力变化进行检测,方便装有假体的患者随时检查假体的松动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患者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并能在假体松动早期就能及早发现,能给装有假体的患者带来切实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探测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测表;2、开关;3、显示屏;4、压力感应器;5、人工关节假体本体;6、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三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包括:探测表1、开关2、显示屏3、压力感应器4、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三压力传感器8。
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左侧表面嵌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7,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右侧表面嵌装有第三压力传感器8;
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通过无线信号与人体外的探测表1连接,探测表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压力感应器4。
进一步,探测表1表面嵌装有显示屏3,显示屏3侧面嵌装有开关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镶嵌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的表面、靠近关节的三个不同方位,做到全方位感应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的转动、松动情况。
需要检测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的松动情况时,只需打开探测表1的开关,将探测表1靠近人的体表,即可显示压力数值,感应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的松动情况,探测表1中的微型电池10年更换一次。
微型传感器镶嵌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的表面,与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融合为一体,不凸于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表面,且不影响人工关节假体本体5与骨质之间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用微型传感器5x3x3mm3,体积小,对假体本身强度及假体与骨崁合强度均无影响。此传感器敏感程度达微米级。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包括:探测表、开关、显示屏、压力感应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
所述人工关节假体本体左侧表面嵌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人工关节假体本体右侧表面嵌装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人体外的探测表连接,探测表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压力感应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关节假体自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表表面嵌装有显示屏,显示屏侧面嵌装有开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