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颅内比较多见。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老年性脑部疾病,可造成大脑局部缺血、缺氧、梗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盲和局部感觉障碍等。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但它们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严重狭窄的患者往往疗效有限。也有人将球囊扩张血管支架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但是血管支架对颅内血管的适应性有待提高且手术风险率也有待于进一步降低。
现在专门用于颅内血管的支架较少,临床上也有用冠脉支架代替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成形术,由于冠脉动脉比较直,冠脉支架系统的软段短且命名压(球囊达到预定直径时的压力)较高(大于6个大气压),而颅内动脉比冠脉血管更迂曲、血管壁更薄,导致这一治疗效果不够令人人满意、手术难度大且风险性也较高,而且颅内动脉血管再狭窄不能有效解决(颅内支架血管内再狭窄高达40%)。因此,医疗上需要有专门针对颅内血管而设计的、具备更好柔顺性和临床手术与治疗适应性的颅内血管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导入杆,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左正弦编织丝和右正弦编织丝,所述左正弦编织丝和右正弦编织丝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锚部件,所述锚部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丝,所述支撑丝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入杆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左正弦编织丝和右正弦编织丝的正弦角度均为六十度,所述左正弦编织丝和右正弦编织丝于正弦的波峰波谷段相互缠绕。
可选的,所述导入杆包括推拉部和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型圆弧面。
可选的,所述左正弦编织丝和右正弦编织丝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件,所述支撑固定件与锚部件呈交错分布。
可选的,所述锚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皮肤粘结剂,所述锚部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的外表面沾覆有可降解涂层,所述支架本体的材质为镍钛超弹合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通过锚部件和支撑丝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能够在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固定完毕后便于撤去导入杆,从而降低了操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导入成功的效率,导入杆设置有斜坡型弧面,可方便对血管迂曲部进行支撑的探入,从而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
2、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通过正弦缠绕的支架本体和可降解涂层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在血管内自行降解,从而恢复颅内血管功能,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101、左正弦编织丝;102、右正弦编织丝;2、导入杆;201、推拉部;202、导入部;3、锚部件;4、支撑丝;5、支撑固定件;6、可降解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导入杆2,导入杆2包括推拉部201和导入部202,导入部202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型圆弧面,导入杆2设置有斜坡型弧面,可方便对血管迂曲部进行支撑的探入,从而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支架本体1包括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正弦角度均为六十度,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于正弦的波峰波谷段相互缠绕,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锚部件3,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件5,支撑固定件5与锚部件3呈交错分布,通过锚部件3和支撑丝4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能够在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固定完毕后便于撤去导入杆2,从而降低了操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导入成功的效率,锚部件3的一侧设置有皮肤粘结剂,锚部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锚部件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丝4,支撑丝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入杆2的外表面,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沾覆有可降解涂层6,支架本体1的材质为镍钛超弹合金,通过正弦缠绕的支架本体1和可降解涂层6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在血管内自行降解,从而恢复颅内血管功能,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使用时,通过锚部件3和支撑丝4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能够在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固定完毕后便于撤去导入杆2,从而降低了操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导入成功的效率,导入杆2设置有斜坡型弧面,可方便对血管迂曲部进行支撑的探入,从而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通过正弦缠绕的支架本体1和可降解涂层6的配合设置,使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在血管内自行降解,从而恢复颅内血管功能,提高了该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导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所述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锚部件(3),所述锚部件(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丝(4),所述支撑丝(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入杆(2)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正弦角度均为六十度,所述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于正弦的波峰波谷段相互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杆(2)包括推拉部(201)和导入部(202),所述导入部(202)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型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正弦编织丝(101)和右正弦编织丝(1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件(5),所述支撑固定件(5)与锚部件(3)呈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部件(3)的一侧设置有皮肤粘结剂,所述锚部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自膨胀编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表面沾覆有可降解涂层(6),所述支架本体(1)的材质为镍钛超弹合金。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