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绕线械领域,具体涉及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



背景技术:

微型电子变压器,在绕线时,是将变压器骨架定位在绕线治具上,通过电机驱动定位定位治具中的转轴高速旋转,使得电线缠绕在变压器骨架上;变压器在绕线的过程中,需要将电线缠绕在变压器的针脚上;在缠绕的过程中需要使得变压器的针脚朝上,从而可将电线缠绕在针脚上;由于缠绕时,会产生一定的推力,会造成治具中的转轴旋转,因此在缠脚的过程中,需要限位机构限位定位治具的转轴。并且目前还有许多的变压器在绕线时,需要将多根电线绞在一起后,再缠绕在变压器骨架上,而绞线时,绕线的转轴与去驱动其旋转的动力单元分离,并且还需要通过限位机构对转轴限位。

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公开号cn109216014a,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绞线绕线一体装置,其中记载了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支撑弹簧和顶出气缸。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方向相同的一端均与夹具本体枢接;所述第一摆动件靠近枢轴一端的顶部还设有拨动槽,所述第二摆动件的底部设于伸入所述拨动槽内的拨动块。则是每一个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摆动,是需要一套单独的气体驱动;不仅增加了成本,并且通过多个气缸单独控制,会造成每个气缸不同步,从而造成定位治具中的转轴限位或释放不同步,存在绞线时,有部分的限位机构未限位转轴,而开始绞线,从而造成转轴在绞线时,绕线的转轴转动,会造成变压器绕线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来解决目前的限位机构需要通过单独的气缸驱动,成本高,并且不同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绕线定位治具,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安装位,各所述安装位上均设置有所述绕线定位治具;所述绕线定位治具包括定位座,定位转轴,摆动组件和推拉机构;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定位座的一端向上延伸有连接凸台,所述定位转轴与所述连接凸台转动连接,所述摆动组件与所述定位座枢接,所述推拉机构设于所述安装位的底部,所述推拉机构推动所述摆动组件夹紧定位在所述定位轴上的变压器骨架;还包括限位机构和拨动机构;各所述绕线定位治具上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机构;各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所述拨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拨动机构拨动各个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和释放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啮合盘、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和压缩弹簧;所述啮合盘固套于所述定位转轴的端部,所述啮合盘的外缘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摆动件和所述第二摆动件均枢接在所述定位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一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上端设有卡齿,所述第二摆动件靠近枢接端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拨动槽,所述第一摆动件靠近枢接端的底部设有伸入所述拨动槽内的拨动块;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件抵接;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第一摆动件上的卡齿卡入对应的限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啮合盘的外缘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拨动块的下端为圆弧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旋转座、转轴、拨动推板和旋转件;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拨动推板,各所述拨动推板延伸到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所述旋转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各所述拨动推板驱动对应所述限位机构松开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为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和电机的任一种。

进一步,所述拨动推板枢接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卡槽,所述拨动推板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卡槽内的拨动连接部;所述转轴旋转,拨动所述拨动推板绕所述支撑座上的枢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拨动连接部的端部为圆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拨动机构拨动各个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和释放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因此实现一个拨动机构能同时拨动多个限位机构,使得限位机机构松开定位转轴,使得定位转轴能自由旋转;在需要限位机构限位定位转轴时,拨动机构复位到原始位置,则限位机构自动限位定位转轴;因此代替了现有需要通过单独的气缸驱动;不仅降低了成本,并且实现了限位机构同步限位定位转轴和松开定位转轴,避免绞线的过程中,限位机构未对定位转轴限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所述绕线定位治具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部分的机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推杆安装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安装板;110-安装位;200-绕线定位治具;210-定位座;211-连接凸台;220-定位转轴;230-摆动组件;240-推拉机构;300-限位机构;310-啮合盘;311-限位槽;320-第一摆动件;321-卡齿;422-卡槽;322-拨动块;330-第二摆动件;331-延伸部;332-拨动槽;340-压缩弹簧;400-拨动机构;410-旋转座;420-转轴;430-拨动推板;431-连接部;440-旋转件;45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请参照图1~图5,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包括安装板100和绕线定位治具200,所述安装板100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安装位110,各所述安装位110上均设置有所述绕线定位治具200。所述绕线定位治具200包括定位座210,定位转轴220,摆动组件230和推拉机构240。所述定位座21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定位座210的一端向上延伸有连接凸台211,所述定位转轴220与所述连接凸台211转动连接,所述摆动组件230与所述定位座210枢接,所述推拉机构240设于所述安装位110的底部,所述推拉机构240推动所述摆动组件230夹紧定位在所述定位轴220上的变压器骨架。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机构300和拨动机构400;各所述绕线定位治具200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00;各所述限位机构300限位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220;所述拨动机构400设于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拨动机构400拨动各个所述限位机构300释放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220。因此实现一个拨动机构400能同时拨动多个限位机构300,使得限位机机构300松开释放定位转轴220,使得定位转轴220能自由旋转;在需要限位机构300限位定位转轴220时,拨动机构300复位到原始位置,则限位机构300自动限位定位转轴220;因此代替了现有需要通过单独的气缸驱动;不仅降低了成本,并且实现了限位机构300同步限位定位转轴220和松开释放定位转轴220,避免绞线的过程中,限位机构300未对定位转轴220限位的问题。具体地,摆动组件230和推拉机构240为现有技术,在背景技术中涉及的cn109216014a,一种变压器绞线绕线一体装置中公开了摆动组件230和推拉机构240的具体结构特征;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加以说明。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3,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啮合盘310、第一摆动件320、第二摆动件330和压缩弹簧340。所述啮合盘310固套于所述定位转轴220的端部,所述啮合盘310的外缘上设置有限位槽311;所述第一摆动件320和所述第二摆动件330均枢接在所述定位座210的侧壁、且所述第一摆动件320位于所述第二摆动件330的上方。所述第一摆动件320的上端设有卡齿321,所述第二摆动件330靠近枢接端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部331,所述延伸部331上设置有拨动槽332,所述第一摆动件320靠近枢接端的底部设有伸入所述拨动槽332内的拨动块322;所述压缩弹簧3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件32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件330抵接;所述压缩弹簧340推动所述第一摆动件320上的卡齿321卡入对应的限位槽311内。在变压器绕线缠脚时,通过压缩弹簧340推动第一摆动件320和第二摆动件330张开,使得卡齿321能卡入到限位槽311内,在绕线时,需要使得定位转轴220处于自由状态,则通过拨动机构400拨动第二摆动件330绕枢轴向上摆动,通过拨动槽332的两侧板推动拨动块322,使得第一摆动件320克服压缩弹簧340的弹力,使得卡齿321与限位槽311分离;因此定位转轴220处于自由旋转的状态,从而可完成变压器绕线。

进一步地,第一摆动件320和第二摆动件330的相对侧还均设有安装孔,压缩弹簧340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对应的安装孔内;达到对压缩弹簧起到安装固定作用。

进一步,参照图3,所述啮合盘310的外缘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11。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槽311能使得定位转轴220高速旋转是实现动平衡。

进一步,参照图3,所述拨动块322的下端为圆弧面结构。本实施例中,使得拨动块322是与拨动槽332的两侧实现线接触,避空拨动块322在摆动时卡死的现象。使得拨动槽332两侧壁拨动拨动块322更顺畅。

进一步,参照图1、图4和图5,所述拨动机构400包括旋转座410、转轴420、拨动推板430和旋转件440。所述旋转座41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转轴420与所述旋转座410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20上设置有多个拨动推板430,各所述拨动推板430延伸到所述限位机构300的底部;所述旋转件44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旋转件440驱动所述转轴420转动,各所述拨动推板430驱动对应所述限位机构300松开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220。通过旋转件440驱动转轴420旋转,使得拨动推板430摆动,达到拨动限位机构300松开定位转轴220。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440为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和电机的任一种。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5,所述拨动推板430枢接在支撑座450上,所述支撑座450与所述安装板10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20上设有卡槽422,所述拨动推板430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卡槽422内的拨动连接部431;所述转轴420旋转,拨动所述拨动推板430绕所述支撑座450上的枢轴旋转。本实施例,采用杠杆的原理,通过拨动推板430绕枢轴摆动,实现推动限位机构300松开定位转轴220;能增加拨动推板430受力的稳定性。

进一步,参照图5,所述拨动连接部431的端部为圆弧结构。本实施例中,使得拨动连接部431是与卡槽422的两侧实现线接触,避空拨动连接部431在摆动时卡死的现象。使得卡槽422两侧壁拨动拨动连接部431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绕线定位治具,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安装位,各所述安装位上均设置有所述绕线定位治具;所述绕线定位治具包括定位座,定位转轴,摆动组件和推拉机构;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定位座的一端向上延伸有连接凸台,所述定位转轴与所述连接凸台转动连接,所述摆动组件与所述定位座枢接,所述推拉机构设于所述安装位的底部,所述推拉机构推动所述摆动组件夹紧定位在所述定位转轴上的变压器骨架;还包括限位机构和拨动机构;各所述绕线定位治具上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机构;各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所述拨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拨动机构拨动各个所述限位机构释放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啮合盘、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和压缩弹簧;所述啮合盘固套于所述定位转轴的端部,所述啮合盘的外缘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摆动件和所述第二摆动件均枢接在所述定位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一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上端设有卡齿,所述第二摆动件靠近枢接端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拨动槽,所述第一摆动件靠近枢接端的底部设有伸入所述拨动槽内的拨动块;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件抵接;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第一摆动件上的卡齿卡入对应的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盘的外缘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块的下端为圆弧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旋转座、转轴、拨动推板和旋转件;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拨动推板,各所述拨动推板延伸到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所述旋转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各所述拨动推板驱动对应所述限位机构松开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和电机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推板枢接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卡槽,所述拨动推板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卡槽内的拨动连接部;所述转轴旋转,拨动所述拨动推板绕所述支撑座上的枢轴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连接部的端部为圆弧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绕线定位机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骨架绕线定位治具限位拨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绕线定位治具,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安装位,各所述安装位上均设置有所述绕线定位治具;还包括限位机构和拨动机构;各所述绕线定位治具上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机构;各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所述拨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拨动机构拨动各个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和释放对应的所述定位转轴。代替了现有需要通过单独的气缸驱动;不仅降低了成本,并且实现了限位机构同步限位定位转轴和松开定位转轴,避空绞线过程中限位机构未对定位转轴限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红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威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1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