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6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改造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物平移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建筑施工中,现有技术对既有建筑物内垂直电梯一般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既造成资源浪费也耽误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方法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工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所述电梯的四周设置有原结构混凝土柱,且该电梯包括有由钢框柱和钢框梁构成的电梯钢框架、轿厢、轿厢导轨、电梯对重和对重轨道;所述电梯对重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电梯钢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固平移系统包括有用以对既有电梯进行加固的加固系统和用以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加固系统包括有轿厢托接杆、对重加固组件和导轨加固组件;所述轿厢托接杆水平设置在轿厢的底部,用以支撑轿厢;所述对重加固组件包括有托接梁和限位杆;所述托接梁横向设置在电梯对重底部的钢框梁上,用以托接两个电梯对重;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每个电梯对重的两侧,防止电梯对重晃动;所述导轨加固组件设置在轿厢导轨与对重轨道之间,包括有支撑杆和固定杆;所述支撑杆纵向插设在轿厢导轨与对重轨道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电梯对重的上部位置处,并且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对侧的钢框梁上;所述支撑杆右侧面与轿厢导轨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杆横向焊接在支撑杆的顶部,并且固定杆左端与对重轨道焊接连接;所述平移系统包括有滑道梁、步履行走装置、下层托盘梁和上层托盘梁;所述滑道梁有两根,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的位置处;所述步履行走装置有四组,呈矩形状布置在两根滑道梁上,且电梯钢框架的左右两侧的步履行走装置与原结构混凝土柱纵向对应;所述下层托盘梁有四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的四周,并且下层托盘梁搭设在对应一侧的步履行走装置的顶部;在下层托盘梁中设置有穿过原结构混凝土柱的穿孔;所述下层托盘梁与原结构混凝土柱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托盘梁有两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的前后两侧,并且上层托盘梁沿横向搭设在两根下层托盘梁的顶部;所述上层托盘梁与下层托盘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钢框架的前后两侧的钢框柱从上层托盘梁中穿过,且与上层托盘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框柱有一组,呈矩形布置;所述钢框梁包括钢框横梁和钢框纵梁;所述钢框横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横向相邻的钢框柱之间;所述钢框纵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纵向相邻的钢框柱之间;其中,每层钢框纵梁与每层钢框横梁对应布置。

优选的,所述轿厢托接杆由型钢杆件制成,倾斜连接在轿厢对侧的钢框梁之间;所述轿厢托接杆的端部与对应一侧的钢框梁之间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接梁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电梯钢框架对侧的钢框梁上;所述托接梁与电梯对重之间焊接连接;所述限位杆设置在电梯对重的两侧上部、对应钢框梁的位置处;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钢框梁焊接连接,限位杆的另一端压设在电梯对重的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层托盘梁包括有两根型钢梁单元,并且两根型钢梁单元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型钢梁单元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在两根型钢梁单元的顶部之间、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钢框柱从两根型钢梁单元之间的间隙中穿过;所述钢框柱的前后侧面上、对应型钢梁单元的顶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搭接件;所述搭接件的底部焊接连接在型钢梁单元上,搭接件的内侧焊接连接在钢框柱上。

优选的,所述型钢梁单元通过螺栓组件与下层托盘梁连接;所述螺栓组件在型钢梁单元的每端设置有多组;所述螺栓组件包括有u形筋、螺母、压板、木楔和压筋;所述u形筋的底部横边埋设在下层托盘梁中;所述u形筋两侧的竖边分别位于型钢梁单元的两侧,并且u形筋的竖边上端超出型钢梁单元的顶部;所述压板纵向设置在型钢梁单元的顶部,在压板的两端开设有穿过u形筋的通孔;所述u形筋两侧的竖边从压板两端的通孔中穿过,且通过螺母紧固;所述木楔填充在型钢梁单元两侧与u形筋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压筋设置在下层托盘梁中、位于u形筋中的两个转角位置处。

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到特种设备监督站进行既有电梯平移改造施工的报备。

步骤二,地基承载力验算;对平移路经上的地基及平移后电梯的规划位置处的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

步骤三,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施工滑道梁:沿着平移路径施工两根滑道梁,并且两根滑道梁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的位置处。

步骤四,下层托盘梁施工:在电梯钢框架的四周、位于滑道梁的上方施工下层托盘梁,并在下层托盘梁中预埋连接上层托盘梁的u形筋及压筋。

步骤五,在下层托盘梁与滑道梁之间安装步履行走装置。

步骤六,启动电梯,将电梯轿厢及电梯对重运行至设计固定的位置处,切断电梯电源。

步骤七,电梯轿厢的加固施工,在电梯轿厢底部的钢框梁上安装轿厢托接杆。

步骤八,电梯对重的加固施工,在钢框梁上、电梯对重的底部安装托接梁,在电梯对重两侧的钢框梁上安装限位杆。

步骤九,导轨加固组件的施工,在钢框梁上、位于轿厢导轨与对重轨道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支撑杆,在支撑杆的顶部焊接固定杆,并将固定杆的左端与对重轨道焊接。

步骤十,上层托盘梁施工,在电梯钢框架的四周、下层托盘梁的顶部安装上层托盘梁,并进行上层托盘梁与下层托盘梁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一,进行上层托盘梁与钢框柱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二,将原结构混凝土柱的下部和钢框柱的下部分别进行切割分离,使步履行走装置受力。

步骤十三,对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施工,至此施工完毕。

优选的,步骤一中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内容包括如下:电梯机器控制设备是否满足要求以及井道和电梯设备是否符合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效率高,安全性高的既有建筑物内型钢维护结构电梯平移改造的加固平移系统,确保了建筑物内既有电梯跟随平移建筑共同平移就位,并且成功改造重复利用。

2、本发明中的加固系统包括有轿厢托接杆、对重加固组件和导轨加固组件,通过对轿厢、对重加固和导轨进行可靠的加固,保证了电梯在平移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同时利用本发明中的平移系统实现了既有建筑物内型钢维护结构电梯可跟建筑物一起平移和重复利用的目的,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造价且节省了工期。

3、本发明中的方法主要包括平移前电梯检测、平移前电梯托换及加固、平移、电梯钢框架的钢框柱连接和平移电梯检测工序;该方法采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安全性能好,有效的解决了既有电梯平移改造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加固平移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加固平移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加固平移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型钢梁单元与下层托盘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支撑杆与钢框梁、对重轨道、轿厢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电梯对重的底部设置托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下层托盘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结构混凝土柱、2-电梯钢框架、2.1-钢框柱、2.2-钢框梁、3-轿厢、4-轿厢导轨、5-电梯对重、6-轿厢托接杆、7-托接梁、8-限位杆、9-对重轨道、10-支撑杆、11-固定杆、12-滑道梁、13-步履行走装置、14-下层托盘梁、15-上层托盘梁、15.1-型钢梁单元、16-穿孔、17-连接板、18-u形筋、19-螺母、20-压板、21-木楔、22-压筋、23-搭接件、23.1-底板、23.2-竖向支撑板、2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这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所述电梯的四周设置有原结构混凝土柱1,且该电梯包括有由钢框柱2.1和钢框梁2.2构成的电梯钢框架2、轿厢3、轿厢导轨4、电梯对重5和对重轨道9;所述电梯对重5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固平移系统包括有用以对既有电梯进行加固的加固系统和用以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加固系统包括有轿厢托接杆6、对重加固组件和导轨加固组件;所述轿厢托接杆6水平设置在轿厢3的底部,用以支撑轿厢3;所述对重加固组件包括有托接梁7和限位杆8;所述托接梁7横向设置在电梯对重5底部的钢框梁2.2上,用以托接两个电梯对重5;所述限位杆8设置在每个电梯对重5的两侧,防止电梯对重5晃动;所述导轨加固组件设置在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包括有支撑杆10和固定杆11;所述支撑杆10纵向插设在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电梯对重5的上部位置处,并且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对侧的钢框梁2.2上;所述支撑杆10右侧面与轿厢导轨4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杆11横向焊接在支撑杆10的顶部,并且固定杆11左端与对重轨道9焊接连接;所述平移系统包括有滑道梁12、步履行走装置13、下层托盘梁14和上层托盘梁15;所述滑道梁12有两根,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2.1的位置处;所述步履行走装置13有四组,呈矩形状布置在两根滑道梁12上,且电梯钢框架2的左右两侧的步履行走装置13与原结构混凝土柱1纵向对应;所述下层托盘梁14有四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并且下层托盘梁14搭设在对应一侧的步履行走装置13的顶部;在下层托盘梁14中设置有穿过原结构混凝土柱1的穿孔16;所述下层托盘梁14与原结构混凝土柱1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托盘梁15有两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前后两侧,并且上层托盘梁15沿横向搭设在两根下层托盘梁14的顶部;所述上层托盘梁15与下层托盘梁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钢框架2的前后两侧的钢框柱2.1从上层托盘梁15中穿过,且与上层托盘梁1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履行走装置13为专利文件《一种建筑物的旋转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中所提到的步履行走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框柱2.1有一组,呈矩形布置;所述钢框梁2.2包括钢框横梁和钢框纵梁;所述钢框横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横向相邻的钢框柱2.1之间;所述钢框纵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纵向相邻的钢框柱2.1之间;其中,每层钢框纵梁与每层钢框横梁对应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托接杆6由型钢杆件制成,倾斜连接在轿厢3对侧的钢框梁2.2之间;所述轿厢托接杆6的端部与对应一侧的钢框梁2.2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接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电梯钢框架2对侧的钢框梁2.2上;所述托接梁7与电梯对重5之间焊接连接;所述限位杆8设置在电梯对重5的两侧上部、对应钢框梁2.2的位置处;所述限位杆8的一端与钢框梁2.2焊接连接,限位杆8的另一端压设在电梯对重5的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托盘梁15包括有两根型钢梁单元15.1,并且两根型钢梁单元15.1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型钢梁单元15.1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在两根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之间、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有连接板17。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框柱2.1从两根型钢梁单元15.1之间的间隙中穿过;所述钢框柱2.1的前后侧面上、对应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搭接件23;所述搭接件23的底部焊接连接在型钢梁单元15.1上,搭接件23的内侧焊接连接在钢框柱2.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梁单元15.1通过螺栓组件与下层托盘梁14连接;所述螺栓组件在型钢梁单元15.1的每端设置有多组;所述螺栓组件包括有u形筋18、螺母19、压板20、木楔21和压筋22;所述u形筋18的底部横边埋设在下层托盘梁14中;所述u形筋18两侧的竖边分别位于型钢梁单元15.1的两侧,并且u形筋18的竖边上端超出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所述压板20纵向设置在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在压板20的两端开设有穿过u形筋18的通孔24;所述u形筋18两侧的竖边从压板20两端的通孔24中穿过,且通过螺母19紧固;所述木楔21填充在型钢梁单元15.1两侧与u形筋18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压筋22设置在下层托盘梁14中、位于u形筋18中的两个转角位置处。

这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到特种设备监督站进行既有电梯平移改造施工的报备;电梯检测合格后切断电源。

步骤二,地基承载力验算;对平移路经上的地基及平移后电梯的规划位置处的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

步骤三,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施工滑道梁12:沿着平移路径施工两根滑道梁12,并且两根滑道梁12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2.1的位置处。

步骤四,下层托盘梁14施工: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位于滑道梁12的上方施工下层托盘梁14,并在下层托盘梁14中预埋连接上层托盘梁15的u形筋18及压筋22。

步骤五,在下层托盘梁14与滑道梁12之间安装步履行走装置13。

步骤六,启动电梯,将电梯轿厢4及电梯对重5运行至设计固定的位置处,切断电梯电源。

步骤七,电梯轿厢3的加固施工,在电梯轿厢4底部的钢框梁2.2上安装轿厢托接杆6。

步骤八,电梯对重5的加固施工,在钢框梁2.2上、电梯对重5的底部安装托接梁7,在电梯对重5两侧的钢框梁2.2上安装限位杆8。

步骤九,导轨加固组件的施工,在钢框梁2.2上、位于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支撑杆10,在支撑杆10的顶部焊接固定杆11,并将固定杆11的左端与对重轨道9焊接。

步骤十,上层托盘梁施工15,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下层托盘梁14的顶部安装上层托盘梁15,并进行上层托盘梁15与下层托盘梁14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一,进行上层托盘梁15与钢框柱2.1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二,将原结构混凝土柱1的下部和钢框柱2.1的下部分别进行切割分离,使步履行走装置13受力。

步骤十三,对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施工,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十三施工完成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十四,钢框柱2.1的连接施工:在设计平移后的电梯位置、钢框柱2.1的切割位置下方安装新钢柱,并采用焊接连接。

步骤十五,平移系统和加固系统的拆除施工。

步骤十六,平移后的电梯检测及验收。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一施工前,首先到特种设备监督站进行既有电梯平移改造施工报备,然后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进行改造施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件23包括有底板23.1和竖向支撑板23.2;所述底板23.1焊接连接在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所述竖向支撑板23.2有两块,沿横向间隔设置在底板23.1上;其中,竖向支撑板23.2的底部与底板23.1焊接连接,竖向支撑板23.2的竖边与钢框柱2.1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内容包括如下:1.电梯机器控制设备(开关、照明、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接地、保护装置等)是否满足要求;2.井道和电梯设备(安全门、检修门、导轨、轿厢与井道壁距离、极限开关、缓冲器等)是否符合要;3、轿厢与对重是否符合要求;4、电梯的悬挂装置、电梯的补偿装置是否符合要求;5、轿厢门与层门是否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还包括进行电梯试验:包括平衡系数试验、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试验、对重限速器-安全钳试验、运行试验、应急救援试验、电梯速度、空载拽引检查、上行制动工况拽引检查、下行制动工况拽引检查、静态拽引试验和制动试验等。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发明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所述电梯的四周设置有原结构混凝土柱(1),且该电梯包括有由钢框柱(2.1)和钢框梁(2.2)构成的电梯钢框架(2)、轿厢(3)、轿厢导轨(4)、电梯对重(5)和对重轨道(9);所述电梯对重(5)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平移系统包括有用以对既有电梯进行加固的加固系统和用以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加固系统包括有轿厢托接杆(6)、对重加固组件和导轨加固组件;所述轿厢托接杆(6)水平设置在轿厢(3)的底部,用以支撑轿厢(3);所述对重加固组件包括有托接梁(7)和限位杆(8);所述托接梁(7)横向设置在电梯对重(5)底部的钢框梁(2.2)上,用以托接两个电梯对重(5);所述限位杆(8)设置在每个电梯对重(5)的两侧,防止电梯对重(5)晃动;所述导轨加固组件设置在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包括有支撑杆(10)和固定杆(11);所述支撑杆(10)纵向插设在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电梯对重(5)的上部位置处,并且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对侧的钢框梁(2.2)上;所述支撑杆(10)右侧面与轿厢导轨(4)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杆(11)横向焊接在支撑杆(10)的顶部,并且固定杆(11)左端与对重轨道(9)焊接连接;所述平移系统包括有滑道梁(12)、步履行走装置(13)、下层托盘梁(14)和上层托盘梁(15);所述滑道梁(12)有两根,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2.1)的位置处;所述步履行走装置(13)有四组,呈矩形状布置在两根滑道梁(12)上,且电梯钢框架(2)的左右两侧的步履行走装置(13)与原结构混凝土柱(1)纵向对应;所述下层托盘梁(14)有四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并且下层托盘梁(14)搭设在对应一侧的步履行走装置(13)的顶部;在下层托盘梁(14)中设置有穿过原结构混凝土柱(1)的穿孔(16);所述下层托盘梁(14)与原结构混凝土柱(1)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托盘梁(15)有两根,分别布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前后两侧,并且上层托盘梁(15)沿横向搭设在两根下层托盘梁(14)的顶部;所述上层托盘梁(15)与下层托盘梁(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钢框架(2)的前后两侧的钢框柱(2.1)从上层托盘梁(15)中穿过,且与上层托盘梁(1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柱(2.1)有一组,呈矩形布置;所述钢框梁(2.2)包括钢框横梁和钢框纵梁;所述钢框横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横向相邻的钢框柱(2.1)之间;所述钢框纵梁有若干层,沿竖向间隔连接在纵向相邻的钢框柱(2.1)之间;其中,每层钢框纵梁与每层钢框横梁对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托接杆(6)由型钢杆件制成,倾斜连接在轿厢(3)对侧的钢框梁(2.2)之间;所述轿厢托接杆(6)的端部与对应一侧的钢框梁(2.2)之间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接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电梯钢框架(2)对侧的钢框梁(2.2)上;所述托接梁(7)与电梯对重(5)之间焊接连接;所述限位杆(8)设置在电梯对重(5)的两侧上部、对应钢框梁(2.2)的位置处;所述限位杆(8)的一端与钢框梁(2.2)焊接连接,限位杆(8)的另一端压设在电梯对重(5)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托盘梁(15)包括有两根型钢梁单元(15.1),并且两根型钢梁单元(15.1)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型钢梁单元(15.1)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在两根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之间、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有连接板(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柱(2.1)从两根型钢梁单元(15.1)之间的间隙中穿过;所述钢框柱(2.1)的前后侧面上、对应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搭接件(23);所述搭接件(23)的底部焊接连接在型钢梁单元(15.1)上,搭接件(23)的内侧焊接连接在钢框柱(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单元(15.1)通过螺栓组件与下层托盘梁(14)连接;所述螺栓组件在型钢梁单元(15.1)的每端设置有多组;所述螺栓组件包括有u形筋(18)、螺母(19)、压板(20)、木楔(21)和压筋(22);所述u形筋(18)的底部横边埋设在下层托盘梁(14)中;所述u形筋(18)两侧的竖边分别位于型钢梁单元(15.1)的两侧,并且u形筋(18)的竖边上端超出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所述压板(20)纵向设置在型钢梁单元(15.1)的顶部,在压板(20)的两端开设有穿过u形筋(18)的通孔(24);所述u形筋(18)两侧的竖边从压板(20)两端的通孔(24)中穿过,且通过螺母(19)紧固;所述木楔(21)填充在型钢梁单元(15.1)两侧与u形筋(18)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压筋(22)设置在下层托盘梁(14)中、位于u形筋(18)中的两个转角位置处。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到特种设备监督站进行既有电梯平移改造施工的报备;

步骤二,地基承载力验算;对平移路经上的地基及平移后电梯的规划位置处的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

步骤三,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施工滑道梁(12):沿着平移路径施工两根滑道梁(12),并且两根滑道梁(12)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电梯钢框架(2)的下方、对应前后两侧钢框柱(2.1)的位置处;

步骤四,下层托盘梁(14)施工: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位于滑道梁(12)的上方施工下层托盘梁(14),并在下层托盘梁(14)中预埋连接上层托盘梁(15)的u形筋(18)及压筋(22);

步骤五,在下层托盘梁(14)与滑道梁(12)之间安装步履行走装置(13);

步骤六,启动电梯,将电梯轿厢(4)及电梯对重(5)运行至设计固定的位置处,切断电梯电源;

步骤七,电梯轿厢(3)的加固施工,在电梯轿厢(4)底部的钢框梁(2.2)上安装轿厢托接杆(6);

步骤八,电梯对重(5)的加固施工,在钢框梁(2.2)上、电梯对重(5)的底部安装托接梁(7),在电梯对重(5)两侧的钢框梁(2.2)上安装限位杆(8);

步骤九,导轨加固组件的施工,在钢框梁(2.2)上、位于轿厢导轨(4)与对重轨道(9)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支撑杆(10),在支撑杆(10)的顶部焊接固定杆(11),并将固定杆(11)的左端与对重轨道(9)焊接;

步骤十,上层托盘梁施工(15),在电梯钢框架(2)的四周、下层托盘梁(14)的顶部安装上层托盘梁(15),并进行上层托盘梁(15)与下层托盘梁(14)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一,进行上层托盘梁(15)与钢框柱(2.1)的连接施工;

步骤十二,将原结构混凝土柱(1)的下部和钢框柱(2.1)的下部分别进行切割分离,使步履行走装置(13)受力;

步骤十三,对加固后的电梯进行平移施工,至此施工完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进行既有电梯改造前的检测内容包括如下:电梯机器控制设备是否满足要求以及井道和电梯设备是否符合要。

技术总结
一种电梯的加固平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加固系统和平移系统;加固系统包括轿厢托接杆、对重加固组件和导轨加固组件;轿厢托接杆设在轿厢的底部;对重加固组件包括托接梁和限位杆,用以对电梯对重进行加固;导轨加固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固定杆,用以对轿厢导轨和对重轨道进行加固;平移系统包括滑道梁、步履行走装置、下层托盘梁和上层托盘梁;滑道梁设在电梯钢框架下方;步履行走装置设在两根滑道梁上;下层托盘梁设在电梯钢框架四周,与原结构混凝土柱连接;上层托盘梁设在电梯钢框架前后两侧,与下层托盘梁连接;钢框柱从上层托盘梁中穿过,与上层托盘梁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方法采用拆除重建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工期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蕃鸿;许锦林;董清崇;于三力;叶梅;王春红;冯少楠;陈泽锐;孙睿;严顺韬;黄超;牟银山;刘炎;万仁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1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