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其工作原理为: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并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轿厢内,大多没有设置扶手,使得乘客无法在轿厢内抓取固定物,身形不稳,尤其是电梯发生坠落或急停的紧急情况时,轿厢内无法提供安全措施。即便有少数电梯轿厢内安装有扶手,但是扶手都是固定设置,占用了轿厢内的有限空间,并且乘客容易不小心造成磕碰,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包括有轿厢,所述轿厢的侧壁上开设有扶手槽和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对称设置在扶手槽的两侧,所述扶手槽内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呈倒“u”形,所述空腔内均分别设置有旋转弹性机构,所述旋转弹性机构与扶手的底部末端连接;
所述旋转弹性机构包括有横杆,所述横杆贯穿扶手槽的侧壁,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扶手的底部末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受力块,所述横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空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受力块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杆通过轴承与扶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受力块的另一侧上粘接有海绵,并与空腔的侧壁接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扶手槽内底部靠外处还设置有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一对托物凹槽,所述托物凹槽与扶手适配。
优选的,所述扶手的中部套设有手柄套。
优选的,所述手柄套的制作材料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手柄套上均布有防滑凸棱。
优选的,所述扶手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扶手平时是隐藏在扶手槽内的,当乘客需要使用时再从扶手槽内拉出,这样不仅提供了乘客可以抓取来固定身形的扶手,同时还不占用轿厢内的有限空间,防止乘客不小心与扶手发生磕碰,提高了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槽内扶手侧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槽内扶手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承托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扶手槽,3-空腔,4-扶手,5-横杆,6-受力块,7-扭簧,8-轴承,9-承托座,10-托物凹槽,11-手柄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包括有轿厢1,所述轿厢1的侧壁上开设有扶手槽2和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对称设置在扶手槽2的两侧,所述扶手槽2内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呈倒“u”形,所述空腔3内均分别设置有旋转弹性机构,所述旋转弹性机构与扶手4的底部末端连接;
所述旋转弹性机构包括有横杆5,所述横杆5贯穿扶手槽2的侧壁,所述横杆5的一端与扶手4的底部末端连接,所述横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受力块6,所述横杆5上套设有扭簧7,所述扭簧7的一端与空腔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的另一端与受力块6的一侧连接。
所述横杆5通过轴承8与扶手槽2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受力块6的另一侧上粘接有海绵,并与空腔3的侧壁接触配合,从而避免扶手4受扭簧7弹性回收时与扶手槽2的侧壁发生撞击。
所述扶手槽2内底部靠外处还设置有承托座9,所述承托座9上设置有一对托物凹槽10,所述托物凹槽10与扶手4适配,从而限制了扶手4拉出的弧度。
所述扶手4的中部套设有手柄套11,方便人手抓握。
所述手柄套11的制作材料为橡胶,方便人手抓握,防滑性能好。
所述手柄套11上均布有防滑凸棱,进一步增强防滑性能好。
所述扶手4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表面光滑洁净,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扶手槽2设置在轿厢1内侧壁合适高度上,不使用的时候,扶手4位于扶手槽2内,扭簧7处于正常状态。当乘客需要使用扶手4时,人手抓握住扶手4上部的手柄套11,并将扶手4向外旋转拉出,由于横杆5和受力块6的传力,同时扭簧7被不断拉伸而储存能量,当扶手4与托物凹槽10接触时,达到最大的拉出弧度。然后,当乘客不需要使用扶手4时,人手放开手柄套11即可,扭簧7回缩释放能量,当扭簧7回缩到正常状态时,扶手4也正好回归到扶手槽2内的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扶手4平时是隐藏在扶手槽2内的,当乘客需要使用时再从扶手槽2内拉出,这样不仅提供了乘客可以抓取来固定身形的扶手4,同时还不占用轿厢1内的有限空间,防止乘客不小心与扶手4发生磕碰,提高了电梯轿厢1内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1.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包括有轿厢(1),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1)的侧壁上开设有扶手槽(2)和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对称设置在扶手槽(2)的两侧,所述扶手槽(2)内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呈倒“u”形,所述空腔(3)内均分别设置有旋转弹性机构,所述旋转弹性机构与扶手(4)的底部末端连接;
所述旋转弹性机构包括有横杆(5),所述横杆(5)贯穿扶手槽(2)的侧壁,所述横杆(5)的一端与扶手(4)的底部末端连接,所述横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受力块(6),所述横杆(5)上套设有扭簧(7),所述扭簧(7)的一端与空腔(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的另一端与受力块(6)的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5)通过轴承(8)与扶手槽(2)的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块(6)的另一侧上粘接有海绵,并与空腔(3)的侧壁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槽(2)内底部靠外处还设置有承托座(9),所述承托座(9)上设置有一对托物凹槽(10),所述托物凹槽(10)与扶手(4)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4)的中部套设有手柄套(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套(11)的制作材料为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套(11)上均布有防滑凸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4)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