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



背景技术:

重力平衡设计是电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用于平衡电梯曳引机两端的重量,使得曳引机两端的重力相对一致,以降低曳引机的输出动力,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电梯对重平衡电梯轿厢重量,然而电梯对重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电梯轿厢的重量会随着乘客的数量而改变,因此曳引机两端的重力必然不平衡,曳引机需要输出额外的动力牵引电梯轿厢和对重,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长此以往会加快曳引机的设备老化,造成电梯的使用寿命的缩短和运维费用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包括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设置有电梯轿厢、电梯对重、曳引机、钢丝绳,曳引机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的顶部,钢丝绳中心与曳引机缠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梯轿厢和电梯对重的顶部,电梯轿厢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衡水槽,电梯对重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水槽,电梯井道固定连接有平衡水箱,第一平衡水槽连通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一入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连通,第二平衡水槽连通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连通,电梯轿厢连接有第一重力传感器,电梯对重连接有第二重力传感器,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二重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流体驱动组件和流体开关组件,流体驱动组件和流体开关组件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说明的是,流体驱动组件包括四个水泵,四个水泵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的是,流体开关组件包括四个电磁阀,四个电磁阀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平衡水槽的连通口位于第一平衡水槽的底部,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平衡水槽的连通口位于第二平衡水槽的底部。

进一步说明的是,电梯对重的重量为电梯轿厢重量的1.45倍。

进一步说明的是,平衡水箱连通有外部通管,外部通管连接有通管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相比于现有的电梯,本发明通过重力传感器实时获取对重和轿厢的重量,在轿厢和对重处连接用于平衡重量的水槽,并且水槽与水箱连接,在运行时电梯和对重能够实时的根据重量关系、通过水槽和水箱的水流传输以改变自身重量,从而达到对重和轿厢的重量平衡,减轻曳引机的牵引负担,进而提升电梯的使用寿命。

二、电梯对重和轿厢在进行重量平衡时,第一平衡水槽和第二平衡水槽是同步与水箱进行水流传输,同时改变对重和轿厢的重量,进行重量平衡的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井道、2-电梯轿厢、3-钢丝绳、4-曳引机、5-电梯对重、6-第一平衡水槽、7-第二平衡水槽、8-平衡水箱、9-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第二出水管、13-流体驱动组件、14-流体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置有电梯轿厢2、电梯对重5、曳引机4、钢丝绳3,曳引机4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1的顶部,钢丝绳3中心与曳引机4缠绕,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梯轿厢2和电梯对重5的顶部,电梯轿厢2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衡水槽6,电梯对重5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水槽7,电梯井道1固定连接有平衡水箱8,第一平衡水槽6连通有第一进水管9和第一出水管11,第一入水管和第一出水管11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8连通,第二平衡水槽7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2,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2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8连通,电梯轿厢2连接有第一重力传感器,电梯对重5连接有第二重力传感器,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二重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流体驱动组件13和流体开关组件14,流体驱动组件13和流体开关组件14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

其中,流体驱动组件13包括四个水泵,四个水泵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流体开关组件14包括四个电磁阀,四个电磁阀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第一进水管9与第一平衡水槽6的连通口位于第一平衡水槽6的底部,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平衡水槽7的连通口位于第二平衡水槽7的底部。电梯对重5的重量为电梯轿厢2重量的1.45倍。平衡水箱8连通有外部通管,外部通管连接有通管阀门。

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二重力传感器可实时获取电梯对重5和电梯轿厢2的重量并将重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随着电梯乘客的进出,电梯轿厢2的重量在不断改变,当电梯关上门开始启动的瞬间,控制模块根据电梯对重5和电梯轿厢2的重量关系,对流体驱动组件13和流体开关组件14发出相应的指令,当电梯轿厢2重量小于电梯对重5时,第一进水管9处的电磁阀和水泵开启,将平衡水箱8中的水输送至第一平衡水槽6中,以增加电梯轿厢2的重量,第二出水管12处的电磁阀和水泵开启,将第二平衡水槽7中的水输送至平衡水箱8中,以减轻电梯对重5的重量,直至电梯轿厢2和电梯对重5的重量相等后关闭所有电磁阀和水泵。当电梯轿厢2重量大于电梯对重5时,第二进水管10处的电磁阀和水泵开启,将平衡水箱8中的水输送至第二平衡水槽7中,以增加电梯对重5的重量,第一出水管11出的电磁阀和水泵开启,将第一平衡水槽6中的水输送至平衡水箱8中,以减轻电梯轿厢2的重量,直至电梯轿厢2的电梯对重5的重量相等后关闭所有的电磁阀和水泵。

第一进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第一平衡水槽6的底部,当第一进水管9向第一平衡水槽6灌水时,由于出水口位于水槽底部,因此可以避免水从高处下落产生的冲击力,保证了电梯轿厢2运行时的稳定性不受影响。电梯对重5的重量为电梯轿厢2重量的1.45倍,在重量之比时曳引机4能够最大程度节省能源和负荷,因此也有助于减少平衡水槽和水箱传输水的时间和次数,减轻水泵的负担。平衡水箱8连通有外部通管,外部通管用于将水箱的水排出,进而对该平衡系统进行检查维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置有电梯轿厢(2)、电梯对重(5)、曳引机(4)、钢丝绳(3),所述曳引机(4)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1)的顶部,所述钢丝绳(3)中心与曳引机(4)缠绕,所述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梯轿厢(2)和电梯对重(5)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2)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衡水槽(6),所述电梯对重(5)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水槽(7),所述电梯井道(1)固定连接有平衡水箱(8),所述第一平衡水槽(6)连通有第一进水管(9)和第一出水管(11),所述第一入水管和第一出水管(11)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8)连通,所述第二平衡水槽(7)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2),所述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2)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8)连通,所述电梯轿厢(2)连接有第一重力传感器,所述电梯对重(5)连接有第二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二重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流体驱动组件(13)和流体开关组件(14),所述流体驱动组件(13)和流体开关组件(14)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平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驱动组件(13)包括四个水泵,四个所述水泵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平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开关组件(14)包括四个电磁阀,四个所述电磁阀分别与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第二进水管(10)以及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平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9)与第一平衡水槽(6)的连通口位于第一平衡水槽(6)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平衡水槽(7)的连通口位于第二平衡水槽(7)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平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对重(5)的重量为电梯轿厢(2)重量的1.4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平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水箱(8)连通有外部通管,所述外部通管连接有通管阀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平衡的电梯,包括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设置有电梯轿厢、电梯对重、曳引机、钢丝绳,曳引机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的顶部,钢丝绳中心与曳引机缠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梯轿厢和电梯对重的顶部,电梯轿厢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衡水槽,电梯对重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水槽,电梯井道固定连接有平衡水箱,第一平衡水槽连通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一入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平衡水箱连通,第二平衡水槽连通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相比于现有的电梯,本发明在运行时电梯和对重能够实时的根据重量关系、通过水槽和水箱的水流传输以改变自身重量,从而达到对重和轿厢的重量平衡,减轻曳引机的牵引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张均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快速西奥电梯(广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30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