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疝气裤。
背景技术: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普通外科疾病,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会通过手术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疝气最多发生于腹部,腹股沟疝气最为常见。
目前疝气术后恢复主要通过疝气带或者疝气裤辅助恢复治疗,常见的疝气带绷带大都通过绷带裹着固定带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而手术的部位特殊,因此使用这种固定方式时容易增加手术后伤口牵拉而导致伤口不能及时愈合,且病人在采用绷带固定时活动不够方便,很不舒适。
现有专利中,申请号为201520672578.1,申请日为20150901公开了一种腹股沟疝气带,其采用压腹垫,并且在压腹垫内侧设置亲肤表层,亲肤表层设置药包,且压腹垫的两侧和底部设置腰带和绑腿带,绑腿带远离压腹垫的一端与腰带活动连接,来固定压腹垫,以此来提供一种适合小儿疝病患者,且合体舒适、施压温和有效、穿卸简单快捷的疝带。然而,其疝带在使用过程中,压腹垫贴合过程中没有压力,并不能保证压腹垫完全贴合小儿患处,使药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绑腿带和腰带活动连接,小儿在治疗过程中动腿易导致绑腿带移动,从而有勒住腿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术后疝气裤,其通过设置治疗结构和连接结构,治疗结构采用充气袋设计,充气袋内侧设置药包,进一步给病人患处施加压力,使药包更贴合病人患处,保证了治疗效果;且连接结构可调整穿戴尺寸,保证了病人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术后疝气裤,包括治疗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治疗结构包括充气袋和连接布,所述充气袋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所述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之间通过连接布连接,所述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的背面均活动安装有疝气药包;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的侧端和底部,所述连接结构可依据患者体型调整穿戴尺寸,将疝气裤稳定固定到患者腰部和腿部。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治疗结构设置为两个充气袋,并且在两个充气袋之间设置连接布,连接布能够使治疗结构更符合人体构造,利于穿戴,也避免了全部设计为充气袋不透气的问题;同时充气袋内侧活动连接药包,利用充气袋充气对病人患处加压,进一步使药包贴合病人患处,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好;且连接结构可调整穿戴尺寸,将疝气裤稳定固定到患者腰部和腿部,使治疗结构贴合病人患处,保证了治疗结构稳定性和病人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的形状相同,所述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的正面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连接布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左侧连接带、右侧连接带、底部连接带和底部固定带;所述左侧充气袋的左侧连接左侧连接带,所述右侧充气袋的右侧连接右侧连接带,所述左侧连接带和右侧连接带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将治疗结构固定到患者腰部;所述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的底部对称设有底部固定带,所述左侧连接带和右侧连接带上对称设有底部连接带,同侧所述底部固定带和底部连接带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将疝气裤固定到患者腿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固定带和固定环,所述固定架连接左侧连接带或右侧连接带,且设置在左侧连接带或右侧连接带的末端;所述固定带对应固定架连接右侧连接带或左侧连接带,与固定架配合使用;所述固定环设置在固定带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固定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架和底部固定环,所述底部固定架设置在底部连接带末端,所述底部固定架和底部固定环配合使用;所述底部固定环设置在底部固定带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底部固定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和底部固定架均由金属架和金属杆连接组成,所述金属架的形状为一个口字形,所述金属杆固定连接在金属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背面固定设有海绵垫,所述底部固定架的背面固定设有底部海绵垫。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宽度小于固定架的高度,所述底部固定带的宽度小于底部固定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连接带的末端远离充气袋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和右侧连接带的连接处呈钝角,两个所述底部连接带互相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带的末端靠近连接布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右侧连接带的形状夹角呈锐角,两个所述底部固定带互相对称。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左侧充气袋、右侧充气袋和连接布,使整个装置可通过左侧充气口和右侧充气口向左侧充气袋和右侧充气袋内充气,从而使背面的疝气包可紧贴患者的患处,在保证透气性的情况下使整个装置疝气裤的治疗效果更好。
2、通过设置固定架和固定带,使固定带可绕过固定架上的金属杆一圈,将整个疝气裤固定在患者的腰上和腿上,再将多余长度的固定带穿过固定环进行固定,使整个穿戴大小可调,患者可调节相适配的大小穿戴,从而使整个疝气裤穿戴得更加的稳定,且患者穿戴起来更加的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术后疝气裤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术后疝气裤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连接布,2-左侧充气口,3-左侧密封盖,4-左侧充气袋,5-左侧连接带,
6-海绵垫,7-固定架,8-底部连接带,9-底部固定架,10-底部海绵垫,11-底部固定带,
12-底部固定环,13-右侧充气袋,14-右侧连接带,15-固定带,16-固定环,17-右侧密封盖,18-右侧充气口,19-疝气药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术后疝气裤,包括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之间通过连接布1连接,通过连接带1的连接,可使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更贴合人体构造,同时也弥补了充气袋无法透气的缺陷;为了更好地保证透气效果,所述连接布1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透气孔优选竖直设置1-3排,每排开设1-4个,通过设置有透气孔,增加了透气性,使患者穿戴起来更加的舒适。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背面均活动安装有疝气药包19,活动安装便于更换药包;进一步,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侧端和底部均设有连接结构,使用时,连接结构可依据患者体型调整穿戴尺寸,并给充气袋充气调整贴合压力,使充气袋背面的药包稳定且舒适的贴合到患处,并且通过连接结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左侧充气袋4的正面连通有左侧充气口2,左侧充气口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左侧密封盖3,所述右侧充气袋13的正面连通有右侧充气口18,右侧充气口18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右侧密封盖17,以便于充气和密封。且图2显示,疝气药包1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与两个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魔术贴勾面,使疝气药包19可快速的拆卸和安装,便于后期的更换。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左侧连接带5、右侧连接带14、底部连接带8和底部固定带11;所述左侧充气袋4正面的左侧连接有左侧连接带5,且左侧连接带5位于左侧充气口2下端;所述右侧充气袋13正面的右侧连接有右侧连接带14,且右侧连接带13位于右侧充气口2的下端;所述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7、固定带15和固定环16,所述固定架7连接左侧连接带5或右侧连接带14,且设置在左侧连接带5或右侧连接带14的末端,所述固定带15对应固定架7连接右侧连接带14或左侧连接带5,与固定架7配合使用。图1中显示出了一种固定架7和固定带15的设置形式,具体将固定架7与左侧连接带5连接,将固定带15与右侧连接带14连接,且固定环16设置在固定带15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固定带15。采用固定架7和固定环16能够便于调整病人腰部的穿戴尺寸,使治疗结构贴合到病人腹部的患处,提升了病人舒适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底部对称设有底部固定带11,所述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的正面对称设有底部连接带8,同侧所述底部固定带11和底部连接带8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所述底部固定架9设置在底部连接带8末端,所述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配合使用;所述底部固定环12设置在底部固定带11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底部固定带11。采用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能够便于调整病人腿部的穿戴尺寸,进一步将疝气裤固定到病人腿部,提升了疝气裤的稳定性,也能够保证病人舒适性。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底部对称设有底部固定带11,所述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的正面对称设有底部连接带8,同侧所述底部固定带11和底部连接带8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所述底部固定架9设置在底部连接带8末端,所述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配合使用;所述底部固定环12设置在底部固定带11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底部固定带11。采用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能够便于调整病人腿部的穿戴尺寸,进一步将疝气裤固定到病人腿部,提升了疝气裤的稳定性,也能够保证病人舒适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7和底部固定架9均由金属架和金属杆连接组成,所述金属架的形状为一个口字形,所述金属杆固定连接在金属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所述固定架7的背面固定设有海绵垫6,所述底部固定架9的背面固定设有底部海绵垫10,海绵垫的设置可以提升固定结构连接处的舒适度;所述固定带15的宽度小于固定架7的高度,所述底部固定带11的宽度小于底部固定架9的高度,便于固定带绕过固定架的金属杆一圈,并将多余长度的固定带穿过固定环进行固定。固定架和固定带的设置形式相对于采用粘贴扣而言更稳固实用,疝气裤在病人腰部和腿部处不易松动,也不会由于病人的动作而勒住腿,同时调整穿戴尺寸也比较方便,适合大人和小孩患者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底部连接带8的末端远离充气袋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的连接处呈钝角,两个所述底部连接带8互相对称;所述底部固定带11的末端靠近连接布1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5右侧连接带14的形状夹角呈锐角,两个所述底部固定带11互相对称;该设计符合人体大腿固定时的构造,从而使两个底部固定带11和底部连接带8缠绕在患者大腿上时不会因为角度的原因给患者造成不适感,使整个疝气裤穿戴起来更加的舒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疝气裤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治疗结构包括充气袋和连接布(1),所述充气袋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之间通过连接布(1)连接,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背面均活动安装有疝气药包(19);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侧端和底部,所述连接结构可依据患者体型调整穿戴尺寸,将疝气裤稳定固定到患者腰部和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形状相同,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正面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连接布(1)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左侧连接带(5)、右侧连接带(14)、底部连接带(8)和底部固定带(11);所述左侧充气袋(4)的左侧连接左侧连接带(5),所述右侧充气袋(13)的右侧连接右侧连接带(14),所述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将治疗结构固定到患者腰部;所述左侧充气袋(4)和右侧充气袋(13)的底部对称设有底部固定带(11),所述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上对称设有底部连接带(8),同侧所述底部固定带(11)和底部连接带(8)上设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将疝气裤固定到患者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7)、固定带(15)和固定环(16),所述固定架(7)连接左侧连接带(5)或右侧连接带(14),且设置在左侧连接带(5)或右侧连接带(14)的末端;所述固定带(15)对应固定架(7)连接右侧连接带(14)或左侧连接带(5),与固定架(7)配合使用;所述固定环(16)设置在固定带(15)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固定带(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所述底部固定架(9)设置在底部连接带(8)末端,所述底部固定架(9)和底部固定环(12)配合使用;所述底部固定环(12)设置在底部固定带(11)上,以固定多余长度的底部固定带(1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和底部固定架(9)均由金属架和金属杆连接组成,所述金属架的形状为一个口字形,所述金属杆固定连接在金属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的背面固定设有海绵垫(6),所述底部固定架(9)的背面固定设有底部海绵垫(10)。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7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5)的宽度小于固定架(7)的高度,所述底部固定带(11)的宽度小于底部固定架(9)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带(8)的末端远离充气袋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5)和右侧连接带(14)的连接处呈钝角,两个所述底部连接带(8)互相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疝气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带(11)的末端靠近连接布(1)设置,且与左侧连接带(5)右侧连接带(14)的形状夹角呈锐角,两个所述底部固定带(11)互相对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