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
背景技术:
婴儿脐疝是由于新生儿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导致的腹腔内容物通过脐环向外突出的一种发育缺陷,是儿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婴儿脐疝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体质差,通常不建议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即通过脐疝带压住婴幼儿脐部,固定突出部位,加速脐孔的闭合,促使脐疝自愈。
现有技术中的脐疝护理带普遍存在质地坚硬,与肚脐贴合效果不好的缺陷,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出现了一些质地非常柔软的脐疝袋,但是质地过于柔软,对突出的脐疝固定效果差,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该护理带,该护理带软硬适中,对婴儿脐疝的治疗效果好,同时不伤害婴儿的娇嫩肌肤,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其包括压腹垫,所述压腹垫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带;所述压腹垫中间部位设置有固疝包,所述固疝包与所述压腹垫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固疝包由内而外包括三层,内层和外层均匀软质填料,中间层为硬质固定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固疝包包括三层,内层和外层为软质填料,保证与婴儿皮肤接触时柔软,不伤害婴儿娇嫩的皮肤;中间层为硬质固定板,保证了对脐疝的固定效果,从而有效治疗脐疝。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其包括多个固疝包,多个固疝包的中间部位由内凹到平整再到外凸的方式依次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固疝包与所述压腹垫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于多个固疝包之间的切换,多个固疝包之间由内凹到外凸依次设置,有利于根据患婴的不同情况以及后期的治疗情况切换到不同的固疝包,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所述固疝包的为圆形或类圆形,径向宽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所述压腹垫的厚度为2-6mm;压腹垫用外层棉布包裹内芯的方式制成,且边缘设置有圆润的弧形护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适宜的厚度保证透气的同时避免褶皱发生移动,圆润的弧形护边可以防止对患婴的皮肤产生硌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所述压腹垫、固疝包、连接带带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护理带的透气性,避免患婴因不透气而导致的湿疹等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所述固疝包中设置有药芯,所述药芯设置于内层填料与硬质固定板之间和/或外层填料与硬质固定板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药物治疗脐疝,防止病情进一步严重,促进脐疝的早日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所述连接带为松紧带;连接带的宽度为3-6cm;两条连接带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勾面,另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毛面,所述勾面和毛面配合以连接并调节松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患婴的实际情况调节护理带的松紧,进一步提高实用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将该护理带用于婴儿脐疝,可以不做手术,避免因手术中、后造成的一系列的风险,减轻经济负担,减轻患儿痛苦;同时该护理带该护理带软硬适中,对婴儿脐疝的治疗效果好,不伤害婴儿的娇嫩肌肤;可根据患婴脐疝的不同情况以及后期的治疗情况更换不同的固疝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脐疝护理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脐疝护理带的第一种固疝包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脐疝护理带的第二种固疝包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脐疝护理带的第二种固疝包沿a-a′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是压腹垫,11是通孔,2是连接带,3是固疝包,31是内层,32是中间层,33是外层,34是药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其包括压腹垫1以及分别连接至压腹垫1两端的连接带2,压腹垫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固疝包3,固疝包3与压腹垫1之间可拆卸连接。
压腹垫1放置于患婴腹部,厚度优选为2-6mm,太薄容易褶皱发生移动,太厚不利于透气。本实施例中,压腹垫用外层棉布包裹内芯的方式制成,且边缘圆润的弧形护边,以防止对患婴的皮肤产生硌压。内芯可采用棉花或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
连接带2为松紧带,两条连接带2在患婴后背或腹部侧面连接以将压腹垫固定于腹部。优选地,两条连接带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以避免用纽扣产生硌压。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勾面,另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毛面,勾面和毛面配合以连接并调节松紧。连接带2宽3-6cm为宜,能够产生足够压力防止护理带的移动。连接带过窄容易对患婴产生勒压,过宽增加用料,同时覆盖更多皮肤产生不适。
固疝包3设置与压腹垫1的中间部位。固疝包3包括内层31、中间层32以及外层33,其中,内层32与患婴脐环直接接触,内层31和外层33均为软质填料,如棉花、硅胶、多层棉布等等。中间层32为硬质固定板,可以用硬质的金属板、塑料板或者制成。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固疝包过软或过硬,不伤害婴儿娇嫩的皮肤的同时保证了对脐疝的固定效果。
优选地,固疝包3还包括药芯34以辅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药芯34中的药物选自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治疗或改善婴儿脐疝的药物。药芯34设置于内层31与中间层32之间和/或外层33与中间层33之间。优选地,固疝包3为圆形或者类圆形,径向宽度为2-4cm,该宽度与婴儿脐环的直径相契合,便于治疗。
本实施例中,固疝包3设置有多个,如图2-4所示,多个固疝包的中间部位均不相同,由内凹到平整再到外凸的方式依次设置,多个固疝包与压腹垫1之间均可拆卸连接,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可拆卸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如粘接、纽扣连接等等。由于每个患婴的脐疝突出情况不尽相同,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根据每个患婴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疝包。另外,随着治疗过程的推移,脐疝逐渐好转,也应当根据治疗情况切换合适的固疝包。
为了使护理带整体透气,压腹垫1、连接带2、固疝包3上均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通孔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脐疝护理带的使用过程为:
根据患婴的脐疝状况,选择合适的固疝包,将其固定在压腹垫上,然后将固疝包对准脐疝,连接两条松紧带将护理带固定并调节松紧。护理过程中,根据脐疝的改善状况,切换成平整或者外凸的固疝包,直至痊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压腹垫,所述压腹垫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带;所述压腹垫中间部位设置有固疝包,所述固疝包与所述压腹垫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固疝包由内而外包括三层,内层和外层均为软质填料,中间层为硬质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固疝包,多个固疝包的中间部位由内凹到平整再到外凸的方式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疝包的为圆形或类圆形,径向宽度为2-4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腹垫的厚度为2-6mm;压腹垫用外层棉布包裹内芯的方式制成,且边缘设置有圆润的弧形护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腹垫、固疝包、连接带带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疝包中设置有药芯,所述药芯设置于内层填料与硬质固定板之间和/或外层填料与硬质固定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脐疝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为松紧带;连接带的宽度为3-6cm;两条连接带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勾面,另一条连接带末端设置有毛面,所述勾面和毛面配合以连接并调节松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