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08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用敷料是由天然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类物质构成,如纱布、羊毛、棉垫、油纱布等。这类敷料在更换时容易与伤口粘黏,去除敷料的同时容易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导致使用者疼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医用敷料为了获得更好的抗菌性能和使用效果,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专利201310165016.3中李莉等人将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银溶胶中,与制备的高分子交联剂混合,提供了一种含纳米银的海藻酸钠基抗菌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5311668a中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氧化亚铜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是在使用过程,金属离子不断释放,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产生病变,对人体器官具有潜在危害。专利201610036304.2中公开了一种添加一定量的环丙沙星的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但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病菌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专利zl200420103421.9中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感染医用多层纱布,由酸性药物层,隔离层,碱性药物层三层组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化学灼伤的危险。专利cn105640705a公开了一种由功能层和保护层两层组成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功能层采用海藻酸纤维与粘胶纤维复合制成,保护层由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制成,吸湿性虽然得到加强,但渗出液仍然储存在与伤口接触的功能层中。专利cn102648880a描述了由底层、中间层和外层复合而成的敷料。该敷料底层为棉纱布,中间层为杀菌止血纱布,外层为透气导湿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导湿功效,但纱布吸湿渗液后容易从伤口扩散,黏连伤口,去除敷料时容易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专利cn201109221y和us2009/0081911a1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和防水性能的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由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其表层为吸水无纺布制作的吸水层,中间层为聚乙烯、聚氨酯膜或防水透气膜制作的防水层,里层为抗菌无纺布制作的抗菌层目前市场上所制备的医用敷料往往存在着抗菌剂结合牢度差、功能单一、抗菌效果不持久、生物相容性差、不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速度缓慢、止疼效果欠佳,或者一些抗菌剂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兼具有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生物医用敷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并且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发炎效果好,能够促进伤口创面的快速愈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2:将壳聚糖粉末分散于甲酸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将所得壳聚糖纺丝液在氢氧化钠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经拉伸得到壳聚糖原纤维,去除多余甲酸后,经水洗、晾干,将所得壳聚糖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牵伸-水刺-烘干卷绕,得到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3:采用针刺法将步骤1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步骤2制得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再与聚氨酯膜进行层压复合,烘干后得到亲肤层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优选地,步骤1中,海藻酸钠溶液是采用分子量为2000~200000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姜黄素的质量为海藻酸钠质量的1%~5%;氯化钙的凝固浴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5%。

优选地,步骤1中,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55℃,初生纤维的拉伸倍数为1~2倍,水洗的温度为20~55℃,热处理的温度为40~80℃;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

优选地,步骤1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2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6~8mm,频率为1000~1500次/min。

优选地,步骤2中,壳聚糖粉末的脱乙酰度大于80%,分子量为8×104~5×105;甲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100%,壳聚糖纺丝液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5%~15%;氢氧化钠凝固浴中氢氧化钠所占质量比为0.1%-5%。

优选地,步骤2中,搅拌温度为20~40℃,搅拌时间为1~2h;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60℃;拉伸的倍数为1~2倍。

优选地,步骤2中,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烘干的温度为90~120℃,烘干的时间为2min。

优选地,步骤2中,水刺为连续的六道水刺,第一道水刺为预湿水刺头,压力为5~10bar,第二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三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四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五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六道水刺的压力为50~70bar。

优选地,步骤3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0~13mm,频率为1000~18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500次/min;烘干的温度为120℃,时间为30s。

本发明公开的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55~85g/m2,厚度为0.5~1.5mm;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120g/m2,厚度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1~1.5倍;聚氨酯膜的厚度为10~3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含姜黄素的海藻酸钙纤维经针刺工艺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亲肤层,接触到伤口的渗出液时,能形成柔软透明的水凝胶,提供理想的抗菌环境。凝胶比较柔软,具有亲水性,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环境湿润,吸收大量的渗出液,阻止伤口渗出物的扩散和对健康组织的浸渍,阻挡细菌,减少创面的感染的可能性又可使氧气通过,进而促进新组织生长。在揭除敷料时,淋上生理盐水即可容易揭开,不会对新生的肉芽组织造成损伤,避免二次创伤,又保证了敷料表面的完整性。抗菌性海藻酸钙纤维结合了其高吸湿性,成胶性和抗菌性,为伤口提供较佳的愈合环境,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采用力学性能良好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在进一步吸收渗液的同时便于表皮细胞长入,愈后不发生粘连,具有止血镇痛的功效,并能抑制微生物菌类的繁殖,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又起到促进凝血和抑制疤痕的作用。采用聚氨酯膜作为隔离层,能够起到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能有效阻隔细菌以及病毒穿透。本发明将三者进行复合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抗菌抑菌性,消炎效果好,防黏连,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及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同时方便操作,有效的缩短医务人员的处置时间。对人体无副作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使用安全,绿色无污染,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海藻酸钠分子量过大,则纺丝液粘度过大,纺丝液不易于从喷丝头挤出到凝固浴中,阻碍纺丝的正常进行。海藻酸钠分子量过小,则纺丝液粘度过低,从喷丝头挤入到凝固浴中时,可能会出现成型困难,对纤维结晶的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该参数下的壳聚糖具有大量活泼的-nh2,-oh,因此,经湿法纺丝得到的壳聚糖纤维带正电荷,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吸附性。高浓度甲酸作为溶剂溶解壳聚糖,在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发生反应的同时降低了壳聚糖的结晶度,增强纤维的力学性能。该含量的氢氧化钠凝固浴,能够降低反应速度,改善纤维质量。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醇类凝固剂,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原料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壳聚糖纤维的卷曲较少,抱合力较小,刚性较大,静电较大,在梳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破网现象,在第一次梳理过程中,纤维很难形成纤网,因此,要对壳聚糖纤网进行二次梳理,并且适当提高环境的湿度,便于成网。

进一步地,为确保梳理纤维网的有效缠结,采用多道水刺工艺,使纤维网正反面都经过水刺加固。对于水刺压力按照低—高—低的形式来进行设定,前面几个水刺头主要对纤维进行缠结,最后的水刺头提高布面的外观质量和均匀性。同时对壳聚糖纤网的正反面都进行加固,因此,使纤网在整个水刺过程中受到不同方位水柱的穿插,形成各个方向无规则的缠结加固。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采用不同厚度的敷料层配置,亲肤层最为轻薄,提高与皮肤接触时的舒适感,中间层厚度为亲肤层的1~1.5倍,增大空气层,减弱对伤口的压迫感,最外层的聚氨酯薄膜,轻便耐用。制备出的敷料厚度合理,强度适中,使用方法简单,同时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愈合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隔离层,2为中间层,3为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

海藻酸是一类由褐藻提取的多糖,是β~d~甘露糖醛酸(m单元)和α~l~古洛糖醛酸(g单元)的无规嵌段共聚物。海藻酸钠粉末是无臭、无味、淡黄色粉末,是多极性,多羟基高分子化合物。海藻酸钠具有游离的羟基,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在海藻酸钠水溶液中的na 能够与ca2 ,ba2 等二价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形成水凝胶。海藻酸盐敷料是一种天然植物性创伤修复材料,具有高吸湿性、易去除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能够在伤口表面形成的湿凝胶,起到止血和加速伤口愈合的效果。并且由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释放体系和组织工程领域。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高亲水性人体亲和性以及广谱抗菌、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抗霉、防静电、除臭等优异性能。使用后可自行吸收,抑制细菌繁殖,促进凝血和皮肤再生,减轻疼痛,加快伤口愈合速度,抑制疤痕生成,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它的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郁金、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等的植物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含二苯基烯和二酮结构单元的黄色多酚类提取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有一些独特的药理作用,具有抗炎、止疼、抗氧化、降血脂、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姜黄素对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糖尿病,肥胖,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并且大量的临床试验评估了姜黄素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姜黄素是天然植物提取物,由于其安全无毒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食品着色,食品防腐以及医学领域等。

聚氨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在聚氨酯弹性体中含有化学性质不相似的软段和硬段,由于软硬段的不相容性,聚氨酯存在着明显的微相分离,与生物膜极为相似。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耐磨性和抗撕裂性、顺应性、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如伤口敷药、手术衣、医疗手套、医疗用褥垫、冰袋、绷带、血浆袋、人造器官等方面。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称取10g分子量为80000的海藻酸钠加入到40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5%的海藻酸钠溶液;将0.3g的姜黄素提取物添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纺丝原液静置消泡。将配制好的纺丝液加入到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和5%的氯化钙的凝固浴和牵伸浴中,然后在20℃温度下进行常规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1.5倍的后牵伸,随后在20℃温度下水洗,再经40℃热处理,得含药抗菌消炎性海藻酸钙纤维。将制备好的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时间为3min,通过喂棉系统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控制在600r/min,喂入速度为1m/min。经铺网形成的纤维网经预刺和主刺两次工序,其中预刺的针深8mm,频率为8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6mm,频率为1000次/min;将针刺加固后的纤维网经热轧后得到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为55g/m2,厚度为0.5mm,其中热轧温度为190℃,热轧5s。

将8g分子量为8×104,脱乙酰度为80%的壳聚糖粉末分散于92g80%的甲酸水溶液中,在20℃下搅拌反应2h,静置脱泡,得到8wt%的壳聚糖纺丝液;将纺丝液加入到0.1%w/w氢氧化钠的凝固浴中,在温度为20℃下进行湿法纺丝,经1.5倍的拉伸后制得壳聚糖原纤维,将壳聚糖原纤维置于0.1m氢氧化钠溶液中20min,除去未反应完的甲酸,水洗两次晾干得到壳聚糖纤维。将制备好的壳聚糖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3min。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主锡林转速为600r/min,喂入速度为1m/min。壳聚糖纤维进入水刺设备进行水刺加固时,第一道预湿的水刺压力为5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40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4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60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6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50bar,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1min,所得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g/m2,厚度为1mm。

将制备好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层用针刺加固技术进行复合,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0mm,频率为10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8mm,频率为800次/min,再与厚度为10μm的聚氨酯膜层压复合到一起,然后放置于120℃的烘箱中烘干30s,得到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实施例2

称取10g分子量为100000的海藻酸钠加入到323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溶液;将0.4g的姜黄素提取物添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纺丝原液静置消泡。将配制好的纺丝液加入到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和5%的氯化钙的凝固浴和牵伸浴中,然后在40℃温度下进行常规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1.7倍的后牵伸,随后在40℃温度下水洗,再经60℃热处理,得含药抗菌消炎性海藻酸钙纤维。将制备好的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时间为4min,通过喂棉系统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控制在70r/min,喂入速度为2m/min。经铺网形成的纤维网经预刺和主刺两次工序,其中预刺的针深9mm,频率为10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7mm,频率为1200次/min;将针刺加固后的纤维网经热轧后得到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为70g/m2,厚度为1mm,其中热轧温度为190℃,热轧5s。

将10g分子量为12×104,脱乙酰度为85%的壳聚糖粉末分散于90g90%的甲酸水溶液中,在30℃下搅拌反应1.5h,静置脱泡,得到10wt%的壳聚糖纺丝液;将纺丝液加入到的2%w/w的氢氧化钠凝固浴中,在温度为40℃下进行湿法纺丝,经1.7倍的拉伸后制得壳聚糖原纤维,将壳聚糖原纤维置于0.1m氢氧化钠溶液中20min,除去未反应完的甲酸,水洗两次晾干得到壳聚糖纤维。将制备好的壳聚糖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4min。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主锡林转速为700r/min,喂入速度为2m/min。壳聚糖纤维进入水刺设备进行水刺加固时,第一道预湿的水刺压力为8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50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5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70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7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60bar,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1min,所得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g/m2,厚度为1.5mm。

将制备好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用针刺加固技术进行复合,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1mm,频率为15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9mm,频率为1000次/min,再与厚度为20μm的聚氨酯膜层压复合到一起,然后放置于120℃的烘箱中烘干30s,得到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实施例3

称取10g分子量为120000的海藻酸钠加入到286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3.5%的海藻酸钠溶液;将0.5g的姜黄素提取物添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纺丝原液静置消泡。将配制好的纺丝液加入到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和5%的氯化钙的凝固浴和牵伸浴中,然后在55℃温度下进行常规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2倍的后牵伸,随后在55℃温度下水洗,再经80℃热处理,得含药抗菌消炎性海藻酸钙纤维。将制备好的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时间为5min,通过喂棉系统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控制在800r/min,喂入速度为3m/min。经铺网形成的纤维网经预刺和主刺两次工序,其中预刺的针深10mm,频率为12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8mm,频率为1500次/min;将针刺加固后的纤维网经热轧后得到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为85g/m2,厚度为1.5mm,其中热轧温度为190℃,热轧5s。

将10g分子量为5×105,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粉末分散于85g100%的甲酸水溶液中,在40℃下搅拌反应1h,静置脱泡,得到15wt%的壳聚糖纺丝液;将纺丝液加入到的2%w/w的氢氧化钠凝固浴中,在温度为60℃下进行湿法纺丝,经2倍的拉伸后制得壳聚糖原纤维,将壳聚糖原纤维置于0.1m氢氧化钠溶液中20min,除去未反应完的甲酸,水洗两次晾干得到壳聚糖纤维。将制备好的壳聚糖纤维送入开松机,开松5min。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网,主锡林转速为800r/min,喂入速度为3m/min。壳聚糖纤维进入水刺设备进行水刺加固时,第一道预湿的水刺压力为10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60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6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80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8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70bar,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1min,所得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g/m2,厚度为2.25mm。

将制备好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用针刺加固技术进行复合,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3mm,频率为18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10mm,频率为1500次/min,再与厚度为30μm的聚氨酯膜层压复合到一起,然后放置于120℃的烘箱中烘干30s,得到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如图1,为制得的亲肤层3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1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2:将壳聚糖粉末分散于甲酸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将所得壳聚糖纺丝液在氢氧化钠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经拉伸得到壳聚糖原纤维,去除多余甲酸后,经水洗、晾干,将所得壳聚糖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牵伸-水刺-烘干卷绕,得到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3:采用针刺法将步骤1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步骤2制得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再与聚氨酯膜进行层压复合,烘干后得到亲肤层(3)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1)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海藻酸钠溶液是采用分子量为2000~200000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姜黄素的质量为海藻酸钠质量的1%~5%;氯化钙的凝固浴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55℃,初生纤维的拉伸倍数为1~2倍,水洗的温度为20~55℃,热处理的温度为40~80℃;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2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6~8mm,频率为1000~1500次/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壳聚糖粉末的脱乙酰度大于80%,分子量为8×104~5×105;甲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100%,壳聚糖纺丝液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5%~15%;氢氧化钠凝固浴中氢氧化钠所占质量比为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温度为20~40℃,搅拌时间为1~2h;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60℃;拉伸的倍数为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烘干的温度为90~120℃,烘干的时间为2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刺为连续的六道水刺,第一道水刺为预湿水刺头,压力为5~10bar,第二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三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四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五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六道水刺的压力为50~70bar。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0~13mm,频率为1000~18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500次/min;烘干的温度为120℃,时间为30s。

10.采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55~85g/m2,厚度为0.5~1.5mm;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120g/m2,厚度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1~1.5倍;聚氨酯膜的厚度为10~30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采用含姜黄素的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亲肤层,能够为伤口愈合提供理想的抗菌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采用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在吸收渗液的同时具有消炎、促进凝血和抑制疤痕的作用。采用聚氨酯膜作为隔离层,能够起到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将三者进行复合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具有抗菌抑菌性,消炎效果好,防黏连,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发明的医用止血敷料对人体无副作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使用安全,绿色无污染,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宋丹青;孙润军;张昭环;张一心;刘呈坤;董洁;王秋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工程大学;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9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