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力操作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在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开门时,轿厢内的人群通过强制性开门而造成电梯损坏产生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通过在固定板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板一侧的第一支撑杆与折叠支架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的一侧设置了移动板,通过移动板背面的第二基座一侧的第二伸缩块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二伸缩块一侧的第二吸盘将移动板固定在电梯门的正面,在电梯门开启时,移动板通过底部的滑动轮跟随电梯门移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开门时,轿厢内的人群通过强制性开门而造成电梯损坏产生后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正面设置有门体,所述轿厢的正面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门体的正面,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块,所述第一伸缩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所述门体的正面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块,所述第二伸缩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轿厢是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灯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防护机构关于轿厢的竖直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且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通过粘胶粘合在门体的正面。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的形状为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且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折叠支架与第二支撑杆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固定板背面的第一基座一侧的第一伸缩块来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一吸盘固定所需的位置避免电动门运动时固定板移动位置,在固定板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板一侧的第一支撑杆与折叠支架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的一侧设置了移动板,通过移动板背面的第二基座一侧的第二伸缩块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第二伸缩块一侧的第二吸盘将移动板固定在电梯门的正面,在电梯门开启时,移动板通过底部的滑动轮跟随电梯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方便拆卸移动;

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折叠支架可以有效防护轿厢内的人员强行将电梯门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开门时,轿厢内的人群通过强制性开门而造成电梯损坏产生后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防护机构局部背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防护机构局部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固定板左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的移动板左侧视图。

图中:1轿箱、2门体、3防护机构、4固定板、5第一基座、6第一伸缩块、7第一吸盘、8第一固定块、9第一支撑杆、10折叠支架、11第二固定块、12移动板、13显示灯座、14第二基座、15第二伸缩块、16第二吸盘、17滑动轮、18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电梯可移式门套,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的正面设置有门体2,所述轿厢1的正面设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设置在门体2的正面,所述固定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5,所述第一基座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块6,所述第一伸缩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7,所述门体2的正面设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14,所述第二基座1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块15,所述第二伸缩块1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16,所述移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17。

进一步地,所述轿厢1是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灯座13,便于观察轿厢1所在的楼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3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防护机构3关于轿厢1的竖直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提高防护机构3的效率,避免轿厢1出现问题,内部的人群强行将门体2打开,对人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8,且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提高折叠支架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通过粘胶粘合在门体2的正面,方便使用拆卸设备。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的形状为环形,增强受力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1,且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8,提高折叠支架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9与第二支撑杆18之间设有折叠支架10,且所述第一支撑杆9通过折叠支架10与第二支撑杆18活动连接,提高设备运转时的效率。

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固定板4背面的第一基座5一侧的第一伸缩块6,通过第一伸缩块6来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一伸缩块6一侧的第一吸盘7固定所需的位置避免电动门运动时固定板4移动位置,在固定板4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固定板4,通过第一固定板4一侧的第一支撑杆9与折叠支架10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10的一侧设置了移动板12,通过移动板12背面的第二基座14一侧的第二伸缩块15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二伸缩块15一侧的第二吸盘16将移动板12固定在电梯门的正面,在电梯门开启时,移动板12通过底部的滑动轮17跟随电梯门移动,在电梯出现故障时,通过折叠支架10可以有效防护轿厢内的人员强行将电梯门打开,保护轿厢内部的人员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开门时,轿厢内的人群通过强制性开门而造成电梯损坏产生后果。

工作原理:利用固定板4背面的第一伸缩块6来调节电梯与设备之间的间距,通过多组第一吸盘7固定所需的位置,避免电动门运动时固定板4移动位置,通过轿厢1正面门体2开门的轨迹,将设备通过多组第二吸盘16与第一吸盘7将设备粘合在门体2表面,门体2开门时,利用折叠支架10本生的折叠功能进行折叠,不占用所需空间,在轿厢出现故障时,通过折叠支架10可以有效防护轿厢内的人员强行将电梯门打开,保护轿厢内部的人员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正面设置有门体(2),所述轿厢(1)的正面设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设置在门体(2)的正面,所述固定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5),所述第一基座(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块(6),所述第一伸缩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7),所述门体(2)的正面设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14),所述第二基座(1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块(15),所述第二伸缩块(1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16),所述移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灯座(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防护机构(3)关于轿厢(1)的竖直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8),且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通过粘胶粘合在门体(2)的正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吸盘(7)与第二吸盘(16)的形状为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1),且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9)与第二支撑杆(18)之间设有折叠支架(10),且所述第一支撑杆(9)通过折叠支架(10)与第二支撑杆(18)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可移式门套,具体涉及电力操作台技术领域,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正面设置有门体,所述轿厢的正面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门体的正面,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块,所述第一伸缩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折叠支架可以有效防护轿厢内的人员强行将电梯门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开门时,轿厢内的人群通过强制性开门而造成电梯损坏产生后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凤;张凤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