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砂光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
背景技术:
钣金板材需要使用砂光机对其进行抛光,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通过式单面钣金板材砂光机,加工方法基本上依靠人工将钣金板材抬至砂光机上料口,通过砂光机砂光加工完上一面后,再次依靠人工将该钣金板材从下料口抬搬至上料口,进行上下面翻转后通过砂光机砂光加工完另一面,随即从下料口抬出,至此完成一张钣金板材的两面砂光工作,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包括:机架;
下砂光组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下砂带,所述下砂带活动抵靠于工件底端面;
转动辊筒,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砂带上方,所述转动辊筒抵紧工件上端面;
上砂光组件,其位于所述下砂光组件上方且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上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上砂带,所述上砂带活动抵靠于工件上端面,所述上砂带与所述下砂带转动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上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上砂转筒,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
支撑件,其与所述机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上方,所述支撑件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砂转筒,所述上砂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以及第二上砂转筒上。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其两端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上方,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张紧气缸,所述张紧气缸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上砂转筒转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滚轮,所述上砂带侧边活动抵靠于所述限位滚轮。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下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下砂转筒,所述第一下砂转筒内插设有第一下砂转轴,所述第一下砂转轴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
第二下砂转筒,所述第二下砂转筒内活动插设有第二下砂转轴,所述第二下砂转轴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下砂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下砂转筒以及所述第二下砂转筒上。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机架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纵向开设有置放槽,所述第一下砂转轴端部可拆装插设于所述置放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机架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横向开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下砂转轴端部活动插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端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一端插入所述调节槽内并于所述第二下砂转轴端部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吸尘筒,所述吸尘筒下端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抵靠于工件上端面。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砂驱动电机,所述上砂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端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砂驱动电机,所述下砂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下砂转轴端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钣金双面砂光机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两个面进行砂光,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工件在被砂光时能够被转动辊筒带动向前移动,保证了工件表面砂光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钣金双面砂光机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钣金双面砂光机的内部结构试图;
图3是图2的另一方位视图;
图4是下砂组件的立体试图;
图5是上砂组件的立体试图。
图中,机架1、下砂带2、转动辊筒3、上砂带4、第一上砂转筒5、第二上砂转筒6、支撑杆7、张紧气缸8、支撑板9、限位滚轮10、第一下砂转筒11、第一下砂转轴12、第二下砂转筒13、第二下砂转轴14、第一连接板15、置放槽16、第二连接板17、调节槽18、调节板19、调节螺栓20、吸尘筒21、刮板22、上砂驱动电机23、下砂驱动电机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钣金双面砂光机,包括机架1;下砂光组件,其设于机架1上,下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下砂带2,下砂带2活动抵靠于工件底端面;转动辊筒3,其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下砂带2上方,转动辊筒3抵紧工件上端面;上砂光组件,其位于下砂光组件上方且与机架1连接,上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上砂带4,上砂带4活动抵靠于工件上端面,上砂带4与下砂带2转动方向相反。
下砂光组件上的下砂带2抵靠于工件底端面,转动辊筒3抵紧工件上端面,上砂光组件上的上砂带4抵靠于工件上端面,上砂带4和下砂带2分别能够被上砂光组件以及下砂光组件带动转动,上砂带4和下砂带2的转动方向不同,由于上砂4抵靠于工件上端面、下砂带2抵靠于工件底端面,所以能够给与工件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通过控制上砂带4和下砂带2的转动速度(转动速度视不同工件而定),即能够使得工件受到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的大小相同,进而能够使得下砂带2和上砂带4与工件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进而实现对工件的上下两个面进行砂光,此时转动辊筒3转动,由于转动辊筒3抵紧工件上端面,所以相当与对工件又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进而能够带动工件向前移动,这样就能够将工件逐渐送出,砂光期间,工件向前移动,上砂带4下端能够将工件的上端面部分进行砂光,下砂带2对工件的底断面进行砂光,工件的上下表面每一处的砂光时都相同同,在砂光期间上砂带4和下砂带2都保持稳定的转动速度,即工件的表面的每个地方的砂光程度都相同,即能够保证上砂带4和下砂带2对工件的砂光更加均匀。
上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上砂转筒5,其转动连接机架1上;支撑件,其与机架1连接且位于第一上砂转筒5上方,支撑件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砂转筒6,上砂带4套设于第一上砂转筒5以及第二上砂转筒6上。
第一上砂转筒5与机架1转动连接,支撑件与机架1连接且位于第一上砂转筒5上方,第二上砂转筒6设置于支撑件上端,即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层垂直状态设置,上砂带4套设于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上,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将上砂带4撑紧,当第一上砂转筒5转动时就能够带动上砂带4转动,进而上砂带4能够在工件上端面上滑动摩擦,实现对工件上端面的砂光目的。
支撑件包括支撑杆7,其两端均与机架1连接,支撑杆7位于第一上砂转筒5上方,支撑杆7上设置有张紧气缸8,张紧气缸8上端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与第二上砂转筒6转动连接。
支撑杆7与机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7上端设置有张紧气缸8,张紧气缸8上端连接有支撑板9,第二上砂转筒6转动连接于支撑板9上,当张紧气缸8工作时能够带动支撑板9上下移动,即能够带动第二上砂转筒6上下移动,上砂带4长时间的使用后张紧力变小,上砂带4无法再紧贴与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上,此时张紧气缸8向上带动第二上砂转筒6移动,进而能够使得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继续撑紧上砂带4,保证上砂带4能够跟随第一上砂转筒5的转动而转动,实现对工件上端面的更好的打磨效果。
支撑杆7上设置有限位滚轮10,上砂带4侧边活动抵靠于限位滚轮10,限位滚轮10侧边抵靠于上砂带4的侧边,在第一上砂转筒5带动上砂带4转动时,限位滚轮10能够防止上砂带4跑偏而造成上砂带4脱离第一上砂转筒5和第二上砂转筒6的情况,保证上砂带4稳定转动。
下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下砂转筒11,第一下砂转筒11内插设有第一下砂转轴12,第一下砂转轴12与机架1活动连接;第二下砂转筒13,第二下砂转筒13内插设有第二下砂转轴14,第二下砂转轴14与机架1活动连接,下砂带2套设于第一下砂转筒11以及第二下砂转筒13上。
第一下砂转筒11和第二下砂转筒13内分别插设有第一下砂转轴12和第二下砂转轴14,第一下砂转轴12与第一下砂转筒11固定连接,第二下砂转轴14转动插设与第二下砂转筒13内,第一下砂转轴12和第二下砂转轴14分别与机架1的两端部连接,即第一下砂转轴12和第二下砂转轴14水平设置,下砂带2套设于第一下砂转筒11和第二下砂转筒13上,即下砂带2同样为水平状态设置,下砂带2在对工件下端进行砂光时能够起到对工件的支撑作用。
第一下砂转筒11能够在第一下砂转轴12带动下转动,第一下砂转筒11和第二下砂转筒13撑紧下砂带2,进而第一下砂转筒11转动时就能够带动下砂带2转动,进而实现下砂带2对工件底端面砂光的目的。
机架1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5上纵向开设有置放槽16,第一下砂转轴12端部可拆装插设于置放槽16内。
置放槽16纵向设置,方便第一下砂转轴12端部让如置放槽16内,第一下砂转轴12端部可拆装插设于置放槽16内,方便后期维修或者更换第一下砂转轴12。
机架1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7上横向开设有调节槽18,第二下砂转轴14端部活动插设于调节槽18内,第二连接板17端部连接有调节板19,调节板19上设置有调节螺栓20,调节螺栓20一端插入调节槽18内并于第二下砂转轴14端部螺纹连接。
第二连接板17上设置有调节槽18,第二下砂转轴14端部活动插设于调节槽18内,调节板19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7端部,调节板19上设置有调节螺栓20,调节螺栓20一端伸入调节槽18内并于第二下砂转轴14端部螺纹连接,放拧紧或者拧松调节螺栓20时能够带动第二下砂转轴14横向移动,进而能够使得第二下砂转轴14靠近或者远离第一下砂转轴12,进而实现对下砂带2的张紧力的控制。
机架1上设置有吸尘筒21,吸尘筒21下端设置有刮板22,刮板22抵靠于工件上端面。
刮板22抵靠于工件上端面,工件在被砂光期间会产生碎屑,刮板22能够将工件上端面上的碎屑刮除,因为刮板22设置于吸尘筒21下端,刮板22刮除工件上端面的碎屑时,吸尘筒21能够将碎屑吸走,防止碎屑音响工件上端面的砂光效果。
机架1上设置有上砂驱动电机23,上砂驱动电机23一端与第一上砂转筒5端部连接,上砂驱动电机23能够带动第一上砂转动转动。
机架1上设置有下砂驱动电机24,下砂驱动电机24一端与第一下砂转轴12端部连接,下砂驱动电机24能够带动第一下砂转轴12转动,进而第一下砂转轴12能够带动第一下沙转筒转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1.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下砂光组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下砂带,所述下砂带活动抵靠于工件底端面;
转动辊筒,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砂带上方,所述转动辊筒抵紧工件上端面;
上砂光组件,其位于所述下砂光组件上方且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上砂光组件上活动套设有上砂带,所述上砂带活动抵靠于工件上端面,所述上砂带与所述下砂带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上砂转筒,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
支撑件,其与所述机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上方,所述支撑件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砂转筒,所述上砂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以及第二上砂转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其两端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上方,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张紧气缸,所述张紧气缸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上砂转筒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滚轮,所述上砂带侧边活动抵靠于所述限位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砂光组件包括:第一下砂转筒,所述第一下砂转筒内插设有第一下砂转轴,所述第一下砂转轴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
第二下砂转筒,所述第二下砂转筒内活动插设有第二下砂转轴,所述第二下砂转轴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下砂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下砂转筒以及所述第二下砂转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纵向开设有置放槽,所述第一下砂转轴端部可拆装插设于所述置放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横向开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下砂转轴端部活动插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端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一端插入所述调节槽内并于所述第二下砂转轴端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吸尘筒,所述吸尘筒下端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抵靠于工件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砂驱动电机,所述上砂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砂转筒端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钣金双面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砂驱动电机,所述下砂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下砂转轴端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