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21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配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和高速电梯。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在电梯运作的过程中,配重装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目前传统的配重装置都是直接通过螺栓把多个配重块固定在一起的,这样当配重块需要更换时,需要把固定配重块的螺栓和固定带取下后再能对配重块进行更换,较为繁琐。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传统的配重装置都是直接通过螺栓把多个配重块固定在一起的,这样当配重块需要更换时,需要把固定配重块的螺栓和固定带取下后再能对配重块进行更换,较为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竖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依次卡合连接有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每个所述支架内均设有驱动装置,且每个配重块均与相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配重块远离支架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槽,且每个配重块均通过固定槽卡合在相对应的支柱上。

在上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中,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每个支架上对称开设的放置槽,且每个配重块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放置槽,每个所述支架上还开设有调节槽,且每个调节槽分别位于同一个支架上的两个放置槽之间,每个所述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且每个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放置槽内,每个所述配重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每个配重块均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相对应的双向螺纹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中,每个所述配重块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壁上均对称开设两个滑槽,且每个滑块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中,每个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均固定套设有握把,且每个握把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调节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中,每个所述支架的下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每个所述支架的上端均对称开设于多个卡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每个支架下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卡合到相对应的卡槽内,使得每个支架都可以在底板上进行稳定的固定。

2:通过握把转动双向螺纹杆,可以使得每个双向螺纹杆两端螺纹连接的配重块在滑块的限位下进行相对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把配重块移动至支架内,使得支架可以脱离两个立柱,对支架上的配重块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需要更换的配重块进行取下与固定,节约了电梯维护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中的支架俯视图。

图中:1底板、2拉板、3支柱、4滑块、5配重块、6支架、7限位块、8双向螺纹杆、9握把、10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竖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3,两个支柱3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板2,用来和电梯的缆绳进行连接,底板1的上端依次卡合连接有多个支架6,每个支架6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5,每个支架6内均设有驱动装置,且每个配重块5均与相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每个配重块5远离支架6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槽,且每个配重块5均通过固定槽卡合在相对应的支柱3上;

每个驱动装置包括每个支架6上对称开设的放置槽,且每个配重块5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放置槽,每个支架6上还开设有调节槽10,且每个调节槽10分别位于同一个支架6上的两个放置槽之间,每个调节槽10内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8,且每个双向螺纹杆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放置槽内,每个配重块5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每个配重块5均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相对应的双向螺纹杆8上;

每个配重块5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4,每个放置槽的内侧壁上均对称开设两个滑槽,且每个滑块4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

每个双向螺纹杆8上均固定套设有握把9,且每个握把9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调节槽10内,每个握把9分别套设在相对应的双向螺纹杆8上;

具体的:通过握把9转动双向螺纹杆8,可以使得每个双向螺纹杆8两端螺纹连接的配重块5在滑块4的限位下进行相对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把配重块5移动至支架6内,使得支架6可以脱离两个立柱3,对支架6上的配重块5进行更换;

每个支架6的下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7,每个支架6的上端均对称开设于多个卡槽,底板1的上端也对称开设有多个卡槽,最下层支架6下端的多个限位块7卡合到底板1上的卡槽内,最下层支架6上端的多个支架6下端的限位块7分别卡合到相对应的卡槽内,可以使得每个支架6在底板1上进行限位。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安装的过程中,把每个支架6放置到底板1的上方,然后在把限位块7卡合到相对应的卡槽内,接着通过握把9转动双向螺纹杆8,可以使得每个双向螺纹杆8两端螺纹连接的配重块5在滑块4的限位下进行相对移动,使得每个配重块5通过固定槽卡合到相对应的立柱3上,进而可以每个支架6进行稳定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竖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3),两个所述支柱(3)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板(2),所述底板(1)的上端依次卡合连接有多个支架(6),每个所述支架(6)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5),每个所述支架(6)内均设有驱动装置,且每个配重块(5)均与相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配重块(5)远离支架(6)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槽,且每个配重块(5)均通过固定槽卡合在相对应的支柱(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每个支架(6)上对称开设的放置槽,且每个配重块(5)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放置槽,每个所述支架(6)上还开设有调节槽(10),且每个调节槽(10)分别位于同一个支架(6)上的两个放置槽之间,每个所述调节槽(10)内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8),且每个双向螺纹杆(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放置槽内,每个所述配重块(5)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每个配重块(5)均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相对应的双向螺纹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配重块(5)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4),每个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壁上均对称开设两个滑槽,且每个滑块(4)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双向螺纹杆(8)上均固定套设有握把(9),且每个握把(9)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调节槽(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6)的下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7),每个所述支架(6)的上端均对称开设于多个卡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电梯用配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竖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依次卡合连接有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每个所述支架内均设有驱动装置,且每个配重块均与相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配重块远离支架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槽,且每个配重块均通过固定槽卡合在相对应的支柱上。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需要更换的配重块进行取下与固定,节约了电梯维护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李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强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663.html

最新回复(0)